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杜牧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8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江南春'''</span><br><br>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江南春</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杜牧]]</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杜牧]]</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r>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r>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r>
第12行: 第11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大厦将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这首诗。在途中,杜牧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这首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这首诗。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以做大厦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的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辽阔的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辽阔的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span><br>
 
  莺啼:莺鸣叫。莺:鸟,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种类很多。<br>
 
  莺啼:莺鸣叫。莺:鸟,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种类很多。<br>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此处指城镇。<br>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此处指城镇。<br>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br>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四百八十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span><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四百八十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span><br>
 
  南朝: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br>
 
  南朝: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br>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br>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br>
第40行: 第35行:
  
  
 
+
[[文件:江南春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江南春 题图]]
[[文件:九曲黄河万里沙参考图.jpg|center|thumb|400px|九曲黄河万里沙参考图]]
+
[[文件:22江南春6.jpg|center|thumb|400px|江南春 题图]]
 +
[[文件:《江南春》瓷画,钟福洪绘.jpg|center|thumb|400px|《江南春》瓷画,钟福洪绘]]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
  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语双关,既是写雨中的江南景色,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又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引人遐想。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
+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绿树映衬着红花,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思想内容】
+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是说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山郭”即山城。“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二字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名句赏析】
+
  末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句中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由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多少楼台烟雨中
 
  
一语双关,既是写雨中的江南景色,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又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引人遐想。
+
'''赏析分歧:'''
  
 +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江南春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佞佛,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大发展的时代,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
  
 +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
'''名家点评:'''
  
 +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诗人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诗人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也很分量,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形容佛寺很多。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这句意思是说,南朝遗留下了四百八十多座古寺。这里,诗人在“水村山郭酒旗风”上一转,视线集中在“寺庙”上,想象空间拉大,思维回溯到“南朝”,这样,给增强了诗歌历史文化意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审美境界。同时,诗人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第四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就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这里,诗人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实结合,有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这里,诗人以审美的眼光,欣赏着江南春的自然美景;诗人以深邃的思维,穿过时空,感悟历史文化的审美意义。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
[[文件:千家诗028-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
[[文件:千家诗028-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迎风招展。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
 
+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只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
+
 
+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
 
+
“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
 
+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
+
 
+
 
+
《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
 
+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
 
+
 
+
 
+
 
+
 
+
赏析分歧
+
 
+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
 
+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佞佛,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大发展的时代,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
 
+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
 
+
 
+
名家点评
+
 
+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
 
+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
 
+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
 
+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
 
+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
 
+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
+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每题2分,共4分)
+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2009年江苏省镇江市
 
  
(一)阅读杜牧的《江南春》,完成7~8题。(共5分)
+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参考答案: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
7.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3分)
+
 
+
答:
+
 
+
8.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
 
+
答:
+
 
+
二、(一)7.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8.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
 
+
2010年广西桂林市
+
 
+
(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7题。(共6分)
+
 
+
江 南 春    山 行
+
 
+
杜牧                   杜牧
+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
 
+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
 
+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
 
+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
 
+
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
 
+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
 
+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
 
+
D.两首诗都是 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
6. C 7. A
+
 
+
 
+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诗的前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的描述出来。
+
答:
+
                                                               
+
2.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
答: 
+
参考答案:
+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
2.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拓展阅读:</span>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red;">'''《浪淘沙九首》'''</span><br><br>
+
  
 +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
  
  
 
== 参考 ==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
 
*[[唐诗三百首]]
 
*[[《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学习软件|《小学生诵读 唐诗一百首》目录]]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
 
  
  

2022年7月4日 (一) 12:00的最后版本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题与背景:

  《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大厦将倾,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春,杜牧奉幕主沈传师之命,由宣州经江宁往扬州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途中写下这首诗。在途中,杜牧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这首诗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逐句释义: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辽阔的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
  莺啼:莺鸣叫。莺:鸟,身体小,多为褐色或暗绿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种类很多。
  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四百八十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南朝: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这里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 题图
江南春 题图
《江南春》瓷画,钟福洪绘


作品赏析: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言绝句,是杜牧千古传诵的名篇。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这首诗将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交织起来进行描写,把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烟雨迷蒙的春色之中,渗透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语双关,既是写雨中的江南景色,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白茫茫一片,被细雨笼罩的景物变得飘飘渺渺,朦朦胧胧,这是江南独有的美景,又使人产生不尽的历史联想,南朝留下的寺庙最多,被烟雨包围着,越发显得幽深和神秘,引人遐想。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一开头,放开视野,由眼前春景而想象到整个江南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绿树映衬着红花,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写作上,诗人首先运用了映衬的手法,把“红花”与“绿叶”搭配,并用一个“映”字,从视角上突出了“江南春”万紫千红的景象。同时,也从声音的角度,通过听觉,表现出江南春天莺歌燕舞的热闹场面。诗句中的“千里”下得很妙,不但空间上扩大诗歌的审美境界,而且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是说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酒旗迎风招展。“山郭”即山城。“酒旗”指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第三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二字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南朝”指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因为那时,南朝佛教非常盛行,寺庙也建得很多。用“寺”代指佛教,并用“四百八十”这个虚数来修饰,不但使诗歌富于形象感,也照应着首句中的“千里”,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末句“多少楼台烟雨中”,“烟雨”即如烟般的蒙蒙细雨。这句的意思是说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句中不用“寺”,而又改换成了“楼台”,这不仅是为了避免用词重复,更主要的是适应“烟雨”这样的环境。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由眼前而历史,内心无比感慨——历史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朝代的更替也是必然的。


赏析分歧:

  关于《江南春》绝句的主旨,有没有借古讽今是分歧较大的地方。

  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以佞佛(佞佛,谄媚佛,讨好于佛。后以为迷信佛教之称。)著名的,杜牧所处时代的佛教也是大发展的时代,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或认为主旨在尚儒排佛,表达对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的忧虑;或认为主旨在借古讽今,讽谏统治者大兴土木滥修佛寺会造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加重社会危机。他们认为晚唐诗人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审美之中不乏讽刺,诗的内涵也更显丰富。

  有的研究者不以为然。他们只是认为这首诗只是描绘了江南的美景,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了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著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名家点评:

  《唐音戊签》:杨用修欲改“千里”为“十里”。诗在意象耳,“千里”毕竟胜“十里”也。

  《唐诗摘钞》:曰“烟雨中”,则非真有楼台矣,感南朝遗迹之湮灭而语,特不直说。许浑亦云:“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窦牟云:“满目山阳笛里人”,言人已不存也……不曰楼台已毁,而曰“多少楼台烟雨中”,皆见立言之妙。

  《唐三体诗评》:缀以“烟雨”二字,便见春景,古人工夫细密。

  《唐诗快》:若将此诗画作锦屏,恐十二扇铺排不尽。

  《唐贤小三昧集续集》:字字着色画。此种风调,樊川所独擅。

  《历代诗法》:“四百八十寺”,无景不收入结句,包罗万象,真天地间惊人语也。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赞同前者: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朦胧迷离的江南景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后者: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唐朝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佑孙。大和二年进士,曾为江西观察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诸州刺史,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其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