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毛诗序》汉语拼音:Mɑoshi Xu;英语:Preface to the Book of Songs),《诗经》研究著作。成书于中国汉代。有“小序”和“大序”之分。一般认为列在各诗之前,介绍作者或写作背景,讨论诗的题旨及用意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有一段比较全面阐述诗歌性质、作用、内容、体裁和表现手法的文字,为“大序”,称《毛诗大序》。后因齐、鲁、韩三家诗序皆失传,简称《诗大序》。也有人认为《毛诗序》总论诗之纲领,没有小大之分。关于《毛诗序》的作者,历来说法多达十几种,代表性的有两种:郑玄诗谱》认为,大序是孔子的嫡传弟子子夏所作,小序为子夏、毛苌合作;三国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和刘宋范晔后汉书·卫宏传》提出《毛诗序》为东汉卫宏所作。近年有研究者认为“《毛诗序》(包括大、小序)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中包含了先秦旧说,保存了古时的许多思想资料,也可能有东汉毛诗家加以润益的成分,但就总体来说,它大约完成于西汉中期以前的学者之手”(《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毛诗序》中的“小序”比较简约、零散,多从美刺的角度言诗,穿凿附会现象严重;“大序”的论述较有系统性。《诗大序》中的主要诗论思想有以下几点:

  1.情志统一说。《诗大序》在荀子《乐论》、《礼记·乐记》的情志结合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指出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肯定了诗歌是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表现。这种将情志统一起来的说法,是对诗言志说的丰富。

  2.美刺说。《诗大序》说风诗是“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吟咏情性,以讽其上”,颂诗是“美盛德之形容”。认为文艺可以真实地反映社会时政的利弊得失,进而起到讽谏(刺)或赞颂(美)作用。同时继承温柔敦厚的诗教,认为应该“主文而谲谏”,讽谏时要委婉曲折,不要过于切直刻露。

  3.六义说。对《诗经》的总体艺术特征作了总结,把《周礼》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4.风教说。《诗大序》发挥了《礼记》中的诗教说,认为“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是对诗的社会作用的概括与强调。

  《诗大序》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总结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对于诗与乐的一些重要观点,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影响深远,成为长期的、正统的文艺纲领。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