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明穆宗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1572年),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在位时间1566年-1572年。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登基前的内忧外患使他关心朝局,对他登基后处理政务有着较大的影响。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尽力辅佐,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内外得到大治,史称隆庆新政。明穆宗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但因为沉迷媚药,也服这些媚药助兴,导致荒于政事。因病去世,终年36岁。庙号穆宗,谥号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葬于明十三陵昭陵,后传位于朱翊钧

生平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嘉靖帝册立次子朱载壡为太子、三子朱载坖为裕王、四子朱载圳为景王。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月,太子朱载壡薨,裕王朱载坖轮序当立为储,但因嘉靖帝担心再次立储会重蹈朱载壡早逝覆辙,所以迟迟未予正位东宫。时景王朱载圳年少,服色与裕王朱载坖无别,引起朝野议论。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二月,嘉靖帝命景王朱载圳就藩封国,以杜绝其觊觎之心和朝野议论。裕王邸的生涯使朱载坖较多地接触到社会生活各方面,了解到明朝的各种矛盾和危机,特别是严嵩专政、朝纲颓废、官吏腐败、“南倭北虏”之患、民不聊生之苦,内忧外患使他更加关心朝局。

  朱载坖本可安心居于府邸,但命运常常变幻莫测,嘉靖帝将其余儿子全部熬过,使朱载坖毫无争议地即皇帝位。虽贵为王爷,却比普通百姓与皇宫中的人更能了解民间疾苦,更能针砭时弊,对严嵩乱政、外忧内患有更清楚的认识,对其登基后的作为有很大影响。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坖继位,改元隆庆。隆庆帝在位之初一改其父弊政,以前因言获罪的诸臣悉数召用,对于已死之臣抚恤并录用其后人,父皇生前身旁方士均交付有司论罪,宫内道教仪式立即停止,免除翌年一半田赋及嘉靖四十三年以前的所有欠赋;又停止嘉靖帝为博孝名强行施行的明睿宗(即明世宗生父兴献王)明堂配享之礼(即秋季祭天,要以在位皇帝之父合祭,为此导致明太宗庙号被改为明成祖)。

  隆庆帝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采纳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的建议,与蒙古俺答议和,是为隆庆议和,并有俺答封贡。隆庆元年(1567年),隆庆帝宣布废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隆庆新政是隆庆帝统治时期所出现的承平时期。隆庆帝力行节俭,信用内阁辅臣,并不加以掣肘,但也不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这也与其本人仁厚而平庸的性格有关。

  隆庆帝由于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身体每况日下,难以支撑。隆庆六年(1572年)闰三月,宫中传出了隆庆帝病危的消息。休养了两个月之后,他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退朝休养。

  隆庆帝知道命不久矣,便把张居正等三位大臣找来,立了遗嘱:“遗诏与皇太子。朕不豫,皇帝你做。一应礼仪自有该部题请而行。你要依三辅臣并司礼监辅导,进学修德,用贤使能,无事荒怠,保守帝业。”从此一病不起直到逝世。终年三十六岁,后被谥为庄皇帝,庙号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评价

  隆庆帝的一生,除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相比较而言,隆庆帝确实是弘治帝以来又一位性格谦和的明朝皇帝。在他之前,是终日沉迷于道教的嘉靖帝;在他之后,是在偏激、厌世及对官僚政治的轻蔑中度过的万历帝。所以,只有明静、宽仁的隆庆帝,才让大臣们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隆庆一朝,只有六年。但是,其间人才辈出,徐阶、张居正、高拱,都是人中豪杰。在他们的主持下,隆庆一朝倒真是一个太平盛世。《明史》对隆庆帝的评价也不错,说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每年光吃的一项省下来就达到几万两银子。不过,隆庆帝是一个“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的人,所以,在他统治期间,内阁之间的权力斗争加剧。其中,徐阶与高拱的斗争从隆庆元年(1567年)就已经开始。

  《明穆宗实录》:“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

  《明史》:“穆宗在位六载,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尚食岁省巨万。许俺答封贡,减赋息民,边陲宁谧。继体守文,可称令主矣。第柄臣相轧,门户渐开,而帝未能振肃乾纲,矫除积习,盖亦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者欤!”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