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南大学校徽
河南大学校门
河南大学校园风光

  河南大学汉语拼音:Henan Daxue),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前身是由教育家林伯襄等人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于1912年组建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与当时国内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呈三足鼎立的局面。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概况

  河南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东北隅。这里曾是河南贡院的所在地,1903、1904年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20世纪初的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孕育催生了这所大学。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经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签订共建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建校百余年来,河南大学严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在一代代学人的精心铸造下,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河大精神,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在以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罗廷光、萧一山、樊映川、毛礼锐、姜亮夫、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等一大批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已培养了40余万名各类专门人才。在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64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50人。不少校友如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等都成为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大学的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扩大招生、新校区建设等,在提高办学层次、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扩大发展规模、办学空间、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已经成为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先后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世界大学联合会和亚太大学联合会成员。河南大学现设有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淮河临床学院、东京临床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软件学院、民生学院、国际汉学院、欧亚国际学院、人民武装学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公共体育教研部、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等学院(部),89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4200多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3人,正副高级职称1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特种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建有国家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4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图书馆藏书450万册。校区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其中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一所具有厚重历史的高校,河南大学的建设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江泽民、贾庆林、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等领导同志先后莅校视察,对河南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2004年7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时亲笔书写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河南大学办成全国一流高校”的题词。2012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为河南大学建校100周年题词“办好河南大学振兴中原教育”。河南省委、省政府历来也十分重视河南大学的建设,一直把河南大学作为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并比照“211工程”项目学校在建设资金方面给予了重点扶持。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河南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也专门颁布了《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振兴计划(2011—2020年)》,进一步确立河南大学重点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河南大学的发展正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在中共河南大学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育国际化程度,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在省部共建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大学。

校史

  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古城开封清代贡院旧址诞生,首任校长为著名教育家林伯襄先生。 20年代初,河南督军冯玉祥将军应教育界人士在河南创办大学的要求,决定从查抄军阀赵倜的财产中拨出专款作为大学的筹备基金。1923年3月3日, 在预校基础上建立的中州大学举行开学典礼,设文、理两科,冯友兰、曹理卿分任文、理科主任。

  1927年6月,在冯玉祥将军的支持下, 决定将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河南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并入中州大学,成立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增加了农科和法科。1928 年9月增设医科。

  1930年8月,学校更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并改文、理、法、农、医五科为五院,张仲鲁任校长,就此河南大学正式命名。

  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陕西西安、宝鸡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办学经费有了保障。1946年后,设立工学院,后将黄河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并入。

  1948年,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以河南大学一批进步师生为基础在宝丰筹建中原大学,范文澜任校长。11月,将中原大学迁往开封河南大学校址办学。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主要系科成为今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主要基础。同时,河南省人民政府以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500余人和河南行政学院400多人为基础,接回迁徙到苏州的河南大学1200余名师生,重组河南大学,省政府主席吴芝圃任校长,下设文教学院、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4个学院。河南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并发展为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医学院独立并发展成为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大学行政学院独立,现为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财经系并入中南财经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1953年8月6日,国家教育部和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决定河南大学与平原师范学院两校合并,统称为河南师范学院,在开封、新乡两地办学,分称一院、二院。1955年8月16日,中共河南省委对河南师范学院进行调整,决定将文科集中在开封办学,理科集中在新乡办学。1956年11月,河南师范学院一院、二院分别独立为开封师范学院和新乡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设中文、历史、地理、外语4系。1959年,开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我校,新增物理、化学、数学、生物4系,后又增设政教系和体育系。1962年7月,河南艺术学院并入,建立艺术系;河南体育学院并入体育系;郑州大学地理系并入地理系。至此,学校有中文、历史、政教、地理、外语、数学、物理、化学、体育、艺术10个系。

  1979年,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增设教育系。1984年5月恢复为河南大学。学校也由师范院校逐渐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

  2008年10月17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在河南人民会堂签订省部共建河南大学协议,河南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目前,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设有33个学院(部),89个本科专业,4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4200多人,其中专兼职工作的院士13人,正副高级职称15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人,留学生近200人。学校拥有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特种功能材料、植物逆境生物学、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实验室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建有国家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4个国家级教育、科研基地。办有出版社和多种学术刊物,图书馆藏书450万册。校区总面积2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其中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校区于2006年建成投入使用。

  建校以来,先后培养了40多万各类专门人才,一大批知名教授、学者,如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先后在校执教;不少学生,如尹达、邓拓、白寿彝、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杨廷宝、高济宁、姚雪垠、吴强、周而复、马可、王鸣岐、李秉德、梁光烈等均已成为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学校标识

校徽

  1994年由我校工艺美术系青年教师肖红设计,该校徽图案为正圆形,外圈与内圆为蓝色,象征理想与广阔的发展前景;中间黑体英文字母与下方的创校年号为绿色,代表教育与勃勃生机;蓝底下的“河大”两字为由右至左的篆书题,给人一悠久的历史文化感;校名下方的水浪,象征位于黄河岸边、中原文化与文明发祥地的河南大学历史久远。

校训

  河南大学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以“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校训,培养出40余万优秀学子,为祖国的各项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取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话言简意赅地道出办大学的原则在于发扬光明的德性,革新民心,达到完善。“明明德”,意指彰明美德,就是告诫师生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优良品德。“亲民”又为“新民”,意为启迪百姓心智,使百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就是将自己的美好道德推己及人,不断求取进步。对于“止于至善”,宋代硕儒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 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也就是说,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1936年,河南大学南大门建成后,学校就将校训用柳体金字镌刻在正门内侧的门楣之上,正中上额横书“止于至善”,左书“明德”,右书“新民”,八字校训耀眼夺目,发人深省,予河大学子以光大学术,恢宏文化的启示,一入校门便油然而生对国家、民族崇高无上的历史责任感。

校风

  团结、勤奋、严谨、朴实

校歌

  《河南大学校歌》诞生于1940年,由嵇文甫先生作词,陈梓北先生谱曲。当时中华大地正遭受日寇侵略者的铁蹄践踏。河南大学辗转搬迁,经鸡公山、南阳镇平,最后停留在伏牛山深处的嵩县潭头镇办学达5年之久。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河大师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时任文学院院长的嵇文甫先生激情奔放地创作了《献给祖国》、《走出象牙之塔》等抗战歌曲。教育系教授陈梓北长于作曲,曾为《纪念鲁迅歌》、《远征进行曲》、《七七中学校歌》等谱曲,编有《抗战歌曲选》。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刻,河南大学决定创作《河南大学校歌》,利用歌曲的形式,通过广大师生传唱,在阴霾的天空和血腥的环境中树起河南大学的猎猎战旗,以凝聚师生,鼓舞抗战斗志,弘扬学术传统,坚持办学不辍。嵇文甫、陈梓北受领重任,很快两人合作的《河南大学校歌》便响彻在伏牛山麓,伊水河畔。

  "四郊多垒,国仇难忘。"日寇的暴行,并没有吓倒河大人。"济济多士"在苍苍嵩岳下,泱泱黄河边,"风雨一堂",坚守"悠且长"的"中原文化",追求民主与科学,为抗战和建设培养人才。此后一代又一代的河大人高唱校歌,奋发图强,传承河大精神,创造出河南大学的辉煌历史。

  1992年庆祝河南大学建校80周年时,由中文系张予林作词、音乐系张彬谱曲,创作了新的《河南大学校歌》。

  2002年9月,在建校90周年之际,河南大学决定恢复使用1940年的《河南大学校歌》,并根据时代发展,将原歌词中的":三民"与"四维"改作"民主"与"科学"。《河南大学校歌》重新在师生中广为传唱,成为新时期河大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战斗号角。

校领导

现任领导

  • 党委书记:关爱和
  • 校长:娄源功
    • 党委副书记(正校级):赵国祥
    • 副校长:宋纯鹏
    • 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宝明
    •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雷霆
    • 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志军、刘先省、许绍康
    • 副校长:孙君健
    • 总会计师:韩守富

历任校长

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

  • 林伯襄,1912.8~1916
  • 丁德合,1916~1918
  • 李敬斋,1918~1919
  • 张鸿烈,1919.8~1922.9

中州大学

  • 张鸿烈,1922.9~1927.6

河南中山大学

  • 张鸿烈,1927.6~1927.12
  • 凌冰,1927.12~1928.4
  • 查良钊,1928.4~1928.6
  • 邓萃英,1928.6~1928.11
  • 查良钊,1928.11~1929.5
  • 黄际遇,1929.5~1930.6
  • 张仲鲁,1930.6~1930.9

省立河南大学

  • 张仲鲁,1930.9~1930.10
  • 赵新吾(代),1930.10~1930.12
  • 李敬斋(兼),1931.5~1933.8
  • 许心武,1931.5~1933.8
  • 张仲鲁,1933.8~1934.8
  • 杜俊(代),1934.8~1935.4
  • 杨震文,1935.4~1935.6
  • 刘季洪,1935.6~1938.10
  • 王广庆,1938.10~1942.3

国立河南大学

  • 王广庆,1942.3~1944.10
  • 张仲鲁,1944.10~1945.6
  • 田培林,1945.7~1946.11
  • 姚从吾,1946.12~1949.1

河南大学

  • 吴芝圃,1949.8~1950.10
  • 嵇文甫,1950.10~1953.8

河南师范学院

  • 嵇文甫,1953.8~1956.8
  • 赵纪彬,1956.9~1956.11

开封师范学院

  • 赵纪彬,1956.11~1963.11
  • 曲乃生,1963.11~1966.6
  • 李林,1978.9~1979.8

河南师范大学

  • 李林,1979.8~1982.2
  • 李润田,1982.2~1984.5

河南大学

  • 李润田,1984.5~1991.8
  • 靳德行,1991.8~1995.6
  • 王文金,1996.5~2001.9
  • 关爱和,2001.9~2009.2
  • 娄源功,2009.2~

院系设置

  • 文学院
  • 历史文化学院
  • 教育科学学院
  •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外语学院
  • 经济学院
  • 工商管理学院
  •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物理与电子学院
  •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 环境与规划学院
  • 生命科学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
  • 土木建筑学院
  • 艺术学院
  • 体育学院
  • 医学院
  • 药学院
  • 护理学院
  • 淮河临床学院
  • 东京临床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软件学院
  • 民生学院
  • 国际汉学院
  • 欧亚国际学院
  • 人民武装学院
  •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大学外语教学部
  • 公共体育部
  •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 军事理论教研部

校友

  • 杨廷宝: 建筑大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
  • 赵九章:中国卫星之父、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清华大学校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
  • 阎振兴:水利泰斗,曾任中华民国教育部第八任部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
  • 张伯声: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
  • 高济宇:中国化学会副会长,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毕业
  • 张劭:青霉素研制人之一、英国皇家医学院终身院士,河南大学医学系毕业
  • 张纯明:中华民国驻联合国副代表,河南大学外语系毕业
  • 罗梦册: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英国皇家学院终身院士
  • 樊粹庭: 豫剧剧作家,“现代豫剧之父”
  • 石璋如:考古学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
  • 尹达:中国科学院常务委员,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
  • 邓拓:人民日报总编辑,河南大学经济系毕业
  • 白寿彝: 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
  • 袁宝华: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 梁光烈:中国国防部部长
  • 盛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东南大学校长
  • 彭云: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马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 李秉德:西北师范大学校长
  • 焦国标:著名新闻学研究者、作家和异见学者
  • 高耀洁:因艾滋病防治工作而声名大嘈之西医
  • 郝铁川: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
  • 任鲁豫: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