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春日 朱熹诗

添加32字节2020年1月16日 (四) 18:05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春日》为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作的一首诗。春日:春天;春季。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写景诗,而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春日》为[[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所作的一首诗。春日:春天;春季。一般认为这是一首写景诗,而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其中有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一项。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南宋朝廷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泗水之地被金人侵占着,朱熹本人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因此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其原因是朱熹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王相注《千家诗》就认为这是游春踏青之作。而根据作者生活年代可知这首诗所写的[[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签订了《绍兴和议》,其中有宋金领土以淮水为界一项。[[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又败于符离。从此,主和派得势,抗战派销声。[[南宋]]朝廷偏安于东南,而金人亦得暂时息兵于淮北。泗水之地被金人侵占着,朱熹本人无从渡淮而至鲁境,不可能北上到达泗水之地。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因此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其原因是朱熹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2,720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