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誡) 【异体 古文】

拼音:jiè  部首:  总笔画:7  部外笔画:3  结构:半包围  五笔:AAK  倉頡:IT  常用字 

基本释义:

  • jiè
  1. 防备:~心。~备。~严。~骄~躁。
  2. 革除不良嗜好:~除。~烟。
  3. 佛教律条,泛指禁止做的事:~刀。~尺。斋~。
  4. 准备:~途。~装。
  5. 古同“界”,界限。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赵孟頫

戒 jiè

  1. <本义> 警戒,戒备:戒心丨戒骄戒躁。
  2. 革除;去掉:戒除丨戒赌丨戒烟。
  3. 指禁止做的事情:开戒丨杀戒。
  4.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受戒丨戒条。
  5. 留神,当心:戒口(慎言)丨戒火(慎于用火)丨戒谨丨戒慎。
  6. 古代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7. 通“”,告诫。
  8. 戒指的简称: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9. 姓。

《康熙字典》释义

  【卯集中】【戈字部】

  〔古文〕𢦬【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又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又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 又【廣韻】愼也,具也。又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 又【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又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又【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又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又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又【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又【韻補】叶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又叶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考證:〔【易·繫辭】聖人以此齋戒。〕 謹照原文齋改齊。〔【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發戒。〕 謹照原文發戒改晨戒。

《说文解字》释义

  【卷三】【𠬞部】 编号:1758   戒,[居拜切 ],警也。从廾持戈,以戒不虞。

百科条目

首字为“戒”的词语

  戒备  戒除  戒尺  戒指  戎戒  戒条  戒珠  戒门  戒守  戒世  戒朝  戒禁


首字为“戒”的成语


  戒备森严  戒骄戒躁  戒奢以俭


戒,也是佛教术语

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楞伽经》 “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信徒笔录奉行。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 于 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

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 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 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 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于初期未尝取相制戒。次如定共戒:以诸 佛子修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修证,分别能伏欲界贪、色界瞋、无色界痴,故依定之有漏功德不违 佛戒,不依 佛所制定戒相而持。三如道共戒:三乘弟子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 佛戒,不取 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

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 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 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

此外复有解脱戒: 佛子出家已,若是女众,须先受式叉摩那戒一年,名为近住女,观察有无身孕,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尼戒。男众出家已,名为近住男,受学戒,以八戒持;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戒。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

在家出家 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 佛亦不舍大愿者, 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 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

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不具足者,乃至二根、黄门,畜生能解人语者,以及天神鬼神等,悉皆能受,非唯人受,故称别解脱戒。

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 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

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主旨而论则无差别,故可归纳为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尽未来际受持十重戒,永无违犯;二、摄善法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善法,于一切深经及所未闻法,无所畏惧,无有一善法不修学者;三、饶益有情戒——以四摄法饶益有情,救度有情置于 佛法之中。若有 佛子欲求成 佛而不受菩萨戒、不依止菩萨戒者,无有是处。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