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源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武陵源区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武陵源风光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黄龙洞风光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宝峰湖

  武陵源区汉语拼音:Wǔ Líng Yuán Qū;英文:Wulingyuan District),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市辖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地处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脉,地理坐标东经110°22′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为慈利县桑植县永定区所环抱,距张家界市区32公里。总面积397.5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17.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174平方公里,发展区6.38平方公里。总人口5.59万人(2015年)。全区辖2个街道、2个乡。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盆地错杂。境内张家界之兔儿望月峰为最高峰,海拔1264.5米。东部河口为最低处,海拔229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拥有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第一批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五块金子招牌。名胜古迹有百丈峡石刻、张良汉墓、向王天子庙等。

  • 邮编:427400 代码:430811 区号:0744

行政区划

  全区辖2个街道、2个乡:军地坪街道、锣鼓塔街道、协合乡、中湖乡。区政府驻军地坪街道武陵路。

历史

  建区前分属大庸(今永定区)、慈利、桑植3县。

  武陵源区行政建置历经变迁。远古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周,属楚国。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熊绎于楚,居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慈利(含今永定区、武陵源区及桑植县)为其辖地。赧王三十七年(公元前278),秦昭王置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县西),辖慈利。武陵源区域属慈利所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分辖区为36郡。在黔中郡下置慈姑县(县治官塔坪,今慈利县蒋家坪乡太坪村),辖今安乡、澧县、津市、临澧、石门、慈利、桑植各县及永定区、武陵源区、湖北省公安、鹤峰县、湖南省桃源县一部分。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废黔中郡设武陵郡,将慈姑县分置零阳、孱陵、充县三县。此时,武陵源区域为充县(县治今永定区,辖今永定区、桑植县及?水中游区域)辖地。

  三国吴景帝永安六年(263),因嵩梁山裂,有石壁立如门,吴帝孙休以为祥兆,遂析武陵郡北部置天门郡,分零阳、充县地设娄中县。此时武陵源区域分属充县和娄中县管辖。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析娄中县设临澧县,析零阳县置澧阳县。天门郡领零阳、充县、临澧、娄中、澧阳五县。

  南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废天门郡,置澧州、石门郡。北周建德四年(575),废娄中、临澧二县,置北衡州。废充县,设崇义县,本境与零阳俱隶北衡州。

  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改北衡州为崇州,更零陵县为慈利县,与崇义县同隶崇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废崇州,改澧州为澧阳郡,领石门、孱陵、澧阳、安乡、崇义、慈利六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改澧阳郡为澧州,复置充县。高宗麟德元年(664),废充县,并崇义入慈利县。玄宗天保初,改澧州为澧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名澧州。

  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期(907~960),区境属马殷、周行逢割据的楚国所辖之澧州。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改澧州为澧阳军州,属荆湖北路。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升澧阳军州为澧州路。至元十四年(1277),改澧州路总管府,领澧阳、石门、安乡、慈利四县。元贞元年(1295),升慈利县为慈姑州,旋复名慈利州,辖今慈利、桑植、永定、武陵源等区县。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改澧州路为澧阳府。

  明洪武二年(1369),降慈利州为大庸县,不久废大庸县,复名慈利县,属澧阳府(后复为州)。洪武三年(1370),羊山卫治(今永顺羊峰山)迁大庸,改名大庸卫(今大庸所)。次年,大庸卫城迁今永定区所。洪武九年(1376),改澧属慈利等县隶属常德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大庸卫改永定卫,辖六所(前、后、左、右、中及大庸所),行政区属慈利县。洪武二十三年(1396),设九溪卫(卫治在今慈利县江垭),领前、后、左、右、中五所及添平、麻寮、安福诸所。洪武二十九年(1396),慈利改隶岳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改土归流,升澧州为直隶州,慈利县改隶澧州。废九溪、永定两卫,置安福县(今临澧县)。割麻寮所(慈利十七都部分地及十八都)入容美司,置鹤峰州,隶宜昌府;割安福所(慈利十六都)入桑植司置桑植县,隶永顺府。雍正十三年(1735),拨慈利十、十一、十二、十三都及八、九、十四都各部分地置永定县(今永定区)。

  民国3年(1914),废府、州、厅建制,保留道一级建制。因永定名与福建省永定县同名,奉北京政府令,改名为大庸县,与慈利同属武陵道。民国24年(1935),建立湘西绥靖处,下设五个行政督察区。其中慈石庸行政督察区专员办事处设慈利,辖慈利、石门、大庸三县。次年,慈石庸行政督察区扩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辖慈利、石门、大庸、临澧、澧县、桑植六县。专员办事处仍设在慈利。民国27年(1938)至29年(1940),慈利县属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常德)、大庸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永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1988年12月,境内国营张家界林场(即今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下同)、协合乡、中湖乡隶属湘西自治州所辖的大庸县(市)(今永定区),索溪峪镇属常德专区所辖的慈利县,天子山镇属桑植县(1953年属大庸县,后属慈利县,1958年隶属桑植县)。1988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大庸市升为地级市,将慈利、桑植两县划归大庸市管辖。市另辖两区:原县级大庸市改名为永定区,新设武陵源区。将原大庸市的协合、中湖两乡和国营张家界林场、慈利县索溪峪镇、桑植县天子山镇划为武陵源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索溪峪镇(军地坪)。

  1996年,武陵源区面积393平方千米,人口约4.2万人。辖1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天子山镇、索溪峪土家族乡、中湖乡、协合乡。区政府驻索溪峪,距市政府43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陵源区常住总人口47755人,其中,天子山镇4289人,索溪峪土家族乡21645人,协合乡7350人,中湖乡11502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2969人。

  2002年末,武陵源区总面积397.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景区面积217.15平方千米。总人口4.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6万人。辖3乡1镇2街道,42个行政村、居委会。

  2004年,全区辖1个街道、1个镇、3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军地坪街道、天子山镇、索溪峪土家族乡、协合乡、中湖乡。区政府驻军地坪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陵源区常住总人口52724人,其中,军地坪街道19377人,天子山镇3665人,索溪峪土家族乡10388人,协合乡5740人,中湖乡9693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3861人。

  2015年10月28日,锣鼓塔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2015年11月27日,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15]104号)批复同意:索溪峪土家族乡、天子山镇、军地坪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军地坪街道。调整后,全区辖2个街道、2个乡:军地坪街道、锣鼓塔街道、协合乡、中湖乡。总面积397.53平方千米,总人口5.59万人。

地理

  武陵源是一个以中外罕见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主,“湘西型”岩溶地貌为辅,兼有大量的地质历史遗迹的自然生态区。由于地域偏僻,人迹罕至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块土地保存了独特的地质地貌环境以及近乎原始状态的亚热带优美风景环境、生物环境及其生态系统。在自然保护内容方面,武陵源包揽了地质及其生态环境的全部内容,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气候

  气温 武陵源四周有张家界、袁家界、琵琶界、羊止界、芦茅界五条山脉包围。境内峰耸谷深,溪谷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寒流难入,以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无酷暑、无严寒,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境内属东亚季风区,一年有两次气候转换。冬季受北方干冷气团控制,盛吹偏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暖气流影响,盛行偏南风,温高湿重;春秋两季为冷暖气流交替过渡期,轻寒微暖,气候宜人。本境四季分明,四季的长短随海拔递增而变化。低海拔地区(300米以下)冬夏长,春秋短;高海拔地区(1000米以上)冬春长,夏秋短。

  降水 境内年均降水量1380.0~1450.0毫米。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天子山比军地坪年均降水量要多10%。各月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4~7月,降水日达49天,约占全年降水日32%。强降水集中期为5~7月,降水量达650毫米,占全年总量的46%。12~1月降水少,约56毫米,仅占全年总量的4%。

  湿度 境内雨量充沛,森林植被完整,湿度和蒸腾量较大。海拔较低的军地坪年均水汽压为16.0帕,年均相对湿度为78%。海拔较高处易产生云雾,抬升盘绕于山腰至山顶,故山腰湿度最大,相对湿度在85%以上。山顶由于风的作用,其湿度次于山腰,高于山脚。一年之中,4~7月为相对湿季,8~9月为相对干季。

  日照 境内军地坪年平均日照为1297.2小时。以8月为最多,平均日照为202.5小时;2月份为最少,平均为55.7小时。年均日照时数与周边的永定区、慈利县相比,偏少121.4~204.7小时,略多于桑植县。由于其复杂的地形,使得不同高度、不同坡向的光照分布极不均衡,是造成局部小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五里一个景,十里一层天”之说。

   境内军地坪年平均风力1.1米/秒,以2~4月较大,为1.3~1.5米/秒,其他月份在1.0~1.2米/秒之间。风力随海拔增高而增大。天子山黄石寨的年平均风力在5.0米/秒以上,盛吹东北风(最多风向)。

   境内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2月。山区的年降雪日数在15天以上,比平地多1倍。军地坪冬季平均年降雪日数8天,最多年份17天,最少年份3天,全区积雪时间年平均约5.6天,高山区积雪从12月至翌年3月,长达100天以上。平地的最大积雪深度为19厘米,高山区最大雪深在80厘米以上。

   境内30年平均有霜期91天,其中实有霜冻日为24.5天,年平均无霜期274天。霜冻最早年份从11月开始,最晚年份至次年3月终止。以1月最多,平均9.8天;12月和2月次之,分别有7.2天和5.3天。霜冻日随海拔上升而增加。

  雨凇 军地坪年平均雨凇日为1.3天,最长连续时间为8天,最大结冰直径9毫米(1964年2月16日),以12月为多。雨凇多出现在高山地区,天子山、黄石寨的雨凇日是军地坪的5倍以上,最大结冰直径在28厘米以上,构成景区冬季独特的冰凌世界。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武陵源区水土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覆盖率85%。境内自然植被中,维管束植物达193科、730属、1630种。其中木本植物107科、250属、700种,草本植物879种。木本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1属、17种;被子植物96科、286属、734种。天然林遍布景区的沟壑、峰林、坡岭;人工林以杉木为多,主要分布于森林公园,面积达1133公顷,人工马尾松林和檫树林等小块分散于各景区。

  珍稀树种 境内古老珍稀树种较多,具有重要的科研、观赏、经济价值。据1988年颁布的《国家重点野生植物名录》,境内有国家一类、二类保护树种21种,其中一类有珙桐、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南方红豆杉、红豆杉5种;二类有白豆杉、篦子三尖杉、巴东木莲、鹅掌楸(马褂木)、榧树、闽楠、花榈木、紫茎、刺楸、伞花木、拟单性木兰、毛红椿、厚朴、凹叶厚朴、杜仲、榉木16种。

  奇花异草 境内花草繁多,更有别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奇花异草,如龙虾花、卷柏、腊梅等。

动物资源

  武陵源现存野生动物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郑作新教授区系),东北部接鄂西北神农架,西南临黔东北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位于中国西部山地高原与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交界线左侧边缘。境内溪壑纵横,树草丰茂,水质清纯,许多区域人烟稀少,人迹罕至。幽静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条件。飞禽、走兽、鱼蛇、昆虫,种类繁多,有许多珍稀种群。据198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考察队考察,境内有陆生脊椎野生动物22目、58科、149种。以鸟类居多,占种数的46.9%;其次为兽类,占28.9%;爬行类占16.1%;两栖类占8.1%。属国家一类保护的3种:豹、云豹、黄腹角雉;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猕猴、短尾猴、苏门羚、穿山甲、黑熊、大灵猫、水獭、林麝、水鹿、豺、鸳鸯、鸢、雀鹰、松雀鹰、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褐翅鸦鹃、草?、斑头鸺?、短耳?、长耳?、虎纹蛙、大鲵。其中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属湖南省级保护的有獐、毛冠鹿、红嘴相思鸟等54种。还有脆蛇蜥、丽纹蛇、鱼游蛇以及索溪峪景区野人井内通体透明的盲眼鱼等奇异动物。

特产

  • 岩耳
  • 土家腊肉
  • 天子玉露茶
  • 葛根酥
  • 葛根粉
  • 土家蜂蜜
  • 猕猴桃
  • 土家糍粑
  • 三下锅
  • 土家蜡染

文化

文学艺术

  • 民间文学,区内广泛流传的民间文学以即兴编唱的歌谣为主,有情歌、山歌、哭嫁歌、上梁歌、劳动歌、儿歌等。
  • 戏剧,有阳戏、花灯戏、狮子灯戏、傩愿戏、蚌壳灯戏等。
  • 音乐,分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声乐主要是民歌音调,歌曲有山歌、情歌、风俗歌等,乐器主要有围鼓(唢呐)等。此外,木叶、土号、树皮号、二胡等也是民间常见乐器。
  • 曲艺,有三棒鼓、渔鼓、莲花闹、花鼓等。
  • 民间工艺,主要有织锦、刺绣、竹编、石刻等。此外,还有木刻雕花、草编蒲团、麻编草鞋等,都是土家族传统工艺品。

文物考古

  • 龙凤庵,位于张家界公园西北侧中湖乡的化香坡。坐北朝南,东侧有“金凤展翅”和“独龙峰”对峙。“石壁嶙峋,拥起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仙凤之形”。龙凤庵因此得名。龙凤庵碑刻记载,该庵为明代所建,清代7次修缮,规模为二进三殿,面积达1100余平方米。庵建在桑(植)、慈(利)古驿道上,昔日香火鼎盛,远近闻名,现尚存前殿、化香炉石塔,左右二龙门,左右二凤池等,另有9块碑刻,保存完好,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朝天观,建于森林公园朝天山。“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容昊天”。观址原在山顶,其间曾历劫难数次,几致朽废。康熙年间,有和尚醒作入观苦修,恢复旧貌。乾隆年间,有山民李国玉在山顶耕地时获真武铜像,供于观中,自此香火鼎盛。后屡经修缮,规模达三进两殿20余间,面积达1900平方米,为武陵名刹。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庙周围夹墙环抱,门、窗、柱、匾具是雕刻岩石结构,有大小门洞17个,历代碑刻42块。民国时被土匪毁坏,现仅存部分石墙及山门,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天子山寺庙,天子山上有“天子庙”三座,按上、中、下位置,正名分别叫“向王宫”、“天子殿”和“天子庙”,建于天子山的向天湾、丁心溶和烽火台。三座天子庙都是当地人民为纪念元末明初的土家族起义首领向大坤,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二十三年(1390)、二十四年(1391)建造。经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同治二年(1863)、同治九年(1870)三次续建和修缮。向大坤系巴蜀大盘龙洞主、靖安宣抚史向肇云之第四子,生于元致和元年(1328),元至正十七年(1351)逃兵燹至龙潭。明洪武二年(1369),向大坤应青岩隐士李伯如之邀,率众上山,举旗起义,吹角齐军,称王号,称向王天子。此后攻州占县,震动朝野。明太祖曾先后派湖广平章杨景、中山侯汤和、江夏侯夏德兴率部征剿。苦战数年,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兵败,在神堂湾跳崖身亡。三庙面积都在150平方米左右,供有向王夫妇木塑金身,在清代修缮时添立:“当今皇帝万万岁”木牌一块,现仅存遗址和天子殿、天子庙记事石碑2块。
  • 灵贞观,在宝峰山巅海拔1212.8米处。经宝峰湖登鹰窝寨,过红箱岩、玉玺岩可达观址。坐西朝东,门洞横额为“胜武当”,下有联云:“庙貌更□留昭士,圣灵常显护众生”。呈丁字状,依山就势建筑,东西两殿堂,南北两禅房。墙为条石砌就,瓦为生铁铸成。环嵌在殿堂四周的石刻,对宝峰山记述甚详。碑云:自汉就建有小庙,宋前规模甚小,经明、清两代迁建,扩建始成规模,曾是铁禅老祖习道之处。屋上铁瓦毁于“文革”,现仅存庙身。
  • 百丈峡石刻,石壁高耸,题刻甚多。“百丈峡”三字字径围丈许,攀崖飞刻,旁注“明进士于越天门山人李□书”等字样;明嘉靖年间,九永兵备兼左参政胡桂芳过此题诗赞曰:“峡高百丈洞云深,要识桃源此处寻,戎旅徐行风雪紧,谁将兴尽类山阴。”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正月二十七日由永定指挥张国将督工镌刻。正德元年(1506)石刻记载的是慈利县丞其宠及地方官卓思廉督工凿通石壁便道情况,还有捐献银两的户主花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