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侃(约487~531年),字士业。北魏末年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权势显赫,父兄叔侄同时在北魏做官,唯他不愿急于出仕,在家读书习画,以琴棋为乐。他的父亲、华州刺史杨播死后约四年时间(516~517),他承袭了父华阴伯的爵位。此时杨侃31岁,初任汝南王元悦的骑兵参军,后转任扬州刺史长孙承业的参军、统军之职。

  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侃的叔父杨椿任雍州刺史(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这一年夏天,秦州(故治在今甘肃天水市)的羌族人民不堪忍受官府的残酷压迫,发动了大起义,关中形势紧急。杨椿奏准朝廷,调杨侃担任雍州录事参军、代理长安令,协助处理军政事务,实际上已将府州之事委托于杨侃办理。

  这年秋天,农民起义军在莫折念生领导之下,接连打败了北魏朝廷派来镇压起义的军队,驰骋在关陇地区。孝明帝急忙调尚书左仆射、齐王萧宝寅等人领兵进入关中镇压起义,并取代杨椿任雍州刺史,但同样遭到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孝昌元年(525)初夏,魏将崔延伯在泾州被起义军阵斩。孝昌三年(527)初,萧宝寅又在泾川遭到重大失败。是年十月,萧宝寅因连连失败,恐遭皇帝猜疑,走投无路,在长安拥兵自立,树起了反魏旗号。孝明帝又急调尚书仆射长孙承业领兵西讨萧宝寅,擢升杨侃为镇远将军、谏议大夫,担任长孙承业的行台左丞,随军西征。

  魏军到达弘农(即今河南三门峡市)时,杨侃对长孙承业说,今敌军扼守着潼关险要,我军难以从正面攻破,应当迂回北取蒲坂(在黄河东岸山西境,风陵渡以北),然后西渡黄河进入渭北,将军队置于后退无路的境地,士兵才会有决死战斗之心。这样以来,敌军见我军进至背后,潼关的敌军必然撤退,华州之围方可解除,长安也可望迅速克复。长孙承业采纳了杨侃的意见,率军从弘农北渡黄河,占据了石锥壁(亦名石锥山,在山西虞乡镇以东与解州镇接界处),西渡黄河,进入渭河以北地区。同时,又用杨侃之计,命各村镇在夜间举火虚张声势,迎接魏军,一夜之间,渭北数百里内火光遍地。包围华州的萧宝寅军不明虚实,在惊恐中纷纷撤退。潼关的萧军见华州之军撤退,亦退向长安。从此,萧宝寅迅速失败,北魏军队占领长安。

  孝庄帝建义元年(528),杨侃出任东雍州(太武帝神庸年间设置,治所正平,即今山西新绛)刺史【注:《北史》载为岐州刺史】。是年该州罢,他被除中散大夫,以都督镇守潼关。不久,又回到洛阳。永安二年(529)五月,原来逃亡在江南的北海王元颢,在梁武帝支持下,率部北返,攻破洛阳。孝庄帝出逃时命杨侃以行北中郎将随行保驾,将他连升三级,除为镇军将军、度支尚书,兼给事黄门侍郎,并赐敷西县公,食邑千户。尔朱荣由晋阳发兵南下保护孝庄帝,进攻元颢。因元颢在黄河桥布设重兵,尔朱荣的军队一时难以攻破。杨侃献计在黄河沿岸多处准备舟船皮筏渡河,使元颢难以分兵应付。结果尔朱荣很快突破防线,渡过了黄河,打败了元颢,保护孝庄帝返回洛阳。庄帝入京,加授杨侃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晋爵为济北郡开国公,增邑500户。

  永安二年(529),关陇的万俟丑奴起义军攻占东秦州(今陕西黄陵县境),又围攻岐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威震关中。北魏政府忙派尔朱天光领兵进入关中镇压起义军,杨侃奉命随军西征,任关右慰劳大使。三年(530)四月,尔朱天光打败了万俟丑奴起义军,杨侃返回洛阳,升任侍中、右光禄大夫,加授卫将军。是年九月,操纵北魏政权的尔朱荣由晋阳来洛阳见孝庄帝,孝庄帝与杨侃等策划诛杀了尔朱荣。尔朱氏各部军队纷纷出兵攻洛阳,杨侃乘机潜逃回华阴。

  普泰元年(531),七月,尔朱天光杀了杨侃及其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