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
旅游
第105行: 第105行:
 
[[文件:85562.jpg|right|thumb|280px|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文件:85562.jpg|right|thumb|280px|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文件:85561.jpg|right|thumb|280px|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文件:85561.jpg|right|thumb|280px|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
 +
  武威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三星级宾馆7家、二星级宾馆4家,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6家,旅行社20家,“农家乐”280家。通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雷台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为代表的“沙漠生态游”、以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为代表的“乡村绿色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
 +
  武威拥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墓、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全国第三大孔庙——武威文庙、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庄园——瑞安堡、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罗什寺塔、中国“沙海第一园”——沙漠公园、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等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武威博物馆馆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176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或“踏燕飞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目前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郭沫若称其为“马超云雀”。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或“踏燕飞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目前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郭沫若称其为“马超云雀”。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2014年12月9日 (二) 11:07的版本

甘肃:天梯山石窟大佛
甘肃武威市:南城门广场
甘肃武威市:古代烽火台遗址
甘肃武威市:武威白塔寺
甘肃武威市:西凉乐舞剧照
甘肃武威市:武威雷台景区


  武威(汉语拼音:Wuwei),古城凉州,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的第一重镇,也是今天作为欧亚大陆桥上我国东部沿海与欧亚诸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在这里你可以目睹举世闻名的神奇艺术瑰宝“铜奔马”的英姿;饱览丝路重镇别举一格的名胜古迹和蕴藏丰富的文物珍品;领略漫漫河西走廊上戈壁绿洲的风采;感触大西北人粗犷豪放的个性……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8.54万人,乡村人口122.48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

  这里曾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凉”国都;这里曾是“通一线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的交通要塞 这里曾是“市廛人语殊方杂,道路车声百货稠”的商业都埠……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建筑宏伟、景色宜人的文庙和海藏寺;构思奇妙铸造精美的铜奔马和铜车马佣;国内罕见、颇具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和汗简、古钟楼、罗什寺塔、天梯山石窟……一处处、一件件都会令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这里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连绵起伏的祁连山白雪皑皑,伸展如画卷的腾格里沙漠静若处子,她们宛如两条“肩膀”将武威这块绿洲平原拥在怀中。俯瞰武威大地,田园葱茏林荫蔽日,河渠纵横交错,村庄鳞次栉比……这一切,融雪山、大漠、绿洲于一体,似山水画,如田园诗。 文庙(武威城东南)。是甘肃省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现为河西走廊最大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数万件,馆内陈列的《西夏碑》是全国惟一的一件汉夏文合璧的珍贵文物。

  大云寺(武威城东北),是唐大云寺古建筑之一,中国六大名古钟“大运晓钟”即在此。海藏寺(武威西北郊),占地11600平方米,是河西的名刹古寺,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国务院公布武威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

一、 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打败了休屠、浑邪二王,先后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为显示武工军威,武威由此得名。 二、 建兴四年(316),西晋亡,河西进入“五凉”割据时期。时中原大乱,惟河西独安,武威成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形成辉煌的“五凉文化”。

三、 唐开元二年(714),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凉州大曲》于长安,受到唐玄宗极力赞赏,西凉乐舞成为大唐国乐。

四、 1028年,宋天圣六年,党项族占领凉州,沿置西凉府。1038年,李元昊称帝,称西夏。“大夏开国,奄有西土,凉为辅郡,亦已百载。”凉州由西夏统治190余年。

五、 1247年,西凉王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在武威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商谈”,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六、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50年5月,设立天祝自治县,1955年7月,改称天祝藏族县,为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七、 1958年10月,红崖山水库动工修建,1997年竣工。库存总容量9930万立方米,为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八、 1969年9月,雷台汉墓出土了铜奔马。1983年10月,铜奔马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2002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将铜奔马复制品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

九、 1986年12月8日,武威市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 2001年5月9日,国务院批准,撤消武威地区和县级武威市,设立地级武威市,8月1日,武威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仪式。


地理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位于北纬36°29′~39°27′,东经101°49′~104°16′之间,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隔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南距省城兰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镍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

  武威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3854米,形成明显的三个地理带:一、南部祁连山区 约9千多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4872米,高寒阴湿,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4000米以下有森林、草原覆盖,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间,平均气温零度以下,无明显夏季。以乌鞘岭为分水岭,形成黄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两个水系。黄河流域的大通河、金强河缺少调蓄工程,河水绝大部分流出境外。境内主要利用的是石羊河流域的西营河、南营河、杂木河、黄羊河、大靖河、古浪河的水资源。这六条河年径流量总计11.44亿立方米,是武威绿洲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二、中部绿洲灌溉区 近9千平方公里,属温带干旱区。冬春季多风、夏季炎热。夏季气温在24.2℃~36℃之间,昼夜温差较大。全年日照3000小时,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三、北部干旱区 约1.5万平方公里,干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发量3000毫米。气候总体表现为: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严寒,春秋季表现不明显,年、日温差较大,降水少,蒸发量大。


自然资源

  境内发现有黑色金属(铁、锰、钒、鉬)、有色金属(铜、铅、锌、镍)、贵金属(金、银)、稀土(镧、铈)、能源(煤炭、油页岩)、化工(芒硝、湖盐、磷、重晶石、硫铁)、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砾料、砖瓦粘土)、冶金辅料(白云岩、萤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石墨、高岭土、滑石、水晶)和地热、矿泉水等10类36个矿种。已发现的各类矿床和矿点有100余处,其中煤炭探明储量16.6亿吨,油页岩储量8.8亿吨,芒硝储量0.08亿吨,石膏储量9.8亿吨,石灰岩储量4.02亿吨,石墨储量0.04亿吨。境内有林地758万亩,森林覆盖率12.1%,比全国和全省低8.3和1.36个百分点。


文化

  武威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武威地处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独有的地理位置,使武威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交流的地区,民族民间文化积淀深厚。藏、汉、土等民族风俗习惯原始风貌保留完整,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历史悠久,地方民俗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凉州贤孝、凉州宝卷、武威攻鼓子、华锐藏族民歌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15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

凉州贤孝 是盲艺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语言与音乐结合完美、内容丰富、形式古朴,师徒相传,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述颂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故事为主,寓隐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尽孝等宗旨于其中,故名为“贤孝”。凉州贤孝在演唱形式上,说白、诵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唱词语言以凉州方言为主,多为五、七、十字句,均用方言韵,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演唱中间,艺人们边与听众交流,边有即兴创作,往往妙语连珠。凉州贤孝的音乐,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吸收了“凉州杂调”和地方民歌的丰富营养。

凉州皮影 约产生于北宋时期,是国内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优美独特的音乐唱腔和精湛的皮影制作及表演上。凉州皮影戏班演出时,前台一人挑扦表演,并承担所有角色的坐唱念白,后台四五人伴奏并伴唱,一唱众和,粗犷高亢,独具风格。

凉州社火 流行于凉州的社火队,又以其形式独特、队伍庞大、装扮典雅、表演古朴而独树一帜,它明显地保留着这个丝绸之路重镇古典西凉乐舞的遗存痕迹。社火队领头的是“春官”(俗称春官老爷),这是整个社火队的领头人,他象征着春天来临,代表着“春神”行使职权,因此在社火队里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整个队列由鼓乐队、天公天母、腰鼓腊花队、大头队、百色队、膏药匠等组成,表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武威攻鼓子 是武威本地流传的一种风格独特的民间鼓舞,以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杨家会”攻鼓子最负盛名。表演者一身黑色装扮,头插野鸡翎,肩挎革皮长鼓,一副古代武士模样,随着时重时轻、时缓时急的鼓声腾跃翻飞。据说这是一种古代军旅出征乐舞的遗存。四坝滚鼓子,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风格迥然不同,从它的化妆到表演,都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西部特色。

凉州舞狮 作为国内狮子舞先模的凉州麻狮舞在唐代最为盛行。无论是宫廷宴会还是庆功祝捷都以舞狮助兴。凉州舞狮从装扮看,二人合扮为“太狮”,一人独扮属“少狮”。“狮”的制作工艺,也有独特之处——“麻”狮子。狮身先用野生的麻皮经手工制成“合子布”作“皮”,再根据长短需要将麻皮染成金黄色、棕色、绿色等,经精心梳理后做成很细的丝而充当“毛”,然后戳、纳、引、栽在“皮”上。舞动时毛随风动、飘流自然,尽显狮之威武之气。表演时由多个出身于武术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练一番流传在凉州的八步转、琵琶条子、定宋大刀等独具特色的武术套路后,随着助威的鞭炮声,和着轻重不一,急缓有别的狮舞鼓点,披红挂彩的引狮人手拿绣球,翻腾跌扑,引得狮子昂首出场。舞狮表演绝妙惊险,除“滚木推磨”、“戏龙取水”、“燃爆喷火”、“滚绣球”外,当属“高台”狮子舞最为精彩。表演前用特制的长条板凳搭起约10米的塔状高台,舞狮者逐级而上,边上边舞,在绣球的引导下,时而纵跃、时而攀援、时而伏卧、时而翻转做出各种杂技表演中的惊险动作。尤其在塔顶更是惊险万份、扣人心弦。此时的舞人自然谨慎无比,在时缓时急的鼓声指挥下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表演,达到手、眼、脚 及身法变换的高度统一,辅以清亮的锣镲声烘托,整个场面气氛热烈,颇为壮观。

石碑滚灯  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由来已久。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民俗

  边塞古城武威,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汉前曾为月支、匈奴等游牧民族聚居之地,或土屋而居,或穹庐而处,以游牧为生,其风情习俗颇殊内地。汉武以后,开疆置郡、武威渐为汉族与其他民族杂居之地,农牧业相继发展。汉王朝为了增强河西走廊实力,实行“徒民实边”政策,中原汉族大批迁徒河西,于是社会风情习俗逐渐接近中原。自晋以后,由于少数民族首领割据中原,中原动乱,文人学士又相继西来河西,归附前凉,使河西成了当时保留中原文化习俗的地区之一,出现了如史书所载:“自张氏以来,号有华风”的局面。人民节俭淳朴,勤劳憨直,“敦礼让,质而不野”。旧志记载“凉之俗,士短于世不供,农阙于蚕不情,工歉于精密不淫,商贾薄于货财不诈”。明清以来,有关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近百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经济建设日益繁荣,交通事业迅速发展,人口来往交流频繁,相应的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变革。

旅游

甘肃武威市:武威文庙——大成殿
甘肃武威市: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晋氏野马
甘肃武威市:白塔寺全景
甘肃武威市:罗什寺(雪景)
甘肃武威市:天梯山大佛
甘肃武威市:海藏寺
甘肃武威市:瑞安堡外景
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甘肃武威市:天堂寺全景
甘肃武威市:苏武山(以汉中郎将苏武命名的景区)
甘肃武威市:凉州战役纪念馆
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甘肃武威市:马牙雪山天池

  武威是丝绸之路旅游线上重要的旅游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圣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三星级宾馆7家、二星级宾馆4家,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6家,旅行社20家,“农家乐”280家。通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以雷台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以天祝三峡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游”、以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为代表的“沙漠生态游”、以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为代表的“乡村绿色游”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市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武威拥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旅游资源,主要有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雷台汉墓、中国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白塔寺、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全国第三大孔庙——武威文庙、举世无双的西夏碑、具有西北地方特色的庄园——瑞安堡、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舌舍利塔——罗什寺塔、中国“沙海第一园”——沙漠公园、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等等。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武威博物馆馆藏文物4.8万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国家一级文物176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

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或“踏燕飞马”。1969年10月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汉墓,目前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原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郭沫若称其为“马超云雀”。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定为国宝级文物。

  • 武威雷台公园(AAAA级)
  • 武威文庙(AAAA级)
  •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AAAA级)
  • 沙漠公园(AAAA级)
  • 天祝三峡国家森林公园(AAA级)
  • 白塔寺(AAA级)
  • 马路滩沙漠生态旅游区(AAA级)
  • 黄羊河休闲农业旅游区(AAA级)
  • 凉州植物园(AAA级)
  • 罗什寺(AA级)
  • 天梯山石窟(AA级)
  • 红崖山水库(AA级)
  • 天乙生态园(AA级)
  •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古浪战役纪念馆(AA级)
  • 西郊公园(AA级)
  • 海藏寺
  • 瑞安堡
  • 大云寺
  • 圣容寺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