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夔,汉魏间音乐家。字公良。河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时间是东汉中平至魏黄初年间(184~226),曾任汉末的雅乐郎,三国魏的太乐令、协律都尉。事迹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晋书·律历志》等。杜夔于汉末灵帝(刘宏)中平初年任雅乐郎之职,中平五年(188)因病去职。回乡后,虽然州郡官员备礼征召,均谢绝不去。后因避乱逃奔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受刘表之命,为汉朝天子配制雅乐。曹操平荆州后,任杜夔为军谋祭酒,参与太乐事,并受命创制雅乐。曹操死后,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间(220~226)任命杜夔为太乐令、协律都尉,成为雅乐的主管官。杜夔深通音律,聪明过人,丝竹乐器无所不能。在给曹操创制雅乐时,“远考诸经,近采故事”精心研究,并制造乐器,恢复钟、磬等古乐器。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中,传统的乐律和乐曲皆已失传,杜夔依照当时的尺度,暂时完备乐律制度,并传授了传统的雅乐歌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首。后因与曹丕宠爱的铸钟工柴玉产生过节,又拒绝为曹丕客人奏乐,惹恼曹丕,被免职,郁郁而死。杜夔的弟子邵登、张泰、桑馥等都做到太乐丞之职。《三国志》对他在雅乐上的成就给以颇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