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枝江市:江口老街
湖北省枝江市特产:百里洲沙梨

枝江市汉语拼音:Zhī Jiāng Shì;英文:Zhijiang City),中国湖北省辖县级市,由宜昌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偏西,长江两岸。北靠当阳市,西南接宜都市,西北靠猇亭区夷陵区,东南邻荆州市。 总面积1310.4 平方千米。有“三峡水乡、鱼米之乡”之称。 枝江市辖1个街道、8个镇。 2021年,枝江市常住人口42.79万人。

枝江历史悠久,是文化名市。枝江,称丹阳,属楚,秦因“蜀江至此如乔木分枝”而得名,西汉元年始设县治,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城。这里是三峡地区大溪文化的中心,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蜀汉名臣董和董允父子的故里。代表新时器文化的关庙山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枝江地处江汉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丘陵,间有山冲畈地,东南属平原,湖泊港渠密布。西北部安福寺镇邹家冲村最高点海拔207米,东南部七星台镇杨林湖村最低点海拔35米,高差达172米。河流有长江、沮漳河玛瑙河。沮漳河沿境东边界由北向南注入长江。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6.5℃。 有砂石、砂金、制陶黏土、锰、铁、硅等矿产资源。 工业以机械、建材、纺织、化工、食品、造纸等为重点。 农业主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子、豆类。 焦(作)柳(州)过境铁路纵贯南北,长江航运线、宜(昌)黄(石)高速公路及318国道平行横贯东西。枝江市交通便捷,已形成由公路、铁路、水运3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名胜古迹有关庙山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

2017年10月27日,枝江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2020年11月10日,枝江市被中央文明办公布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1月6日,枝江市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2021年,枝江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22.36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为27.69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139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93元。

  • 市树:香樟 市花:紫薇
  • 邮编:443200 代码:420583 区号:0717

行政区划

  全市辖1个街道、8个镇:马家店街道、安福寺镇、白洋镇、顾家店镇、董市镇、仙女镇、问安镇、七星台镇、百里洲镇。市政府驻马家店街道。

历史

  枝江,周称丹阳,属楚。春秋前期乃楚都所在地,后为罗国。战国时仍名丹阳。秦,因长江至此分枝而得名枝江,属南郡。汉置县,县治沮中,枝江县为南郡十八县之一。

  三国时,吴析枝江为两县,在枝江境内北部置旌阳县,旌阳、枝江两县皆属吴南郡九县之中。南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八年省旌阳县并入枝江,枝江属南郡七县;陈,省枝江,置罗郡,枝江属罗郡。隋,复置枝江县,属南郡。唐肃宗上元元年析江陵置长宁县,二年将枝江并入长宁,唐代宗大历六年省长宁复置枝江,属山南东道江陵府江陵郡。五代十国,高季兴父子踞江陵,称南平国,枝江属之。

  宋朝,枝江属荆湖北路江陵府江陵郡,宋神宗熙宁六年省枝江并入松滋县,宋哲宗元年复置枝江县。元朝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中兴路。明朝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明太祖洪武十年五月,省枝江并入松滋,十三年五月复置枝江县。清朝,枝江属湖北省荆州府。

  中华民国元年枝江直属湖北省;二年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枝江属荆南道;十年分荆南道为荆宜、施鹤两道,枝江属荆南道;十六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枝江属湖北省;二十一年湖北省划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枝江属第七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省改十一个行政督察区为八个行政督察区,枝江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11日枝江解放,属湖北省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1951年,湖北省宜昌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地区专员公署,枝江属之。1955年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省枝江并入宜都县。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第117次议决定恢复枝江县,属湖北省宜昌地区专员公署。1978年8月,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枝江属之。1992年3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与宜昌市合并为宜昌市,改“地管县”为“市管县”,枝江属宜昌市。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国函[1995]5号)批复设立宜昌市猇亭区,以枝江县猇亭镇为其行政区域,区政府驻桐岭。1996年7月3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6]51号)撤销枝江县,设立枝江市。

  1996年,枝江市面积1310平方千米,人口约50.8万人。辖10镇3乡:七星台镇、马家店镇、安福寺镇、紫荆岭镇、白洋镇、姚家港镇、董市镇、仙女镇、问安镇、江口镇、瑶华乡、顾家店乡、百里洲乡。市政府驻马家店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枝江市总人口508835人,其中(1个街道、11个镇、1个乡):马家店街道95299人,安福寺镇19814人,紫荆岭镇15015人,自洋镇39453人,顾家店镇30509人,姚家港镇15295人,董市镇40020人,仙女镇34822人,问安镇36603人,七星台镇48810人,百里洲镇91350人,江口镇23438人,瑶华乡18407人。

  2004年末,枝江市总人口508108人。辖辖马家店街道办事处和七星台、问安、董市、安福寺、白洋、百里洲、顾家店、仙女8镇,16个社区、198个村委会。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枝江市常住总人口495995人,其中:马家店街道132746人,安福寺镇52784人,白洋镇37444人,顾家店镇26303人,董市镇54730人,仙女镇32174人,问安镇41213人,七星台镇43478人,百里洲镇75123人。

地理

枝江市地图政区版

  枝江地处长江中游北岸,江汉平原西缘,属三峡之末,荆江之首,地理坐标北纬N30°25′42.54″ ,东经E111°45′17.09″。总面积1310.4 平方公里,西北部丘陵、岗地占总面积的58.8%,东南部平原占41.2%。枝江交通 极为便利,万里长江贯东而去,焦柳铁路穿市南下,宜黄高速公路和318国道并行 东西,三峡机场距市中心30公里,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枝江资源丰富。境内土壤肥沃,气候宜人。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和湖北省确定的优质粮、棉、油和水果、水产生产基地。市域内江河纵横,库湖密布,水资源十分丰富,距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5大水电站均在70公里以内,拥有220千伏及其他变电站15座,是“三峡电力外送走廊”。中石化、中石油两条天然气西气东输管道均在枝江设有供气站,年供气量在1600万立方米以上。山西晋煤集团宏圣公司在姚家港化工园建设的煤炭加工物流中心,建成后年可选洗配煤1000万吨。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10种)

文化

民俗

生产习俗

  筛花生 是枝江百里洲独有的一种生产习俗,由来已久。百里洲的花生成熟后大多落在沙土里,收获时,必须将花生地里的沙土筛一遍,才能将其颗粒归仓,因而筛花生也就成为洲民收获花生的一种劳作方式。筛花生的筛子均为竹编,分大筛和小筛,大筛口径2米左右,呈天角形,形似竹箕,周边装上许多古铜币,两两根长竹篙固定,一头交叉,口沿朝上;小筛为0.5米左右的园形筛。大小筛的筛孔以不漏花生果为宜。洲民一般在中秋节前后开始收花生,阵容庞大,场面热门非凡。

  打栽秧鼓 枝江水稻区流传着打栽秧鼓的习俗,在栽秧的日子里,请一班民间艺人,在田边敲锣打鼓,喊秧歌,田间越热闹,就预示着是丰收的好兆头,越冷清,所栽的秧就难于成活,成活后也喜欢结“哑巴谷”(即空壳),农民为了期盼丰收,栽秧时整酒席,请艺人,热闹得像过节一样。栽秧鼓的表演者主要是歌手和鼓手,歌手要有一副好嗓子,唱几天几夜不哑。曲调主要是秧歌调,歌词灵活多变,鼓手技艺要求很高,能双手耍三根木棒,边耍边击鼓敲锣,有的还可以喊秧歌。其表演形式多样,有一个领众人合,有二人对唱,有的还围着田埂边走边唱。

  泥仓子 流行于枝江产稻区,栽秧的人们将吉祥的泥巴抹在身上,名为“泥仓子”,在建国前,多为泥“老板的仓子”,即在“东道”请人栽秧快要完工时,人们将泥巴抹在“东道”身上,以此向“东道”祝贺,所裁的秧苗生长一帆风顺,直到收获满仓,五谷丰登。后来“泥仓子”演变为栽秧时人们不分男女老少,相互间掷泥巴,嬉闹,直至成为“泥人”,皆大欢喜。

  板桶收谷 是枝江水稻在稻谷脱粒的一种生产习俗。流传很久。板桶用木板做成,大约长7尺,宽5尺,高2尺,扁圆形,因而也叫扁桶。收割稻谷时,人们把板桶抬到田头,用篾席将桶的三方围住,以防谷子溅出,又在桶内放一把竹齿耙子,把已割好的稻谷拿起来,朝桶内的竹齿耙子上使劲板,谷粒便纷纷落入桶内,由于板桶比较轻便,可以随着稻谷收割区域灵活移动,这就减少挑草头和打场这两个环节,便于边割边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机械脱粒就取代了板桶收谷,但这种生产习俗并没有绝迹。

  打链枷 又称“打场”,是枝江境内非常羔及的一种生产习俗,是对粮食物作进行脱粒的一种生产方式。链枷是竹制品,分为“把子”和“条子”两部分,“把子”是2米多长的竹稿制成,“条子”是用牛皮筋穿上四根不到1米长的楠竹片而成,把“条子”捆扎在“把子”上,“条子”要能自由转动。一人操作,一把链枷打场时,分稻场的大小来定打链枷的人数。道场小,人就少,道场大,需要的人就多。打链枷时,要排队成行,对面对打。打时,把链枷“条子”高高扬起,用力拍下,此起彼落,边走边打。为了统一动作和步子,打链枷时必须喊号子,也叫“链枷号子”,节奏感特强。一般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曲调多为2/4节奏,唱词灵活多样,有什么唱什么,打链枷的动作和步子一定要按节奏来,链枷“条子”落地的声音一定要落在拍上,否则就使不上劲,尤其是有些节奏感差的人,打链枷时总难合群。打链枷的场面非常壮观,高亢的号子声,雷鸣般的链枷声,石滚碾压的“呕哑”声,会集成一曲欢庆丰收的交响曲。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普及,打链枷的生产习俗已不普遍了。

  扬掀 是枝江农村用于收获粮食品店的一种生产习俗,主要是清除粮食中的灰及杂物,使粮食干干净净入仓。扬掀的主要生产工具是木制掀板。人们将收割的稻谷后或者是麦子,先铺在道场上用链枷打场,使谷粒或者是麦粒脱离草杆,然后把脱粒后的粮食堆起来,一掀一掀的扬,使粮食中的杂物随风飘走,这就叫扬掀。扬掀分为“扬有风”和“扬无风”两种。“扬有风”是等起风时扬掀。迎着风向,将谷物一掀一掀地向空中抛,谷物就是“一字”形落在扬掀人身边,而杂物动随风标到较远的地方:“扬无风”是指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扬掀,这就要很有技巧,抛也去的谷物要是“月亮弯”型,才能使谷物与杂物自然分开。总之,扬掀是农活中的技术活,不是一般人都能操作的。由于扬谷机的诞生,扬掀这种生产习俗已不见了。

  车水与水车 车水是乡间提水灌溉的一种生产方式,车水的工具叫水车。

  烧火土 水耕火薅是枝江农民几千年的劳动传统,其中烧火土是农民积肥的一种生产习俗。烧火土的方法是:板田发子、塘泥、淤泥等挑到火土场子上,或就地取一层生土晒干,再将柴草晒干。烧的时候,先将干土堆成堆或长或方或圆,厚度1尺左右,名叫“火土底子”。用锄头将“底子”上挖成糟使其通风,长方形底子一般挖成“人”字槽,接着将通风槽中填满谷壳,麦芒壳和干牛粪,再铺柴草,铺柴草时需用一层硬一些的柴草铺中间,让其透气,上面铺一层稻麦草,其后盖上土。两点头烧。周围的明火烧完后,就转为内部燃烧,此时,要在冒烟的地方加土密封让烟尽量不出来,等燃烧差不多的时候,用锄头从边缘挖出通风沟,这叫“出风”,才能使烧过的火土不带红色,又没有生土,土色呈黑色或黑灰色为最好。火土的用途:一般用来垫猪栏,牛栏等,不仅可为猪牛防潮,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屎尿浸入火土中,使火土的肥性更好,也可以给火土灌人粪尿,再渗水,把火土睛堆使其发酵后,用作底肥。 冬天,用火土肥果木树,可以防冻:夏季火土灌粪后抛到田里具有凉性,可以防暑。火土吸水性强,粪被吸进火土里放到田里不易流失。因而,这种积肥方式至今仍受农民的喜爱。

  孔明车(牛车) 俗称年车,是上世纪60年代以前百里洲人民用以生产生活的主要运输工具,相传为三国时代诸葛孔明所创,因此称之为“孔明车”,“孔明车”车体为木制结构,分车床(架)、车轴、车轮、车梁、车头五大组成部分。车床为长方形,用以载货;可装1吨多;车轴边接两只木制车轮,每只车轮直径在3尺以上;车梁是边接车床与车头的一根长约丈余的圆拱木;车头为圆柱体,长2尺,直径约6寸;车头上斜安一根“忙爪”,也就是供车把式掌握行车方向的“舵把”。“孔明车”行车一般由一头或两头水牛拉车,车把式在车头一手握“忙爪”控制方向,一手牵缰绳指挥水牛。行走起来,两只大车轮与车轴的结合部相互摩擦,有节奏地发出哎哎哑哑的声音。宋朝诗人陆游在《泊沧滩》诗中赞其声曰:“须臾人散寂无讹,惟闻百丈转两车,哎哎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丘立”。随着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百里洲的“孔明车”逐渐被钢丝车、拖拉机、汔车所取代,现今已近绝迹。

  打石硪 石硪是一种原始的碾压生产工具,在枝江流传普遍。主要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及房基建设中的基础夯实。

  抠鳝鱼 鳝鱼属鱼类,生长在水田、水沟、堰塘、湖泊等淡水里,鱼身多为黄色,所以又称黄鳝。形状头粗尾细,呈长形,亦叫长鱼。鳝鱼有拱洞的生活习惯,多为白天栖息在洞里,夜间出来寻猎蚯蚓、小虾等食物。人们用手指把鳝鱼从洞里抠出来,名曰:“抠鳝鱼。”在旧社会有句俗话:“鳝鱼是条龙,越抠越穷。”只有贫苦农民为了谋生,才从事抠鳝鱼这门“叫花子艺”,也只有穷人才吃它。

  搭虾子 是枝江民间捞鱼摸虾中的一种。搭吓子的工具主要是“虾耙”。“虾耙”是将线索子纺织成的“虾耙兜”(即网子)安装在用细树枝移成的半圆圈上,将直径部位与另一个没有网兜的关圆圈两端扎紧,再将两个圆圈的顶端用绳绑在一根长竹篙上。这就是虾耙。农村一般是早上或者雨天,两人一班,到沟里、堰里、潭里去搭虾子。搭的人先将虾耙朝水中间一丢,用力将虾耙沉到水底,再使劲多水底下拖到坡上,用水瓢在网中一舀,将鱼虾装进篮子或鱼篓,另一个人主要是打伴或提全篓。搭虾下只能捞些小鱼和各种虾子。

饮食民俗  

  枝江在长江两岸,饮食仍是南方特点。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等杂粮。宜昌菜肴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诸味,咸淡适中,制作上擅长熏、烫、蒸、炸、炒、凉、生。日常餐中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城区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习惯到餐馆“过早”。早点以馒头、包子、油条、油饼、油香、京果条、蒸饺、豆浆、稀饭、醪糟为主。

  枝江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饼、顶顶糕、凉虾、磁瓦子、醪糟汤圆、醪糟鸡蛋、炸汤圆、炸萝卜饺子、炸花卷、馓子、蜘蛛蛋、卤鸭脖、卤鸭头、卤鸡蛋、棒棒鸡、炕土豆、炕红薯等。

  饮茶、饮酒是枝江人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宜昌的名茶有水氵尽司茶、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改革开放以来,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近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许多民众尤其是青年人开始喝铁观音、乌龙茶、普洱茶、苦丁茶、功夫茶。   

  枝江饮酒,讲究坐席。老者、长者或者远客坐上席。   

古遗址

湖北省枝江市:关庙山遗址

  关庙山遗址,位于湖北枝江城东北11.5公里处的问安镇关庙山村,为新石器时代原始村落遗址,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文化堆积1米多厚,经碳—14测定,距今5000—6000年,其文化内涵具有大溪文化的典型特点,被命名为大溪文化的“关庙山类型”。

旅游

  江口老街 据《荆州府志》(清光绪版)载:公元3世纪以前,沮漳河的一个分支曾在这里注入长江(当时称沱江),故称江口。清代前期设江口塘,后改为江口巡检司;民国时期设区署和镇公所;新中国成立以后设县辖镇,2000年撤镇并入马家店街道办事处(湖北省枝江市政府所在地),称江口社区。

湖北省枝江市:水府庙

  水府庙,始建于明末,由董市镇108家商号捐资修建,供奉水神肖公;相传肖公助朱元璋灭陈友谅,朱元璋下诏沿江建庙祭祀,有“后汉掌军中郎将董幼宰故里”题记.

  三佛寺,位于江口镇。始建于清末,原为三音庵比丘尼道场,现已扩建。由山门、大殿、大悲阁及厢房组成。由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昌明法师题写寺名。该市环境清幽,塑像精美,现为峡东知名佛教活动场所。

  董市镇明清古建筑一条街 董市原名董滩口,自古名人辈出、商贾云集,逐步形成商埠后而演变成董市,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集镇上共有四条街道,从东至西为三条直街,分别为正街、河街和背街,正街西头还有一条横街。据清同治五年(1866年)《枝江县志》记载:“居民稠密,半于邑城,四方商贾云集。”如今董市老正街还留存着明清时期的传统居民、商铺作坊及历史遗迹。

  明清鼎盛时期,集镇有300多家字号。物流兴盛了商业水陆交通运输业,也带动了手工业作坊的发展。主要行业有粮食加工整米、榨油、豆作酥食、酱园;棉花加工有轧花、弹花、纺线、织布、踹染等;从事金属制品加工有金、银、铜、铁、锡、缤铁(白铁)铸造等。还有生产草编、香炉、方斗纸、棕麻绳等,行业多达50种,产品几百种。

特产

湖北省枝江市特产:顾家店李子
湖北省枝江市特产:步步升布鞋
  • 顾家店李子
  • 百里洲沙梨
  • 枝江蜜桔
  • 枝江大曲
  • 三峡苕酥
  • 步步升布鞋

人物

  董和(2—3世纪),三国时蜀汉名臣。字幼宰,南郡枝江董市(今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人。刘璋为益州牧时,先后任命董和为牛(四川简阳县西)、江源(四川松潘县西)长,成都令。刘备取益州后,晋升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深得诸葛亮赞许。

  董允(?—246年),三国时蜀汉大臣。字休昭,南郡枝江董市(今湖北省枝江市董市镇)人。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霍峻(176—216年),三国时蜀汉名将。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他的哥哥霍笃在乡下聚集了数百人的队伍,不久,霍笃死去,荆州牧刘表令霍峻率领其部。刘表死后,霍峻等部投归刘备。刘备以霍峻为中郎将。

  霍弋(公元2—3世纪),三国时蜀汉将军。字绍先,霍峻之子。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

  刘之遴(478—549年),南朝官员、学才。字思贞。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今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15岁举茂才。曾任太学博士,后来两度出任南郡太守。后又为都官尚书,太常卿。后遭梁湘东王萧绎之嫉,被毒死。遗著有前后文集五十卷、《神录》五卷。

  刘之亨(5—6世纪),南朝官吏。字嘉会,刘之遴之弟。南阳涅阳人,与兄刘之遴从小随父刘蚪居住在百里洲(今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后来,刘之亨举秀才。之后授太学博士,代兄刘之遴为中书通事舍人。累升至安西湘东王萧绎长史、南郡太守。

  陆法和(公元6世纪),南北朝时枝江百里洲(今湖北省枝江市百里洲镇)人。百里洲曾修有陆法和讲经台。

  慧安(公元582—709年),隋末唐初僧人。俗姓卫,荆州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隋大业(605-618年)中,开通济渠,强征民丁,饥者甚众,慧安广施财物,救济贫穷受苦之人。隋炀帝听说此事便要召见他,他避而不见,潜入太和山。其后,慧安游蕲州(今湖北蕲春),止于终南山。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为其造招提寺。

  昌明大师,1917年出生于湖北省枝江市瑶华乡柏杨冲一个佃农家庭,俗姓曹,名志秀。1934年,大师17岁时,觑破世缘,于10月18日在湖北省枝江县江口镇弥陀古寺礼觉岸长老披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