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

2015年2月14日 (六) 05:10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河北正定:正定古城
河北正定:天宁寺与凌霄塔
河北正定:开元寺
河北正定:隆兴寺
河北正定:荣国府

  正定(汉语拼音:Zhengding),地处太行山东麓,为山前倾斜平原的中上部,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北距北京258公里,距天津新港350公里,距黄骅港275公里。地势较平坦,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105.2米至57.6米之间。全县地貌较单一,县域被滹沱河,老磁河分割成3大块。正定县位于东经114°23′—114°42′,北纬37°58′—38°21′之间,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东距黄骅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与省会石家庄市市区相接。

  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为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赵灭中山后,遂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初置东垣县,汉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帝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正定南城门上还镶有“三关雄镇”的石刻匾额。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风帧名讳,才改真定为正定,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素的“藏龙卧虎之地"的美誉,秦时南越王赵佗,三国名将赵子龙,明代吏部尚书梁梦龙,清代大学士梁清标,北洋军阀时期的临时内阁总理兼陆军总长王世珍,文学家王禹、蔡松年、蔡瑾、李著、著名工程学家怀丙,著名元杂剧家白朴、李文蔚,尚仲贤等均系正定籍人。这里“风采绮丽、柳绿荷红,”大文学家苏东坡,文天祥、王安石曾写诗作赋,留下名篇,这里“艺文精美,诗风刚直”见于史料的诗人、作家、戏剧家有170多人,留诗400多首,文章200多篇,祖先留下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为正定旅游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文化基础。

  源远流长的历史,为古城留下了众多风格各异的文物古迹和灿烂淳厚的乡土文化遗迹,现有隆兴寺、临济寺、文庙、澄灵塔、须弥塔、凌霄塔、华塔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美称,加上寺有寺的传说,塔有塔的故事,历史名人又有不同凡响的经历和传奇,共同构成了正定旅游文化丰厚的基石。一九八九年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一九九四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其中著名的隆兴寺,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保存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始建于公元 586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它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为河北“四宝”。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正定依托众多的文物古迹,不断开发新资源,自一九八六年以来,先后兴建了荣国府、宁荣街、西游记一、二宫、封神演义宫、探险乐园、军事游乐园、野城和赵云庙等一批旅游新景观和游乐场所。一处处现代化旅游新景点与古城内规模宏大的古寺古塔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游览,古城正定已成为省会石家庄市规模最大的旅游胜地。

  作为省会北大门,正定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就有“燕南古郡,京师屏障”之称,北距北京258公里,距天津新港350公里,境内京广铁路、京石客运专线、京港澳高速、张石高速、107国道纵贯南北,正港、羊曲公路、京昆与京港澳高速公路连接线横穿东西。坐落在正定的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为国内4E级干线机场,首都机场的备降机场和分流机场,开通40多条国内航线和部分国际航线,旅客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人次以上,是河北省重要的空中交通门户和对外开放窗口,现已发展成中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中转基地。

  1994年国务院公布正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行政区划

  正定县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7.5万。4镇是:正定镇、诸福屯镇、新安镇、新城铺镇。5乡是:西平乐乡、南牛乡、南楼乡、北早现乡、曲阳桥乡。总面积4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约2.73万公顷。


历史

  正定由真定所改。真定其地原在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唐初徙今治。而正定古名安乐垒,建置于公元352年。后因沿袭真定之名,清时改为正定。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周敬王三十一年(公元前489年)鲜虞国被晋国所灭,此地属晋国管辖。

  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鲜虞人在这一带建立了中山国,在此设东垣邑。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属赵。

  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

  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分常山郡北部置真定国,辖真定、藁城、肥垒(今藁城县城子村一带)和绵曼(今井陉县境)四县。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真定国,将真定县划归常山国管辖。

  三国时,真定县属魏国常山郡。

  晋时,常山郡的治所由元氏移至真定(今石家庄市古城村),从此正定县即成为河北中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把郡治所移至安乐垒(今藁城九门附近),真定为县。北齐时(公元550-577年)又把郡、县治所移到滹沱河北,即今正定镇。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从定州、常山郡各分出一部兼置恒州,治真定县。

  隋开皇初废郡,存恒州、真定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县(常山县治所安乐垒),属恒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恒山郡为恒州,治所石邑(今石家庄市振头附近);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徙恒州治真定;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真定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在恒州恒阳城置恒阳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废恒州为常山郡,治真定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置恒州,属河北道常山郡,治真定县;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兴元元年(公元784年)以恒州为大都督府;元和十五年(公元820)为避穆宗李恒名讳,改恒州为镇州。

  五代后梁时仍为镇州,治真定县;后唐长光元年(公元923年)改镇州为北都,同年又复为镇州;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升镇州为真定府;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复名恒州,改成德军为顺国军;后晋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又改恒州为镇州,顺国军复为成德军;契丹号为中京;后汉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为镇州,又升真定府;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又改为镇州。

  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废镇州置真定府路,统真定府和五州及真定等九县。金袭之。

  元初改为真定路,辖一府五州及真定等九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辖五州及真定等27县。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属直隶省;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

  1913年废府存县。正定县属直隶省范阳道观察使署(治保定)。民国3年(1914年),改范阳道为保定道,仍领正定县。民国14年(1925年)6月24日,以正定县城厢为正定市,隶属正定县。不久即撤销正定市。民国17年(1928年)6月20日,直隶省改为河北省,废保定道,正定县直隶于省。民国26年(1937年)3月,河北省划为17个督察区,正定县属第十二督察区。民国26年(1937年)10月8日,日军侵占正定县城。民国27年(1938年)2月,建立伪正定县公署,隶属真定道(治石门市)。

  1938年4月25日,正定县西北部地区与新乐县化皮地区合并建立正(定)新(乐)县(抗日)政府,驻正定县后塔底村,属晋察冀边区第四特别委员会。1938年8月25日,撤销正新县,建立正定县(抗日)政府,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10月,县政府改属冀西区第三专署。年底,县政府改属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县委仍属第四特别委员会。1939年1月,第四特别委员会改为第四地方委员会。1939年十月,正定县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东地区与藁城县北部地区建立藁正县联合办事处,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地二专署;正定县滹沱河以南地区与获鹿县东部地区建立正获县,县委属冀南区第一地方委员会,县政府属冀南区第四专属滏北办事处。

  1940年1月滏北办事处改为冀南区第一专署。6月,冀南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改为冀中区第一地委、第一专署。10月,第一地委改称第六地委,第一专署改称第七专署;正定县辖滹沱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共4个区、84村。1940年2月,藁正县与新乐县佐合并建立藁正新县,属冀中区第二地委、第二专署;1940年七月晋察冀边区第三专署改称第五专署,仍辖正定县政府;1940年8月,撤销藁正新县,将原藁正县与无极县西部地区合并建立藁无县,县委属冀中区第七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八专署(1944年3月第八专署改称第七专署);1941年1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改称中共北岳区委员会,正定县委属北岳区第四地方委员会;1941年2月,正定县改属冀中区地七专署,县政府迁驻藁城县小西门一带。8月,夏归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县政府又迁回县西北部地区;1941年11月,藁城县滹沱河以南的西部地区与正获县合并建立藁正获县,县委属冀中区第六地委,县政府属冀中区第七专署;1943年9月,撤销藁正获县,恢复正获县,隶属关系未变。1944年6月,冀中区第七专署改称第六专署;1944年6月,晋察冀边区第五专署改称第四专署,仍辖正定县。9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四专署;1945年3月,栾诚县与正获县合并建立栾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六专署;1945年9月,国民党在城内建县政府;正定县解放区仍属冀晋区第四专区;撤销藁无县,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七专区;1946年2月,撤销正藁县,置正定县佐,辖正定县京汉铁路以东(滹沱河南、北)地区;撤销栾正获县,恢复正获县,仍属冀中区第六专区;1946年3月,建立中共正定市委员会和市政府,属冀中区第六专区。1946年5月,改属第十一专区;1946年5月,正定县改属冀晋区第三专区;夏设藁正获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1946年9月,撤销正定县佐,恢复正藁县,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

  1947年4月1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正定县城。城内为正定市,属冀中区第十一专区。西北部农村为正定县,仍属冀晋区第三专区。5月,改属第四专区;1947年7月10日国民党军复占正定县城,在城内建县政府;1947年8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二次解放正定县城,建置未变;1947年10月26日,正定县城第三次解放,建置未变。1947年11月,撤销正藁县和藁正获县。原属正定县的村庄除西南部17村华归获鹿县外,复归正定县;正定市改为县辖市。正定县改属北岳区第四专区。

  1949年1月,正定县改属察哈尔省建屏专区;1949年6月,撤销正定市,改为正定县城关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下设10个专区。正定县属石门专区;1949年8月10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在正定城内建立;1949年9月28日,石门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仍辖正定县;1949年10月,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正定迁石家庄市;

  1950年9月9日,石家庄地区行政督察专区改称河北省人民政府石家庄专区,仍辖正定县;

  1958年11月5日,正定县、灵寿县合并为正定县(12月20日国务院批准);

  1960年5月3日,撤销石家庄专区,正定县改属石家庄市;

  1961年5月23日,复置石家庄专区,辖正定县;

  1962年1月1日,恢复正定县、灵寿县建置,正定县仍属石家庄专区(3月27日国务院批准);

  1967年11月22日,石家庄专区改为石家庄地区,辖正定县;

  1986年4月5日,石家庄地区撤销,正定县划归石家庄市。

地理

  正定县位于东经114°23′—114°42′,北纬37°58′—38°21′之间,北距首都北京258千米,距天津新港350千米,东距黄骅港300千米,西距太原160千米,南与省会石家庄市市区相接。

  地形 正定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山前冲洪积扇的中上部,为山前倾斜平原。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05米至65米之间,自然坡度千分之1.3。正定县城海拔高度为70米。

  地质 正定位于太行山东部的沉积岩石上,没有地震带,地震基本裂度7度。地表向下揭露厚度17米范围内,可分为4层。最上层为耕土层,厚度0.4~0.6米,第2层为轻亚粘~亚粘土,厚度为2.75~5.5米,第3层为砂类土,厚度为0.3~5.28米,第4层为粘土。正定县砂矿资源丰富。     水源 正定县地质构造砂卵石比例较大,天然补给条件好。全县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8亿立方米。蓄水量充足,水质好,矿化质在0.2~1克/升,PH值在6.5~7.8之间,是理想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气候 正定位于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大陆季风气候明显,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13.1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55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527小时;初雪日平均为12月1日,终雪日平均为3月9日,无霜期年平均198天。


文化

  正定历史悠久,公元前770年建鲜虞国,公元前221年始设县治,公元198年改名真定府,自晋代至清末的14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清雍正年间为避皇帝讳始称“正定”,沿用至今,是当时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重镇之一,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至今南城门仍嵌有“三关雄镇”的匾额。

  文物古迹众多,现存隋唐以来建筑38处,其中,国保9处、省保5处、县保24处,馆藏文物7672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264件,国保级文物在全国县级行政区中位居第二。素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的美誉。始建于隋开皇六年的隆兴寺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名寺之一,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京外第一名刹”,寺内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堪称世界之最,摩尼殿是世界古建筑孤例,龙藏寺碑被誉为“隋碑第一”,倒座观音被鲁迅先生惊叹为“东方美神”。临济寺作为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历史见证。开元寺钟楼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唐代钟楼。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多宝塔等造型奇特,建筑精美,具有极高的建筑学、美学价值,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佛教文化博物馆”。

  9处国保: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唐代风动碑、正定古城墙。5处省保:西洋仰韶文化遗址、小客龙山文化遗址、新城铺商周遗址、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三山:恒山、常山、中山三个名称都有山字而不是山,故有“三山不见”之说;“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栽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天旱则干涸,故有此称;“九楼”指的是原城四门楼、四角楼、阳和楼;“四塔”为凌霄塔、华塔、须弥塔、澄灵塔;“八大寺”指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前寺、后寺、崇因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过去正定拥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牌坊,像较大的许家牌坊、梁家牌坊等。

  文化积淀深厚,正定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被毛泽东盛赞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的南越王赵佗,“常胜将军”赵子龙,明“太子太保”梁梦龙,清“四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北洋三杰”王士珍等均籍正定。“一代文豪”范仲淹出生在正定,白居易、欧阳修、文天祥等历代文人雅士都在正定留下光辉诗篇和剧作。正定曾是元杂剧鼎盛时期的中心之一,“元杂剧名家”白朴、尚仲贤是当时的杰出代表。正定佛教资源深厚,特别是临济寺作为佛教临济宗的祖庭,在佛教界和海内外地位崇高,影响巨大,是佛教文化兴盛时期的“佛教重镇”。正定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自1992年开始,一直担负着国家乒乓球队世界大赛前的封闭训练和中国乒协的对外交流任务,被誉为“乒乓福地”和“冠军摇篮”。





参考条目

最后修改于2015年2月14日 (星期六)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