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景波(1911~1944)名广年,字景波;曾化名白老婆,也称李老婆。陕西绥德人。从小在家种地,只读过三年冬学。父亲见他聪明好学,1926年春送他到绥德薛家河高家沟初小读书,一年就学完初级小学课程,考入县城内的文庙高小,曾随绥德四师师生在县城参加过一些反军阀、反土豪劣绅的活动,受到锻炼和启迪。

  1928年春,李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同年8月绥师被反动当局查封,此后半年时间里,他失学回乡。翌春绥师重新开学,才返校继续求学。1930年9月,经马福周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初,中共组织派李到定边国民党军任和亭部做兵运工作。不久,又被调回绥德家乡任中共支部书记。他利用人熟、情况清楚的有利条件,逐步把贫苦老百姓发动起来,成立了农会,开展抗粮抗税、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并把其中表现积极、觉悟高的青年发展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1933年春,任绥德北六区区委书记。在中共陕北特委负责人马明方、郭洪涛、张达志等人的具体指导下,筹建红十四支队,创建了绥德北区革命根据地,打通了北到米脂、佳县,南接绥德南区、清涧,东连吴堡的红色通道。1934年春,他任中共陕北特委秘书。此期间,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陕北人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和创建新苏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国民党对红色区域疯狂“围剿”的时期。他不畏艰险,经常挨饿受冻,协助特委领导起草文件、发布指示,做了大量工作。

  1935年6月以后,历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秘书、中共陕甘晋省委秘书长、赴苏交通联络员(因密码丢失未到达)。1936年7月,奉命到安边任回民救国军政治员。19 38年调中共绥德特委,先后担任特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兼统战部部长。武汉、广州失守后,驻绥德的国民党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何绍南,蓄意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绑架、暗杀中共工作人员。李在中共绥德特委领导下,动员警备区军民彻底揭露何绍南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罪行。何绍南于1940年2月逃离绥德。3月,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团的帮助下,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专员由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兼任,5月,李被任命为副专员。1941年初,中共绥德特委奉命改称中共绥德地委,李仍任地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1942年6月,地委书记张秀山调离绥德,由李代理地委书记至1943年3月。这期间,为处理旧政权造成的民间诉讼积案和新旧势力斗争中发生的新案,他排除干扰,秉公执法,为穷苦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同时,深入到各阶层人士中,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为贯彻中共中央的“在边区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的政策”,他亲自筹备、安排和领导了米脂县的三级选举,将爱国抗日的开明人士李鼎铭选为县参议会参议长;李还与王震、马明方、贺连城、姬伯雄、李建侯一起被选为出席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参议员。

  1943年6月李景波调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组织部副部长。这时,陈正人部长因病住院,边区的整风运动、精兵简政、审干等工作都由他主持办理。整风运动中,由于康生的干扰,一些单位搞起了所谓的“抢救失足者”运动,延安大学是重灾单位之一。他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派李万春等到延大,把一大批被整为“特务”、“反革命”的好干部解脱出来,还主持了所属单位的甄别平反工作。这期间,他还兼任西北局机关直属党委书记和生产组组长。李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头开荒种地,有计划地领导机关人员开展大生产运动,所收粮食除满足本机关需要外,每人每年还可以上缴八斗小米,大大改善和提高了机关职工的生活,受到上级的表扬。

  1944年李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于7月6日离开人世。后被陕甘宁边区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