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市

2016年4月11日 (一) 16:04阳春7号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松滋市(汉语拼音:Sōng Zī Shì;英文:Songzi City),是湖北省辖县级市,由荆州市代管。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东北与荆州市区相连,东接公安县,西临宜都市,北毗枝江市,南邻湖南省石门县和澧县。总面积2235平方千米。总人口85万人(2012年末)。全市辖14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新江口镇、南海镇、八宝镇、涴市镇、老城镇、陈店镇、王家桥镇、斯家场镇、杨林市镇、纸厂河镇、街河市镇、洈水镇、刘家场镇、沙道观镇、万家乡、卸甲坪土家族乡。市政府驻新江口镇。

  地处巫山与武陵山两山系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其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爪”状四级梯降;其南部为丘岗平原,平原地势由北向南微降。西南部为低山区,海拔300-800米;西北部和中部为广阔的丘陵冈地,海拔在100-200米之间;东部及东北部为平原湖区,海拔在50米以下。河流有长江、松滋河、洈水。名胜古迹有洈水旅游风景区、洈水水库大坝、新神洞、古神洞、老城云联塔、沙道观天主堂、西斋清真寺、苦竹甘泉亭、明代石龟、桂花树遗址、施家坟遗址等。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23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92.3万亩,共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23.5万户,人口85万,农业人口68.4万。东临荆州,西连宜昌,南接武陵,北滨长江,华实蔽野,系焦柳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是一座集工业农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新兴城市。松滋市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萌动于春秋,绵延于两汉,繁华于魏晋,勃发于明清,昌盛于改革开放。

松滋市城区(新江口)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西毗松滋火车站;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区版图面积115平方公里,市区行政范围内人口13.8335万人,辖10个农业村、13个社区居委会。


  邮编:434200 代码:421087 区号:0716

行政区划

  全市辖14个镇、2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新江口镇、南海镇、八宝镇、涴市镇、老城镇、陈店镇、王家桥镇、斯家场镇、杨林市镇、纸厂河镇、街河市镇、洈水镇、刘家场镇、沙道观镇、万家乡、卸甲坪土家族乡。市政府驻新江口镇。


历史

松滋市古属荆州。战国属楚,有郧城,又名楚城。秦属南郡。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高成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县(今公安县)。三国时属吴国孱陵县,但设乐乡督治。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以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霍丘县)流民避兵乱到此,侨置松滋县。松滋一名由此而得。唐宋时松滋属江陵府,县治在今涴市新场附近。元属中兴路。明清属荆州府。【宋熙宁六年省枝江并入松滋县,元祐元年复置枝江县。明洪武十年五月,省枝江并入松滋,十三年五月复置枝江县】 民国元年(1912年)裁荆州府,松滋属省直辖。1913年,湖北分道,松滋属荆宜施鹤道(1914年改为荆南道)。1915年属荆宜道。1927年又属省辖。1932年属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33年8月,县治迁磨盘洲,月底迁回松滋城。1936年,改属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0年7月,县治迁车家冲,8月迁麻水平。1945年9月迁新江口。1949年属荆州专区,县治新江口。1970年属荆州地区。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5]86号)同意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由荆沙市(1996更名为荆州市)代管。 1953年松滋县坌处乡的媛水街及打鼓台、唐坪乡、爱市乡第四组划归湖南省灃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3年9月19日批准)。 1996年,松滋市面积2176平方千米,人口约89万人,辖15镇6乡:新江口镇、刘家场镇、西斋镇、沙道观镇、南海镇、涴市镇、米积台镇、八宝镇、老城镇、陈店镇、王家桥镇、斯家场镇、杨林市镇、纸厂河镇、街河市镇、大岩咀乡、麻水乡、万家乡、�庆贺寺乡、�卸甲坪乡、�桃树乡。市政府驻新江口镇。1997年12月8日,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卸甲坪土家族乡正式成立。1999年,西斋镇更名为洈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松滋市总人口859941人,其中:新江口镇93143人,南海镇61395人,八宝镇74897人,浣市镇62159人,米积台镇20221人,老城镇53017人,陈店镇41400人,王家桥镇33815人,斯家场镇30465人,杨林市镇47761人,纸厂河镇39562人,街河市镇40008人,洈水镇39288人,刘家场镇45798人,沙道观镇25391人,麻水乡19650人,万家乡25638人,大岩咀乡38196人,庆贺寺乡22723人,桃树乡15261人,卸甲坪乡15025人,金松开发区8297人,滤水开发区6831人。 2001年,撤销米积台镇,并入沙道观镇;撤销麻水乡,并入王家桥镇;撤销大岩咀乡,并入洈水镇;撤销庆贺寺乡、桃树乡,并入刘家场镇。 2004年末,松滋市总人口869327人,辖14个镇、2个乡,37个居委会、438个村委会。2005年末,松滋市辖14个镇、2个乡,31个居委会、243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松滋市常住总人口765911人,其中:新江口镇135923人,南海镇57647人,八宝镇68982人,涴市镇48778人,老城镇44398人,陈店镇33550人,王家桥镇44780人,斯家场镇26654人,杨林市镇41745人,纸厂河镇34995人,街河市镇36350人,洈水镇66183人,刘家场镇56661人,沙道观镇32750人,万家乡23522人,卸甲坪土家族乡12993人。


地理

  松滋市城区(新江口)地处松滋腹地,位于巫山余脉于江汉平原的交汇处,北枕长江支流松滋河,是长江通往洞庭湖的黄金水道;南靠国家级森林公园洈水风景区;西毗松滋火车站;近邻沙市、三峡飞机场,两条省道在此交汇,是鄂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重镇。市区版图面积115平方公里,市区行政范围内人口13.8335万人,辖10个农业村、13个社区居委会。

地形地貌

  松滋地处巫山山系荆门分支余脉和武陵山系石门分支余脉向江汉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市域地形西高东低。以枝柳铁路为界:其西为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呈四级阶梯递降;其东为丘陵平原,平原地势则由北向南微倾,形成了山地—丘岗—平原兼有的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三分田”。平原82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7.7%;岗地1093平方公里,占50.2%;丘陵203平方公里,占9.3%;低山60平方公里,占2.8%。   西南山地较高区海拔600到800米,低山区海拔在200至600米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最高点在西部卸甲坪大岭,海拔815.1米。西北部和中部为广阔的丘陵岗地,海拔在100至200米之间,丘冈绵延,宽谷低丘。平原湖区海拔在50米以下,平展宽广,河渠纵横,间有湖泊。最低点在南部王家大湖芦苇场,海拔34.2米。

气候

  松滋地处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区内,四季气候分明;春季冷暖多变,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冬季较长。

  松滋地形复杂,高低悬殊,空间气候差异较大。山区冬暖夏凉,江汉平原冬冷夏热。西南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山间盆地水热条件为全县最优,而山上的气候则为全县最劣,山腰南坡有逆瘟层存在。县境中部和东部的光、热、水资源充裕。

  市域多年平均气温14℃—16.9℃,最高气温为39.5℃,最低气温为-10.9℃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19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每平方厘米为100—106.4t千卡。全年无霜期为260天,年降水量为1050—1300毫米。相对湿度在74—83%之间,年均湿度为78%。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冬春多寒潮和西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即梅雨季节南洋风),时有东南风。历年均风速为2.4米/秒之间。

最后修改于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