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林彪 元帅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国军事家。原名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蓉、育荣。生于湖北黄冈团风县林家大湾。1955年授衔时,林彪以49岁的年纪成为共和国最年轻元帅。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林彪(元帥)

  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率部参加了长沙、赣州、漳州、南雄水口、乐安宜黄等重要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多次指挥所部担任主攻任务。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文革”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1971年9月8日,下达反革命武装政变手令,妄图谋害毛泽东。阴谋败露后,于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1981年1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33人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1994年8月又确定增补3人,共计36人。其中有五位国家主要领导人,10位元帅,10位大将。有11人在新中国建立前献身。他们是:
  毛泽东 周恩来 朱 德 邓小平 彭德怀 刘伯承 贺 龙 陈 毅 罗荣桓 徐向前 聂荣臻 叶剑英 林 彪 杨尚昆 李先念 粟 裕 徐海东 黄克诚
  陈 赓 谭 政 萧劲光 张云逸 罗瑞卿 王树声 许光达 叶 挺 许继慎 蔡申熙 段德昌 曾中生 左 权 彭雪枫 罗炳辉 黄公略 方志敏 刘志丹

简介

红军时期的林彪
抗日战争时期的林彪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育蓉,乳名春儿。林育蓉9岁时父亲林明卿供其读私塾。

  1919年7月,林育南、恽代英筹资创办的浚新学校,林育蓉入读,期间五四运动使各种进步思潮兴起,林育蓉也受到影响。

  1922年3月,在林育南的动员和帮助下,小学未毕业的林育蓉以优異的成绩考入董必武等创办的武昌共进中学,其入学考试作文《论男女同校》受到阅卷老师钱介盘的赞赏。林育蓉经常接触陈潭秋、董必武、恽代英、林育南、林育英等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听他们谈论国家大事。

  1924年底,根据陈独秀、毛泽东的提议,中共中央要求各地组织迅速在內部选派优秀青年投考广州黃埔军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人才。林育蓉想投考的想法得到两位堂哥的赞许。他写信告知父亲,林明卿跑到武汉阻止不成,最终选择放手,还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林育蓉很感动。后林育蓉在上海考试通过被录取。

  林育蓉到广州后,由于早就不满名字像女孩子,于是自行改名为林彪,别名尤勇。1926年1月,进入黃埔军校入伍生团学习。3月8日,经甄别考试,升入第四期学生总队,被编入步兵科第2团2营3连,他是少数公开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3连中共党支部书记。

  1926年10月4日,黃浦四期学生提前毕业,补充进国民革命军参加第二次北伐战爭。

  1926年12月,林彪被教官聂荣臻分派到第4军叶挺独立团2营7连任见习排长,后升任排长。

  1927年5月,林彪升任73团3营7连连长,后所部历经上蔡战斗、临颖战斗。

  1927年4月,国民党宣布“清共”后,林彪依然选择跟随中国共产党。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2日,林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到达加入武装起义。

  1928年1月,朱德所部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林彪任1团2营2连连长。1月12日-3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部发动湘南起义。期间桂系李宜煊师一个团进攻耒阳,林彪率领2连在几百农军的配合下,在附近的敖山庙伏击,歼敌100余人(一说400余)。

  1928年4月28日,林彪随朱德、陈毅部与毛泽东秋收起义所部等会师井冈山。5月25日,会师的部队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林彪任12师28团1营营长。6月23日,红28团发动七溪岭战斗,采取林彪的“从全团连排干部中,挑选一部分骨干组成冲锋队,配备短火器,每24人为一冲锋集群,编成十余个集群,轮番向敌人猛冲猛打”战术,取得胜利。8月25日,林彪代理红四军第一主力红28团参谋,11月升任团长。冬,林彪提出的“买东西要付钱”和“要讲卫生,盖厕所离家要远”,使毛泽东提出的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扩充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29年3月,红四军将原来团的建制改为纵队,编为3个纵队,21岁的林彪任主力第一纵队纵队长(又称司令,师长级),陈毅任党代表。这时的林彪不接近士兵和下级干部,从来不和下级漫谈、说句笑话。他说“带兵要严,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1929年夏,闽西虎冈纵队司令部一勤务员拿了平民一点财物,林叫来问了几句,立即拔手抢打死。当年12月在古田,第一支队部一炊事员偷了一双鞋,查获后该支队支队长王良、政委李赐凡向林面报,林立即指示要执行纪律,由支队枪毙。5月23日至6月19日的龙岩战斗中。红四军三次攻占龙岩,第三次时的突袭将守城的陈国辉旅2000余人歼灭,毛泽东、朱德表扬红一纵队在龙岩的两仗打得十分漂亮。

  1930年2月,23岁的林彪升任红四军军长,6月,所部扩编,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成立(后改称工农红军第一军团,简称红一军团),林彪任第一主力的红四军军长。10月至次年1月,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爭。蒋介石调集10余万人,在鲁涤平的指挥下,进攻红一方面军4万余人。12月30日,龙冈战斗,红四军作为主攻,和红三军团、红三军、红十二军围歼了国军突进的张辉瓒部,歼灭国民党军近万人。

  1931年4月-5月,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爭。蒋介石调集20万人进攻红一方面军,林彪指挥的红4军在富田战斗、白沙战斗、中村战斗皆表现出色。7月-9月,红一方面军第三次反“围剿”战爭。蒋介石调集30万人进攻红一方面军。林彪指挥的红4军在良村战斗、黃坡战斗、方石岭战斗皆表现出色。

  1932年3月12日,红四军、红十二军合编为红一军团,25岁的林彪升任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4月,漳州战役。红一方面军歼国民党军两个旅大部,俘2300人。7月2日-10日,南雄水口战役,击溃国民党军15个团。8月16日-23日,乐安宜黃战役,歼国民党军3个旅,俘5000人。11月16日-次年1月8日,金溪资溪战役,歼国民党军一个旅又一个团,俘4000余人。

  1933年2月-3月,红一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爭。蒋介石调集约50万国民党军在何应钦的实际指挥下,进攻约7万红军。2月27月-3日1日,黃陂战斗。林彪首次指挥大兵团作战,统一指挥红一军团、红三军团、红21军取得胜利。3月21日,草台岗战斗,林彪指挥红一军团消灭了陈诚赖以起家的王牌11师。两次战斗歼灭国民党军1.9万人。

  1933年10月,共产国际派李德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得到博古等的支持,执行“王明路线”,毛泽东失去了指挥军队的权力。李德一改红军擅长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改以阵地战、堡垒战,要求红军在战略上采取“堡垒对堡垒”、在战术上采取“短促出击”对付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12月至次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爭。蒋介石调集100万国民党军,并以50万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苏区。国民党军用重炮炸掉红军简陋的堡垒,而红军采用李德的战术在阵地战中攻击国民党军堡垒,因缺乏重武器连吃败仗。8月31日-9月3日的温坊战斗,林彪指挥的红一军团和兄弟部队采用运动战,毙伤国民党军2000余人,俘2400余人。但这次“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少有的胜利并沒有扭转整体战局。

  1934年10月10日,博古、李德等率红一方面军8.6万余人以向西突围离开根据地,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合的方式对付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林彪率红一军团1.8万人和彭德怀所率红三军团负责开路。

  1935年6月16日-17日,林彪指挥了腊子口战斗。11月20日-23日,直罗镇战役,林彪指挥红一方面军毙伤国民党军约1000人,俘5300余人。

  1936年2月20日-5月5日,东征战役。林彪亲自在一线侦查地形为部队选择好强渡黃河的渡口,红一方面军渡过黃河,进攻山西阎锡山等部,歼灭国民党军约7个团,俘4000余人。

  1936年6月1日,红军大学成立,林彪调任校长进行教学,不再任军团长。次年1月学校更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林兼任学校政委。

  1937年7月28日,日军对中国华北发动全面进攻。8月25日,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改编,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林彪任师长。

  1937年9月25日,林彪指挥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东北数十公里处,全歼日军板垣征四郎师团第21旅一部及辎重部队,115师余部阻碍了日军在两个方向上的增援部队,其中独立团在腰站战斗中击退了第九旅团一个联队,并对其追击,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此役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战斗后林彪名声大噪,但他家里也因此被日军报复烧毀,林明卿举家逃难三年,林彪的母亲和四弟的妻子、女儿等五人死在路上。11月2日,日军第20师团40旅团(旅团长山下奉文)79联队逼近昔阳城西马道岭,林彪指挥一个营节节阻击迟滞日军,掩护主力完成伏击部署,日军日行程仅7公里。11月4日,第一次广阳战斗。林彪指挥115师仅343旅在广阳至松塔镇地区伏击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和辎重大队,4小时歼灭日军近千人结束战斗,343旅伤亡200余人。11月7日,第二次广阳战斗中129师3个团伏击歼灭日军250余人。此后林彪任內的115师还经历了冯家沟战斗、曲阳战斗、晉察冀反八路围攻战役、温塘战斗。

  1938年3月2日,因阎锡山部失误未将相关信息下达至底层,林彪途径其防区时被哨兵王潞生误以为是日军向其开枪,受了严重的枪伤。经检验脊髓神经受伤而结疤,留下困扰终生的植物神经紊乱症。林彪被送回延安治疗。

  1938年11月六届六中全会后,林彪赴苏联继续就医。据称因苏联医生使用药物过量,损伤了林彪的神经机能,形成了怕水、怕风、怕感冒、容易拉肚、出汗等一些后遗症。这种病病情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根治的方法是手术把疤取掉,可这种手术非常危险,九死一生,最终手术沒做成。病情被加重后林彪开始不信西医,自己研究中医书给自己开药。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爭爆发,林彪等由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将级教官授课,约9月,被编入苏联红军参加战爭。刘亚楼和俄文翻译师哲描述,战爭爆发后,“对于希特勒的某次行动,他有一个估计告诉了当时苏方相当重要的军事当局,以后敌人的行动,证明他估计中了。”受到高度重视。

1945年,毛泽东与林彪在延安

  1942年2月8日,林彪返回延安,惯于晚睡晚起的毛泽东破例起个大清早去迎接(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从前线或苏联回来时毛都沒有迎接)。回来的林彪继续任“抗大”校长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

  1946年6月16日,林彪升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政委,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7月7日,东北局扩大会议通过“七七決议”,所部逐渐在东北农村生根,加上后来开展的诉苦运动,军队实力大为提升。12月17日至次年4月3日,“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战役。林彪针对杜聿明“先南后北”的战略,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南北呼应,使国民党军顾此失彼,杜聿明的进攻计划以失败告终,毙伤国民党军23,900余人,俘5.4万余人。

  1947年5月13日-6月30日,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发起“夏季攻势”进攻48万国民党军,针对国民党军分散守点的特点,以围城打援主要战法,毙伤国民党军2.3万余人,俘虏6万余人。9月14日-11月3日,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以远距离渗透奔袭为主要战法,毙伤国民党军3.6万余人,俘2.6万余人。12月15日-次年3月15日,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发起“冬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15.6万余人。把东北的国民党军压缩包围在长春(郑洞国部约11万)、沈阳(卫立煌、廖耀湘部共20余万)、锦州(范汉傑部15万)等几个互不相连的据点中。东北的国民党军以大城市的工事抗衡,希望重蹈第三次四平战役之胜。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任司令兼政委。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

  1948年9月12日-11月2日,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70余万和地方武装进攻55万余国民党军,发起震惊中外的辽沈战役。10月24-28日,辽西战役,林彪充分发挥他发明的“三种情況三种打法”和“三猛战术”战术中的“猛追”,大胆让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止。”迅速缠住要撤走的廖耀湘兵团,结果东北野战军两昼夜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自伤亡6.9万余人,占领全东北。

  1948年11月29日至次年1月31日,林彪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发动平津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2.1万人,自伤亡3.9万人。

  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4月-次年6月,林彪统一指挥四野大部及兄弟部队,对剩余多在中国南方的国民党军主力参与或发动了安新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广东战役、鄂西战役、广西战役、海南岛战役,攻占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衡宝战役后期林彪病倒,在担架上指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林彪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中南行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司令,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十大经典战役

第一战 龙冈伏击战

  【第一次反“围剿”战役】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0年11月5日至1931年1月3日

  历时60天

  战役地点:江西省永丰县东固镇、龙冈镇,宁都县东韶镇

  战役手段:诱敌深入的山地伏击战

  经典战斗:龙冈伏击战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l军团第4军军长

  林彪年龄:23岁

  雅号别称:与彭德怀、黄公略、伍中豪并称为毛泽东麾下“四骁将”

  所辖部队:红4军为中央红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红一方面军共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和3个多旅约1.2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1万余件。林彪所部第10师俘获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

  我军主要将领:彭德怀、林彪、黄公略、伍中豪、罗荣桓、陈毅、粟裕

  敌军主要将领:鲁涤平、朱绍良、蒋光鼐、张辉瓒、谭道源、公秉藩、蔡廷锴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中国工农红军建立后歼敌最多、战果最巨大的一次战役,也是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过程中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红4军担任主攻。

第二战 黄陂草台岗伏击战

  【第四次反“围剿”战役】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3年2月9日至3月21日,历时41天

  战役地点:江西省宜黄县黄陂镇、草台岗镇

  战役手段:诱敌深入的山地伏击战

  经典战斗:黄陂伏击战、草台岗伏击战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林彪年龄:25岁

  雅号别称:被誉为“常胜将军”,蒋介石称其是“战争的魔鬼”

  所辖部队:红1军团为中央红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歼敌情况:红一方面军共歼灭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近3个师,俘虏官兵万余人,缴枪1万余支,及大量枪械、子弹、电台等军用物资。俘获敌主力第52师师长李明和第59师师长陈时骥,击伤王牌第11师师长肖乾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滕代远、肖劲光、方志敏、罗炳辉、寻淮洲、罗荣桓、粟裕、罗瑞卿、张宗逊、李聚奎

  敌军主要将领:陈诚、蔡廷锴、余汉谋、罗卓英、吴奇伟、赵观涛、李明、陈时骥、肖乾、莫与硕、黄维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首创了红军大兵团山地伏击战的范例,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打的最大的一次伏击战,林彪为战场总指挥。

第三战 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

  【中央红军长征】

  战役时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1934年10月10日至1935年10月19日

  历时371天

  战役地点:转战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战役手段:运动战、伏击战、阻击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夺占泸定桥,强攻腊子口

  林彪职务: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

  林彪年龄:28岁

  雅号别称:毛泽东称其为“娃娃军团长”

  所辖部队:红1军团为中央红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

  歼敌情况:红2师第4团夺占泸定桥,歼灭川军第14军第38团主力;红2师第4团强攻腊子口,歼灭国民党新编14师第6团一部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左权、陈光、刘亚楼、肖华、王开湘、杨成武

  敌军主要将领:薛岳、刘湘、刘文辉、杨森、刘元璋、李韫珩、袁镛、鲁大昌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飞夺泸定桥和激战腊子口两场战斗,是林彪在万里长征中指挥的许多战役战斗中最为经典之战。飞夺泸定桥一战,红4团一昼夜高速行军240里,仅以22人便夺取了泸定桥,越过天险大渡河,堪称奇迹。激战腊子口一仗,红4团强攻“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一样的天险,惊心动魄,奇险无比,为红军陕甘支队北上打开通路。

第四战 平型关伏击战

  【平型关战斗】

  战斗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9月25日,历时1天

  战斗地点:山西省灵丘县平型关

  战斗手段:山地关隘伏击战

  林彪职务: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师长

  林彪年龄:29岁

  所辖部队:八路军第115师是我军抗战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雅号别称:“抗日英豪”、“民族英雄”、“无敌元帅”、“常胜将军”

  战斗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以伏击战为主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陈士榘、肖华、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杨勇、张绍东

  敌军主要将领:板垣征四郎、三浦敏事、粟饭原秀、滨田、新庄、桥本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挺进抗日战争前线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国全面抗战以来“零的突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打出了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威望,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第五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之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12月17日至1947年4月3日,108天

  战役地点:吉林省北部和南部地区

  战役手段:运动战、伏击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张麻子沟伏击战、焦家岭围歼战、清沟子伏击战、城子街攻坚战、靠山屯围歼战、红石砬子伏击战

  林彪职务: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

  林彪年龄:39岁

  雅号别称:解放战争初期在东北一退再退,得了个“撤退将军”的名声

  所辖部队:东北民主联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我军总体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多吃少,以强击弱,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伏击战已退居次席,作战样式多元化

  歼敌情况: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刘亚楼、谭政、肖劲光、肖华、李天佑、万毅、刘震、洪学智、赖传珠、韩先楚、梁兴初、梁必业、杨国夫、吴克华、彭嘉庆、胡奇才、罗舜初、莫文骅、程世才、李作鹏、陈光、钟伟

  敌军主要将领:杜聿明、廖耀湘、孙立人、郑洞国、陈明仁、侯镜如、石觉、李涛、潘裕昆、刘玉章、向凤武、曾泽生、陈林达、梁恺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拉北打,北打南拉”的战术,彻底粉碎了杜聿明“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在民主联军的不断打击下遭到严重削弱,转主动进攻为被动防守。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六战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

  战役地点:吉林省、辽宁省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义县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沈阳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年龄:41岁

  雅号别称:“101”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东北战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的军力和经济力均已超过国民党军,军队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城市攻坚战为主,阵地阻击战相结合

  歼敌情况: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周纯全、肖劲光、肖华、陈伯钧、程子华、黄克诚、吕正操、李天佑、曹里怀、刘震、韩先楚、吴克华、胡奇才、万毅、吴瑞林、黄永胜、赖传珠、李作鹏、邓华、段苏权、邱会作、詹才芳、梁兴初、方强、贺晋年、钟伟、苏静

  敌军主要将领:卫立煌、郑洞国、范汉杰、孙渡、侯镜如、梁华盛、赵家骧、卢浚泉、盛家兴、阙汉褰、刘云瀚、沈向奎、曾泽生、周福成、尤天武、李涛、潘裕昆、郑庭芨、刘玉章、向凤武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辽沈战役结束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东北野战军获了得第一个战略决战的完全胜利,取得了打大规模歼灭战的宝贵经验,率先成为人民解放军一支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

第七战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

  历时64天

  战役地点: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

  战役手段:运动战、阻击战、围歼战、攻坚战

  经典战斗:天津攻坚战

  林彪职务: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林彪年龄:41岁

  雅号别称:“林总”

  所辖部队:东北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东北野战军与国民党军相比,在数量上特别是质量上都占优势,已不打伏击战,作战样式多元化,以攻坚战为主,围歼战、追歼战相结合,还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战

  歼敌情况:东北和华北野战军共同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个“剿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1万人。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聂荣臻、罗荣桓、刘亚楼、谭政、肖劲光、肖华、杨得志、杨成武、郑维山、曾思玉、陈伯钧、程子华、黄克诚、吕正操、李天佑、曹里怀、刘震、韩先楚、吴克华、万毅、黄永胜、赖传珠、李作鹏、邓华、詹才芳、梁兴初

  敌军主要将领:傅作义、李世杰、李文、袁朴、郑庭笈、侯镜如、林伟涛、石觉、郭景云、李士林、安春山、袁庆荣、邓宝珊、左协中、陈继承、陈长捷、孙兰峰、马法五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实行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的基本方式。东野与华北军区联合完成我军三大战略决战的最后一战。

第八战 衡宝围歼战

  【衡宝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9月13日至10月16日,历时33天

  战役地点:湘南衡宝地区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大突破强攻

  经典战斗:灵官殿截击战、祁北围歼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2岁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第四野战军已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我军总体以多胜弱,以强击弱,但在局部战斗中,却以少吃多,以弱胜强

  歼敌情况:四野主力和二野一部共歼敌正规军三个军部、五个整师,共4.7万人,其中俘虏17名将官以下3.8万人,收复县城24座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谭政、肖克、肖劲光、陈赓、程子华、韩先楚、罗舜初、吴克华、陈伯钧、詹才芳、钟伟、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邓华、赖传珠、李作鹏、方强、曾生、梁兴初、刘震、曹里怀、吴瑞林

  敌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轸、宋希濂、夏威、潘文华、徐祖贻、李品仙、张淦、刘嘉树、黄杰、徐启明、刘安祺、张光玮、李本一、鲁道源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两翼大迂回,正面大突破,前后只用33天,就歼灭了白崇禧赖以起家的第7、48军的四个精锐师,并消灭了湘系惟一美械的第62师,给湘系战力最强的第10师以歼灭性打击,成为我军渡江以来华中最大的一次战果。

第九战 广西追歼战

  【广西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历时39天

  战役地点:广西、广东两省

  战役手段:两翼大迂回钳形包围,正面强攻大追歼

  经典战斗:粤桂边境歼灭战、钦州围歼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2岁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第四野战军已成为我军最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追歼战、围歼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样式,伏击战不用打,攻坚战也很少打

  歼敌情况:林彪指挥3个兵团9个军31个师及粤桂边、滇桂黔边纵队共40多万人,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集团17.29万人,其中俘虏16万余人(包括将级军官78人),解放了广西全境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谭政、肖克、肖劲光、陈赓、程子华、韩先楚、罗舜初、吴克华、陈伯钧、刘震、张天云、吴信泉、周希汉、李成芳、秦基伟、邓华、赖传珠、李作鹏、梁兴初、刘震、曹里怀

  敌军主要将领:白崇禧、张轸、宋希濂、夏威、潘文华、徐祖贻、李品仙、张淦、张光玮、李本一、鲁道源、杨干才、李勃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我军解放了桂林、柳州、梧州、南宁和广西全境及广东西南沿海的城镇和全部海港。华中华南所辖范围内除海南岛一隅外,业已全部解放。桂系及蒋介石在华南蒋残余的歼灭,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第十战 海南岛登陆战

  【海南岛战役】

  战役时间:解放战争时期的1950年3月5日至5月1日,历时58天

  战役地点:海南岛

  战役手段:偷渡海峡强攻战、海岛围歼战、追击战

  经典战斗:临高角强攻战、琼北围歼战、天涯海角追击战

  林彪职务: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林彪年龄:43岁

  所辖部队:第四野战军为我军主力中的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战役特点:海战敌强我弱,我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军军舰、空军飞机、海岸炮兵立体封锁;海岛陆地作战,双方势均力敌,但我军气势更盛,战术更高,最后战胜敌人

  歼敌情况:我军共歼灭敌军5个师9个团,总计33148人,其中俘虏26469人,缴获火炮418门、飞机4架、坦克和装甲车7辆、汽车140辆,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1艘,击伤5艘

  我军主要将领:林彪、叶剑英、谭政、肖克、邓华、赖传珠、洪学智、韩先楚、袁升平、李作鹏、张池明、冯白驹、解方、邓岳、徐国夫、龙书金、王东保、马白山

  敌军主要将领:薛岳、陈济棠、余汉谋、欧震、长薛仲述、李玉堂、李铁军、容有略、陈骥、罗懋勋、莫福如

  战役战斗经典理由:海南岛战役,是人民解放军以木船为主、配以部分机帆船作为航渡工具,突破敌人海空封锁的一次成功的渡海作战,开创了陆军乘木帆船大规模渡海作战,摧毁敌立体防御的先例。该战也是林彪指挥第四野战军的最后一战。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