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李先念 像

  李先念中文拼音lǐ xiān niàn,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之一。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李家大屋。9歲讀私塾,12歲學木工。1926年10月參加農民運動,任鄉農民協會執行委員。1927年11月率領本鄉農民參加黃麻起義,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秋,率遊擊隊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929年10月起調任中共高橋區委書記、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共(黃)陂(黃)安南縣委書記、縣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1年秋任紅四方面軍第11師33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戰役。1932年7月任11師政治委員,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由鄂豫皖蘇區向西轉移中,他與師長倪志亮指揮所部在棗陽新集和土橋鋪地區衝破國民黨軍圍攻堵擊,為全軍打開通路。同年12月被任命為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創建川陝蘇區的鬥爭。1933年5月在反“三路圍攻”中的空山壩戰鬥中,率所部切斷國民黨軍退路,為方面軍奪取反圍攻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7月任紅30軍政治委員。10月在宣達戰役中,率該軍一部,奇襲達縣城,殲滅守敵,繳獲大批軍用物資。1934年8月,同兄弟部隊一起在黃木埡(貓埡)地區圍殲國民黨軍1.4萬餘人。同年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3月指揮所部參加強渡嘉陵江戰役後,隨方面軍主力長征。5月奉命率方面軍一部由岷江地區西進,以策應紅一方面軍的行動和迎接中共中央。6月指揮先頭部隊攻佔懋功(今小金)後,同紅一方面軍會師。8月與代軍長程世才指揮包座戰鬥,以圍點打援、分割圍殲、速戰速決的戰術,殲滅國民黨軍胡宗南部第49師,打開了紅軍向甘南進軍的門戶。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後,中央軍委命令紅四方面軍一部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畫。他指揮紅30軍在靖遠縣虎豹口(今河抱口)突破黃河天險,繼在兄弟部隊協同下佔領戰略要地一條山、五佛寺。11月11日中央軍委決定,渡河部隊組成西路軍,他被任命為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委員,指揮紅30軍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同國民黨軍浴血奮戰。1937年3月西路軍河西走廊失敗後,任西路軍工作委員會委員,負責軍事指揮。面臨國民黨軍的重兵圍困,率余部翻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穿過荒無人煙的戈壁灘,歷盡艱辛,於4月底到達甘肅新疆交界處星星峽,在中共中央代表陳雲滕代遠的接應下,轉至迪化(今烏魯木齊),為中共和紅軍保存了一批骨幹力量。1937年底到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共中央馬列學院學習。

  1938年調任中共豫鄂邊省委軍事委員會副主任、軍事部部長。1939年1月任新四軍豫鄂邊獨立遊擊大隊(後為挺進支隊)司令員,率領160餘人進入豫鄂邊地區,認真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獨立自主地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創建豫鄂邊抗日根據地。1940年1月所部編為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任司令員。在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兩大力量的夾擊下,他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挫敗了日偽軍的"掃蕩",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軍隊在反共高潮中對邊區發動的進攻,堅持了豫鄂邊區敵後抗日遊擊鬥爭。1941年2月任新四軍第5師師長兼政治委員,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確定堅持鄂中、豫南基本區,鞏固襄(河)西,發展鄂東、鄂皖邊的方針,指揮部隊跳躍迴旋,多次挫敗日偽軍的“掃蕩”、“蠶食”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並開闢了鄂皖邊,打通了與第7師的聯繫。同年12月,他抓住戰機,指揮主力一部發起侏儒山戰役,殲滅日偽軍5000余人,解放了(漢)川漢(陽)沔(陽)地區,鞏固和擴大了鄂豫邊抗日根據地。

  1942年12月,日偽軍萬餘人圍攻5師領導機關所在地大悟山,他率領師部突圍,轉入外線作戰,打破了日偽軍的“鐵壁合圍”。1943年1月兼任中共鄂豫邊區委員會書記,他主持召開的區委擴大會議,正確解決了軍隊與地方、軍力與民力、短期鬥爭與長期鬥爭的關係等問題,作出了符合時局發展的決策,進一步推動了邊區的武裝鬥爭和政權建設。對於這個時期的軍事鬥爭,中共中央華中局嘉獎5師“發展工作第一,獨立作戰第一”,靈活地執行攻守策略,充分利用了敵頑矛盾,使自己得到生存和發展。1944年指揮5師及邊區地方武裝,以鄂豫皖邊為中心向南、向北展開攻勢作戰,分兵組成豫南遊擊兵團,向河南發展。後相繼派兵到淮北、湘北、鄂南地區發展,開闢新的抗日根據地,同年10月任鄂豫皖湘贛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5年6月被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

李先念在中共十二大上致閉幕詞(1982年)

  抗日戰爭勝利後,針對國民黨軍的軍事進犯,率部參與發起自衛反擊的桐柏戰役。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軍區成立時,任中共中原局副書記、中原軍區司令員,統帥和指揮作為全國六大作戰區域之一的中原解放區6萬部隊,展開了艱苦的鬥爭。1946年1月,先後在漢口、宣化店,協助周恩來等與國民黨代表就中原停戰問題進行談判。6月,當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調集30余萬兵力分4路圍攻中原解放區時,根據中共中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的指示,他審時度勢,及時選擇突圍方向和時機,在敵軍發動總攻前夕,指揮中原軍區主力部隊分兩路突圍,實行戰略轉移。他與政治委員鄭位三率領右路突圍部隊秘密撤離宣化店地區,越過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繼而衝破國民黨軍在天河口、蒼苔、丹江、南化塘等地的重重追堵合圍,歷盡艱險,終於勝利到達陝南,率部發動敵後遊擊鬥爭,創建豫鄂陝邊區根據地(見中原突圍)。9月底奉命回延安,繼續指揮中原軍區部隊的作戰。1947年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副書記,晉冀魯豫野戰軍副司令員。8月率野戰軍第12縱隊進入大別山,與劉鄧大軍會師,參加重建大別山根據地的鬥爭。1948年5月任重新組建的中原軍區第二副司令員。

  1949年5月起,主持湖北省黨、政、軍全面工作。在此期間,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副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調到中央工作,任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鬥爭,並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先後協助周恩來和鄧小平主持經濟工作。1976年10月,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起了重要作用。後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委員。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八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中共第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副主席,中共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83年4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88年4月當選為第七屆全國政協主席。1992年6月21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李先念文選》。

  1989年11月,經中央軍委確定,33人被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的稱號,1994年8月又確定增補3人,共計36人。其中有五位國家主要領導人,10位元帥,10位大將。有11人在新中國建立前獻身。他們是:
  毛澤東 周恩來 朱 德 鄧小平 彭德懷 劉伯承 賀 龍 陳 毅 羅榮桓 徐向前 聶榮臻 葉劍英 林 彪 楊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東 黃克誠
  陳 賡 譚 政 蕭勁光 張雲逸 羅瑞卿 王樹聲 許光達 葉 挺 許繼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權 彭雪楓 羅炳輝 黃公略 方志敏 劉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