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扬州

删除590字节2015年2月6日 (五) 12:13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市辖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市辖区''':[[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县级市''':仪征市、高邮市:*'''县级市''':[[仪征市]]、[[高邮市]]:*'''县''':宝应县:*'''县''':[[宝应县]]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很长时间里,今天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直接关系。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很长时间里,今天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直接关系。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国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汉代,今扬州称广陵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刺史部,而不属于扬州。它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准备独立,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西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比王昭君嫁到匈奴还早80多年。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国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汉代,今扬州称广陵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刺史部,而不属于扬州。它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准备独立,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西汉]]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元封]]六年(前105年)[[汉武帝]]把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刘细君嫁到乌孙国。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边防重镇。永嘉之祸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争,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一带的人民南迁广陵一带,给扬州带来了新兴的劳动力。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为江淮一带的边防重镇。[[永嘉之祸]]到[[南北朝]]时期,广陵屡经战争,数次变为“芜城”。但由于劳动人民数百年辛勤开发,经济地位在恢复中不断提高。[[北周]]改广陵为吴州。山东青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一带的人民南迁广陵一带,给扬州带来了新兴的劳动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市)。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广陵,从此广陵享有扬州的专名。隋炀帝杨广对扬州情有独钟,长期逗留于此,最终在扬州江都宫被杀,后葬于扬州。  [[隋朝|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市)。[[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广陵,从此广陵享有扬州的专名。隋炀帝[[杨广]]对扬州情有独钟,长期逗留于此,最终在扬州江都宫被杀,后葬于扬州。  由于地处运河和长江交汇处,唐代扬州(即今扬州)在新的大一统帝国中拥有重要的地位。经过不断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在唐中期超过了长安、洛阳,成为唐帝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此时的扬州,号称“富甲天下”,“天下之盛扬为首”,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市)。唐朝淮南道扬州 辖下有6个县,分别是江都县、江阳县、扬子县、海陵县、高邮县和六合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置千秋县(后改天长县)。  由于地处运河和长江交汇处,唐代扬州(即今扬州)在新的大一统帝国中拥有重要的地位。经过不断的发展,扬州的经济地位在唐中期超过了[[长安]]、[[洛阳]],成为唐帝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此时的扬州,号称“富甲天下”,“天下之盛扬为首”,有“扬一益二”之称(益州即今成都市)。[[唐朝]]淮南道扬州辖下有6个县,分别是江都县、江阳县、扬子县、海陵县、高邮县和六合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置千秋县(后改天长县)。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盛产方丈镜、江心镜等上等铜镜。扬州也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的水陆交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唐代扬州亦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中心,和伊斯兰哈里发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伊斯兰哈里发、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扬州还是先进的中原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流布的重要节点,日本遣唐使的到来和大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晚唐时期新罗入唐诗人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国信等使的身份回国,把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是韩国古代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他因此被称为“东国儒宗”。  唐代的扬州,农业、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出现了大量的工场和手工作坊,盛产方丈镜、江心镜等上等铜镜。扬州也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中心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治所,领淮南、江北诸州。在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的水陆交通中,扬州始终起着骨干作用。唐代扬州亦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对外交流的中心,和伊斯兰哈里发交往频繁。侨居扬州的大食人数以千计。波斯、伊斯兰哈里发、婆罗门、昆仑、新罗、日本等国人成为侨居扬州的客商。扬州还是先进的中原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流布的重要节点,日本遣唐使的到来和大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交流。晚唐时期新罗入唐诗人[[崔致远]]在扬州为官四年有余,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诏书国信等使的身份回国,把唐朝的服饰、礼仪传播到新罗,他的著作桂苑笔耕集是韩国古代史上第一部个人文集,他因此被称为“东国儒宗”。  唐代扬州,自身文化的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扬州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唐代不少著名诗人(如杜牧、白居易等)都寓居或到过扬州,在此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仙李白送别孟浩然到扬州时写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成为千古送别名句。  唐代扬州,自身文化的发展也有长足的进步。扬州人[[李善]]在吸引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重新注释的《文选》,旁征博引,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散失的重要文献资料。其子[[李邕]],不仅文章、诗歌很有影响,也是继[[虞世南]]、[[褚遂良]]之后的大书法家之一。扬州诗人[[张若虚]]为“吴中四杰”之一,仅《春江花月夜》一首,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唐代不少著名诗人(如[[杜牧]]、[[白居易]]等)都寓居或到过扬州,在此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仙[[李白]]送别[[孟浩然]]到扬州时写下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是成为千古送别名句。  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晚唐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扬州遭到毁坏。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围广陵半年,城中饿死者大半。“宣州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流血满于坊市。”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地方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毁坏之中。  684年,[[徐敬业]]、[[骆宾王]]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执政。晚唐时,藩镇割据,军阀混战,扬州遭到毁坏。[[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杨行密]]围广陵半年,城中饿死者大半。“宣州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流血满于坊市。”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地方政权”,史称“杨吴”,有短时间的经济恢复。不久,又陷入战争的毁坏之中。宋元时期'''宋元时期'''  北宋时(960年-1127年) ,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城镇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扬州府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  [[北宋]]时(960年-1127年) ,富裕商人阶层和新兴的城镇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扬州府等主要城市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成为富裕的代名词。  北宋时扬州大部属淮南东路,扬州只辖天长、江都两县。其他县分属真州(仪征市),高邮军(高邮市),楚州(宝应县属之)。宋朝时扬州科技文化也有长足发展,科学家沈括多篇科技文章在扬州地区完成,欧阳修、苏轼等人在扬州寓居,并兴建平山堂等人文名胜,“二十四孝”扬州天长人朱寿昌的事迹也成为儒家孝道的一个典范。  北宋时扬州大部属淮南东路,扬州只辖天长、江都两县。其他县分属真州(仪征市),高邮军(高邮市),楚州(宝应县属之)。宋朝时扬州科技文化也有长足发展,科学家[[沈括]]多篇科技文章在扬州地区完成,[[欧阳修]]、[[苏轼]]等人在扬州寓居,并兴建平山堂等人文名胜,“二十四孝”扬州天长人[[朱寿昌]]的事迹也成为儒家孝道的一个典范。  1126年—1129年,金国的军队攻占了包括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北部和两浙路北部的大半个中国,赣州是其推进到的最南端,扬州在1129年也被金国军队攻占和屠杀。绍兴和议之后,淮水成为金国和赵宋的边界线。而今扬州市的北部郊县也成为了防御金国军队的前线。姜夔因此写作名篇《扬州慢》。  1126年—1129年,金国的军队攻占了包括江南东路、江南西路、荆湖南路北部和两浙路北部的大半个中国,赣州是其推进到的最南端,扬州在1129年也被金国军队攻占和屠杀。绍兴和议之后,淮水成为金国和赵宋的边界线。而今扬州市的北部郊县也成为了防御金国军队的前线。[[姜夔]]因此写作名篇《扬州慢》。  13世纪,大蒙古国攻占了中国全境。元朝时扬州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  13世纪,大蒙古国攻占了中国全境。[[元朝]]时扬州属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太宗迁都北平后,明清两代将近500年间中国的都城在北京,而农业经济中心在江浙和两湖两广地区,粮、盐的产量占据了全国产量的大多数。因此造成了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割。连接中国政治中心的和经济中心的是两条水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扬州正好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扬州经济凭借京杭大运河这一中国经济的主动脉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  自[[明朝|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太宗]]迁都北平后,明清两代将近500年间中国的都城在北京,而农业经济中心在江浙和两湖两广地区,粮、盐的产量占据了全国产量的大多数。因此造成了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分割。连接中国政治中心的和经济中心的是两条水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扬州正好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界处,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扬州经济凭借京杭大运河这一中国经济的主动脉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城市。  明代,扬州被列为全国16个大城市之一。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4月,[[多铎]]铁骑南下,[[史可法]]据守扬州,5月20日城池被攻陷。扬州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据传全城百姓无一幸免,称“扬州十日”。清朝政局稳定后,扬州经济迅速恢复。明中后期活跃于扬州的山陕商人逐步被徽商代替,后者垄断了两淮盐业这一坐拥巨额利润的产业。盐业的垄断和漕运枢纽的位置,使得扬州经济在康乾盛世中达到唐朝之后的又一巅峰。两淮盐税在全国税收中长期占有40%以上的比例,“损益盈虚,动关国计”。与此同时,面对明清之际的兵祸,扬州当地士绅致力于根据典籍、并吸收苏州和徽州文化,重建清代扬州文化的新面貌。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4月,多铎铁骑南下,史可法据守扬州,5月20日城池被攻陷。扬州城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大屠杀,据传全城百姓无一幸免,称“扬州十日”。清朝政局稳定后,扬州经济迅速恢复。明中后期活跃于扬州的山陕商人逐步被徽商代替,后者垄断了两淮盐业这一坐拥巨额利润的产业。盐业的垄断和漕运枢纽的位置,使得扬州经济在康乾盛世中达到唐朝之后的又一巅峰。两淮盐税在全国税收中长期占有40%以上的比例,“损益盈虚,动关国计”。与此同时,面对明清之际的兵祸,扬州当地士绅致力于根据典籍、并吸收苏州和徽州文化,重建清代扬州文化的新面貌。  漕运,主要是粮食的运输,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由京杭大运河运输到北京;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漕运''',主要是粮食的运输,长江中下游各产粮省份的皇粮国税均必须经此北上,由京杭大运河运输到北京;扬州钞关的税收额在明清两代一直位居全国前八名之内。  盐运,淮盐西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然后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城内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和大批盐商,这些商贾多来自安徽[4];富有的盐商在新城南河下一带和西北郊瘦西湖沿岸修筑许多精美的园林,当时公认的说法是:“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盐运''',淮盐西运,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苏北沿海)所产官盐在此集散,然后转运全国最广的食盐销售区——长江中上游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省(所谓扬子四岸)销售。城内有两淮盐运使衙门和大批盐商,这些商贾多来自安徽[4];富有的盐商在新城南河下一带和西北郊瘦西湖沿岸修筑许多精美的园林,当时公认的说法是:“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杭州以湖山胜”。  金融,由于扬州是全国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大量盐商聚集于此,因此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以帮助盐商的周转投资,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仅次于同省的苏州;所谓“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丽,莫盛苏扬”。  '''金融''',由于扬州是全国官盐最大的集散地,大量盐商聚集于此,因此带动了扬州银庄的发展以帮助盐商的周转投资,是整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资本最为集中的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中心,其繁荣程度如同当今世界之伦敦、香港,仅次于同省的苏州;所谓“天下殷富。莫逾江浙;江省繁丽,莫盛苏扬”。  娱乐业、服务业,自隋唐以来娱乐业就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高级厨师、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古董业者,从业者不计其数,康乾时期的扬州八怪便是其中之一。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是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娱乐业、服务业''',自隋唐以来娱乐业就是扬州的支柱型产业,高级厨师、高级妓女、艺人、书画家、古董业者,从业者不计其数,康乾时期的扬州八怪便是其中之一。扬州与南北两京、苏杭二州一同被列为“士大夫必游五都会”,是全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印刷、漆器、玉器制造等手工业。清代扬州代表了多重制造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有“和田玉,扬州工”之誉。  '''印刷、漆器、玉器制造等手工业'''。清代扬州代表了多重制造手工业的最高水平,有“和田玉,扬州工”之誉。清末至民国时期'''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83年,扬州升为地级市。1996年,原扬州辖下的泰州从扬州市分出,和姜堰、靖江、泰兴、兴化等地共同组建新的地级泰州市。  20世纪90年代初,扬州经济发展较好,以“规模经济扬州现象”引起重视,经济总量重返全国前十,部分经济指标甚至高于诸多中西部省份的全省指标。但是此势头未能延续,世纪之交,扬州经济遭遇困难,和苏南的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差距再次扩大。  2004年宁启铁路正式通车,扬州结束“地无寸铁”的历史。2005年润扬大桥通车,扬州走向融入苏南之路。2012年扬州泰州机场通航,扬州进入“空港”时代。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水产资源'''水产资源'''方言'''方言'''  声母 扬州话有1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与普通话相比,只比普通话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 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不可混淆。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如:脑=lao,凉=niang。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声母''' 扬州话有17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与普通话相比,只比普通话少了zh,ch,sh,r,n这5个声母。古全浊声母在扬州话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多数官话方言一致。普通话的平卷舌,扬州话里是不分 的,扬州话用z,c,s,l来代替zh,ch,sh,r。 古见系的开口二等字,多有声母不颚化(开口呼)、颚化(齐齿呼)两读。如:家,“家去”中念ga,“家庭”里念jia。不可混淆。 影母和疑母混同,皆读为零声母。与普通话一致。 泥母、来母、日母混同,就是所谓的n,l,r不分。洪音韵母前为l,细音韵母前为n。如:脑=lao,凉=niang。但是,扬州郊区很多地方是区分n,l的。   韵母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冰=宾,静=进。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如:贺=货=ho。和=河=ho。  声调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  '''韵母''' 扬州话有47个韵母。和多数官话方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喉塞音韵尾。古咸山摄三分为桓欢、寒山、先天韵。如:关=guan,官=guon,山=san,扇=xian等等,这些是与普通话不同的。北京话的前、后鼻音韵尾,在扬州话中分别合并。冰=宾,静=进。果摄不区分开合口,一律读o。如:贺=货=ho。和=河=ho。[[扬州清曲]],又称广陵清曲、扬州小曲、扬州小唱等,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至今有600多年历史。  '''声调''' 扬州话有5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全浊上声今归入去声,古次浊上声今归上声。古清去、浊去;清入、浊入则分别合并为去声、入声。 除入声外,其他字的调类与普通话基本相同。[[扬州八怪]],中国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八怪”最早由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提出,包括金农、罗聘、李方膺、李鱓、黄慎、郑燮(郑板桥)、高翔、汪士慎8人,亦有人将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纳入八怪,今通称扬州画派。他们大多为中下层知识分子,富有正义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或被罢官去职,或仕途多舛,流落扬州,卖画为生。他们大都擅花鸟,亦长于山水、人物,多以梅、兰、竹、菊、石、雁、鱼等为题材,表现自己清高绝俗的思想品格和孤傲的性格。有的则描绘贫民乞丐,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他们通过题跋诗文,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思想内涵。如郑燮以竹声比作民间的疾苦声,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他们在艺术上师承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高其佩等富有独创性的画家,其画注重水墨的表现力,笔墨纵横驰骋、直抒胸臆,不拘成法,被正统派视为“怪”,颇受贬抑。他们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扬州清曲]],又称广陵清曲、扬州小曲、扬州小唱等,始于元,成于明,盛于清,至今有600多年历史。*[[扬州八怪]],中国清代中期活跃于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八怪”最早由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提出,包括金农、罗聘、李方膺、李鱓、黄慎、郑燮(郑板桥)、高翔、汪士慎8人,亦有人将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纳入八怪,今通称扬州画派。他们大多为中下层知识分子,富有正义感,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或被罢官去职,或仕途多舛,流落扬州,卖画为生。他们大都擅花鸟,亦长于山水、人物,多以梅、兰、竹、菊、石、雁、鱼等为题材,表现自己清高绝俗的思想品格和孤傲的性格。有的则描绘贫民乞丐,表达对下层人民的同情。他们通过题跋诗文,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思想内涵。如郑燮以竹声比作民间的疾苦声,升华了作品的主题。他们在艺术上师承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高其佩等富有独创性的画家,其画注重水墨的表现力,笔墨纵横驰骋、直抒胸臆,不拘成法,被正统派视为“怪”,颇受贬抑。他们对近现代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52,141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