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7月28日 (一) 07:43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晨报》1918年12月1日第一号

  晨报汉语拼音:Chen Bao;英语:Morning Post),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团研究系主办的日报。1916年8月15日在北京创刊。初名《晨钟报》。由梁启超、汤化龙等主持,主要撰稿人有胡适、蒋梦麟、张申府、丁文江等。创刊初期,李大钊曾任总编辑,并写代发刊词《晨钟之使命》。1918年9月,因北洋政府向日本借款而被查封。同年12月,改名《晨报》继续出版。1919年2月7日后,将副刊性质的第7版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此版在李大钊主持下,发表许多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专著。1920年起,此版主要版位用来刊登提倡新文学的作品。1921年10月12日,第7版正式定名为“晨报副刊”(又称“晨报副镌”),4开4版,单张发行。曾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当时同“觉悟”、“学灯”、《京报》副刊一起,被称为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晨报》于1926年后依附奉系军阀。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一度停刊;8月5日,由阎锡山操纵出版,改名《新晨报》。阎锡山撤出北京后,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前夕停刊。抗日战争前中国资产阶级政团研究系主办的日报,初名《晨钟报》。

发展

  1916年8月15日创刊于北京,由梁启超、汤化龙等主持。创刊初期,李大钊曾任总编辑。1918年9月,因刊载段祺瑞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北洋政府封闭。同年12月,改名《晨报》继续出版。1919年2月7日,将第七版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此版在李大钊主持下,发表许多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专著。1920年起,此版逐渐把主要地位用来提倡新文学。1921年10月12日,第七版正式定名为晨报副刊,四开四版,单张发行。当时同觉悟、学灯、京报副刊一起,被称为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1928年6月,一度停刊。1928年8月5日,改名《新晨报》。后又恢复《晨报》报名。1931年后,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战争前夕停刊。

历史意义

  《晨报》以及其副刊《晨报副刊》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极大,鲁迅徐志摩等名流都曾为其主笔。《晨报》是北京地区乃至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报纸之一。它由1916年开始出版,到1928年一度停刊,其间从袁世凯死后到北洋军阀统治结束,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社会改造运动等,即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五四时期。《晨报》是以研究系为政治背景,但它曾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作出特殊贡献。但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发展为革命刊物的同时,《晨报》逐渐右倾,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