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市区汉语拼音:Shā Shì Qū;英文:Shashi District),中国湖北省荆州市的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荆江段北岸,地理坐标东经112°13′-112°31′、北纬30°12′-30°25′。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全区南北最宽相距26千米,东西最长相距29.7千米,市区沿长江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为长江中游良港。总面积469平方千米。总人口55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

  沙市历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乡诸称。唐代名为沙头市,简称沙市。宋代沙市始称为镇,属荆湖北路江陵县管辖。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1424年,县治迁荆州,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为湖北省省辖市。1955年,改由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

  沙市为长江古河滩,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30至36米间。地下水位较高;北临长湖,最高水位□33.29米;南靠长江,最高水位45.22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名胜古迹有万寿宝塔、江渎宫、关庙、文星楼、荆江分洪纪念亭、周梁玉桥遗址、中山公园(内有楚令尹孙叔敖墓冢、春秋阁等)、定湘寺等。 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邮编:434000 代码:421002 区号:0716

行政区划

  全区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中山路街道、崇文街道、解放路街道、胜利街道、朝阳路街道、联合街道(由荆州经济开发区代管)、锣场镇、岑河镇、观音垱镇、立新乡、关沮乡。区政府驻中山路街道文化宫路8号。

历史

  沙市历史悠久,古有江津、夏首、津乡诸称。唐代名为沙头市,简称沙市。宋代沙市始称为镇,属荆湖北路江陵县管辖。南宋咸淳末年(1274年),沙市建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监镇。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沙市改属河南行省上路总管府江陵县。天历二年(1329年),江陵县改属河南行省中兴路,县治设于沙市。明代,洪武七年(1374年),江陵县改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县治设沙市。1424年,县治迁荆州,沙市仍属江陵县管辖。清代,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沙市设巡检司,故称沙市司,隶属湖北省荆州府江陵县。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决定将荆州府通判移驻沙,设通判厅于青石街(现中山路),俗称“三府”。雍正元年以后,沙市在行政区划上虽属江陵县,但行政机构设置则与县相当,直隶于荆州府。雍正七年(1729年),荆州府粮盐通判厅移驻沙市。咸丰元年(1851年),因川盐下运,荆州府同知厅也移驻沙市。光绪二年(1876年),沙市已改称为南乡,废除巡司,设置汛,故称沙市汛隶属江陵县。

  民国元年(1912年),沙市属荆南道江陵县,为江陵县南乡沙市汛。民国十九年(1930年)县下行政机构废讯设区,沙市改为江陵县第二区,下设4镇。1945年8月,抗战胜利,沙市建立了镇,为江陵县县辖镇。

  1949年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人民政府建立,为湖北省省辖市。

  1955年,改由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监督领导,仍为省辖市。

  1979年6月,沙市市复由省直接领导。

  1994年10月22日,省政府下文,荆州地区与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1996年12月19日改为荆州市)。同时设立沙市区,12月22日,沙市区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1995年3月20日,市政府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市农业局管理。5月19日市政府又下文将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6月12日,沙市区正式接管原江陵县种畜场、农科所,将种畜场划归区农牧局管理,将农科所并入岑河农场。1996年,沙市区面积510平方千米,人口约47万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2场(属荆州开发区管辖的联合乡未被统计在内):解放街道、崇文街道、胜利街道、朝阳街道、中山街道、岑河镇、观音垱镇、立新乡、锣场乡、关沮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市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2003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5.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设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锣场、观音垱、岑河3个镇,立新、关沮2个乡,共有109个社区(其中农村设4个社区)、80个行政村,573个村民小组;代管省畜牧良种场。

  2004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105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05年末,沙市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87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12年4月,将沙市区岑河镇四个村,以及岑河原种场划入荆州开发区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总人口600330人,其中:中山街道57566人,崇文街道51208人,解放街道85584人,胜利街道75002人,朝阳街道58834人,联合街道88308人,锣场镇9927人,岑河镇47121人,观音当镇34010人,关沮镇15841人,立新乡55505人,岑河原种场7928人,沙市农场13496人。

  2012年3月27日,根据荆州市政府与沙市区政府签署的“托管协议”,将岑河原种场和岑河镇的麻林村、庙兴村、黄港村、黄渊村约32.61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归荆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托管期为40年。

  2012年,沙市区辖立新乡、岑河镇、观音垱镇、锣场镇,解放路街道办事处、崇文街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胜利街街道办事处、朝阳路街道办事处,88个村民委员会,47个社区居委会。

地理

  沙市区为荆州市城区主体。位于荆州城区东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接潜江市,南靠长江,与公安县隔江相望,西依荆州古城,北邻荆门市沙洋县,距省会武汉市237公里。沙市形成于长江古河漫滩,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一般海拔高度在32米至36米之间。最高点在柳林洲,海拔高度为40米;最低点在宿驾场,海拔高度为27.6米。全境跨东经112°13’一112°31’,北纬30°12’一30°25’,国土面积469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8平方公里,为荆州市区建成区面积63%。市区沿长江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为长江中游良港。荆州市城区工业、商业、交通、邮政、电信、金融的主体分布在沙市区,是荆州市人流、物流和信息的中心。

地质·地貌

  沙市地质结构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江汉沉降区的江陵凹陷。区域构造主要受五里铺至将台的南北向断裂影响,挽近期构造运动为江汉盆地地周缘逐渐上升,邻区八岭山曾在新第三纪喜山运动期构造运动活跃,并有火山喷发,而江汉沉降区继续下沉,延续至第四纪仍以沉降为主,发育了一系列河湖相沉积。沙市第四系地层由卵石、沙、黏性土等层组成松散沉积,较为深厚,一般为100~131米,其中北部厚70~80米,基底由第三系杂色黏土岩组成,黏土岩内夹砂岩、粉砂岩等。沙市地形受荆江河道变迁和泥沙淤积影响,呈西南高、东北低之势。可分为三级地形面,排列有序,即堤内平原(I级面)、填土台地(II级面)、堤外高滩(III级面)。沙市地貌形态及其组合可分为河流阶地、冲湖平原、冲积平原、湖沼、荆江水道5个类型。

旅游

风景名胜

  沙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发祥地,素有“三楚名镇”美誉。区域内有风景名胜20余处。

  1999年建成的沙隆达广场为荆州市中心城区的大型文化休闲广场。中山公园坐落于沙市城区中心地段,东邻园林路,西依塔桥路,北抵碧波路,南衔公园路而望沙隆达广场。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公园题写“沙市市中山公园”的门额。公园北部为江津湖风景游览区。公园东北部建有春秋阁,阁楼内供有关羽读《春秋》塑像,因关羽喜读《春秋》,故名。万寿园为国家2A级旅游景园。以雄立在荆江大提象鼻矶(又称观音矶)上的万寿宝塔而得名。此外,还有章华寺、张居正墓、孙叔敖墓、烈士陵园、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亭多处风景名胜。

  江渎宫,位于沙市区江汉南路东侧,曾是屈原的故居和写作咏读的地方。其不朽名著《天问》就是在这里问世的。江渎宫内的“天问阁”因此而得名。 荆州古城附近曾先后建有四处三闾祠,江渎宫便是其中之一。南宋嘉定六年重建江渎宫时,殿内立有《重修江渎宫记》石碑一块,碑文中有“此宫相传为三闾大夫故宅”的记述。1991年再度重修江渎宫,主建筑为三层阁楼式建筑,天问阁红墙绿瓦,气势恢宏。天问阁内底层立有三闾大夫塑像,其两侧的楹联援引叶剑英元帅的诗句“行廉志洁泥无滓,一读骚经一肃然”。

孙叔敖墓

  孙叔敖墓,位于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东北角江津湖畔、春秋阁旁。是荆州著名的文物景点和游览胜地。墓封土高2米,墓径3余米。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荆宜施道观察使来谦鸣在此立碑、建亭。石碑题为:“楚令尹孙叔敖之墓”。原碑亭已毁,现有碑高两米,系1980年重建。墓地环境优雅,西连蜈蚣岭,东濒便河。

  定湘寺,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定向村四组,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晋,扩建于唐,毁于日寇侵华,重修于宗教开放。原庙废墟,尚存古银杏树一株,高28米,腰围5.4米,覆荫面积达600余平方米,以作历史见证。

  文星楼,位于沙市区民主街沿江大道南侧,紧傍荆江大堤,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荆江大堤内侧。清代中期,迁建于现址。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重建。文星楼为亭阁式建筑,砖木结构,高约15米,楼四周成正方形,边长约10米,阁门上刻“文星楼”三字,楼后有“同治甲子年夏季月重立”的题刻,楼下正殿有奎星神像。整座建筑精巧玲珑风格别具。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