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桂林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桂林:漓江风光
桂林:象鼻山,桂林市象山区即以象鼻山冠名
桂林:阳朔漓江百里美画廊
桂林:龙胜梯田
桂林:恭城文庙,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

桂林壮语:Gveilinz Si;汉语拼音:Guilin;英语:Guilin),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相邻。是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 总面积2.7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桂林市常住人口为495.63万人。 辖6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百里漓江构成桂林山水的精华;芦笛岩七星岩莲花洞堪称天然“艺术之宫”;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独秀峰风光旖旎,宛如仙境;以市区景观为核心,向四周辐射,形成了包括阳朔、临桂、龙胜、兴安、灵川、资源等县在内的以自然风景、民族风情为主的“大桂林”景区。桂林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纳文物古迹、民族风情、村寨风光于一体,并与山水景观有机结合,相互交辉。甑皮岩洞穴遗址兴安灵渠、明靖江王府和靖江王墓群、桂海碑林、花桥、八路军办事处、李宗仁故居等文物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全市聚居的壮族苗族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保持着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苗族芦笙节拉鼓节侗族花炮节冬节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有中国四大孔庙之一的恭城文庙,有历史悠久的全州湘山寺,有历代摩岩石刻2000多件,其中“桂海碑林”、“ 西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

桂林的工业以机械、电子、纺织、橡胶,工艺美术为支柱,建立了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交通便利,附近有泉南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市西郊有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桂林现辖6区10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临桂区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桂林市总人口为498.84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83.28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5.56万人,增长3.22%,年平均增长率为0.32%。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平均增长率0.67%下降0.35个百分点。

  全市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为474.8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1.9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82万人,增长0.60%,年平均增长率为0.06%。

  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4.8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51.05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7人减少0.36人。

  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45.66万人,占51.74%;女性人口为229.14万人,占48.26%。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02下降为107.21。

  人口地区分布

  桂林市总人口和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

  桂林市 总人口:4,988,397人  常住人口:4,747,963人

  秀峰区 总人口:103,984人   常住人口:156,504人

  叠彩区 总人口:136,142人   常住人口:170,628人

  象山区 总人口:224,492人   常住人口:275,284人

  七星区 总人口:175,061人   常住人口:297,029人

  雁山区 总人口:71,191人    常住人口:76,193人

  阳朔县 总人口:308,296人   常住人口:272,223人

  临桂县 总人口:472,057人   常住人口:443,994人

  灵川县 总人口:366,773人   常住人口:350,832人

  全州县 总人口:803,495人   常住人口:633,174人

  兴安县 总人口:354,924人   常住人口:329,507人

  永福县 总人口:274,662人   常住人口:233,504人

  灌阳县 总人口:280,284人   常住人口:233,598人

  龙胜各族自治县 总人口:168,895人  常住人口:154,889人

  资源县 总人口:170,413人   常住人口:146,824人

  平乐县 总人口:418,501人   常住人口:370,455人

  荔浦县 总人口:374,169人   常住人口:352,472人

  恭城瑶族自治县 总人口:285,058人  常住人口:250,853人

民族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有壮族瑶族回族苗族侗族等36个少数民族68万人。汉族人口占其中的85.22%。

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临桂划归桂林市管辖。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国务院,自治区批复的方案,实行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

  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历史事件

  庞勋桂林起义 唐咸通六年(865),懿宗派兵征南诏,下令在徐、泗地区(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地区)募兵2000人,开赴邕州,其中分出800人戍守桂林,约定3年期满后即调回原籍。徐泗观察使崔彦曾一再食言背约,戍兵在桂林防守6年,仍无还乡希望。戍兵苦于兵役,群情激愤,公推粮科判官庞勋为首起兵,哗变北还。庞勋率领数百人,历尽艰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到达徐州。在徐州,树起农民起义的旗帜。后庞勋在安徽宿州战死,起义失败。

  狄青平侬智高班师桂林 宋皇四年(1052),广源州首领侬智高与广州进士黄玮、黄师宓等密谋起事,攻陷邕州,自立为"仁惠皇帝",并攻克了横、贵、龚、浔、藤、梧、封、康、端诸州。这场反宋战事,震动了岭南。皇五年(1053),北宋遣大将狄青率兵南下,会合孙沔、余靖等地方戍军,与侬智高大战于昆仑关(今广西邕宁县与宾阳县交界处),叛军惨败,奔逃大理。狄青班师桂林,宋王朝对有功将士均重赏厚封。在桂林立有《大宋平蛮碑》和《平蛮三将题名》碑,以纪征"蛮"功绩。

  宣成书院 桂林最早的书院是南宋创建的宣成书院,该书院历元、明、清,不断维修和扩建。明代,文昌门外增设一所漓江书院,不久即停办。至清代,书院逐渐增多,计有宣成、秀峰、榕湖(经古)、桂山四大书院,还建有专课幼童启蒙的蒙泉、爱日、培风和兑泽等四间小书院。

  马暨抗元斗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将阿里海牙统兵攻取广西,南宋守将马?以经略使名义统领屯戍诸军,奋力保卫静江府。马暨以守土有责,带领3000戍军士兵,凿马坑,断岭道,坚守桂北严关。元军屡攻严关不下,乃改变进攻战术,偏师平乐,过临桂,前后夹攻桂林,马暨被迫退守桂林城。在城内无粮草、城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马暨与士兵夜不解甲坚守达3月之久。元军强攻不下,便以少数兵力轮番佯攻西门,却以精兵突击东门。外城被攻破后,内城无险可守,马暨率残部和元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受伤被俘,壮烈牺牲。马暨的部将娄铃辖率领200多士兵,仍坚守月城达10余日,最后集体殉国。

  靖江王就藩桂林 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就藩桂林。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宁(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任晟(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攻陷桂林,朱亨?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

  韦银豹两袭靖江王府 明景泰年间(1450~1456),桂林地区的古田发生饥荒,官府仍逼农民交粮纳税,于是爆发了由壮族首领韦朝威和覃万贤率领的农民起义。嘉靖三十二年(1553),韦朝威不幸病死,起义队伍由其儿子韦银豹领导。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节前夕,韦银豹率领一支精悍的队伍,由平乐北上永福,袭击桂林,趁夜潜入城中,攻入藩库,夺库银4万两,并杀死参政黎民衷。嘉靖四十四年(1565)秋,韦银豹第二次攻打桂林,因城里守军早有戒备而败。韦银豹两次袭击桂林的行动,扰乱了明朝在广西统治的中枢。隆庆四年(1570),朝廷对古田起义军采取合围进剿策略,经3月苦战,起义军终力不能支,遭到残酷镇压,被屠杀者达7000多人。韦银豹等被俘处死,古田起义失败。

  太平军围攻桂林 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初,太平军由永安突围北上,围攻桂林。四月十八日,太平军2万多人到达桂林,将主力摆在象鼻山、南门直至西门外的牯牛山一线,并开始攻城。守城巡抚邹鸣鹤、豪绅龙启瑞等负隅顽抗,清军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由永安带军队绕道将军桥,企图夹击太平军,不料乌兰泰遭炮击,不久身亡。太平军为攻城还赶制吕公车,并采用地道轰城战术,共进行大小24仗,达1月之久。但由于桂林城高壕深,加之清军从湖南各地调集2万多兵勇前来增援,终未能攻破桂林。太平军为了进军湖广,扫荡江南,扩大革命影响,决定撤围挥师北上。

  《南风报》 1911年2月13日,《南风报》创刊。这是同盟会广西支部继《南报》后的又一份机关报。报社设在桂林福棠街2号,总主笔为赵正平,经理为梁史,雷沛鸿为撰述。该报每期发行2000余份,共出38期。第一期的封面为墨竹雄鸡,竹叶内隐藏有"民族主义"4字,并题有"雄鸡一声天下白"7字。《南风报》的内容有社论、纪事、译述、文艺、传记等。其宗旨为:宣传反清反帝,鼓吹革命;灌输世界知识,发扬军国精神。该报强调"民风"和革命舆论的重要性;有军事刊物的一些特点,如主张"军事救国"、"全国皆兵";每期均刊有"外患之部",揭露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蚕食。广西独立后停刊。

  孙中山桂林集师北伐 孙中山为消除北伐后患,调动广东、云南、贵州、江西各省军队进入广西。1921年10月以临时大总统兼陆海军大元帅身份从广州乘坐军舰启程来桂,准备督师北伐。12月4日,抵达桂林,驻节靖江王府内,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亦设于此。孙中山除了主持北伐军事、整编军队外,还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进行了会晤,增强了"以俄为师"的信心;着手货币改革,主张发行新货币;建议开采大圩附近的铁矿;修筑由桂林到全州的公路,并亲临主持破土典礼;十分重视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对驻军发表了"军人精神教育"的演讲。1922年2月3日,以大元帅的名义,颁发北伐总动员令。2月27日,在桂林大本营举行誓师典礼,准备大举入湘,进攻武汉。但由于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湘和陈炯明叛变,4月8日,孙中山被迫回师广东,北伐军大本营由桂林迁往广东韶关。

  陆沈桂林之战 陆荣廷于1922年就任广西边防督办,1923年就任督理广西军务,拥兵3万,占据南宁和桂西南一带。1924年春,陆以"出巡"为名,带兵到桂林,秘密接受吴佩孚给的军械,企图重占全广西。沈鸿英曾作为陆的主要部将,在陆反攻粤军失败时逼陆下野,拥兵自重,占据柳州、平乐、八步一带,兵力2万左右。当陆率部出巡桂林时,沈表面上服从,将驻桂林的部队撤往平乐,但陆部刚进驻桂林,沈部就突然把桂林包围起来,将陆围困于城内,双方大动干戈,长达3个月之久。广西讨贼军总指挥李宗仁和定桂军总指挥黄绍?趁机攻占了陆荣廷的老巢南宁及左右江一带,加之赵恒惕陈兵黄沙河,威胁着双方,促使陆沈在谈判桌上互作让步:陆同意退出桂林,沈同意撤除桂林之围。陆退出桂林后,见大势已去,逃离广西。

  西南剧展 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在桂林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戏剧活动,即"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简称"西南剧展"。大会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主办,新中国剧社具体筹备,欧阳予倩任筹委会主任,筹备委员有田汉、张家瑶、熊佛西、瞿白音、李文钊等35人,会长由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担任,并邀请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等为大会名誉会长。参加剧展的团队来自广东、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5省区共33个单位,其中话剧团队20个,平剧团队5个、桂剧团队3个,人数共895人,加上大会工作人员,与会者1000人以上。这次剧展共举办了三大中心活动:(1)戏剧演出展览,主要有话剧、平剧、湘剧、楚剧、傀儡剧、徭人歌舞、皮影子戏、马戏等;(2)戏剧工作者大会,内容有各团队工作报告、作品宣读、专家演讲、讨论提案等;(3)戏剧资料展览,包括各团队的工作文献、创作经验、心得和著作,主要以文字、图片、模型等展出。最后通过了《戏剧工作者公约》和大会《宣言》。

  国旗献金大游行 为支援、鼓舞在衡阳抗日作战的士兵,安定桂林的民心,保卫大西南,在桂林参加西南剧展尚未离桂的代表和桂林的进步文化人士,于1945年6月18日发起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国旗献金大游行”。李济深亲自主持了游行。初阳画院的画家们高举着"保卫大西南"的标语和大幅漫画,为队伍开路,紧接着便是由李济深、龙积之、李任仁、柳亚子等人组成的乘坐宣传车的长老团,再接着是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和桂林培仁小学的几十名代表牵执着的一面大国旗,最后是留桂的戏剧工作者。游行队伍由艺术馆出发,途经桂西路、中南路、桂南路,再折回南环、东环、桂东路转中山北路、桂北路,又回到艺术馆。一路上,长老团不辞劳苦,向市民作宣传,文化人高呼口号,齐唱抗战歌曲,“一百万不多,一块钱不少”的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为配合这次游行活动,桂林各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社论和报道,各主要街头还设立了献金点。献金活动持续3天。结束后,成立了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工作队,由田汉、陈残云带队奔赴兴安、全州前线,继续开展“国旗献金大游行”。共募捐400万元,一部分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转给八路军、新四军,另一部分送湘桂前线慰劳军队。

地理

  桂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东经109°36'-111°29',北纬24°15'-26 °23’,其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面和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东面与贺州地区毗邻,区位条件比较优越。桂林市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市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1550小时以上,平均温度19°C,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地形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台地。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两侧高,中部低,处在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岩溶峰林地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气候

  桂林地处低纬,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8.9 C。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 C,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5.6 C。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平均蒸发量1490~1905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9%。全年风向以偏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2.2~2.7米/秒。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70小时。平均气压为994.9百帕。

城市特色

   桂林是一座以山水秀丽和文物古迹众多为主要特征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岩溶地貌最为发育,最为典型,辖区内洞穴、石峰数以千计,大小湖塘数百个,其间河谷开阔平缓,山多平地拔起,孤峰、流泉、峰丛、峰林环布,漓江依山势流转,江中为洲,间有险滩、流泉、飞瀑,是桂林山水精华之所在,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桂林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等,文物古迹丰富,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靖江王府及王陵、李宗仁故居及官邸、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很高的文学、历史、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二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

自然资源

土壤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生物资源

  动物资源 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植物资源 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矿产资源

  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水利资源

  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

  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7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

土特产品

  桂林有很多名产:沙田柚果大形美,肉质清香,驰名中外;夏橙品质优良,色鲜味美,且成熟早,很畅销;罗汉果乃“医疗保健之良药,清凉饮料之佳品”,被誉为“东方神果”;白果产量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质量居全国之首;月柿色泽金黄,肉甜味香,畅销澳、港和东南亚地区;荔浦芋个大味香,享誉京城;三花酒、辣椒酱、豆腐乳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米粉配料芳香,味道鲜美,尤以冬季上市的马肉米粉最受称赞;此外还有马蹄、荷花鱼、腐竹等名优土特产。

经济

  2011年,桂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36.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4.65亿元,比上年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623.8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467.58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3%、46.7%、35.0%。

  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8%。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6.2%。

  201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比上年末降低0.04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3.82万人,同比增长7.1%;其中在岗职工30.19万人,增长1.1%。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09.87亿元,同比增长16.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468元,同比增长8.6%。

  全年组织财政收入14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0.75亿元,增长20.4%;上划中央收入45.81亿元,增长12.9%。在组织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13.91亿元,增长15.9%。一般预算支出233.84亿元,增长27.4%。

  据调查,2011年我市一至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8.78、134.64、133.99和131.08;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4.21、135.96、130.30和126.34。

农业

  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3.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221.38亿元,比上年增长7.8%;林业产值24.67亿元,增长5.3%;牧业产值127.19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9.71亿元,增长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55亿元,增长4.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19万公顷,增长1.6%。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7.34万公顷,增长0.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92万公顷,增长7.1%;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2.92万公顷,增长1.8%。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90.07万吨,增长2.1%。水果总产量283.08万吨,增长12.3%;蔬菜产量340.24万吨,增长5.2%。

  全年肉类总产量49.90万吨,增长0.9%;生猪出栏404.75万头,下降1.4%;家禽出栏11182.64万只,增长3.9%。水产品产量9.58万吨,增长5.2%。

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部工业总产值1607.36亿元,同比增长35.0%。工业增加值528.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8.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9.4%,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1267.80亿元,增长41.7%;规模工业增加值404.58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8.5%,股份制企业增长2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1%。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4.9%,轻工业增长33.7%。从行业看,在3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增长,占行业面的90.6%。

  全年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37.71亿元,增长38.6%;规模工业销售产值1201.01亿元,增长42.4%;产品销售率为94.7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增加,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6.11亿元;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10.48,比上年提升37.3个百分点。

  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总产值164.83亿元,增长27.6%。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9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其中工业投资370.47亿元,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1040.22亿元,增长26.5%。分区域看,市区投资239.18亿元,增长22.4%;县域投资901.01亿元,增长30.8%。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基本建设投资501.96亿元,增长23.9%;城镇更新改造投资290.47亿元,增长34.4%;房地产开发投资158.09亿元,增长34.0%;城镇其他投资23.77亿元,增长33.5%;农村非农户投资64.64亿元,增长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19亿元,增长33.6%;第二产业投资372.15亿元,增长30.9%;第三产业投资648.88亿元,增长24.0%。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62.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9%。年内新开工面积348.32万平方米,增长9.6%。商品房竣工面积177.10万平方米,下降7.6%。商品房销售面积303.69万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290.81万平方米,下降5.3%。商品房销售额118.19亿元,增长2.2%;其中,住宅109.18亿元,增长2.7%。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36亿元,比上年增长18.1%。

  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82.73亿元,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79.63亿元,增长16.6%。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分类看,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幅达140.6%、金银珠宝类增长76.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51.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4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5%、中西药品来增长34.1%。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90.05亿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31亿元,增长26.9%。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9.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出口额7.17亿美元,增长15.2%;进口额2.40亿美元,同比下降16.0%。

  全年新签市外境内项目519个,总投资46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实施市外境内本年有到位资金的项目912个,市外到位资金491.56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区外到位资金448.7亿元,增长49.5%)。

交通、邮电、旅游

  201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5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年末公路总里程11287公里,增长4.3%。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49公里。

  2011年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0.41万辆,增长8.1%。其中私人拥有75.21万辆,增长8.3%。

  201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35.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9亿元,增长15.3%;电信业务总量33.09亿元,增长15.1%。

  2011年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91万部,移动电话378.19万部,互联网上网户数50.78万户。

  2011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88万人次,增长24.1%。其中,国内游客2634万人次,增长25.1%;入境游客164万人次,增长10.6%。实现旅游总收入218.34亿元,增长29.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8.21亿元,增长32.8%;境外旅游收入40.13亿元,增长17.6%。

金融、保险

  2011年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54.90亿元,比年初增加177.99亿元,增长12.9%。各项贷款余额907.21亿元,比年初增加117.87亿元,增长14.9%。

  2011年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7.79亿元,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0.27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53亿元,增长26.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3.80亿元,寿险业务给付0.73亿元。

交通

  桂林位于泛珠三角、西南、东盟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成渝经济区、中部经济试验区、泛珠三角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汇处,也是沟通中国与东部沿海经济的桥梁,贯通国内与东盟的枢纽。桂林区位显要,交通便利,已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

  公路 桂林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直通广西各地和临近省份,国道322、323线穿境而过,其中市境内322线已改造成高等级公路。有北接湖南的桂黄一级公路,有南接柳州、南宁、北海的高速公路。筹建中的桂林至梧州高等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桂林至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距离。实现100%乡镇通车。

  铁路 桂林市铁路北接京广线,南接黔桂、枝柳动脉,湘桂铁路纵贯湘桂走廊,火车可直达国内主要城市。桂林新火车客运站,大厅可容纳1.5万人。每天接发桂林至各大城市近20对直达列车。预计到2010年日通过客车达30多对,货车近60对。途经桂林的贵(阳)至福(州)铁路也正在积极筹建。

  航空 桂林市两江国际机场占地4.06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混凝土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区等级为4D,跑道长2800米。设计年飞行量4.2万架,年旅客吞吐量1 000万人次。目前拥有国际国内航线44条,21家航空公司飞行桂林机场,可通航29个国内城市和香港、澳门及日本福冈、韩国济州、汉城、曼谷等。

  水运 水路有湘江和漓江,沿漓江经梧州与珠江相联,可直达广州,香港和澳门。

旅游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总称。其所指的范围很广,项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著称,景观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迹和石刻等。

  桂林以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为主。山多是翠绿的石山,山上的植物多是常绿植物。桂林的山多有奇异的形状。

  桂林主要的山景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九马画山等。

  洞:

  桂林的洞是喀斯特地貌的溶洞。洞内迂回曲折,有的有暗河沟通,洞内景观由钟乳石和石笋等构成。

  桂林主要的溶洞有芦笛公园内的芦笛岩、七星公园内的七星岩,市郊的冠岩和荔浦丰鱼岩等。

  石刻:

  桂林的石刻总称桂林石刻,分布于市内各座山上。桂林的石刻有摩崖石刻和摩崖造像,石刻广泛分布于市内各座山上,造像则主要分布在伏波山。

  桂林的石刻以唐宋的较多,也有一些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内容也很丰富,有游记、历史纪录和布告等。

  桂林市区北部鹦鹉山上有宋代的《静江府城池图》,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地图之一。

  伏波山环珠洞内有著名的《米芾自画像》。

  叠彩山风洞内有大量集中的石刻作品,其中有大量精品。

  桂林的水大都在国家二级水质标准以上,水质清澈透明。桂林的水与山结合成的景色,即山水。桂林的山需要水的衬托,水需要山的点缀。因此,在桂林山水中,山和水是相辅相成的。

  桂林主要的水景有漓江、两江四湖等。

  漓江:

  漓江发源于桂林市资源县的猫儿山,属珠江水系,向南流经桂林、阳朔等县市,过荔浦后称桂江,继续南流在梧州与西江汇合,全长426公里。漓江水质清澈,风光秀丽,以桂林至阳朔段为佳。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20元背面的图案就是桂林山水的漓江,位于阳朔县兴坪镇。

  漓江和湘江由秦代开凿的灵渠沟通。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

  两江四湖:

  两江四湖包括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是桂林的环城水系,现为桂林重要的旅游景区。两江四湖本来并不相同,而且一些湖的环境恶化,比如桂湖一带满是淤泥。为了疏通这些有问题的湖,开发旅游资源,经过十几年的改造,修筑了大规模的自然湖堤,做了绿化工作,终于在2001年,形成初步的两江四湖环城水系。

  两江四湖水系的形成,更加确定了桂林是个“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

主要旅游景点

  生态公园和人文山水艺术:七星公园,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西山公园,穿山公园,虞山公园,阳朔世外桃源,大圩古镇,南溪山公园,雁山植物园等。

  古代、近代文化:靖江王陵及王府,桂林石刻,灵渠,桂海碑林等。

  喀斯特溶洞景观:芦笛岩,冠岩,七星岩,荔浦银子岩,丰鱼岩等。

  大型综合景区:两江四湖(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漓江景区,乐满地等。

桂林特产

  ·桂林米粉  ·阳朔金桔  ·恭城油茶  ·永福罗汉果  ·恭城月柿  ·荔 浦 芋

  ·桂林腐竹  ·灌阳雪梨  ·龙胜凤鸡  ·漓江啤酒鱼  ·荔浦花菇  ·荔浦米饼

  ·荔浦马蹄  ·荔浦木衣架 ·资源红提  ·桂林西瓜霜  ·阳朔板栗  ·灵川狗肉

  ·桂北冬笋  ·荔浦芋   ·桂林三宝

教育

高校

  1. 广西师范大学
  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3. 桂林理工大学
  4. 桂林医学院
  5.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7.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军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学院

节庆

  恭城月柿节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是“中国月柿之乡”、“中国椪柑之乡”。恭城水果已实现规模化生产,产量大,品质优,是全国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水果总产及人均产量均居广西第一位。恭城柿子已有近千年的栽种历史,因柿子制成饼后像月亮,恭城人便给柿子取了个美丽的名字:月柿。月柿是恭城人对柿子特有的称呼,随着恭城柿子知名度的增加,“恭城月柿”已成为固定知名品牌,长期远销东南亚。2003年以来每年到月柿收获的季节(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恭城县举办“恭城月柿节”。

  恭城桃花节 是桂林每年一度的旅游系列活动的开春首个活动,在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举办。恭城西岭近年来已经成为桂林春季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一开春都吸引无数游客到达恭城西岭踏青、赏花。2003年开始举办的恭城桃花节把美丽的自然风光,融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突出民族特色,向世人尽展瑶乡春天的多情与妩媚。

  恭城关公文化节 原系恭城民众为纪念三国名将关公,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自发组织的纪念活动,活动内容有关公出游,戏曲展演,龙灯舞狮,山歌对唱等。九五年重修庙正殿后,改为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九八年,正式定为“公关文化节”。

  龙舟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最隆重的节庆活动之一。桂林龙舟赛每三年在漓江举行一届。五月初五早上,比赛尚未开始,漓江两岸围者已是人山人海。比赛开始,龙舟穿梭于漓江之上,龙船歌不绝于耳,盛况空前。获胜者奖银钱若干,烤猪一头。参赛者视获胜为荣事,好彩头。五月是海内外宾客浏览桂林龙舟赛的好时机。98年桂林兴行了第一届国际龙舟赛,以后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大型龙舟赛,邀请东南亚、港、澳和台湾等地区龙舟爱好者组队参加。

  龙胜红衣节 龙胜县是多民族的自治县,红瑶是龙胜瑶族的一个支系。红瑶妇女爱穿自己编织的红衣衫,故称红瑶,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或四月初八是泗水乡红瑶同胞的会期、亦称红瑶同胞一年一度的红衣节。 红衣节是龙胜红瑶同胞所特有的民族节庆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元朝期间,红瑶同胞在每年农历3月15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肩担自己生产的土特产品,成群结对来到泪水街举行节日盛会,交换一年所需的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用品,未婚青年则在这一天借机唱山歌、吹木叶, 以优雅动听的情歌来相约幽会意中人。红瑶同胞能歌善舞,民间体育活动顶竹杠、拉山拔河,打旗公等十分有趣。红瑶妇妇女爱盘发,头发又黑又亮而且很长。红瑶姑娘爱比美,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要有文化、善言善歌、心灵美。因此,对山歌,跳长鼓舞,体育比赛,比长发,评寨花,使红衣节内容丰富、非常活跃。

  一年一度的红衣节,举行于寨纳(泗水乡),或举行于龙脊山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红衣节已成为龙胜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窗口,并发展成为瑶、苗、侗、壮等少数民族共同的节日。

图集

游客在广西桂林市东西巷赶大集,2023年1月25日。新华社发(刘峥 摄)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