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杜聿德(1906~1928)字茂亭,又名金声。陕西米脂人。早年就读于米脂县桃镇高等小学、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1927年春在榆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受到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通缉。他根据中共组织指示先到北京,曾赴杭州说服其胞兄杜聿明改变拥蒋立场,未果,遂辗转到安徽太和杨虎城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找到军政治处处长兼中共皖北特委组织部部长魏野畴。经魏派往阜阳,利用陕北老乡关系,打入高桂滋部第四十七军教导二团,被任命为三营副营长,参与该军中共军委的领导工作。

  1928年2月中旬,中共皖北特委指示高部军委利用教导二团招兵机会,大量招收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农民,加紧训练,准备兵变。杜奉命带领中共党员军官去阜阳老集(现属临泉县)、王官集、行流集地区招兵。在当地中共组织的配合下,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仅在老集就招收新兵百余名。在特委领导下,教导二团各连都建立了中共组织,不少连排长由党、团员担任,全团大部分营连为共产党所掌握;军政主官抓紧对新兵进行军政训练,杜亲自上课,讲形势,教文化,秘密教唱《国际歌》《工农兵大联合》等革命歌曲,启发士兵的觉悟。

  同年3月下旬,杜参加中共皖北临时特委在阜阳城内召开的扩大会议,根据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决定举行皖北工农兵大起义。会后,杜向教导二团的中共党员传达了临时特委扩大会议的决议,并积极进行起义准备。4月5日,杜向临时特委书记魏野畴汇报了教导二团起义的部署及群众发动的情况。7日晚,在临时特委召开的地方党委和军队党委联席会议上,杜当选为皖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负责领导教导二团士兵的起义。8日,临时特委获悉十军党内和阜阳县党内出现了叛徒,起义计划和党员名单落入敌手,遂决定提前举行起义。

  4月8日晚,滂沱大雨彻夜不停。杜领导驻阜阳东门外三里湾的教导二团暴动。在“活捉高建白”(团长)的喊声中,击伤高建白,击毙高的亲信士兵二三十人。随后,奉中共临时特委军委之命,和特委委员昌绍先率领350多人渡颍河向城北15公里的王官集、行流集方向推进,于9日晨到达王官集,同临时特委领导的农民暴动武装胜利会师,史称皖北“四九”暴动。

  当天,召开了有万余人参加的皖北工农兵大会,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和皖北工农革命军,杜被任命为皖北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他在大会上讲话,号召踊跃参加工农革命军,军民团结起来,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斗争。会后,起义军在王官集周围开展打土豪、分财物、镇压恶霸的斗争。许多农民积极报名参加工农革命军和赤卫队,短短两天时间,工农革命军扩大到一个团,赤卫队发展到近万人。

  4月11日,国民党军3000余人向王官集发动进攻。杜与皖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昌绍先指挥革命军和赤卫队奋勇阻击,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阵地难以坚守。杜在掩护革命军主力撤退中,不幸负伤被俘。虽经严刑拷打和威胁利诱,仍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当日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