更改

恭王府

添加30,401字节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恭王府:银安殿.jpg|right|thumb|260px|恭王府:银安殿]][[文件:恭王府:独乐峰.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独乐峰,是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之孤赏石。传说和珅一直无子,自打移来此石,很快便生下了[[丰绅殷德]],故称其为“送子观音”]][[文件:恭王府:凌倒景.jpg|right|thumb|260px|恭王府:凌倒景,水塘西岸立有数根石柱,倒影投入水中,形成独特景观]][[文件:恭王府:龙王庙.jpg|right|thumb|260px|恭王府:龙王庙,榆关外西南角是龙王庙,按八卦这里是花园中的“水”位,因水置龙,以镇一方]][[文件:恭王府:山神庙.jpg|right|thumb|260px|恭王府:山神庙,榆关城墙东南角山坡上的一座门楼式微型小庙,早年府主人在此祭祀“四神”,即四种动物:狐狸,蛇,刺猬,黄鼠狼。据说这四种动物自古就出没于花园里,府中历代主人都敬之如神,不敢冒犯]]  '''恭王府'''(Prince kung’s Mansio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朝]][[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的府第。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乾隆]]时为大学士[[和珅]]宅第,后几经易主,[[咸丰]]时成为恭王府。咸丰、[[同治]]时曾经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占地约3公顷,分中、东、西三路,由三条轴线贯穿的多进四合院组成。主要建筑中,中路的银安殿已毁于火,仅存后殿嘉乐堂;西路有葆光室,锡晋斋;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三路院落之后有环抱东西的两层朱楼,东楼名瞻霁楼,西楼名宝约楼。楼后为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约2.6公顷,分中、东、西三路。园中东、南、西三面被土山环抱,中路进园门后,穿越山洞门,耸立着一太湖石,名飞来峰,峰北为一凹形水池和安善堂。穿过厅堂为一座湖石假山,是全园主景。山下有洞,洞中有一块康熙手书“福”字碑。洞顶有平台,名邀月台。石山后面为一书斋,名蝠厅。西路以长方形大水池为主,池中有岛和水榭,名诗画舫(又名听雨轩)。东路是一组建筑庭院和戏楼,有爬山廊与中路的厅堂连接。1982年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Prince Gong's Mansio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清朝]][[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的府第。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乾隆]]时为大学士[[和珅]]宅第,后几经易主,[[咸丰]]时成为恭王府。咸丰、[[同治]]时曾经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园,占地约3公顷,分中、东、西三路,由三条轴线贯穿的多进四合院组成。主要建筑中,中路的银安殿已毁于火,仅存后殿嘉乐堂;西路有葆光室,锡晋斋;东路由三进四合院组成。三路院落之后有环抱东西的两层朱楼,东楼名瞻霁楼,西楼名宝约楼。楼后为萃锦园,俗称恭王府花园,占地约2.6公顷,分中、东、西三路。园中东、南、西三面被土山环抱,中路进园门后,穿越山洞门,耸立着一太湖石,名飞来峰,峰北为一凹形水池和安善堂。穿过厅堂为一座湖石假山,是全园主景。山下有洞,洞中有一块康熙手书“福”字碑。洞顶有平台,名邀月台。石山后面为一书斋,名蝠厅。西路以长方形大水池为主,池中有岛和水榭,名诗画舫(又名听雨轩)。东路是一组建筑庭院和戏楼,有爬山廊与中路的厅堂连接。1982年定为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概述 ==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产权曾归属[[辅仁大学]],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缮工程后,全面对外开放。  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初为[[和珅]]奉旨所建的'''和孝公主府'''。[[嘉庆 (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抄家,府第被赐予庆郡王[[永璘]]。[[道光]]三十年(1850年)府第转赐恭亲王[[奕䜣]]。1937年[[辅仁大学]]通过拍买方式购得恭王府作为校舍。建国后,恭王府被用作学校、工厂、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的办公教学场地。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在王府、贝勒府扎堆的前后海,恭王府以其富丽而被称作“城中第一佳山水”,更因其堪比故宫的府邸建制而声名显赫。  196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恭王府时提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1978年恭王府开始历时30年的搬迁腾退和保护修缮工作,经过不懈努力,1988年花园部分首先开放,2008年府邸部分修缮完毕,恭王府实现了全面开放。“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作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唯一向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恭王府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标本”。整座王府坐北朝南,前府后园,总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南侧府邸由东、中、西三路多进院落构成,北侧花园殿堂廊阁、假山叠石皆依势而建,移步换景,一景一格,其中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福字碑被称为恭王府的“三绝一宝”。   全面开放后,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恭王府定位为“历史遗址博物馆、综合文化展示发展空间、文化旅游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平台”,由此确定了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建设、文化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开发五大职能。经过认真梳理、深度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恭王府打出了“四张名片”,即:以和珅一生传奇经历为背景的旅游牌;以恭亲王奕䜣所代表的清代王府文化的历史牌;以《红楼梦》与恭王府关系为核心的文化牌;以福文化为体现的民俗牌。2012年恭王府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4年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恭王府占地60余万平方米,分府邸和花园两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都可以分为中、东、西三路。其中中路为中轴线,几组重要的建筑均沿中轴线分布。和砷初建时,“僭侈逾制”,极尽豪华,府内殿堂仿紫禁城宁寿宫而建,有的殿堂全部为楠木构筑,整座宅邸集园林与王府建筑特色于一体。   府邸中路的大门、二门、银安殿、嘉乐堂沿中轴线分布,大门面阔三间,门前置一对石狮子,二门面阔五间,门内原有正殿银安殿,现已塌毁。现存的后殿嘉乐堂及东西两座配殿,嘉乐堂面阔七间,硬山顶,颇具宫廷风格。   东路是恭亲王奕的起居处,由三进四合院组成,结构具有明式特征。东路的主体建筑是前院的“多福轩”,由正殿与耳房、殿前月台、厢房与耳房等屋宇组成,布局十分严谨,是王府中的一处重要建筑。   西路主体建筑锡晋斋,面阔七间,后出抱厦五间,平面呈凸字形。正中三间的东西北三面为两层暗楼,光绪六年(1880年)奕訢从成亲王府得到晋代陆机书法珍品《平复帖》即珍藏于此。楼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碧纱橱、槛窗等,工艺精湛。和珅府邸===和珅府邸===赐予永璘===赐予永璘===恭王府邸===恭王府邸===民国及以后===民国及以后===== 建筑 =====结构===  恭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分别由多个四合院组成,后为长160米的二层后罩楼。恭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府邸不仅宽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规制。明显的标志是门脸和房屋数量。亲王府有门脸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低于亲王等级的王公府邸决不能多于这些数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东、西三路各有三个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两个院子是人们要游览的主要区域。  府邸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筑是银安殿和嘉乐堂,殿堂屋顶采用绿琉璃瓦,显示了中路的威严气派,同时也是亲王身份的体现。东路的前院正房名为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长势甚好,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欣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精品之作当属高大气派的锡晋斋,大厅内有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段,为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此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赐死的“二十大罪”之一)。府邸最深处横有一座两层的后罩楼,东西长达156米,后墙共开88扇窗户,内有108间房,俗称“99间半”,取道教“届满即盈”之意。===特点===  恭王府由于是在权臣和珅邸宅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和珅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僭侈逾制”问题,如其中的第十三款“查得和珅房屋竟有楠木厅堂,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解仿照宁寿宫制度”。因此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其所表现的特点尤为突出:  '''一、规格最高,可与宫殿建筑比美''':恭王府几座主要厅堂的内檐装修不仅是多宝格、隔断,还可举出仙楼、神殿带毗卢帽的祭灶等装修也与宫廷中别无二制。并有室内假山水池,装修成室内小园林,更是别出心裁。  '''二、数量较多,形式多样''':当年有内檐装修的建筑多达二十余处,而且具有多种类型,如太师壁、宝座床、碧纱橱、祭灶、万字炕、几腿罩、落地罩、炕罩、真假门、仙楼、书阁、多宝格、顺山炕、前、后檐炕等。  '''三、界划灵活,空间丰富''':恭王府内各厅堂的空间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格局多样,其主要厅堂既有肃穆、庄严的开敞式大空间,又有私密性的小空间,既有对称式的,也有非对称式的,还有可以灵活组合的。有的适合接待高级宾客,有的用于萨满教的祭祀活动,有的适合起居生活,有的作为寝息,不同的空间需求各得其所。  '''四、做工精细,技巧高超''':从恭王府的装修遗留物件中可知皆使用硬木,用材异常讲究,加工的木料可以作出细小的截面,雕刻花纹起伏精确,而且使用圆形或曲线拼出各种华格,只有在精细的加工之基础上才能完成,施工难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恭王府的原有内檐装修,绝大部分已经无存,通过研究王府文化,要进一步将其发掘出来,结合今后的王府博物馆展示要求,再现当年辉煌。== 主要景观 ==  '''后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布局、设计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造园模仿皇宫内的宁寿宫。全园以“山”字型假山拱抱,东、南、西面均堆土累石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颇高。山顶平台,成为全园最高点。居高临下,可观全园景色。徜徉于园中犹如漫步在山水之间。与府邸相呼应,花园也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拱形石门为入口,以康熙皇帝御书“福”字碑为中心,前有独乐峰、蝠池,后有绿天小隐、蝠厅,布局令人回味无穷。东路的大戏楼厅内装饰清新秀丽,缠枝藤萝紫花盛开,使人恍如在藤萝架下观戏。戏楼南端的明道斋与曲径通幽、垂青樾、吟香醉月、流杯亭等五景构成园中之园。花园内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环山衔水,亭台楼榭,廊回路转。月色下的花园景致更是千变万化,别有一番洞天。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至,寻觅着翠山碧水、曲径幽台在诉说的如烟往事。[[文件:恭王府:西洋门.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西洋门]]*'''西洋门'''  位于花园中路最南端,是园子的正门,称“静含太古”,为奕訢所建。门由汉白玉石雕砌,形制仿圆明园中大法海园门所建,西洋拱式风格,十分气派。门额外刻“静含太古”,内刻“秀挹恒春”,其中的静和秀是园主人希望达到的两个境界。此外,造园者以此喻代仙境,与门内山谷的一派大自然的风貌相结合,将“静”和“古”的概念融合在一起,更增添了园林的历史感和时空感。西洋门也是园内唯一的西式建筑,可以体现出主人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来挽救清朝统治之意。据说在当时,西式门在北京只有三个,这也是恭王府的三绝之一,另两绝是大戏楼和后罩楼。[[文件:恭王府大戏楼.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大戏楼]]*'''恭王府大戏楼'''  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音效果。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有一次,一位著名演唱家来此演唱后,兴奋地称赞大戏楼比音乐厅的音色效果还要好。  在丹院里看戏楼的外景一般,但里面却金碧辉煌。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四壁与顶皆绘满了缠枝藤萝,一片绿叶森森、紫花盛开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据说,当时连慈禧太后看戏都是坐在院子里。恭亲王担心逾制获罪,便在屋顶画满藤萝,意为这是藤萝架而非大堂,真是用心良苦。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井然有序的放置着。戏楼后壁都是浅棕色的木棂,用暗蓝色丝布做底衬罩饰。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四个篆体字。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这里除了演戏之外,还是当年恭王府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每逢府中重要人物寿终正寝,戏楼就会布满挽联、挽幢,香烟缭绕,长幅高悬,各寺僧尼相继洒经超度亡灵。  1936年,当时在花园居住的恭亲王奕訢的孙子、著名画家溥儒,为母亲项太夫人祝寿,在戏楼筹办了一次堂会戏。当时京剧界的名角云集大戏楼,相继登台献艺。这是恭王府大戏楼的最后一次堂会戏。现在,大戏楼的演出,包括京戏、昆曲,而尤以王府音乐最具特色。府乐以三弦为主,共用七种乐器,乐曲华丽庄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华访问时,曾点名要到恭王府大戏楼欣赏王府音乐,在近二小时的演出中,总理如醉如痴,对这一中国古典乐种及其大戏楼,倍加称赞。  戏楼后面还有一组建筑,“天香庭院”之匾原挂于此。它是当初恭王府的“家庙”,里面供奉着老恭亲王奕訢的牌位。[[文件:恭王府:乐道堂.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乐道堂]]*'''乐道堂'''  位于府邸东路第三进院落,按照清代以东为尊的习俗,宅院里最主要的人物住在东路,恭亲王奕訢以此为起居处后,改名“乐道堂”,并自称“乐道堂主人”。“乐道堂”原名为道光皇帝亲笔,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圆明园阿哥所时所题,奕訢为铭记父亲,将自己在阿哥所、海淀旧居、恭王府的居处、陵寝的正堂均命名为“乐道堂”,道光皇帝题匾悬挂在陵寝正堂,其余处是复制的匾额。  2005年,在乐道堂北卷正梁上发现了贴金凤凰捧牡丹的彩画。主图案为两只展翅的金凤凰簇拥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围环绕着五彩祥云,两侧衬托图案的均以牡丹、金凤、祥云为题材,一派富贵堂皇。牡丹乃花中之王,金凤是皇室女眷的象征,这一切都在显示,主人是一位女性中的顶级人物,即乾隆皇帝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是说,公主府时期,固伦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后,在府邸东路的这个院落里居住了34年。当然,公主的住居的名字还无法得知。  《啸亭续录》卷四记载, “和孝公主,惇妃所生,为纯皇帝最幼女,上甚钟爱,以其貌类已,尝曰‘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者也',性刚毅,能弯十力弓,少尝男装随上较猎,射鹿丽龟,上大喜,赏赐优渥”。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丰绅殷德六岁时,长相清秀俊雅,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将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十公主许配丰绅殷德。公主未嫁之前即赐金顶轿,按皇后之女的等级加封固伦和孝公主。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下嫁给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时年十五岁。和孝公主于道光三年(1823年)因病去世,终年49岁。  从保留的老照片中,还可以看到当年公主住居的内装修,其黄花梨贴皮博古架和透雕圆拱门表现了乾隆年间的精良做工。[[文件:恭王府:后罩楼.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后罩楼]]*'''后罩楼'''  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50多间房屋连成一排,达160多米长。这座朱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国内惟一的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非常精致。  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砖雕精细,楼梯原为木假山形。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文件:恭王府:箭道.jpg|right|thumb|160px|恭王府:箭道]]*'''箭道'''  在后罩楼的后檐墙与花园之间,是一条近200米长的宽阔的青砖道路,这条路不仅仅作为日常同行之用,还是旧日王爷及其子弟们演习跑马射箭的地方,称为箭道。  花园入口就位于箭道北面,也有东中西三处,与三路景观相对应。中路正门为西洋建筑风格的汉白玉石拱门,称“西洋门”;东路从一条曲折蜿蜒的山间小径出入,景名“曲径通幽”;西路入口仿长城样式建造,称“榆关”。[[文件:恭王府:福字碑.jpg|right|thumb|160px|恭王府:福字碑]]*'''福字碑'''  位于秘云洞内,是由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御笔刻成。这块碑石长7.9米,贯穿整座假山,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碑前的地上有一副用碎石子摆成的中国象棋棋盘,方方正正,清晰可见。康熙帝书法造诣颇深,但很少题字,所以此“福”字极其珍贵。而且此福字苍劲有力、颇具气势,可分解为多田多子多才多寿,构思巧妙,堪称天下第一“福”。  此碑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之解,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乾隆皇帝一生最为叹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因此,乾隆对“康熙御福”的失踪始终无法释怀。可是,当嘉庆即位后,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时,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另外一种说法是乾隆将“天下第一长寿福”赐给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长寿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和绅从此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荣臻三朝重臣,而且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  和珅把龙脉和龙尾设计在滴翠岩下的山洞里,而龙脉的正中央即为福字碑。当年嘉庆抄家时,本欲拿走福字碑,可是那样就断了龙脉,折了福气,这可是古人最忌讳的,于是就命人用石头把福字碑全部封起来,不许外人看见沾了福气。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的在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这珍贵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银安殿'''  俗呼银銮殿,恭王府最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大殿连同东西配殿一并焚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银安殿的形制,《大清会典》中有规定,亲王是面阔7间,郡王是5间,亲王的前墀(月台),郡王的则没有。贝勒以下正殿称堂,不设前墀。前墀环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郡王府基高五寸,但现存王府建筑中还未见到有栏杆的实例。  银安殿东西有配楼,各广九间,覆灰瓦。历史上,只有裕亲王府(今已不存)如此,其他王府最多面阔七间,还有更多是单层建筑,面阔五间的。郡王配楼五间。  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郡王五个。正脊两端用螭吻,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郡王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正殿不设座,余与亲王府同。  银安殿继续往北是嘉乐堂,也称为神殿。银安殿往东是王府东路上的重要建筑多福轩。[[文件:恭王府:葆光室.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葆光室]]*'''葆光室'''  位于府邸西路,在和珅与庆王时期为客厅,在恭亲王时期,是秘密客厅,接待王爷至亲所用。“葆光室”的匾额为咸丰帝临幸恭王府时,御题给恭亲王奕訢的,其意味深长。“葆光”一词源于《庄子·齐物论》:“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咸丰皇帝之意是让奕訢收敛其光,暗含着告诫之意。恭亲王奕訢为此撰写了一篇《葆光室铭》,表示明白咸丰的意思。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一日(1898年5月30日),恭亲王奕訢病逝的第二天,光绪帝、慈禧携御前、军机、内务府大臣们在葆光室办理了一天公务。议定恭亲王奕訢的谥号、出殡、配享等。光绪帝辍朝七日、素服十五日。四月十二日(5月31日)颁旨,奕訢赐谥“忠”,准入贤良祠,排在为雍正建立卓越功勋的怡亲王允祥之后,这是自咸丰起至清朝灭亡期间最高的待遇!在四月十二这一天,由恭亲王奕訢的长孙溥伟继承了恭亲王爵位,成为第二代恭亲王,又称“小恭王”。  葆光室内天花板和梁上彩画多以花草为主图案,以祥云衬托,透露出祥和、平静,其中的莲花、菊花、桃花带有吉祥长寿、连生贵子的寓意。[[文件:恭王府:锡晋斋.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锡晋斋]]*'''锡晋斋'''(嘉乐堂)  府邸西路最后一进院落,在和珅时称为“嘉乐堂”、在庆王和恭亲王时称为“庆宜堂”。 恭亲王《萃锦吟》“庆宜堂避暑偶作”的诗中写到“积善欣余庆,安闲更得宜,留欢殊自惬,出语总成诗。” 此诗前半阙的四句里藏尾“庆宜惬诗”四字,并注明“邸第西斋额曰庆宜堂,传闻系庆邸居时旧额”。 这首写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的短诗表明,奕訢进驻的曾是庆王的住居处。直到小恭王溥伟时,因斋内存有晋代大文人陆机手书的《平复贴》珍品,方改称为“锡晋斋”。  《平复帖》是晋代大文人陆机的真迹,乾隆年间藏于内府,乾隆皇帝将《平复帖》赏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后来永瑆的重孙载治过继给隐郡王奕纬为嗣,降袭贝勒爵位,便把《平复帖》带到了隐郡王府。载治贝勒死后,其子溥伦降袭贝子爵位,因溥伦年少,慈禧太后命恭亲王奕訢暂时代管隐郡王府事务,恭亲王奕訢托言溥伦年幼,便把《平复帖》拿到恭王府“代管”,从此原本归溥伦贝子所有的《平复帖》就成了恭王府的镇府之宝。民国年间,小恭王溥伟的弟弟溥儒为筹钱给母亲举办丧事,将《平复帖》卖给了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后张伯驹先生把《平复帖》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小恭王溥伟对室内装饰有两层金丝楠木仙楼的锡晋斋十分喜爱,并在仙楼北部的四面楠木墙上题写春夏秋冬《四季诗》。在二十世纪30年代锡晋斋室内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小恭王溥伟题写的《春日诗》、《秋日诗》和《冬日诗》。[[文件:恭王府:安善堂.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安善堂]]*'''安善堂'''  是一座宏伟庄重的五开间厅堂,也是萃锦园中路最主要的建筑。安善堂前出抱厦,后带平台,两侧有游廊通向东西两庑。它在园中蝠池、邀月台、水榭、大戏楼等建筑的簇拥下,显得富贵堂皇,景致优美。这里原是主人游园时吟诗、作画的地方,也曾是恭亲王奕訢宴请重要宾客的处所。[[文件:恭王府:滴翠岩.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滴翠岩]]*'''滴翠岩'''  “安善堂”北有一座假山,名叫滴翠岩。藏有康熙福字碑的秘云洞,就位于“滴翠岩”中心腹部。假山顶是整个花园的制高点,顶上的建筑叫“绿天小隐”;建筑前面的平台为“邀月台”,是赏月的地方。滴翠岩为一座由太湖石叠成的宝嵦,为恭王府花园所独有。东西各有一条通向假山顶的曲径小道,小道顶端各卧有一带孔的水缸。仆人把水蓄入缸内,夏、秋高温潮湿,石壁间便生出翠绿的苔藓,石黄苔绿,黄绿相间,苍翠欲滴,故名 “滴翠岩”。岩下长方形小池中有三组叠石,意为蓬莱、方丈、瀛洲三个仙岛。[[文件:恭王府:澄怀撷秀.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澄怀撷秀]]*澄怀撷秀(海棠轩)  澄怀撷秀为面向水池而建的一组建筑。2001年前由天主教爱委会使用,2001年归还恭王府。正房为勾连搭硬山顶,面阔五间前后出廊;前后檐绘有苏式彩画做装饰。恭亲王后裔爱新觉罗毓嶦先生亲笔题写了“澄怀撷秀”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挂在正房明间前檐。此屋前有海棠数珠,每年深春海棠花开,可到此赏花,故又名“海棠轩”,恭王府的海棠在京城十分有名,也称“西府海棠”。  澄怀撷秀的南边便是方塘水榭,这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沿着池塘西岸向南走,便是凌倒影。[[文件:恭王府:蝠厅.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蝠厅]]*'''蝠厅'''  又称蝠殿、蝠房子,位于花园中路最北端。建筑正厅五间,前后出抱厦三间。两侧又出耳房,四面出廊,形制多变,如蝙蝠两翼。耳房比正厅略前,形成曲折对称类似蝙蝠的平面,故名蝠厅。其建筑彩绘上的斑竹,全部是由油工一笔一笔画上的。该建筑的造型和彩画被誉为“古建筑中只此一例”,在花园主山和府墙的蔽护下,幽静而秀美,恭亲王奕訢经常在此和大臣们谋划军国大事。这里也是个消夏纳凉的好地方。后成为恭亲王之孙、著名书法家溥儒(溥心畬)的书房。  从蝠厅出来西面是宝朴斋。:*'''宝朴斋''',从蝠厅出来向西就是澄怀撷秀的东配房——宝朴斋。它与原有的西配房韬华馆曾为藏书之所,其名称与澄怀撷秀寓意为摄取才秀,璞玉浑金,韬光养晦。 [[文件:恭王府:垂花门.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垂花门]]*'''垂花门'''  其名来源由西侧门檐下的短柱像倒垂的花蕾。门的形状如皇宫中的“毗庐帽”门样式。    菜园北侧的垂花门内有一处小巧四合院,院内翠竹摇曳,清凉幽静,据红学家称,此院酷似《红楼梦》小说中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    院内东厢房名“香雪坊”,西厢房为名“明道斋”。[[文件:恭王府:明道斋.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明道斋]]*'''明道斋'''  双卷屋顶,进深宽阔,东西两排房共用一堵墙,两侧各有一个明间。向东开门,与香雪坞呼应,形成小巧幽静的封闭型院落。向西开门,与中路的棣华轩呼应,成为安善堂的东厢房,布局构思巧妙。[[文件:恭王府:蝠池.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蝠池]]*'''蝠池'''  因形似蝙蝠而得名,有祈福的寓意。池四周种植榆树,每年春末,榆钱纷落蝠池。“福”和“财”共佑主人吉祥富贵。在清代的北京,往私宅中引入活水,是要经皇帝特批的,恭王府是少数几个获此殊荣的王府之一。这个用青石围砌成的蝙蝠形大水池,旧名为“蝠河”,后称“蝠池”,又因形状像元宝,也称元宝池。水池的周围种满了榆树,每到春夏之交,榆荚飘落,状似铜钱的“榆钱儿”落满蝠池,谐音“福钱”满盈,寓意是福贵双全。*'''棣华轩'''  “蝠池”西为棣华轩,因悬挂咸丰皇帝御书“棣华轩”匾额而得名。奕詝(咸丰皇帝)和奕訢幼年时曾自创枪法、刀法,道光皇帝赐枪法名曰:“棣华协力”,刀法名曰“宝锷宣威”,希望兄弟协力共扶大清。“棣华”由此而来。[[文件:恭王府:竹子院.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竹子院]]*'''竹子院'''  与“蓺蔬圃”一街之隔的正北部是一套清幽雅致的院落。恭王府三绝之一的大戏楼就坐落在院中央。穿过垂花门进入第一进院落——竹子院。院东侧的雅舍名为“香雪坞”,是恭亲王的福晋、侧福晋们游园观戏的小憩之处。据说嫡福晋十分喜欢摇曳的翠竹,所以小院四角种的都是竹子。[[文件:恭王府:多福轩.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多福轩]]*'''多福轩'''  此院俗称“藤萝院”。正殿在和珅时期称之谓“延禧堂”,是和珅之子与公主的居所。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  “多福轩”此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庆典,还会加赐“寿”字。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屋梁上保留下来的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虽然仅残留局部的凤尾图案,却有特殊的价值,它的存在证实了府邸东路曾为公主府。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多福轩是恭王府东路中重要的建筑物,多福轩往北是乐道堂。[[文件:恭王府:方塘水榭.jpg|right|thumb|200px|恭王府:方塘水榭]]*方塘水榭  方塘水榭是恭王府花园西路的主要景观,由面积约200平方米的长方形池塘和水中央的湖心亭组成,山中凿泉引水,自池塘三个不同方位的石刻龙头流入池内。*'''邀月台'''  邀月台是园中的最高点。两侧的上山路在最下面有两级台阶,再往上都是没有台阶的斜廊。走的时候您一定要一步跨过这两级台阶,这其中是另有道理的。传说古时候人们把台阶看做是坎坷,和珅希望自己在跨过早年的艰辛后,能够一生再也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仕途顺利,所以修建了这条“升官发财路”。上下“邀月台”走升官发财路是很有讲究的:要使劲地跨过两级“坎坷”,然后平步青云的一直走到山顶,不能从另一边往下走,而只能从旁边的小路下山才不会坏了运气。  邀月台是全园的最高处,居高俯览园中,美景尽收眼底。台上三间小室,曰"绿天小隐"。每年中秋节,在此摆上点心、水果,是主人与家人或亲朋好友共同赏月的好地方。
6,51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