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唐·刘长卿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作一首七言律诗。江州,今江西九江市。薛六、柳八,名未详。六、八,是他们的排行。员外,员外郎的简称。原指正额的成员以外郎官,为中央各司次官。

  至德元载(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上元元年(760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此诗作于刘长卿被贬谪期间,具体时间不详。


逐句释义: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多年沦落的生涯,谁知竟得到天子的厚恩。世间万事我都已参破,只想学醉饮狂歌的古人。
  生涯:生计的意思。
  优诏:优厚待遇的诏书。根据上下文,此当为反语。
  空知:徒知。
  醉歌:醉饮歌唱。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江上月亮明朗北雁飞过,淮南树木凋零,楚山的落叶想必更多。
  胡雁:指从北方来的雁。
  淮南木落楚山多:江州在淮南,其地又在古代楚国境。楚山多,木叶零落,所见之山也多了。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且喜谪居滨海离隐居者更近,顾影自怜白发满头也无可奈何。
  沧洲:滨海的地方,也用以指隐士居处。
  顾影:回头望着自己的影子。
  无如:无奈。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如今你们同我都已经老去,都是这般步履龙钟;你们还叮嘱我要留意风波险恶,真叫我惭愧。
  龙钟: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的样子。
  老:一作“弃”。
  愧君犹遣慎风波:意谓还承你们教我当心风波。遣,教,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留别诗,刘长卿路过江州至睦州(今浙江淳安西南)时所写,追忆往事,感叹现时。诗中隐含着对所受打击的愤懑不平,以及对友人的殷切关怀表示由衷的感谢。全诗虽感叹身世,抒发悲愤,却不敢面对当权,其矛盾心绪,溢于言表。


  首联“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起句字面上称美皇恩浩荡,实际止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作者曾被贬南巴,此次奉诏内移,也是一种贬谪,只不过是由极远的南巴内移到较近的近海之睦州罢了。所以“承优诏”,实是反说,愤激不平才是其真意。下句是真情的淋漓尽致的倾吐,也将上句隐含的讽意明朗化了。“醉歌”,它常常是作为古之文人浇愁遣愤的一种方式。


  颔联“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写眼前之景。一天上,一地下,一写水,一写山,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抑,参差交互,成就了二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江水、明月、胡雁、落木、楚山,渲染清秋气氛,借以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浩荡江水,凄清明月,一群北来南去的大雁掠空而过;江州一带万木凋零,落叶飒飒,原先被树木遮蔽的古楚地的山岭突然裸露出来,似乎比往日增加了许多。北雁南飞,暗寓作者的迁播;落木飒飒,隐含他晚景萧条,且与尾联“老”字遥相呼应;楚山之多亦正好反衬出作者的一己之微。所以,此联妙在以景传情,情从景出。


  颈联“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当是苦笑地述说着寄身沧洲的好处,实际上对于谪居者,任何地方都不是令人迷恋的去处。这里的“喜”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这“喜”只能是暂且之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反衬出作者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尾联“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以感愧友人情谊作结,并隐隐透出前路上尚有风波之险。在关合诗题“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的同时,以“慎风波”暗暗反挑首联的“生涯”、“世事”之叹。分别之际,诗人感愧万端地说:如今我和你们都已老态龙钟,多亏二位旧识还叮嘱我警惕旅途风波。在此之前,刘长卿因“刚而犯上”被贬到遥远的南巴,此次奉诏内移,薛柳二人担心他再次得罪皇帝,故有“慎风波”之劝。对此,诗人深深地为之感愧。“风波”一词,语意双关,既指江上风波,又暗指宦海风波。这样一结,既写出了薛柳二人对作者的殷殷叮嘱之情,又传出了作者感愧友人的神态。


  综观全诗,或委婉托讽,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运用多种笔墨,向友人倾诉了因犯上而遭贬谪的痛苦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88


试题精选:

  1.诗的颔联选用了哪些意象?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颔联选用的意象有江水、明月、胡雁、落木、楚山。(1分,至少写出三个意象)江上的月色分外清明,胡雁从夜空飞掠而过。秋风吹起,淮南已树木凋尽,楚地山头的落叶想必更多。(诗意2分,大意对即可)二句寓情于景,一近一远,一动一静,上下俯仰,参差交互,描绘了两幅水天空寂、江山寥落的江州秋色图。(手法1分,特点概括1分)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境和贬谪天涯的感恨。(情感1分)


  2.请分析颔联的写景特点。(5分)

  参考答案:俯仰结合,(1分)月明,胡雁为仰视,木落为俯视;(1分)选取典型景物,(1分)如“江”“月”“雁”“楚山”等;(1分)融情于景,把离别之悲融于“胡雁过”“木落”之中(1分)(评分建议:第点中“俯仰结合”答为“运用多种视角”“运用多种角度”亦可;答“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并能分析者亦可。如有答“使用反衬手法,以木落衬托楚山多”可得1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参考答案:年迈的悲凉;对友人的感愧;仕途多舛的无奈。(评分建议:每点2分。“悲凉”答为“悲伤”“忧伤”也可,“感愧”答为“愧疚”“惭愧”“感伤”也可)


  4.“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虽仕途艰辛但离隐居之地近,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硬寻出的一点快乐。②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以暂且之喜反衬出内心的无可奈何。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寄身且喜沧洲近’中的‘喜’如何理解,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结合注释“这首诗是他第二次贬往潘州南巴尉(今广东省茂名市)经过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与两位友人话别时所写”,作者虽仕途坎坷遭遇贬谪,但所幸离隐居之地“沧洲”(滨海之地,古代常指隐士居处)近,觉得可以得遂闲适初志,故值得庆幸,这是苦中作乐;从这首诗的结构看,这里的“喜”与下句顾影悲“白发”形成反差,这“喜”只能是暂且之喜,而白发缘愁长,却是“无如”其“何”的严酷的现实,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无奈和伤感。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承优诏”和“学醉歌”写出了诗人对皇恩浩荡先喜后忧的情感。

  B.颈联承上联写景抒发感喟:诗人努力振作,却因“白发”跌落悲伤之中。

  C.尾联中诗人深感愧于友人“慎风波”之劝,“风波”一词,语意双关。

  D.本诗运用多种方法向友人倾诉情怀,语言看似质实,却不乏风流文采。

  参考答案:A(解析:“承优诏”结合后文“世事空知学醉歌”“顾影无如白发何”“今日龙钟人共弃”“慎风波”可知字面上是称美皇恩浩荡,实际上是使用春秋笔法,以微言而寄讽意。所以并无“喜”意。)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明明是遭受贬谪,却说是“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诗人胸中不平之气。

  B. 诗人感慨自己徒然通晓世间万事而不受赏识,只能学那醉饮狂歌的古人浇愁遣愤。

  C. 颔联写江月明朗,胡雁飞过,淮南叶落山多,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

  D. 尾联写友人与自己都已老态龙钟,还殷勤叮嘱自己留意风波险恶,让自己惭愧感动。

  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错在“渲染雄浑壮阔之景反衬内心忧郁之情”,颔联是借眼前水天空寂、江山寥落之景,渲染清秋气氛,抒写宦海浮沉的深沉感慨,没有使用反衬的手法。故选C。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89年),唐朝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量移睦州司马,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风格简淡。长于五言,称为“五言长城”。有《刘随州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五卷,收录其诗作508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