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洞头区
温州洞头区:望海楼
温州洞头区:三盘大桥
温州洞头区:仙叠岩
温州洞头区:半屏山

  洞头区汉语拼音:Dòngtóu Qū;英语:Dongtou District),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辖区。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口外。有302个岛,是全国14个海岛县(区)之一,素称“百岛之县”。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现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18个城乡社区、93个村居。户籍人口15.5万。洞头以洞头岛为名。据传宋时,福建惠安有一渔船从东岙口进港,伙计用盘斗打水,绳断盘斗被海水冲入崖洞,后船驶到半屏山拨浪鼓屿旁,又见盘斗,方知崖洞两头相通,因不知岛名,故称渔船驶入处为洞头。

  洞头是是“中国羊栖菜之乡”,“浙江紫菜之乡”。海岸线长333.5公里,可建深水泊位90多个,其中大小门港可建30万吨级深水码头。2012年1月,洞头被省政府批复为海岛综合开发与保护试验区。洞头拥有海岛特有的“渔、港、景、涂”资源。洞头是全国以县域命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海钓基地。2012年11月,望海楼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洞头曾因电影《海霞》和“先锋女子民兵连”名扬华夏。

  洞头列岛居民的先祖,绝大多数来自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操闽南方言,至今仍较完整地保存了闽南民俗文化。敬妈祖、拜七星娘娘、迎火鼎、走马灯等民俗活动,都具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

  洞头所在的洞头渔场,是浙江第二大渔场,渔产丰富。早在清末民初,洞头与台湾的民间贸易往来就很频繁,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

行政区划

  全区辖5个街道、1个镇、1个乡:北岙街道、东屏街道、元觉街道、霓屿街道、灵昆街道、大门镇、鹿西乡。区政府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

  • 北岙街道 辖岭背、上新、城中、银海、城南、新城6个社区,繁城、小三盘、小朴、大朴、东郊、隔头、九仙、大长坑、小长坑、风门、白叠、打水鞍、大岙、擂网岙、下尾、九厅、阜埠岙、东沙、海霞、柴岙、大王殿、双垄、西山头、鸽尾礁23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镇前路1号。
  • 东屏街道 辖中仑、洞头、东岙、东岙顶、垄头、大瞿、南策、后寮、寮顶、岙仔、后坑、金岙、大北岙、松柏园、外埕、惠民1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中仑村府前路51号。
  • 元觉街道 辖状元、活水潭、沙角、花岗、沙岗、深门、小北岙7个行政村,169个自然村。办事处驻状元村繁府路15号。
  • 霓屿街道 辖布袋岙、桐岙、上社、下社、石子岙、同兴、正岙、下郎、郎等、长坑垄10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办事处驻布袋岙村滨海北路2号。
  • 灵昆街道 辖灵昆1个居民区,海思、双昆、上岩头、沙塘、王相、叶先、周宅、北段、九村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驻沙塘村。
  • 大门镇 辖兰湖洞、大溪、朝阳3个居民区,甲山、岙底、岙面、大荆、小荆、长沙、乌仙头、头岩、东屿、小门、仁前涂、美岙、寨楼、营盘基、杨梅田、西浪、东浪、石浦、潭头、沙岙、枫树坑、观音礁22个行政村,164个自然村。镇政府驻镇中路4路。
  • 鹿西乡 辖鹿西、口筐、山坪、东臼、扎不断、昌鱼礁6个行政村,138个自然村。乡政府驻鹿西村海景街92号。

历史沿革

  洞头置县历史短,但开发历史悠久。据九亩丘出土文物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洞头列岛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战国,为瓯越之地。

  秦,属闽中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属回浦县,隶会稽郡。

  东汉建武元年至三年间(25-2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遂为永宁县地,仍隶属会稽郡。

  三国时期属吴国,仍为永宁县地。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永宁县属之。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立永嘉郡,以永宁县为郡治。宁康二年(374)分永宁县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遂为乐成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为永嘉县,隶处州,今洞头县境为永嘉县地。开皇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

  唐,武德五年(622),分括州置东嘉州,分永嘉县复置乐成县,今洞头县境又为乐成县地,隶东嘉州,武德七年(624),又撤乐成县并入永嘉县,今洞头境地复为永嘉县地。贞观元年(627),废东嘉州,永嘉县隶括州。高宗上元二年(675),分括州置温州,设州治于永嘉。载初元年(689),复置乐成县,隶温州,今洞头县境复为乐成县地。

  五代十国时,乐成县属吴越国。后梁开平二年(908)改乐成为乐清,今洞头县境为乐清县地,仍属温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属瑞安府。

  元,属温州路。

  明,属温州府。

  清,雍正六年(1728),置玉环厅,隶温州府。今洞头县境划玉环厅第二十都。

  民国元年(1912),改玉环厅为玉环县,隶瓯海道,今洞头县境为玉环县第四区。民国25年(1936),今洞头县境建政为三盘区。1949年10月7日(农历八月十五)洞头境首次解放和1952年1月15日洞头全境最后解放后,均仍属玉环县。

  1953年6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洞头置县,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洞头县建制,当年7月1日起划归玉环县。1959年1月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玉环县建制。当年4月1日,洞头划归温州市。1964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洞头县建制,隶浙江省温州地区专员公署 。1965年3月1日起,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对外办公。1981年9月22日,温州地区与温州市合并,洞头即改隶浙江省温州市。

  2015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省调整温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5]122号):同意撤销洞头县,设立温州市洞头区,将温州市龙湾区灵昆街道划归洞头区管辖,以原洞头县和龙湾区灵昆街道的行政区域为洞头区的行政区域。洞头区人民政府驻北岙街道县前路12号。

文化

海神信仰

  洞头的民间神祇信仰,佛道兼有,除观音等以外,主要的还有妈祖、杨府爷、陈府爷等。因海岛以从事海上生产的居民为多,所以这些信仰,逐渐与海洋生产相融合,演变成海神信仰。

  • 【妈祖】洞头的九座妈祖宫,在妈祖的诞辰日和升天日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居民们逢初一、十五进庙焚香祭祀,渔民们则大多在出海前、汛期结束时入庙烧香许愿、还愿,祈求平安。过去新船造成,要请“师公”(道士)主持,举行“安船”仪式,要唱《安船歌》:“船头造起船头镜,船尾造起尾后庭;当中造起有五堵,湄州妈祖坐中厅。”然后把妈祖雕像供奉在船中,祈求新船下海顺风顺水,平安吉利。
  • 【杨府爷】洞头诸岛有24座杨府庙,供奉的是北宋名将杨六郎即杨延昭。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郎,陕西神木县人。年轻时随父杨业出征,常为先锋,后守边20余年,治军严明,作战骁勇,屡破契丹军,契丹军闻其名而畏退。他去世100余年后,北宋京城为金兵所破,徽宗、钦宗被掳,高宗退至临安(今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在洞头县的大门、鹿西岛设寨,寨兵对朝廷偏安一偶十分失望。为激励土气,兵寨内设立杨六郎牌位,祈望靠他的神威保佑战事平安。以后朝代更替,兵撤寨毁,但敬奉杨六郎的庙宇及习俗却保留下来了。洞头渔港的杨府庙保存得较完整,是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过去一些渔民出海前,要进庙祭拜,并从庙中领来“令旗”,以保出海平安。农历五月二十三为杨六郎寿日,各杨府庙有祭祀活动。其中供品之一为炒豆,意为作弹药,以备杨六郎御海寇时之所需。
  • 【陈府爷】洞头诸岛的陈府庙也有24座,供奉的是唐代开漳(州)先祖陈元光。唐代总章二年(669年),泉州、潮州之间的蛮荒地带发生“蛮獠啸乱”,归德将军陈政奉命率唐府兵将共45姓5000多人(连同随军眷属)南下平乱。其间陈政病故,他的儿子鹰扬将军陈元光袭父职率部平定了啸乱。经过多年的垦荒建设,陈元光上奏朝廷,在这块蛮荒之地设立州郡,称“漳州”,陈元光为首任剌史。以后,陈元光和他率领的中原将士的后代,又从漳州向台湾乃至更远地方发展。这些人称自己是唐代南下将士的子孙,所以叫“唐人”,把祖居地叫“唐山”。景云二年(711年),陈元光在一次征战中殉难,后人怀念他的功绩,设庙纪念。以后,凡从漳州迁移出来的陈氏族人,都在后来的居住地设庙祭祀。洞头的陈府庙大多设置海船模型,洞头本岛垅头村、东岙村的陈府庙规模较大,保存也较为完整。平时渔民出海之前和归来之后常进庙祭拜;农历十一月初五为陈元光殉难日,有庙会活动。

东岙普度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世间人们做普度超度亡魂饿鬼,使他们得以早日解脱,避免在人间作祟。这一活动曾在我国东南一带各地流行,而闽、台两地尤其盛行,特别是台湾。洞头先民从福建泉州、漳州迁入,也带来了闽南文化的习俗。据了解,东岙做普度已有近200年历史。发起人为当时一些白底船老大。渔民以捕鱼为生,生产工具落后,遇上大风大浪,气候恶劣,常船翻人亡,有的连尸体也找不到,在海上作业安全无保障。为超度海难者及孤魂野鬼的灵魂,以求渔船、村庄平安,就沿用祖籍福建的普度节保一方平安的习俗,由东岙村和东岙顶村联合,在东岙海边大士爷庙做普度。后来,几家渔行头家也参与进来,作为首事,出钱出物。由于农历七月十五是大潮水,为捕鱼佳期,不能停产,而七月廿三、廿四是小潮水,渔船上岸,渔民们有时间举办活动,于是就把普度节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廿三、廿四,但还是称“中元普度”,或称“中元普利”。东岙普度节自发起至今,除解放初期停过几年,年年都有举办。东岙普度节的特别之处,其中的一项内容——举穳,是专门为在海上遇难的,无人认领的人员亡灵超度。普度节中的火牛、火狮、水灯等独具渔区特色。其中的放水灯已从原来引送野鬼、祈祝海蜇丰收到当代灯会自娱自乐,有清晰的变革轨迹。现在,这些习俗经过变革,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海洋民俗文化的弘扬、海岛旅游事业的发展、平安渔农村的创建服务。2009年东岙普度节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初九“拜天公”

  农历正月初九“拜天公”在洞头百岛渔村最为流行,历史悠久,距今已流传了400多年。经考证,始于明末清初,20世纪30年代较为盛行。所谓“天公”,专指玉皇大帝,也泛指居住在九重天上的天神。拜“天公”,即向天帝和诸神祈求,请愿:免灾难,保平安,生财得福,健康长寿。

  在洞头海岛民间,不论富人穷人,不管有钱无钱,“天公”一定要拜,有的拜官、求财、拜升学,有的拜消灾保平安。家境困难的人家,宁可“寒酸过年”,也要“阔拜天公”。在外谋生的人,回家过年后,一定要等到正月初九拜过了天公才出行。这种虔诚的意念,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带有感恩色彩的敬畏。由于海岛渔区远离大陆,科学不发达,生产原始落后,生存环境艰难,“靠天吃饭,靠天生存”的意识观念十分浓厚,人们只能把一切追求与希望寄托在“天公”的保佑恩赐上,希望通过“拜天公”的祭祀活动来感动上天,倚靠天公的力量铲除人间的一切不平和罪恶的横行,求得平安,得到福祉;也通过“拜天公”的践行,表达自己对天(也泛指大自然、尤其是大海)的感恩敬畏之情,表示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吉祥如意的期盼。这就是正月初九“拜天公”历经几百年至今盛行不衰的渊源。2008年12月列入温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月初九的凌晨,一般是初八夜十二时过后,听到公鸡头一声报晓,各家各户当家人和参拜天公的家庭成员就起床了。先在大门外正中位置或天井中平放两张一样高的长条凳,然后把一张四方桌(八仙桌)叠放在两张长凳上,在方桌的前头左右对中放置一对蜡烛台,中间置一只香炉,然后把各种供品放在桌面上。供品有九样:以甜糕或甜馃(也有用红圆、红龟的)、猪头或猪肉、线面为主祭品,称“三牲祭礼”;其余有红枣、桂圆、糖果、饼干、水果(梨除外均可)、黄花菜等,还要茶叶三盏、黄酒三盏。

  祭拜由当家人领头,全家齐跪在地上,脸朝上天,参拜“天公”,祈求各自的心愿或表示对天公的感恩。

七夕成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洞头百姓感恩“七星娘妈”(即七仙女)、祈愿少儿健康成长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以七星亭、巧人儿馃及其他供品祭拜七仙女。对于未满16虚岁的儿童来说是儿童节,需要祭拜祈福;对刚满16虚岁的少年来说是成人节,要举行成人礼:以“红圆”、“寿龟”、公鸡等供品祭拜七仙女,意为从此长大成人,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洞头县东屏街道自2008年开始举办“七夕节”,每年一届,吸引了大批游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