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10月30日 (三) 18:51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春 晓

孟浩然

chūn mián bù jué xiǎo,
春 眠 不 觉 晓,

chù chù wén tí niǎo。
处 处 闻 啼 鸟。

yè lái fēng yǔ shēng,
夜 来 风 雨 声,

huā luò zhī duō shǎo。
花 落 知 多 少。


逐句释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日里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叫声。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刚亮的时候。
  闻:听见。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闻:听见。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花儿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表示推想。


写作背景:

  作者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春晓,即春天的早晨。


作品赏析:

  《春晓》这首诗意境十分优美。作者抓住“春晓”(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的听觉感受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初读这首诗,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

  诗的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里,诗人睡得真香,以至天亮才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联想:昨夜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花儿到底被吹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或曰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曾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作《岳阳楼》诗,献给曾任丞相的岳州刺史张说,有意干谒,谋求引荐。以后漫游沅湘、浔阳、扬州、宣城间,曾逢李白,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十五年冬,赴京师长安进士,第二年应试落第,滞留在长安、洛阳。二十二年,再上长安,求仕未果返乡。二十五年,尚书右丞相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即征辟孟浩然入幕府,署为从事。二十七年夏,孟浩然患背疽,归襄阳卧病在家。二十八年,王昌龄岭南遇赦北归途经襄阳,孟浩然相接欢宴,食鲜鱼引发疽动,病情恶化,不治而卒。有《孟浩然集》三卷,孟浩然去世后,他的朋友宜城王士源搜辑其诗,于天宝四载(745)编成三卷,218首。至九载,集贤院修撰韦滔得到此本,已经是“书写不一,纸墨薄弱”。又重新缮写整理,送上秘府收藏。以后又经历代传刻增补。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通过该书衍生了许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晋刻本名《孟襄阳集》,亦三卷,编次与宋本不同;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一卷,并附《襄阳外编》一卷;《四部丛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张逊业刊二卷本,杨一统刊一卷本等。1975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徐鹏《孟浩然集校注》。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他的诗,清编《全唐诗》辑为2卷,267首,句二联。事迹见《新唐书》、《旧唐书》本传。

  孟浩然和王维一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高適岑参的边塞诗派双峰并峙于盛唐诗坛。孟浩然一生大多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所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他和王维并称,孟诗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尤其是《春晓》诗,自然流转无迹可寻,一派静气,脍炙千古。而其《过故人庄》一首,淳朴宁静,率然天真,将田园诗推向极致。杜甫称他“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又赞叹他“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遣兴》)。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舀)之不尽。宋代严羽以禅喻诗,谓浩然之诗“一味妙悟而已”(《沧浪诗话·诗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