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早秋

添加5,206字节2021年6月20日 (日) 07:46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早秋三首》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 早秋,初秋。  作者在屡遭挫折.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为了表现作者对自己未来前途的迷惘与困惑,想臣归隐,而又不甘心终老江边,写下这三首诗。  《早秋》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早秋,初秋。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长夜里一片清凉,绿色萝叶间吹起了西风。长夜漫漫,流荡着清逸的瑟声;秋风习习,吹拂着绿透的薜萝。  泛:漂浮的样子。<br>  泛:弹,犹流荡。晋《吴声歌》:“黄丝咡素琴,泛弹弦不断。”李白《感兴八首》:“泛瑟窥海月。”<br>  清瑟:清凉寒冷。<br>  清瑟:指瑟。瑟音清逸,故称。晋·陶潜《闲情赋》:“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br>  西风: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残萤栖息在露珠晶莹的花草之间,雁群掠过初秋的星空。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间,清秋拂晓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玉露:白露;晶莹的露珠。<br>  玉露:指秋露。南朝·齐·谢朓《泛水曲》:“玉露沾翠叶,金风鸣素枝。”<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晨光里高大的树木依旧是枝繁叶密,晴空下重叠的远山显得分外清晰。晨光里高大的树木依旧是枝繁叶密,晴空下重叠的远山格外分明地显现出来。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当枝头飘落下黄叶一片,我料想洞庭湖定是波浪涌起。《淮南子》有“见一叶落而知岁暮”,我悟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span>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br></span><br>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br>  淮南一叶下: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br>  自觉洞庭波:从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化。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br>  [[文件:148早秋.jpg|center|thumb|400px|《早秋》题图]]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山水诗。诗紧扣早秋景色着笔。“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突出了早秋的独特景象。尾联分别化用《淮南子》与《楚辞》的语典,自然浑成,用典无痕。  首联“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长夜漫漫,流荡着阵阵凄清的瑟声;西风吹起,本就绿透的薜萝似又生出更浓的翠意。“遥夜”为“夜遥”的倒装,意谓夜已遥,夜始长。夜始长是季节由夏入秋的显著标志之一,诗以此开端,已暗点题面。西风”的吹起,竟吹“翠”了薜萝。如此状描,不仅点出了早秋之“早”,而且把“秋”的来临写得给人以充满生命力的动感,飘逸灵秀。   颔联“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紧承上联,再状早秋景物。白露凝珠的野草上残留着几只萤火虫,早行的大雁已经掠过银河,向南飞去。此句中,写萤火虫是低头所见,雁阵是抬头所望。“残萤”说明时间已是秋天,萤火虫不再像夏天时那样飞来飞去,而是被露水打湿了翅膀,在低处栖居。大雁是候鸟,秋来始迁。“早雁”初见,可知节令定始秋。   颈联“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描写早秋的白昼景象。由近到远,从近处的高树写起,归结到远处的山峰。高大的树木早晨看,树叶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如果说上两联是大笔泼墨以写早秋之景的话,此联则是推出了两组早秋的特写画面。“高树晓还密”,由于树高,由于晓光朦胧,望去犹是密密匝匝,不像深秋时叶落枝枯似的枝叶可辨。这是写拂晓光线不足给人的错觉,一个“还”字道出了这个底蕴。“远山晴更多”则是写朗视了。晴明的秋日秋高气爽,能见度增大,连平日难以一窥的“远山”,此时也尽收眼底,一个“多”字,写出了这一景象。  尾联“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暗用典故结束全诗。“淮南一叶下”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而“自觉洞庭波”句从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化。此联借典再点早秋,也是再以景束篇,收紧题目,一叶始下,洞庭初波不是早秋又是什么?这更是在抒情,抒发作者难掩的“悲秋”的凄清况味。如此收束,与题面吻合,又使全诗既工且雅。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旅居时所作,题目是“早秋”,因而处处落在“早”字上。“残萤”、“早雁”、“晓还密”、“一叶下”、“洞庭波”都扣紧“早”字。俯察、仰视、近看、远望,从各个角度描绘早秋景物,真是神完气足,悠然不尽。全诗的结构,从秋风开始到一叶下,一连串的秋景描写,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充满想象与浪漫。  许浑是晚唐时期以写怀古和山水著名的诗人,就其山水诗而言,写景阔大,思想内涵深沉,情感真挚,故其景、情、理水乳一体而形成的诗歌意境,实有“盛唐余韵”。以此评价他的《早秋》 一诗当不为过。  1.诗中哪些意象巧妙点明了早秋这一季候特征?请列举。  参考答案:“残萤”、“早雁”、“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2.颔联和颈联是怎样描写景物的?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颔联:由俯察到仰视。颈联:由近看到远望;从高低远近来描绘早秋景物,层次井然,境界开阔。  3.评论家认为首联和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选一联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首联运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听到的轻轻秋风,想象为在一条条悬挂着的青翠藤蔓间,秋风拂过,奏出了悦耳的清瑟声音。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或:尾联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树叶,被荡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奋不顾身,展现了一叶追随洞庭波的诗情画意。  4.诗人在前两联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图,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早秋图。西风轻轻吹拂着藤萝;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8,9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