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杨赐(?~185年),字伯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秉之子。他继承父业,传习家学,又随桓焉学习《欧阳尚书》。后在家中收徒教学,州郡多次请他担任官职,都不做答复。大将军梁冀召他为僚属,杨赐不得已就任;后任命他出任陈仓令,称病不去。又连辞三公的征辟。最后经司空推荐,任侍中、越骑校尉等职。建宁(168~171)初,汉灵帝刘宠开始学习经学,下诏选举通晓《尚书》桓氏章句的名儒,三公共推杨赐,于是他便在华光殿为汉灵帝讲授,灵帝拜他为少府、光禄勋。

  熹平四年(175),他为光禄大夫,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蔡邕、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飚等人上奏,指出经学典籍传习久远,讹谬的情况日趋严重,请求正订《六经》的文字。汉灵帝同意他们的建议,遂命杨赐与蔡邕、马日磾等进行校勘,并将校正过的经籍刻于石碑,立在太学之外,作为经籍正本,这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

  第二年十一月,杨赐代袁隗为司徒。他以朝廷封赏无序,而皇上又不理国政,好外出游玩,上书劝谏。在任一年多,因任用党人被免职,改为光禄大夫。光和元年(178)六七月,接连有彩虹出现在宫殿前。汉灵帝非常厌恶,召杨赐、马日磾、蔡邕、张华、单飚等到金商门(南宫宫门),进入崇德殿中,叫中常侍曹节、王甫询问祥异祸福。他密秘上书道:“方今内多嬖,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而令缙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尧舜之言,身蹈绝俗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内亲张仲,外任山甫(两人都是周宣王的贤臣),断绝尺一,抑止粲游,留思庶政,无敢怠遑。”【注:见《后汉书·杨赐传》】这时蔡邕也向汉灵帝密奏,但奏章还是被曹节偷看,遂借机对二人报复。杨赐因是汉灵帝的老师,没有受到迫害,蔡邕受刑,流放朔方。

  其后杨赐历任少府、光禄勋、司徒等职。光和五年(182)冬,任太尉。中平元年(184),张角领导黄巾军大起义,天下黎民响应。杨赐被召见,询问对策。他指出朝廷的种种弊端,使汉灵帝很不高兴。四月,以不能平息民变而免了他的职。此前,他曾上书,令各州郡刺史、太守对在本州郡逃荒的流民,一律收捕,分别押送回原籍。奏疏尚未送达皇帝批阅,他便被免职。汉灵帝在翻阅以往的奏章时,发现了杨赐的奏章,于是改封杨赐为临晋侯,食邑1500户。

  次年九月,代张温为司空,十月卒。汉灵帝自穿素服,三天不朝,以示哀悼。赠给棺木钱物殓葬,追赐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