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楚文化: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虎座凤架鼓
楚文化: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和龙凤

  楚文化汉语拼音:Chu Wenhua;英语:Chu Culture),中国古代以楚国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的区域性文化。又称荆楚文化。楚人由江汉地区的土著荆蛮“三苗”与江汉中上游的巴、濮人,江淮平原的“淮夷”等融合而成。西周前,中原祝融八姓之一的芈姓季连部落南下,首先与部分三苗族形成楚人,西周春秋末,又与巫山以东的巴、濮人融为一体。西周成王时,楚人首领熊绎被封于“楚蛮”,楚人正式立国。春秋时,楚国曾为五霸之一。战国时,曾为七雄之一。最盛时,统有西至巴蜀,东至[吴越,北抵齐魏,南达九嶷的广大地区。秦统一中国后,楚文化逐渐与中原文化统合,演变为保留着某些楚文化特色的荆湘文化。

  楚文化以凤为图腾,具有鲜明的阴柔特征。它崇尚纤瘦苗条,“楚人好细腰”的典故,以及《楚辞》中描绘的婀娜多姿、纤细苗条的仙女形象,都是这一审美风尚的生动体现;其艺术品多是轻盈、婉转和流动的;楚人崇拜的凤后来曾演化为半人半鸟形象的九凤神,又逐渐演变成“九头鸟”形象,而成为湖北人的代称。

  楚文化崇尚浪漫多姿、飘逸洒脱,所作文章,“多放诞纤丽之文”和“江南草长,洞庭始波”之类的抒怀之作。楚人不追求中原“素以为绚”的朴素和端庄,而推崇“佩缤纷其繁饰”、五色杂而炫耀”的艳丽之美。在《楚辞》中,处处闪现着鲜花、翠羽、云霞、彩虹和光华炫目的美女。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崇尚礼仪不同,它“绝去礼学”,狂达逍遥。儒家宗师孔子行至鲁、卫、齐之间备受尊崇,而到了楚国则遭到佯狂不仕的隐士接舆的讽刺、丈人的揶揄,以及长沮、桀溺的耻笑。楚地民俗“剽轻,易发怒”,“巧说”、好“任侠”。楚文化的狂达恣肆是一种蕴涵于阴柔之中的阳刚之气,楚国士人对礼仪和政治的孤愤和怨气,多在隐逸中以狂傲和不羁加以表达,因此楚国的隐士大都既隐又狂,具有放纵狂达的特性。

  楚文化重视“天道自然无为”。楚地是道家发祥地,庄周屈原文学发源地,他们都注重探讨世界万物的构成、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奥秘、生命的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注重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无为和自然。这与中原文化着重探索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很不相同,体现了博大的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与中原文化等共同构成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影响

  此外,楚国地区还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及发达的巫风和乐舞等精神文化。

  河南淅川:自称楚文化的发祥地。

  湖北:称作荆楚文化,楚的本意就是荆木,生长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地区的荆木,荆就是楚,楚就是荆的意思

  湖南:多自称为湖湘文化或湘楚文化。

  韩国:有学者称楚文化是韩国文化之源,现今,韩国的很多城市地名与楚国一样,如襄阳,部分城市在韩国汉江的分布位置甚至和楚国相同地名的城市在楚国汉江的分布位置都一样,如韩国的丹阳(楚国的始都也叫丹阳,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淅川县)、阴城郡(今天中国的老河口市的古地名也为阴城)、韩国光州市(今天中国的潢川县古地名也为光州)、韩国首都首尔古称汉阳(今湖北省也有汉阳)、江陵市(今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有江陵县)、还有洞庭湖,同时韩国的母亲河韩国汉江与楚国的母亲河中国汉江的上游都有一个名字一样的山太白山。更有甚者,根据《日本书纪》,朝鲜历史上迦椰时代,分为三区作庆南地方、庆北地方、湖南地方,根据《山海经·海内北经》、《后汉书》、《三国志》均记载其地为辰国,在《诗经》中辰也是指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