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题与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江城子:词牌名。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月,为答谢常山山神赐雨而重修的常山庙落成,时任密州知州的苏轼亲往祭祀,归来途中,他与同僚们举行了一次会猎。其间写下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


逐句释义: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姑且让老夫(我)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聊:姑且,暂且。
  狂:狂妄;豪情。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
  锦帽貂裘: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用貂的毛皮制做的衣服。这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jì):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卷平冈:从平坦的山冈上席卷而过。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昔日的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
  为报:为了报答。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当时作者在密州任知州,相当于汉朝的太守。
  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借以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
  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鬓:额角边的头发。
  微霜:稍白。霜:比喻白色。
  何妨: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妨:妨害,阻碍。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
  持节:拿看旄节。节,朝廷使者所持的信物(即凭证)。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冯唐:西汉大臣。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会:应当;定将。
  挽:拉。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用天狼星比喻敌人(即辽国与西夏),表达了作者爱国,想要为国杀敌,报答国家的胸怀。


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效国的豪情壮志,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上阕前三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作者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作者时年近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说,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我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坦的山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我)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我)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作者决心学三国时代匹马单枪搏斗猛虎的孙权(孙郎),亲手射杀猛虎,给大家看看。这里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狂”劲和豪兴来。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下阕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下阕前三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作者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这里用了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典出《史记·冯唐列传》。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的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文书上所载杀敌的数字与实际不合(虚报了六个),被削职。经冯唐代为辨白后,认为判的过重,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节:兵符,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末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天狼”。作者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天狼”指天狼星,在古代星象学上,被认为是主侵掠的。作者把它当作敌人的象征,又利用“狼”属于野兽,当在被射猎之列的联想,他表示,将要(会)紧握雕花的强弓,把他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得圆如满月般的弓弦上,看准那西北方的敌人射去。

  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苏轼对此也颇为自负,他在密州写给好友鲜于侁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是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此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试题精选:

  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参考答案: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3.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  )。

  参考答案:叙事(描写);抒情。


  4.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1分)

  参考答案:倾城。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参考答案: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


  6.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7.“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参考答案: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9.“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3分)

  参考答案: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若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场面,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3分)

  参考答案:苏轼左手牵着黄色的猎犬,右臂架着凶猛的苍鹰,头戴锦蒙帽,身穿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像风一样,飞快地越过小山冈。(修辞1分,描写2分;共3分)


  11.词的下阕运用了一个典故,请找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典故;作者以冯唐自比,盼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国家。(2分)


  12.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参考答案: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13.在这首词的下阕中作者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运用“遣冯唐”和“射天狼”的典故。运用“遣冯唐”的典故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是为了表达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14.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诗余图谱》中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这首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特点?(3分)

  参考答案:①从内容(题材)上看,写的是出猎时的豪迈情景,骑马、射箭、狂奔过小山冈,这种种情景都极勇猛雄健;②从思想感情上看,全词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③从语言风格上看,用词铿锵有力,壮丽而不纤巧。


  1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何日遣冯唐”一句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赦免自己、重用自己,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痛恨和愤懑之意”是绝对没有的,是苏东坡想都不不敢想的,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名;除非是对别的王朝。稍微对封建王朝有点了解的人都不会选错的。好意提醒一下: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16.下面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描绘冬猎盛况,上阕写出猎场面,极其壮观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下阕向朝廷请战,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B.写作此词时,作者刚刚四十岁,而词中自称老夫,显然有时不我待、功业未就的迟暮之感。

  C.词中运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来赦免他的罪名,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入侵。

  D.季羡林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苏轼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词的创作上,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词派,与辛弃疾并称。

  参考答案:B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洵子、苏辙兄。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历州郡多惠政。卒后追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