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宫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春宫怨》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周朴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也说是周朴作,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十三断为杜荀鹤作,并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逐句释义: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早年因为容貌美丽被选入宫中(为美貌所误),(得不到恩宠)想对镜梳妆又作罢。
  婵娟:形态美好的样子。
  误:贻误。
  慵(yōng):懒。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春宫怨》)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承受君王的恩宠又不在于美丽的容貌,那教我如何还有心思去梳妆饰容。
  教:使。
  妾:古代妇女自称。
  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若,怎样。此句反用司马迁报任安书“女为悦己者容”意。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春风和煦温暖,鸟儿啼声繁碎,艳阳高照花影浓,叠叠重重。
  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鸣,而是数鸟共语。
  日高:指正午。
  重:浓密。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每年此时我都会想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怀念当年自由欢快地同采芙蓉之乐。
  越溪女:这里指西施在浣纱溪时的女伴。
  芙蓉:指荷花。


《春宫怨》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作者自叹无人赏识之意。其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两句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首联“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写宫女的哀怨。“婵娟”说明其容貌姣好。正是因其年轻貌美,故能以姿容入选后宫。入宫以后,伴着她的却只是孤苦寂寞。上句一个“早”字,仿佛是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深长的叹息,说明自己被误之久;次句用欲妆又罢的举动展示怨情。


  颔联“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承上进一步写宫女欲妆又止的怨情。既然容貌的姣好并不能获得皇上的恩宠,那么自己再精心打扮又有什么用呢。“若为容”是“怎样打扮”的意思,这里实际上是说打扮没有用。在嫔妃成群的后宫里,佳丽如云,竞争的激烈是可想而知的,但最主要的是在于能否献媚邀宠,这是“承恩不在貌”的言外之意。


  颈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从镜前宫女转到写室外春景。临镜的宫女怨苦之极,无意中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层叠。这更唤起了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感情一脉相承。风是“暖”的。鸟声是“碎”的,是说轻而多,唧喳不已,洋溢着生命力,刚好与室内死寂的境界相对立。“日高”,见出阳光的明丽;“花影重”,可以想见花开的繁茂。绮丽而妙,既写出了盛春正午的典型景象,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


  尾联“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以过去对比现在,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愁苦,使含而不露的怨情具有更为悠远的神韵。这两句表面上写的是入宫前的乐事,其实表现的是入宫后的怨情,对过去生活的向往,正是对今日宫廷生活的否定,而不说怨却愈觉可怨,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


  历来写宫怨的诗大多不着“春”字,即使是写春宫之怨的,也没有一首能象杜荀鹤这首那样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尤其是其中的“风暖”一联,前人无不交口赞誉。从诗的意境来看,《春宫怨》似不只是作者在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作者的自况。人臣之得宠主要不是凭仗才学,这与宫女“承恩不在貌”如出一辙;宫禁斗争的复杂与仕途的凶险,又不免使人憧憬起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与宫女羡慕越溪女天真无邪的生活又并无二致。


名家点评:

  《六一诗话》: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如周朴者,构思尤艰,每有所得,必极其雕琢,故时人称朴诗“月锻季炼,未及成篇,已播人口”、其名重当时如此,而今不复传矣。余少时犹见其集,其句有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又云;“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诚佳句也。

  《苕溪渔隐丛话》: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观林诗话》:杜荀鹤诗句鄙恶,世所传《唐风集》首篇“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者,余甚疑不类荀鹤语。他日观唐人小说,见此诗乃周朴所作,而欧阳文忠公亦云耳。盖借此引编,已行千世矣。

  《幕府燕闲录》:杜荀鹤诗鄙俚近俗,惟《宫词》为唐第一,云:“早被婵娟误……”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

  《瀛奎律髓》:譬之事君而不遇者,初亦恃才,而卒为才所误。愈欲自炫,而愈不见知。盖宠不在貌,则难乎其容矣,女为悦己者容是也。风景如此,不思从平生贫贱之交可乎?

  《艺苑卮言》:王勃“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杜荀鹤“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皆五言律也,然去后四句作绝乃妙。

  《唐诗镜》:三四善怨,五六缛绣语。

  《雪涛小书》:有评者曰:“杜诗三百首,妙在一联中。风急鸟声晬,日高花影重。”余玩之,终不如次联更妙。“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二语寥寥,而居臣上下遇合处,情皆若此。杜以两语括之,可谓简而尽、怨而不怒者矣。

  《唐诗归》:钟云:(鸟声碎)三字开诗余思路(“风暖”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富艳体。唐汝询曰:起道尽悔情。次联十字怨甚。张次璧谓“次句即‘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意想虽深,与上二句不洽。结二语无聊,正与起句相洽。吴山民曰:次联深得《国风》和婉之致。周启琦曰:三四善怨。五六缛绣。细玩五六,终不如三四更妙。周珽曰:魏菊庄以三四为自然句法,五六为绮丽句法;不知结语托意更深,想头又远,此诗若无此结,终入寻常套调。此篇构同转析,含情真至。

  《姜斋诗话》:晚唐饾凑,宋人支离,俱令生气顿绝。“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医家名为关格,死不治。

  《古诗评选》:“风急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词相比而事不相属,斯以为恶诗矣。

  《才调集补注》:默庵云:奇妙在落句,得力在颔联。默庵云:怨(首二句下)。春宫怨(“风暖”二句下)。

  《唐诗摘钞》: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唐三体诗评》:落句收足“早”字、“貌”字。

  《载酒园诗话又编》:《春宫怨》不唯杜集首冠,即在全唐亦属佳篇。“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此千古透论。卫硕人不见答,非貌寝也;张良娣擅权,非色胜也。陈鸿《长恨传》曰:“非徒殊艳尤态独能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即此诗转语。读此觉义山之“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尚非至论。

  《带经堂诗话》:晚唐人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皆佳句也,然总不如右丞“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自然入妙。

  《唐律消夏录》:三四临镜低徊,有无限意思在。五六虽佳,与结句却不合笱。

  《唐诗别裁》:恃貌而误(首句下)。不得已而随俗(“承恩”二句下)。回忆盛年以自伤也。须曲体此意。

  《唐诗笺要》:负色人难得此透亮语(首二句下)。宫怨题,能为律诗,难矣。终首不露“怨”字痕迹,可谓和平。

  《近体秋阳》:第三句即首二句所以然之故,不说破更妙,说破便损起联之气。晚唐之所以不如初盛者,识此故也。思致清迥,文气高老。

  《瀛奎律髓汇评》:冯舒:五六写出春宫,落句不测。冯班:全首俱妙,腹联人所共知也。精极。何义门:五六是“慵”字神味。入宫见妒,岂若与采莲者之无猜乎?落句怨之甚也。纪昀:前四句微觉太露,然晚唐诗又别作一格论。结句妙,于对面落笔,便有多少微婉。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点破春情,鬼当夜哭(“承恩”句下)。

  《唐诗快》:当时谚云:“杜诗三百首,唯在一联中。”即此“风暖”一联也。故《唐风集》以之压卷,想当不谬。

  《养一斋诗话》:杜荀鹤以“风暖鸟声碎”一联得名,愚按不如“暮天新雁起汀洲,红寥花疏水国秋”清艳入骨也。

  《诗境浅说》:题面纯为宫怨而作。首言早擅倾城之貌,自赏翻以自误,寸心灰尽,临明镜而多慵。三四谓粉黛三千,谁为丽质,而争宠取怜者,各工其术,则己之膏沐,宁用施耶,五六赋“春”字,五句言天寒鸟声多噤,至风暖则细晬而多;六句言朝辉夕照之时,花多侧影,至日当亭午,则骈枝叠叶,花影重重。用“碎”字、“重”字,固见体物之工,更见宫女无聊,借春光以自遣,故鸟声花影体会入微。末句忆当年女伴,搴芳水次,何等萧闲,遥望若耶溪上,如笼乌之羡翔云,池鱼之思纵壑也。此诗虽为宫人写怨,哀窈窕时感贤才,作者亦以自况。失意文人望君门如万里,与寂寞宫花同其幽怨已。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9


试题精选:

  1.诗歌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主人公在宫中不得恩宠、孤独寂寞的怨悔情。(1分)主人公本想对着镜子梳妆打扮一番,但一想到貌美误人,又懒得动手(1分) 。前一句刻画心理,“误”字表达了对入宫的悔恨,“早”字说明自己被误已久,对宫中生活早已厌倦。(1 分)后一句描写动作,“慵” 字表现出内心的孤寂郁闷。(1分)


  2.诗歌的后两联分别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并简要分析这两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春风骀荡,鸟声轻碎,丽日高照,花影重叠,充满生机的美好春景图。(1分)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主人公的怨情,同时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联想。(1分)第四联,描绘了一幅溪声潺潺,充满欢声笑语的少女采莲图。(1分)这是主人公对以往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与现在宫中痛苦寂寞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以往日的欢乐反衬今日的愁苦。(1分)


  3.这首诗的颈联尤为人称道,试作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用对比或反衬的手法,借自然界的美好春景,表达抒情主人公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既反衬了怨情,又承上启下,由此引出了新的联想。情景交融。(3分)


  4.有诗评家认为这首诗传神地把“春”与“宫怨”密合无间地表现出来。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6分)

  参考答案:①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来写的。 ②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③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一共三条,每条2分;共6分。)


  5.诗的标题是“春宫怨”,诗中哪几句写的是“春”?哪几句写的是“怨”?抒情主人公又因何而怨?

  参考答案:描写“春”的句子: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描写“怨”的句子: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怨”的原因:(1)自己青春貌美,却得不到皇上的恩宠;(2)面对美好春光,思念故乡却不得人身自由。(意对即可)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年),唐朝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唐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用他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三·梁书第二十三·列传第十三》有其传。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有《唐风集》十卷。《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324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