氐(古代民族)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dǐ),古代中国西北部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活动于今陕西甘肃四川三省的交界地区。早见于殷商时期,《诗经》中氐羌并提。经营农业,兼事畜牧。多知汉语,采用汉姓,服饰杂汉、羌。汉代氐人各部自有豪帅,不相统一。两晋间,建仇池前秦后凉等政权。南北朝时已与汉人融为一体,部分融入当地其他民族

  氐族的起源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氐族与羌族同源。不过几年前曾有说法,指属于藏族(古代的吐蕃人)一支的白马藏人,此民系认为自己的方言和标准的藏语实在差异甚大,连习俗跟典型的藏族有很大的不同,应该不属于藏族而是古代氐族的直系后裔,希望能成为一支独立民族。

  分子人类学研究发现,白马藏族的男性Y染色体中携带D1-M15单倍群的占压倒多数。此种单倍群(D1-M15)南方和北方的汉族中几乎完全没有;同时藏族的此种基因大约占一半左右,另外一半和汉族有相同父系基因。但以上基于分子遗传学的发现并没有为氐人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任何直接证据。

  春秋战国时始以氐为族名,居于中国西北部。汉朝三国期间,氐族曾两度大迁徙,至关中一带居住。其时还有如羌族的少数民族迁入关中。惠帝时代,氐人曾与晋相战两年余,到十六国时晋室南下,氐人便在北方建立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

  随着长居于中国日久,在唐朝时代,一部分氐族人与吐蕃人相融合,而其余氐族则与汉族或其他民族相融合。目前民族学家认为现在白马人的血缘和生活习惯算是氐族的后裔。

五胡十六国
  五胡:指匈奴鲜卑(匈奴分支)、。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
  十六国:指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胡夏北燕北凉等国,当时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十六国”得名于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实际上,北方非仅十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