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语拼音:qi),中国古代哲学常用的概念。气的含义十分丰富。在先秦时期,气被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伯阳父用气的“阴阳失序”来解释地震。到战国时代,《管子》、《孟子》、《庄子》、《荀子》都讲气。他们将气看作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标志。《管子》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孟子认为气充满体内,与志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在汉代,气被认为是世界生成的重要因素,如王充在《论衡》中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唐代柳宗元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运动构成的,元气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因为它包含和统摄着阴阳二气。到宋代,气的概念得到极大的发展,张载在《正蒙·乾称》中说:“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他认为,气不一定是有形可见的,凡有运动、静止、广度、深度可言的,都是气,气是能运动的,占有一定的空间。张载把“道”视为气的变化过程,说“有气化,有道之名”。程颢程颐把气和道对立起来,认为道是理,理比气更为根本。朱熹融合张载和二程的观点,认为有理有气然后有物。他在《答黄道夫》中说:“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明代王廷相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都继承了张载的学说,并有一定的发展。

  另外,气还用来描述一种精神现象,如孟子的“浩然之气”,宋明理学家的“圣贤气象”。

 (乞 氣 気 炁 暣) 【异体 古文】 (氣) 【繁体】

拼音:  部首:  总笔画:4  部外笔画:0  结构:独体字  五笔:RNB  倉頡:OMN  常用字 

基本释义: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
  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
  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
  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
  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
  7. 欺压:受~。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
  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便捷查询: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文徵明
”字书法
作者:赵孟頫
”字书法
作者:米芾

气() qì

  1. <本义> 云气。
  2.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质,气体的通称:气体丨煤气丨天然气。
  3. 特指空气:气压丨透透气。
  4. 呼吸:气息丨丨气绝丨气命(性命)丨气歇(缓一口气)丨气疾(呼吸系统疾病)丨上气不接下气。
  5. 自然界的寒、暖、阴、晴等现象:气象丨天气丨节气丨气息。
  6. 节气;节候:气候丨气和(气候调和)丨气劲(气候寒冽)。
  7.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丨香气丨臭气。
  8. 指气势:气吞山河丨一鼓作气丨气吞万里如虎。
  9. 指人的精神状态,情绪:气概丨气魄丨气节丨气派丨气馁丨勇气丨朝气丨气叹丨泄气丨不服气丨气合(意气相投)丨气性丨气傲(气高,意气高傲)丨气志(指精神、意志)。
  10. 指人的元气。
  11.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气秀(气质优美)丨气习(气质,习性)丨气质丨气孱(气质虚弱)丨气品(指万物)。
  12.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气土(风土)丨气尚(风尚,气节)丨气俗(风气习俗)丨气脉丨风气丨气习(风气习俗)。
  1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丨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丨气习(诗文的风格)。
  14. 作风:官气丨俗气丨习气丨意气丨义气。
  15. 景象:和气丨气氛丨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16. 怒或使人发怒;使生气;使气恼:气人丨气恼丨忍气吞声丨他生气了。
  17. 欺压:受气。
  1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元气丨气血丨气虚。
  19. 中医指某种症象:湿气丨痰气丨脚气。
  20. 后缀。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秀气丨俊气丨美气。
  21. 汉字部首之一。<注> 《汉字部首表》(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2009年颁布,标准名GF 0011-2009)的201个主部首之一,序号为81。
  22. 姓。

《康熙字典》释义

  【辰集下】【气字部】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𠀤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又與人物也。今作乞。 又【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𠀤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又【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   (氣)〔古文〕𣱛【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𠀤音气。【玉篇】𠋫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又【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又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又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又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又【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又【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又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又【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 又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又曆家有𠋫氣法。【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又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又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又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又【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與餼、䊠𠀤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又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又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说文解字》释义

  【卷一】【气部】 编号:224   气,[去旣切 ],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百科条目

首字为“气”的词语

  气喘  气度  气短  气氛  气愤  气概  气根  气候  气节  气量  气流  气门  气囊

  气恼  气馁  气派  气魄  气球  气色  气盛  气势  气数  气态  气体  气团  气味

  气温  气息  气象  气压  气焰  气宇  气韵  气质  气昂昂  气冲冲  气垫船  气候学

  气象学  气象台


首字为“气”的成语


  气冲牛斗  气喘吁吁  气高志大  气贯长虹  气急败坏  气凌霄汉  气势磅礴  气势汹汹  气吞牛斗

  气吞山河  气味相投  气息奄奄  气象万千  气焰熏天  气宇轩昂  气壮山河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