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君自故乡来)

2019年10月30日 (三) 16:14小毛球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逐句释义: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您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知道家乡现在的样子。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应知:应当知道、了解。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绮(qǐ):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寒梅: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故称。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写作背景:

作者王维住孟津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他的乡思,做此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这首诗是《杂诗三首》组诗的第二首。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思乡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问话的口吻,借白描记言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开头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者以一种朴实自然的语言,传神地表达了主人公强烈的乡思。“故乡”这个词先后出现两次,体现出诗人思乡怀乡的迫切心情,流露出一种孩童式的亲切纯真。久居在外的游子,见到故乡的亲友,最先渴望知道的就是家乡的人情世事。诗人只用白描手法记言,却把主人公在特定情况下的情感、心理、神色、语气等生动地表现出来,且用笔俭省,足可见诗人功力之深厚。

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运用留白的手法抒发情感。前两句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诗中的“我”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看似有悖寻常情理,其实正好相反,对故乡人、物的关切越深,越不知道先问谁,千言万语只凝结于一个与自己关系最近的物上。“寒梅”被诗化,便成了故乡的象征,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同时,诗还省略了对方回答的内容,因为开或未开已不太重要,都同样会激起“我”对故乡的更多思念。正因如此,才言啬意丰,余味无穷。

全诗平淡质朴,却诗味浓郁。诗人寓巧于朴,运用典型化的技巧,如叙家常。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表现“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王维《杂诗》(其二)就是其中很纤巧、很精致的一首。


拓展阅读:

《杂诗三首》

王维

其 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 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其 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最后修改于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