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汉俊

  汉俊汉语拼音lǐ hàn jùn),(1890-1927),原名李书诗,又名李人杰湖北潜江人。1902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18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写作、翻译工作,传播新文化及马克思主义。1920年与陈独秀共同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创办《劳动界》周刊,并赴武汉帮助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上海小组代表。1922年回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后因意见分歧,脱离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后回武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省党部青年部长。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7年12月17日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

生平简介

  李汉俊(1890年4月—1927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积极翻译马克思主义书刊,并撰写了许多颇有战斗性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今潜江市)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父亲李远来是位教书先生。李远来先后送次子李书城、三子李汉俊一块儿去日本留学。

  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1902年,年仅12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他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1918年1月19日,李汉俊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这年农历岁末回到了祖国。他从日本带回了一大批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回国后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利用在《星期评论》工作的便利,又联络《觉悟》、《妇女评论》、《建设》、《劳动界》、《小说月报》等杂志,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九十余篇译文和文章。在《星期评论》上,李汉俊发表的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文章最多,共计38篇文章,积极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声称“只有发动广大民众起来,进行阶级斗争,实行彻底的改造”,才达到推翻封建社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阶级论,并且是以阶级斗争的学说提出来,完全与改良主义相悖。

  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同年5月,与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与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12月,李汉俊成为代理书记,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同时创办《劳动界》周刊,并赴武汉帮助筹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他重视青年问题,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

  1920年春,李汉俊参加了上海《星期评论》的编辑工作。4月,共产国际东方局维金斯基经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与李汉俊、陈独秀举行会议,提出组建中国共产党,李、陈均表赞同。5月,李汉俊与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与陈独秀等7人发起组建了上海共产党,曾任上海共产党代理书记。

  1921年初,与陈独秀等组织筹划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后门为树德里3号)李汉俊和胞兄李书城的家中召开。会前,李汉俊受陈独秀的委托,为会议起草了党纲。7月25、26日休会,由李汉俊、董必武张国焘刘仁静起草党的纲领、工作计划和成立宣言;会议结束后,由李汉俊和董必武共同起草了大会向共产国际作的关于中国情形的报告。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们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刚开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掀开门帘带着搜寻的目光朝室内在座的人们环视了一周。陌生人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此地,于是,代表们先后离去,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这个突然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当代表们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望志路突然响起了警车尖厉的鸣笛声,十多名法国警察带着几名中国密探闯入室内进行搜查。李汉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语作答,从容对付敌人盘问,化险为夷。为避开敌人的视线,7月31日上午6时,大会改在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上继续召开,下午6时左右,大会完成了所有的议程,胜利闭幕。

  一大后,李汉俊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活动。1922年1月1日,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中国的乱源及其归宿》、《我们如何使中国的混乱赶快终止》两篇文章。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作了深刻地剖析,指出:“中国要进化到社会主义,只有直接向社会主义走去的一条路”,“中国的混乱又要中国进化到社会主义才能终止,……中国的同胞们!努力吧!”

  1922年,李汉俊受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担任历史社会学系主任,是中国第一位把唯物史观列为高校教学科目的教授,其讲义原本现保存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1923年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李汉俊以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身份,参加了罢工的领导工作。李汉俊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挥笔写下“大地赤化”四个大字,献给大会。由于张国焘不顾当时的实际情况,提出十多条严格要求,并要吴佩孚一一答复,致使罢工失败。施洋林祥谦被害,李汉俊等人被通缉,不得已离开武汉去上海,又转到北京。同年秋,武汉形势稍有缓和,他立即返汉,继续执教武昌高师。他主讲的“唯物史观”给学生的思想影响极大,促使一部分学生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春李汉俊赴上海任教。后回武汉,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12月,武昌中山大学组建,李汉俊、邓演达与董必武等9人为筹委会委员。

  1926年,北伐军攻占长沙后,李汉俊与董必武作为湖北各界欢迎北伐军代表团赶到长沙,向北伐军递送武昌敌军军事情报,迎接北伐军并加入国民党,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同年8月,北伐军进驻武汉,9月,湖北政务委员会成立,李汉俊为委员,并任接收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科长等职。

  1927年1月,国民党湖北省第四次全省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当选为执行委员。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汉俊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七一五”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在新的复杂形势下,他继续坚持革命立场和孙中山“三大”政策,并利用蒋、汪争夺国民党最高统治权力的矛盾,同省党部和政府内反共右派势力进行了坚决斗争,掩护了一些共产党人。11月,桂系军阀占领武汉后,李汉俊与詹大悲等以省政府名义下令释放在汉被捕的共产党嫌疑分子300多人,营救和保护了大批共产党的干部。

  1927年12月17日,新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派兵包围武昌中山大学,逮捕和杀戮进步师生。李汉俊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年仅37岁。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历史贡献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了九十余篇译文和文章。在《星期评论》上,李汉俊发表的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文章最多,共计38篇文章,积极宣传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声称“只有发动广大民众起来,进行阶级斗争,实行彻底的改造”,才达到推翻封建社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阶级论,并且是以阶级斗争的学说提出来,完全与改良主义相悖。

  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15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周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通俗工人读物。《劳动界》周刊中国第1份马克思主义工人刊物。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1920年 8月15日在上海创刊。周刊。32开本。陈独秀主编,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李汉俊、戴季陶、沈玄庐、陈望道等。 设有“演说”“本埠劳动界”“国内劳动界”“国外劳动界”“时事”“诗歌”等栏目。广泛报道国内外工人运动和中国工人的状况,通俗地向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启发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斗争。积极发动工人写稿,计发表工人稿件30篇左右。所见最后一期是1921年1月23日出版的第24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李汉俊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用智慧和胆识保卫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安全,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据李声馥在《我的父亲李汉俊》一文中写道:解放后,继母陈静珠曾告诉我父亲生前对她讲过的一件事。“一大”开会被法租界的侦探发现了,其他代表们立即转移,而我父亲因是房子的主人就留了下来。当法租界巡捕搜查时,父亲发现会上起草的党的文件正压在桌上玻璃板下,他一面用法语与巡捕们交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面机智地用身体挡住桌子。这样文件才没有被发现,避免了一场严重事故的发生。

  “一大”后,李汉俊倾注全力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革命活动,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激励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前途奋勇前进。不久,由于同陈独秀、张国焘政见不一,1922年他回到武汉,以教师为职业,利用讲台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他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委员,组织学生、工人开展革命活动。在中共“二大”、“三大”上李汉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因意见分歧,自动脱离中国共产党。虽然离开了党,但他从未放弃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稿子送到陈独秀手里,陈独秀那时号称南国理论权威,可他不敢作主,马上转给李汉俊,李汉俊一一校正完毕,并一一作了修改,才让其顺利出版。李达翻译《唯物史观》遇上了困难,李汉俊又热情相助。

  李汉俊不只是传播马列主义,还与董必武一起组建了湖北的第一个党支部。又支持毛泽东等人组建长沙党组织。山东的王尽美,在李汉俊支持下创建了济南党支部。他一生中介绍了许多人加入共产党,特别是介绍了沈雁冰入党。这位新文学的巨人,与李汉俊建立了革命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