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杜牧'''(803~853年),[[唐朝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是中唐名相[[杜佑]]的孙子。因其父杜从郁早死,家产不很富裕,所以杜牧幼年的生活是很平常的。[[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中唐名相[[杜佑]]的孙子。因其父杜从郁早死,家产不很富裕,所以杜牧幼年的生活很平常。[[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
  杜牧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受祖父杜佑的教养,喜欢读经史,才思敏捷。当他16岁时,正逢朝廷平定吴元济叛乱、征讨藩镇李师道的战争。他关心国事,有志于兴邦大业,因此开始注重学习兵法。成年之后,他结合学习唐以前十三代史书,研究历代兴亡的历史经验。看到唐敬宗大修宫殿,生活荒淫、不重朝政的情形,就写下了《阿房宫赋》这篇名作,假借秦始皇修阿房宫的事情来讽刺唐敬宗,希望皇帝接受秦灭亡的教训。这个时期,他努力练习写作,在诗、赋和古文创作上逐渐出名。
+
==生平简介==
 +
 
 +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受祖父杜佑的教养,喜欢读经史,才思敏捷。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
 
 +
  成年之后,他结合学习唐以前十三代史书,研究历代兴亡的历史经验。看到唐敬宗大修宫殿,生活荒淫、不重朝政的情形,就写下了《阿房宫赋》这篇名作,假借秦始皇修阿房宫的事情来讽刺唐敬宗,希望皇帝接受秦灭亡的教训。这个时期,他努力练习写作,在诗、赋和古文创作上逐渐出名。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参加进士科考试,中第五名;当年,他又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及第,被授弘文馆校书郎之职。兼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他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中充幕僚,后又随沈到宣歙观察使任上,前后约4年时间。大和七年(833),杜牧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掌书记,受到牛的器重。大和九年(835),朝廷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文宗开成三年(937),他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参加进士科考试,中第五名;当年,他又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及第,被授弘文馆校书郎之职。兼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他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中充幕僚,后又随沈到宣歙观察使任上,前后约4年时间。大和七年(833),杜牧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掌书记,受到牛的器重。大和九年(835),朝廷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文宗开成三年(937),他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第17行: 第21行:
  
 
  杜牧的诗歌题材较广,除上述有关感叹国事的讽喻诗之外,还有抒发生活情怀的抒情诗,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诗,也有追怀历史的咏史诗。其中以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最有名。如《山行》、《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他的诗多含爽朗俊逸之气,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古今为人传诵。当然,由于杜牧出身于世宦之家,贵族公子的生活习气有明显的烙印。当他在扬州等地任幕府吏期间,生活悠闲而无聊,白天办完公事,晚上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生活上放浪不羁,也写了一些“缘情绮靡”之作。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就是对他这一段消极生活的追悔。但总的来说,杜牧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尤其是他的爱国热情,是唐代其他诗人不能相比的。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杜牧的诗歌题材较广,除上述有关感叹国事的讽喻诗之外,还有抒发生活情怀的抒情诗,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诗,也有追怀历史的咏史诗。其中以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最有名。如《山行》、《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他的诗多含爽朗俊逸之气,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古今为人传诵。当然,由于杜牧出身于世宦之家,贵族公子的生活习气有明显的烙印。当他在扬州等地任幕府吏期间,生活悠闲而无聊,白天办完公事,晚上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生活上放浪不羁,也写了一些“缘情绮靡”之作。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就是对他这一段消极生活的追悔。但总的来说,杜牧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尤其是他的爱国热情,是唐代其他诗人不能相比的。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
 +
===年谱===
 +
 +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
 +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
 +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
 +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33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
 +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
 +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
 +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
 +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
 +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
 +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
 +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
 +
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
 +
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
 +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 书法 ==
 
== 书法 ==

2019年11月25日 (一) 09:45的版本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中唐名相杜佑的孙子。因其父杜从郁早死,家产不很富裕,所以杜牧幼年的生活很平常。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杜牧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生平简介

  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受祖父杜佑的教养,喜欢读经史,才思敏捷。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成年之后,他结合学习唐以前十三代史书,研究历代兴亡的历史经验。看到唐敬宗大修宫殿,生活荒淫、不重朝政的情形,就写下了《阿房宫赋》这篇名作,假借秦始皇修阿房宫的事情来讽刺唐敬宗,希望皇帝接受秦灭亡的教训。这个时期,他努力练习写作,在诗、赋和古文创作上逐渐出名。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杜牧参加进士科考试,中第五名;当年,他又参加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试及第,被授弘文馆校书郎之职。兼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不久,他到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府中充幕僚,后又随沈到宣歙观察使任上,前后约4年时间。大和七年(833),杜牧到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中任掌书记,受到牛的器重。大和九年(835),朝廷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文宗开成三年(937),他转任左补阙、史馆修撰。

  841年,唐武宗即位,任用李德裕为宰相。杜牧是一位胸怀政治抱负的爱国者,他非常关心国家的政治形势。当时的唐朝廷中,形成了牛僧孺、李德裕两大对立的政治派别。因为杜牧曾作过牛僧孺的幕僚,就被李德裕视作牛党成员加以排斥。会昌二年(842),杜牧调任黄州刺史(治所在今湖北黄冈县),后转任池州刺史(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县)。他虽然受到李德裕的排挤,但他以国事为重,关注国家抵抗回鹘入侵和征讨藩镇分裂的战争。他在黄州任上两次向李德裕上书,进呈了他写的《战论》和《守论》两篇军事著作,陈述了用兵策略,提出了防御和抵抗外敌入侵、巩固边防的具体措施。李德裕也采纳了他的一部分意见,但并不打算重用他。杜牧对牛李党争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很不平,他明知自己仕途受挫是因为刚正不阿,不善逢迎,但他却不肯因此而改变节操,也并不为此而后悔。

  杜牧虽出身于官宦贵族世家,但他本人富有正义感,对广大劳苦人民怀有丰富的感情。他在担任刺史的七年时间中,直接处理民事,实施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措施。他取消了黄州府衙的官员逢年过节向人民索取酒肉蔬果的陋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他严禁属下巧立名目,加派赋税徭役;他奖励奉公守法的官员,惩处苦害百姓的恶吏;平均徭役,亲自检查服劳役者名册;详察案件,避免发生冤情。杜牧曾写过“太守政如水,长官贪似狼”的诗句,可以看出他憎恨贪官污吏,同情劳苦大众的思想感情。

  会昌六年(846)三月,宣宗皇帝即位,立即罢了李德裕的宰相职,擢用白敏中任宰相。大中二年(848),杜牧被召回京城,在朝中任司勋员外郎。大中三年,他完成了《孙子兵法》注释。这是他20年研究兵法战策的成果。大中四年,白敏中受排挤罢相,杜牧自己请求外任,被调为湖州刺史(治所在今浙江吴兴)。他在湖州任职一年,第二年又被召回朝,任考功郎中、知制诰。大中六年(852),升任中书舍人。大中七年(853),杜牧因病去世,终年50岁。他临死前,整理了自己一生的诗文稿,毁掉了一部分。他死后,他的外甥裴延翰将杜牧留下的450篇诗文编为《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时期负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兼长诗歌与散文,以诗歌方面的成就出名。他先后在洛阳、宣州、扬州、黄州、睦州、池州、湖州等地任职期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广泛接触了社会各个阶层;他几次担任朝官,身历政治派别斗争,又担任过为皇帝起草诏令的机要职务,了解朝廷的政治风云变幻。因此,他写的论文多与国家的政治军事形势密切相关。他在淮南任上写的《原十六卫》、《罪言》等文,极力主张削平蕃镇割据,保持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在他写的一部分讽谏诗中,更直接地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忱,感叹内忧外患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他的《感怀诗》写道:“狄夷日开张,黎元愈憔悴,邈矣远太平,萧然尽烦费!”批评了牛僧孺等一帮大臣们无所作为的“守邦之论”。他在给李德裕的上书中慷慨写道:“臣实有良策,彼可徐鞭笞,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充分表达了他关心国家安危,要求上前线抗敌的豪情壮志。另如《河湟》、《郡斋独酌》、《泊秦淮》、《题村舍》、《早雁》等,也流露出杜牧忧国忧民的情怀。

  杜牧的诗歌题材较广,除上述有关感叹国事的讽喻诗之外,还有抒发生活情怀的抒情诗,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诗,也有追怀历史的咏史诗。其中以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最有名。如《山行》、《寄扬州韩绰判官》等。他的诗多含爽朗俊逸之气,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古今为人传诵。当然,由于杜牧出身于世宦之家,贵族公子的生活习气有明显的烙印。当他在扬州等地任幕府吏期间,生活悠闲而无聊,白天办完公事,晚上沉醉于灯红酒绿之中,生活上放浪不羁,也写了一些“缘情绮靡”之作。他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句,就是对他这一段消极生活的追悔。但总的来说,杜牧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尤其是他的爱国热情,是唐代其他诗人不能相比的。他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年谱

长庆二年(822年),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23岁作出《阿房宫赋》。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33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开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观察使崔郸的幕下,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

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杜牧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

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帮助,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

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书法

杜牧作品:《张好好诗》,故宫博物院藏

  杜牧还擅长书画艺术。其行草气格雄健,深得六朝人风韵。他所书的张好好诗,现存故宫博物院。亦有绘画作品传世。

  工行草,擅画山水、林木、奇石。 以书而论,杜牧堪与同时代之大书家并驱而略无逊色。《宣和书谱》称:“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文章相表里。”董其昌说:“深有六朝人风韵,余所见颜、柳以后,若遇飞卿与牧之,亦名家也。”又善大字,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载:“尝有分书‘碧澜堂’三字,今在湖州驿,径二寸许,茂密满榜,都欲灭缝,世少识之。”

  《书张好好诗》贴,此帖为杜牧仅存诗书墨迹,历来被鉴赏家、书法家所珍视称赏,实为颜柳而后罕有之作。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

  《书张好好诗》的内容是五言古诗书,是杜牧为歌妓张好好而作,杜牧较多地接触到一些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妇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熟悉她们的辛酸遭遇。张好好容颜娇美,流落风尘,杜牧的《张好好诗》叙述歌妓张好好的不幸遭遇和作者“感旧伤怀”。书法雄健姿媚,笔势飞动,深得六朝人遗风,更与其诗文相表里。

  杜牧其书倜傥纵横,俊逸清丽,格调不凡,自成一家。用笔飞动,潇洒自如,文采风流,书法遒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诗情书意融为一体,然世人往往只知其诗文之美,而不闻其书法之佳。明顾夏《平生壮观》云:“牧之此诗,纸墨颇佳,书欲成舞。”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