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新嫁娘词

添加5,576字节2021年6月20日 (日) 11:36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新嫁娘》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诗,从唐至今的诗选几乎都无一例外地选了这首诗,说明这首诗自有其独具的魅力。  唐代社会虽然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但新嫁娘刚过门就要试着处理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白居易说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新娘进门)第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做羹汤。</span>古代风俗,婚后三日,新娘须入厨房做菜。<br>  三日:指新娘进门第三天。<br>  洗手:表示慎重。<br>  羹汤:用肉菜等做成的汤。<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span><br>  谙(ān):熟悉。<br>  姑食性:婆婆的口味。姑,丈夫的母亲,婆婆。<br>  遣:使,让。<br>  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小姑总是较婆婆容易亲近。转圜处细微而机巧。<br>[[文件:235新嫁娘.jpg|center|thumb|400px|《新嫁娘》题图]]  此诗描摹一位新嫁娘巧思慧心的情态,塑造了一位聪慧、乖巧,千古传颂的少妇形象。第一次烧饭菜,为了把握婆婆的口味,先遣婆婆养大的小姑尝试。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  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新入仕途者而作。在情理上,作为新入仕途者的借鉴亦未尝不可。  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此诗选取这一生活细节,用“洗手作羹汤”的事关合,描绘新嫁娘进入新的环境之中,以“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特写动作,巧妙地处理好与小姑、婆婆之间的关系,将新嫁娘聪明、贤淑、细心而又熟谙情理的生动形象,用白描手法,刻画得淋漓尽致。诗的构思似拙实巧,将新嫁娘的形象描绘得形穷相尽,可人喜爱。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对此诗极为称赏,赞曰:“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平叙,交代了新嫁娘第一次下厨时的举止和心态,刻画细致入微,形象感人。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一个细节的描写,展现了新嫁娘的仔细和小心,同时暗示了初到夫家时的谨慎心理。“羹汤”,泛指菜肴。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表现出新嫁娘的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上句写出了新嫁娘第一次下厨房遇到的问题,怕自己做出的饭菜不合婆婆的口味。在封建大家庭中,姑为一家之主。按《大戴礼记·本命》中所言,妇有七去(被休),其一是“不顺父母,去”。《礼记·内则》:“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故在婆母面前,进退都需倍加小心。新妇不知婆母口味,必须先意承志,以获欢心,遂有“先遣小姑尝”。因为小姑处于婆媳关系的中介地位。结尾一句,乃全篇神光所聚,语少而意足。因为小姑当较熟悉婆婆口味、心理,故五字中新嫁娘那种曲意承欢而又机警聪敏的神情性格宛然如见。  这首小诗只是通过几个简单动作和神态的朴素描述,就不仅细腻揭示了 一个新嫁娘在特定环境下的复杂心理活动。具有故事性,充满了情趣与诗意,耐人寻味。'''名家点评:'''  《后村诗话》:王建《新嫁娘》:“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张文潜《寄衣曲》:“别来不见身长短,试比小郎衣更长,二诗当以建为胜。  《唐诗绝句类选》:前辈教人作绝句,令诵“三日入厨下”、“打起黄莺儿”、“画松一似真松树”,恃自肺腑中流出,无牵强斧凿痕。  《唐诗摘钞》:极细事,道出便妙,只是一真。  《增订唐诗摘钞》:同朴语庄,不作丽语。得酒食是议意。  《唐诗别裁》:诗至真处,一字不可移易。  《说诗晬语》: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人化机。……他如崔颢《长干曲》、金昌绪《春怨》、王建《新嫁娘》,张祜《宫词》等篇,虽非专家,亦称绝调。  《唐诗笺注》:新妇与姑未习,小姑易亲,转圜机绪慧转甚。入情入理,语亦天然。  《读雪山房唐诗钞序例》:王建之《新嫁娘》,即其乐府。  《唐人绝句精华》:佳处在朴素而又生动,有民间歌谣之趣。  [[王建]](约767—830年后),[[唐朝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一说关辅(今属陕西)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等。《[[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95首。(《[[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卷四)  [[王建]](约767—830年后),[[唐朝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一说关辅(今属陕西)人。出身寒微。[[大历]][[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诗篇,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所作《宫词》一百首颇有名。有《王司马集》等。《[[全唐诗]]》收录其诗作394首。(《[[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卷四)
8,9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