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洪山区汉语拼音:Hóngshān Qū;英文:Hongshan District),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湖之滨,东经114°7′-114°38′,北纬30°28′-30°42′。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环抱武昌区青山区,东抵鄂州市,南与江夏区接壤,北与新洲区黄陂区隔江相望。总面积480.2平方千米。总人口61.5万人(2011年末)。全区实际管辖9个街道、1个乡(另有部分行政区域分别由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代管)。

行政区划

  全区实际管辖9个街道、1个乡:珞南街道、关山街道、狮子山街道、张家湾街道、梨园街道、卓刀泉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青菱街道、天兴乡。区政府驻珞南街道珞狮路318号。(注:另有部分行政区域分别由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区代管)

历史

  洪山区是由境内有洪山而得名。

  洪山地域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均属武昌县管辖。

  清朝末年,武昌县下辖乡,乡下辖里,里下设保,保下设甲。再现洪山区境内设南乡和北乡。其中南乡设上鹦鹉里(今青菱湖周围)和下鹦鹉里(今黄家湖一带)北乡设6里,即:保安一里、保安二里(即今东湖一带);永丰一里、永丰二里(即今严家湖、洪山、花山一带);招贤里、横山里(即今张家铺和青山一带)。

  在民国初期,沿用清末旧制。1927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在今洪山区境内设10个乡,即:武丰乡、崇善乡(今北湖及东湖周围)、附城乡、南湖乡(今南湖周围)、英丰乡、恩场乡(今黄家湖、青菱湖周围)、昌明乡(今石咀村)、永丰乡、永宝乡(今花山、洪山、游家庙一带)、八吉乡(今八吉)。

  1934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调整,在今洪山区境内设第六区和第七区。其中第六区设26个乡,即:近港乡、山内乡、山外乡、丰乐乡、永寿乡、胡墩乡、洪庙乡、东乡、圣化乡、沙口乡、天兴乡、小乙乡、海西乡、石山乡、游家庙乡、竹桥乡、火官乡、堰房乡、关庙乡、温洲乡、吴立乡、武丰下乡、善后乡、从大乡、梅大乡;第七区所设的乡在今洪山区境内的有鲁家乡、驼子店乡、福寿乡、王店乡。

  1946年,武昌县进行区划,设新安乡(今鲁巷)、永丰乡(今王家庙)、福寿乡(驼子店)、招贤乡(今张家铺)、八吉乡(今向家祠)、文明乡(今石咀)、青山镇(含今洪山区的铁铺岭、武丰、贾家岭、余土库、方家岭、火官、温洲、法华、楠木、天兴、挽月、演佛、胡墩、渡口、洪吉、新集、崇阳、芦家岭等村)。

  1949年11月,武汉市在江南地区设3个郊区,即洪山区、武泰区和挹江区。其中,洪山区位于东湖和沙湖之间,区机关驻官园湾1号,辖官园、武珞、沙湖、东亭4乡;武泰区区机关驻武昌万佛林,辖白沙、莲溪、佛林、楠木、永安5乡;挹江区机关驻武昌王家墩,辖建设、解放、和平3乡。1951年4月(一说5月),将洪山、武泰、挹江三个郊区合并为武汉市第八区(武昌郊区),区机关驻地在武昌官园湾1号,辖解放、建设、和平、官园、武珞、沙湖、东亭、白沙、佛林、永安、楠木、莲溪12乡。

  1952年7月,武汉市撤销第八区(武昌郊区),并将武昌县部分地区划入武汉市,成立南湖区、东湖区。其中南湖区,区机关驻武昌苗园,辖永安、楠木、佛林、洪福、李家桥、青菱、花园、石咀、杨泗矶、老桥、马驿、王家店、谭庙、谭佛、九夫、安家、湖口、油坊岭、宗黄、福乐、沧海、乌龙22乡;东湖区区机关先后在武昌曹家花园、周家湾、中高家湾等地,辖武珞、三合、鲁巷、东湖、磨山、官园、龙王、溪桥、沙湖、东亭、杨湖11乡。

  1955年2月,武汉市将东湖区和武昌县的第七区合并,成立洪山区。区机关驻武昌高家湾。辖洪山、武珞、莲溪、鲁巷、磨山、长山、三合、联合、中合、花山、春和、山湖、白浒、沿江、同意、太鲁、大吴、刘黄18乡和中南路街、武珞路街2个街道办事处。1956年6月,武汉市将江南的3个郊区(洪山区、南湖区和青山区)合并为洪山区和青山区;将原属洪山区管辖的花山、中合、春和、联合、大吴、刘黄、山湖等7个乡划归青山区,将原属武昌区管辖的陆家街、千家街、珞珈山街划归洪山区。

  1956年,洪山区将33个小乡合并为莲溪、东亭、南湖、喻家山、长春、长江、九峰、游庙、驼子店、黎明、建设、红旗、和平、联合、天兴、前进、友谊、胜利、白浒等19乡,中南路街、珞珈山街、千家街、陆家街等4个街道办事处。

  1957年6月,武汉市将青山区改为城区,原青山区所辖乡全部划入洪山区,并将洪山区辖街道划入武昌区。1958年8月,武汉市将市郊各小郊区撤销,成立武汉市郊区,区机关驻地在汉口万松园路2号(1959年2月迁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号)。郊区成立后,先后将小乡合并成立红旗(后改为南湖)、长青(后改为青菱)、关山、红焰(后改为花山)、东风(后改为北湖)、武东、和平、五一(后改为葛店)、先锋(后改为汉桥)、红星(后改为岱山)10个公社。1960年7月划出汉桥、岱山、葛店3个公社。

  1960年5月至7月,撤销武汉市郊区,原郊区所辖的农村公社就近划给各城市公社管辖。洪山、关山等公社相继成立。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管辖武珞、珞珈山、滨湖、水果湖、东湖风景区等5个分社。1961年3月,武汉市将洪山区人民公社和关山人民公社合并,恢复行政区建置,成立武汉市洪山区。尔后,将原由洪山和关山两个城市人民公社所管辖的36个农业生产管理区改为农业公社(其名称、范围未变);同时将原城区公社建置撤销,恢复街道办事处。

  1962年6月,葛店区5个公社划归鄂城县,流芳、茅店、胜利3个公社划归武昌县,洪山区实际管辖28个公社。1963年6月,将武昌区辖的花山、尤庙两个公社划归洪山区,将洪山区管辖的和平、联合两个公社划归武昌区。至此,洪山区辖东亭、莲溪、南湖、鲁巷、花山、尤庙、九峰等公社和喻家山、水果湖、珞珈山、中南路、武珞、滨湖、关山等7个街道。

  1964年,撤销余家头公社,武东公社城区部分划入青山区(设立武东街道),增设沿江、塔子2个公社。洪山区实际仍辖东亭、莲溪、九峰、鲁巷、尤庙、花山、环城、建设、火官、红旗、黎明、天兴洲、白浒、联合、沿江、南湖、石咀、青菱、和平、解放、塔子、岱山、谌家矶、合作(后改名先锋)、长丰、十里、江堤、永丰28个公社,同时管辖武珞、中南、珞珈山、水果湖、东湖、滨湖、关山、喻家山8个街道。

  1964年8月,为统一对郊区农业生产的领导,武汉市撤销洪山区和各城区农业办公室,江北恢复汉桥区;洪山区复为郊区,管辖江南市郊农业地区。原属洪山区管辖的喻家山、关山、珞珈山、武珞路、中南路、水果湖、滨湖等7个街道划归武昌区;原武昌区辖的和平、联合、青菱、石咀等4个公社,原属青山区辖的环城、天兴、建设、黎明、红旗、火官、白浒、沿江等8个公社划归洪山区。调整后,洪山区辖19个公社。

  1964年8月,撤销沿江公社并入白浒公社。1966年3月撤销火官公社,分别并入建设、红旗公社;同年4月撤销莲溪公社和东亭公社合并而为洪山公社。至此,洪山区辖和平、联合、青菱、石咀、环城、天兴、建设、黎明、红旗、洪山、南湖、鲁巷、九峰、尤庙、花山、白浒等16个公社。1975年2月,将16个公社合并为7个公社,即:洪山、鲁巷、南湖合并为洪山公社;青菱、石咀合并为青菱公社;九峰、尤庙合并为九峰公社;花山、白浒合并为花山公社;黎明、建设、红旗合并为建设公社;环城、联合、和平合并为和平公社;天兴公社。

  1976年1月,汉桥区撤销并入洪山区,此时,洪山区成为环绕武汉市的大郊区,辖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设、九峰、天兴、江堤、永丰、长丰、后湖、谌家矶等12个公社和琴断口、唐家墩2个街道。1980年1月成立岱山街道。全区辖红旗、张家湾、岱山、唐家墩、琴断口5个街道,洪山、和平、天兴、建设、花山、九峰、青菱、谌家矶、后湖、长丰、永丰、江堤12个公社,总面积570.65平方千米,总人口36.9万人(统计时间不详)。

  1984年1月(一说1983年10月),洪山区所辖农村公社改为乡。全区辖5个街道、12个乡、1个国营农场、2个苗圃、8个渔场,总面积589平方千米,总人口35万人。1985年1月,将洪山区管辖的江北地区的江堤、永丰、长丰、后湖、谌家矶5个乡以及琴断口、唐家墩、岱山3个街道分别划归江岸区、江汉区、桥口区和汉阳区。

  1986年1月,将鄂州市管辖的左岭镇划归武汉市洪山区管辖;7月,将原由武昌区管辖的关山街道、狮子山街道、葛化街道以及珞珈山街道的27个居委会划归洪山区管辖;9月23日,成立珞南街道(武政文[1986]144号)。至此,洪山区管辖天兴、和平、建设、洪山、青菱、九峰6个乡,花山、左岭街2镇以及关山、狮子山、珞南、张家湾、葛化、红旗6个街道,94个居委会、112个行政村,1956个居民小组、93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08.7平方千米,总户数110297户,总人口453202人。

  1993年7月,左岭镇同葛化街道合署办公。1994年,青菱乡同张家湾街道合署办公。1996年,洪山区面积509平方千米,人口约52.4万人,辖6个街道、2个镇、6个乡:关山街道、珞南街道、红旗街道、狮子山街道、张家湾街道、葛化街道、花山镇、左岭镇、和平乡、洪山乡、建设乡、九峰乡、天兴乡、青菱乡。区政府驻武昌珞瑜路6号。1999年,洪山乡的关山、群英、曙光、钢铁4个村交由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洪山区总人口878379人,其中:珞南街道198904人,关山街道195732人,狮子山街道58786人,张家湾街道13422人,红旗街道524人,葛化街道5282人,花山镇29024人,左岭镇30453人,洪山乡87536人,青菱乡36076人,九蜂乡19745人,和平乡108753人,建设乡53504人,天兴乡2942人,东湖开发区24546人,武钢北湖农场13150人。

  2003年,洪山区委、区人大、区人民政府和区政协机关迁驻珞狮路318号。2004年,将洪山区关山街道的磨山社区移交东湖风景区托管。2004年末,洪山区总人口720188人,辖6个街道、2个镇、6个乡,103个居委会、139个村委会。

  2005年12月,撤销和平乡、洪山乡,设立和平街道、洪山街道(2006年3月正式实施)。2005年末,洪山区辖8个街道、2个镇、4个乡:珞南街道、关山街道、狮子山街道、张家湾街道、红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镇、左岭镇、青菱乡、九峰乡、建设乡、天兴乡。共有124个居委会、125个村委会。

  2006年,洪山区和平街道的龚家岭、先锋、湖光、新武东4村,洪山街道的桥梁、磨山、风光、渔光4村,九峰乡的古架、滨湖、建强3村(共11个村)全部移交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托管;和平街道的和平村、北洋桥村、白马洲村,洪山街道的卓刀泉村、东湖村、东亭村6个村部分移交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托管,托管面积约51平方千米。2008年,洪山区九峰乡及所辖10个村、1个社区移交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托管,托管面积约33平方千米。

  2009年5月,武汉市江南三区插花地调整,洪山区调整划出28个村(社区),其中,城南、光明、武东3个社区和向阳、姚家岭、余家湖、风光、三角路、团结、余家头、柴林头、东兴洲、芦家嘴、同兴、努力、胜强、五星、武东、贾岭、火官、红胜、星火、五一、群力21个村全部划出,南湖、徐东、和平、建设4个社区部分划出;调整划入11个社区,其中,自建村、铁机、纺机、新世纪、省电、华电、风光苑、列电社区8个全部划入,岳家嘴、理工水运、石牌岭、武泰闸4个社区部分划入。洪山区调整减少土地面积约28.8平方千米,调整减少人口约0.28万人。

  2009年12月,洪山区对区内部分街乡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一、将从武昌区划入的华电、省电、新世纪等3个社区的全部及岳家嘴社区的部分,区机关宿舍区,市公安局防爆大队宿舍,省直公务员小区,原和平街道管辖的和平渔牧一场的部分区域,原洪山街道管辖的东亭村、东湖村等在徐东大街以东的全部区域调整由红旗街道管辖,同时将红旗街道更名为梨园街道,办公地点迁至徐东大街汪家墩小区。二、将从青山区划入的自建村社区和从武昌区划入的铁机、纺机等2个社区的全部及理工水运社区的部分区域调整由和平街道管辖,同时将原红旗街道管辖的徐东、和平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和平街道管辖。三、将原红旗街道管辖的建设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建设乡管辖。四、将从武昌区划入的风光苑社区全部和石牌岭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珞南街道管辖。五、将从武昌区划入的列电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张家湾街道管辖。六、将从武昌区划入的位于南湖路以西、京广铁路以东、长虹桥以南的武泰闸社区部分区域,调整由张家湾街道管辖。七、将从武昌区划入的位于富安街以南的汇东小区·南湖新村调整由洪山街道管辖。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洪山区常住总人口1390243人,其中:珞南街道230583人,关山街道314096人,狮子山街道99255人,张家湾街道27028人,梨园街街道22384人,洪山街道164992人,和平街道107811人,青菱乡79913人,天兴乡3368人;东湖风景区街道(洪山)53110人;(东湖开发区)花山镇22256人,左岭镇27680人,九峰乡12526人,关东街道188996人;(武汉化工区)建设乡29807人,清潭湖办事处6438人。

  2010年6月28日,洪山区左岭镇及所属16个村、4个社区,花山镇及所属13个村、1个社区,赛山村飞地、严东湖渔场、花山渔场,整体移交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托管,托管面积为89.26平方千米,托管人口为22254户65996人;花山镇6村1场1苗圃1湖(即化工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联丰村、赛山村、吴桥村、吴桥渔场、花山苗圃和化工区防护带范围内的后山村、何董村、清潭村、竹子湖),整体交由化工区托管,托管面积为17.19平方千米,人口为2236户7332人。2010年8月13日,洪山区建设乡及所属14个行政村、1个社区,建设乡林场及建设乡渔场整体移交化工区托管,托管面积约46.9平方千米,人口为9113户2.41万人。

  2010年8月,撤销花山镇、建设乡,设立花山街道、八吉府街道,驻地分别为花山镇156-8号、杜家井1号。至此,洪山区辖和平、洪山、梨园、葛化、狮子山、关山、珞南、张家湾、花山、八吉府10个街道,左岭镇和九峰、青菱、天兴3个乡。2010年11月,将左岭镇托管后仍保留在洪山区的葛化街道建制调整至卓刀泉区域,更名为卓刀泉街道,同时调整关山、珞南、洪山3个街道的管辖范围;撤销青菱乡,在原青菱乡(张家湾街道)管辖范围内调整设立青菱和张家湾两个街道。

  2011年4月,撤销左岭镇、九峰乡,设立左岭街道、九峰街道,驻地分别为左岭正街117号、光谷四路8号。至此,洪山区辖关山、珞南、和平、洪山、狮子山、张家湾、梨园、卓刀泉、青菱、花山、八吉府、左岭、九峰13个街道和天兴乡。

  2011年末,全区总面积480.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615046人,其中农业人口16712人。辖9个街道、1个乡,133个社区、29个行政村(武汉年鉴2012数据,不含被代管部分)。

地理

  洪山区地貌以平原为主,有山有水,水阔地宽,西北略低,东南略高。全区93%的土地低于海拔40米,平均高程为海拔25.3米,最高点为九峰乡与江夏区交界处的丁管山,海拔201米,最低处为北港村17.3米。丘陵岗地分布在花山、九峰、洪山、青菱等乡镇内。辖区内桂子山、喻家山、南望山、九峰山、花山、白浒山等由中部向东部连绵延伸,与南湖、严东湖、严西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境内中部、自西向东有低岗伸延,东部则以垄岗平原为主。丘脊岗坡多、呈东西走向,形成较大范围的天然屏障。区内的长江岸长约66.2公里。境内大小山峰,一般座东向西,呈带状延伸,湖泊14个,山水相依,河汊相错,自然景色十分壮观。

气候

  洪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和渔牧业的养殖。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50~205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为106~110卡/平方厘米,无霜期平均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毫米,并与光热同季,主要集中在农作物需水的4-8月。光、热、水资源丰富,并且具有组合优势,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但是,区内光、热、水分布不均匀,变化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约一倍,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节上分布不匀,春季阴雨连绵,夏季大暴雨,突发性强,日降雨量最多达248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这些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是不利的。洪山地区年均气温16.3℃,农业界限温度高于5℃者为283天,高于10℃者235天,高于20℃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时数2087时,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长江环绕洪山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这些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为洪山区蔬菜生产创造了优越条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区内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四个土类。根据地形特点可划分为“三个类型区”,即:环城平原菜副食品生产区。主要构成为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生产条件较好,以潮土类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抗旱能力强,是蔬菜生产的主要基地。东部垄岗粮林多种经营区。为鄂东南低山丘陵的延伸部分,有82个山头,地形波状起伏,垄岗相间。垄岗下部以水稻土为主,肥力度、水、气、热等资源状况良好是粮食、油料的主要产区。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供肥性差,但可人为改造成性状较好的白散土、黄土,以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为主。垄岗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仅为林业利用。水产养殖区分布在全区各乡镇,湖泊、塘堰、精养鱼池汇集了大面积地表径流,蓄积养丰富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类,加上菜叶边皮,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副业残渣等构成了丰富的饵料资源,滋养着水生动植物。

水资源

  地表水:洪山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江从洪山区西南流人,从洪山区东北出境,流程75公里,水位通常在14.57~20. 05米。除长江外,还有巡司河,它发源于汤逊湖,经武太闸流入长江,全长16公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大小湖泊14座,常年水面面积113km2,可蓄水2.46亿方。

  地下水:洪山区地下水按含水岩层性、赋存条件可以分为三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

矿藏资源

  现已探明洪山区内矿产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有砖瓦粘土、水泥粘土、还有矿泉水。

  玻璃石英矿在九峰大长山一带,约800万立方。建筑石材分布在花山、九峰、左岭。砖瓦粘土在花山、九峰、左岭、建设、洪山等乡镇。水泥粘土在九峰、和平和建设乡,都未开采。

  马鞍山森林公园有一矿泉井,储量较大,正准备开发。左岭镇泉井村也有一口矿泉井,是一地下喷泉,储量较大,也在开发之中。

  湖北省商业专科学校操场和洪山乡幸福村这两个地方有地热。商业专科学校操场地热在37.5℃—23℃之间。

  (以上数据截止2007年)

特产

  保丰绿茶:即武汉市洪山区九峰乡保丰村林场生产的绿茶,其品种有毫锋、银芽、龙井、毛尖、珍眉等。保丰绿茶于1971年问世,便非同凡响,1982年首次参加武汉市茶味评比便获奖,此后,不仅在市级评比中年年获奖,还进入湖北省名优茶的行列。1986年保丰毫锋被评为省优良产品,次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3年上了一个新台阶,毫锋与银芽均获省一等奖。1994年,毫锋获省优良奖,银芽获省特等奖。在全国性的“94中国陆羽杯”茶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自此,保丰绿茶不仅名满三镇,还在《湖北名优茶》一书占有一席之地:不仅进入全国名茶行列,还受到联合国环保组织官员以及朝鲜、泰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的赞誉。

  洪山菜苔:俗称红菜苔,色紫红、花金黄,是武汉地区的特产。优质红菜苔只产在洪山,若迁地移植,不仅颜色不同,品味也有差异。民国初年,黎元洪离开湖北,到北平当大总统时,每临冬天,必派专差到洪山来运红菜苔。由于长途大批运输。鲜菜运到北平后,时间一久,菜苔失去原有的色泽和鲜昧,感到美中不足。于是有人出谋把洪山的泥土装上几火车皮运往北平试种,结果,菜苔虽长出来了,但色不红,味不鲜。试种失败,更感到洪山菜苔之可贵,以后不得不沿用老办法,用火车成批运送菜苔到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