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 张继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2个用户的2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学习软件|《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目录]]、《[[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br><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枫桥夜泊'''</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张继]]</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枫桥夜泊</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张继]]</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r>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r>
第11行: 第10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枫桥夜泊》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为[[七言绝句]]。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
  《枫桥夜泊》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体裁为[[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将作者的羁旅(长久在他乡作客)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将作者的羁旅(长久在他乡作客)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
 
 +
 
 +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唐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
</span><br>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br>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br>
 
  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br>
 
  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br>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br>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br>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全唐诗》“渔火”作“渔父”。<br>
+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全唐诗》“渔火”作“渔父”。<br>
 
  对愁眠:伴愁眠的意思,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br>
 
  对愁眠:伴愁眠的意思,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
</span><br>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br>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br>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重建。<br>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重建。<br>
第33行: 第39行:
  
  
[[文件:枫桥夜泊 插图-2.jpg|center|thumb|500px|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文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jpg|center|thumb|600px|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
 
 +
 
 +
[[文件:12枫桥夜泊.jpg|center|thumb|400px|枫桥夜泊 题图]]
 +
[[文件:枫桥夜泊 插图-2.jpg|center|thumb|400px|枫桥夜泊 插图]]
 +
[[文件:《枫桥夜泊》,华三川(1930—2004)作.jpg|center|thumb|300px|《枫桥夜泊》,华三川(1930—2004)作]]
 +
[[文件:《枫桥夜泊》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300px|《枫桥夜泊》瓷画,钟福洪绘]]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羁旅(长久在他乡作客)诗。在这首诗中,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
  这是一首[[羁旅诗]]。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夜泊的整体情境,勾勒了一个略感凄清的氛围,先写“月落”,月亮渐渐向西而落。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绪应该是低沉的,给人的印象是时间流逝,夜色已深。其次写“乌啼”,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乌鸦这种鸟喜欢在秋冬季节聚集成群,叫声比较凄厉,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又被称为寒鸦。乌啼从听觉上入手,强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乌啼之后便是“霜满天”了。霜同样是秋天里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说明夜里的温度很低。读罢这一句,一种凄清悠冷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了。
+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夜泊的整体情境,勾勒了一个略感凄清的氛围,先写“月落”,月亮渐渐向西而落。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绪应该是低沉的,给人的印象是时间流逝,夜色已深。其次写“乌啼”,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乌鸦这种鸟喜欢在秋冬季节聚集成群,叫声比较凄厉,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又被称为寒鸦。“乌啼”从听觉上入手,强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乌啼”之后便是“霜满天”了。“霜”同样是秋天里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说明夜里的温度很低。读罢这一句,一种凄清悠冷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了。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环境里逐一刻画其中的几个点,第一个是“江枫”,枫叶作为秋天里的代表性的景物,它的出现既是对题目《枫桥夜泊》中的枫桥进行了一个呼应,同时也是秋意渐浓的暗示。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的时候会让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温暖。第二“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朦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许的光亮,成为暗夜里的一抹亮色。第三“对愁眠”,这里的句法是非常独特的,首先这个“对”字用得非常别致,可以理解为作者面对着江风和渔火,又可以解读为江风、渔火对着诗人,他们陪伴着因愁绪而辗转反侧的诗人。然而只有江风、渔火的陪伴,却又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作者究竟是带着怎样的愁绪入眠呢,还是因为有愁绪而无法入眠呢,愁的程度如何都没有细说,只让人从细密的景物中去感受,去体会。
+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环境里逐一刻画其中的几个点,第一个是“江枫”,枫叶作为秋天里的代表性的景物,它的出现既是对题目《枫桥夜泊》中的“枫桥”做呼应,同时也是秋意渐浓的暗示。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的时候会让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温暖。第二“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朦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许的光亮,成为暗夜里的一抹亮色。第三“对愁眠”,这里的句法是非常独特的,首先这个“对”字用得非常别致,可以理解为作者面对着江风和渔火,又可以解读为江风、渔火对着作者,它们陪伴着因愁绪而辗转反侧的作者。然而只有江风、渔火的陪伴,却又反衬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作者究竟是带着怎样的愁绪入眠呢,还是因为有愁绪而无法入眠呢,愁的程度如何都没有细说,只让人从细密的景物中去感受,去体会。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直未眠的作者有何感受呢?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作者的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伤感。
+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后两句是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直未眠的作者有何感受呢?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作者的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伤感。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羁旅的客子之愁,但诗没有过多地书写愁本身,而是通过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渲染出一个凄清悠远的意境。只在第二句中以“对愁眠”淡淡地点出了愁绪的存在。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羁旅的客子之愁,但诗没有过多地书写愁本身,而是通过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渲染出一个凄清悠远的意境。只在第二句中以“对愁眠”淡淡地点出了愁绪的存在。
第51行: 第63行:
  
  
名家点评
+
'''名家点评:'''
  
 
  清·沈子来: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唐诗三集合编》)
 
  清·沈子来: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唐诗三集合编》)
第60行: 第7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汉语拼音:</span>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8.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8]]
  
<cente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
[[文件:千家诗039-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1.在诗中,诗人写了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3分)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
 
</span><br>
+
  参考答案: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共同特征:冷清;静寂。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
 
</span><br>
+
  试题分析: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找出诗中所写景物,然后归纳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诗的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20%; color:#B8860B;">
+
  考点: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
 
</span><br>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span style="font-size: 170%; color:green;">
+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span></center>
+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
  参考答案:表达了一个动乱年代(安史之乱起,张继避难吴中)羁旅游子伴愁而眠、孤单凄凉的情思。(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
 
 +
  试题分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对愁眠”,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
 
 +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
 
 +
  3.“姑苏”指的是_______,它的“______________”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分)
 +
 
 +
  参考答案:苏州;夜半钟声。
 +
 
 +
 
 +
  4.诗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描写秋景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
  参考答案:
 +
 
 +
  月落乌啼霜满天。
 +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
 
 +
 
 +
  5.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
 
 +
  “对愁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    )的情绪。
 +
 
 +
  A. 劳累
 +
 
 +
  B. 忧愁
 +
 
 +
  C. 悲哀
 +
 
 +
  参考答案:B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有《张祠部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9首。
+
  [[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有《张祠部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8首。
  
  

2022年7月1日 (五) 21:39的最后版本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题与背景:

  《枫桥夜泊》为唐代诗人张继所作,体裁为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将作者的羁旅(长久在他乡作客)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唐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逐句释义: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空气极冷的形象语。“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全唐诗》“渔火”作“渔父”。
  对愁眠:伴愁眠的意思,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重建。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题图
枫桥夜泊 插图
《枫桥夜泊》,华三川(1930—2004)作
《枫桥夜泊》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描写夜泊的整体情境,勾勒了一个略感凄清的氛围,先写“月落”,月亮渐渐向西而落。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绪应该是低沉的,给人的印象是时间流逝,夜色已深。其次写“乌啼”,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乌鸦这种鸟喜欢在秋冬季节聚集成群,叫声比较凄厉,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又被称为寒鸦。“乌啼”从听觉上入手,强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乌啼”之后便是“霜满天”了。“霜”同样是秋天里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说明夜里的温度很低。读罢这一句,一种凄清悠冷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了。

  第二句“江枫渔火对愁眠”,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环境里逐一刻画其中的几个点,第一个是“江枫”,枫叶作为秋天里的代表性的景物,它的出现既是对题目《枫桥夜泊》中的“枫桥”做呼应,同时也是秋意渐浓的暗示。秋天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的时候会让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温暖。第二“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朦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许的光亮,成为暗夜里的一抹亮色。第三“对愁眠”,这里的句法是非常独特的,首先这个“对”字用得非常别致,可以理解为作者面对着江风和渔火,又可以解读为江风、渔火对着作者,它们陪伴着因愁绪而辗转反侧的作者。然而只有江风、渔火的陪伴,却又反衬出作者的孤独和寂寞。作者究竟是带着怎样的愁绪入眠呢,还是因为有愁绪而无法入眠呢,愁的程度如何都没有细说,只让人从细密的景物中去感受,去体会。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作者看到的,后两句是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直未眠的作者有何感受呢?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作者的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伤感。

  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羁旅的客子之愁,但诗没有过多地书写愁本身,而是通过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渲染出一个凄清悠远的意境。只在第二句中以“对愁眠”淡淡地点出了愁绪的存在。

  这首《枫桥夜泊》,不仅奠定了张继在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地位,也让寒山寺闻名天下。


名家点评:

  清·沈子来: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唐诗三集合编》)

  清·王谦:“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转辗反侧之意自见。(《碛砂唐诗》)

  近代·俞陛云:作者不过夜行记事之诗,随手写来,得自然趣味。诗非不佳,然唐人七绝佳作如林,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诗之传与不传,亦有幸有不幸耶!(《诗境浅说续编》)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108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在诗中,诗人写了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3分)

  参考答案:

  景物: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

  共同特征:冷清;静寂。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找出诗中所写景物,然后归纳出这些景物的特点。诗的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营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秋夜图。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一个动乱年代(安史之乱起,张继避难吴中)羁旅游子伴愁而眠、孤单凄凉的情思。(意思相似即可给分)

  试题分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连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对愁眠”,孤孑的旅人面对霜夜江枫渔火时萦绕的缕缕轻愁。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姑苏”指的是_______,它的“______________”给诗人留下的印象最深刻。(4分)

  参考答案:苏州;夜半钟声。


  4.诗中描写秋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描写秋景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月落乌啼霜满天。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5.选择正确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对愁眠”表达了诗人旅途之中( )的情绪。

  A. 劳累

  B. 忧愁

  C. 悲哀

  参考答案:B


作者简介:

  张继唐朝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天宝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753年前后在世,与刘长卿为同时代人。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有《张祠部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4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