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藏族自治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草原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风光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岗什卡雪山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原子城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卓尔山

海北藏族自治州汉语拼音:Hǎiběi Zàngzú Zìzhìzhōu;英语:Haibe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中国青海省辖民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理坐标是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北与甘肃省毗邻,东南与西宁市大通县海东地区互助县湟中县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隔湖相望;东北与甘肃省天祝山丹民乐永昌张掖肃南等市、县毗邻。 面积34068.4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海北藏族自治州市户籍人口29.52万人。 辖3个县、1个自治县。

地处祁连山地、沟谷、滩地。主要河流有黑河、托勤河。境南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属高原大陆性气候。矿藏有煤炭、石棉、砂金、铜、铅、锌、铬等。盛产湟鱼、鲤鱼。大通马闻名省内外。名胜古迹有西海郡古城、汉代石虎、卡约文化德州墓地、汉代古城、北向阳古城、舍卜齐沟岩画等。

海北州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畜牧业较发达。中药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已被采集利用的有:鹿茸、大黄、冬青、秦艽、红景天、白芍、枸杞子、冬虫夏草、雪莲、手掌参、柴胡、黄芪、党参、羌活、麻黄、沙棘等300余种。祁连县的“黄蘑菇”,门源县的“人参果”等誉满全国。

海北州历史悠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在西汉时期,今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南北朝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吐谷浑所据。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门源、海晏、祁连、刚察4县。1955年5月20日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至今。

  • 邮编:812200 区号:0970 代码:632200

行政区划

辖3个县、1个自治县,州政府驻海晏县西海镇。

人口民族

  海北州是多民族地区。2013年底,共有 25个民族,总人口292617人。总人口在8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98455人,占总人口的33.65%;回族95083人,占总人口的32.49%;藏族72766人,占总人口的24.87%;蒙古族15560人,占总人口的5.32%;土族8958人,占总人口的3.06%;其他民族1795人,有撒拉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畲族、高山族、东乡族、羌族、保安族、裕固族、黎族、侗族、傣族,占总人口的0.61%。全州总人口中,藏族分布最广。回族主要分布在门源县和祁连县。蒙古族主要分布在祁连县、海晏县、门源县。土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门源县。撒拉族人口的90%分布在祁连。

历史

  海北州历史悠久,多处发现的卡约文化、辛店文化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西汉时期,今海北州为西羌故地。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在今海晏县设置西海郡。两汉时,有名的胡羌道和羌中道已经形成,成为丝绸之路的辅道。胡羌道穿越今门源县和今祁连县,东晋法显和尚西行求经,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时,由湟水谷地西行,沿长宁谷西北行,越达坂山,经门源、祁连,穿大斗拔谷(今扁都沟),到达张掖。羌中道穿越今海晏、刚察县,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往天竺。

  南北朝和隋朝时,今海北州为鲜卑族、吐谷浑所据。

  唐代,属吐蕃王朝管辖。宋朝时,为角厮啰地方政权辖区。

  元代,归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

  明末,为蒙古族麦力干的游牧地。

  清雍正二年(1724年)以前,为厄鲁特蒙古各部的游牧地。雍正三年,门源设立大通卫,属西宁府辖治。乾隆九年(1744年),移大通卫于今大通县城关镇。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卫为县,门源为大通县属地。

  民国6年(1917年),海晏属湟源县和都兰理事辖治。民国18年(1929年)设置门源县。刚察为都兰理事辖区,由青海省辖治。民国26年(1937年)设海晏设治局。刚察为省政府直辖。民国28年(1939年)由门源县析置祁连设治局。民国32年(1943年)海晏设县。

  1949年9月12日,门源县解放。11月下旬,海北州全境获得解放。1950年10月30日成立海晏区行政委员会,隶属湟源县。1953年11月23日成立祁连县人民政府。1952年7月24日成立中共刚察区工作委员会。1953年12月3日成立刚察县人民政府,隶属省人民政府。

  1953年12月31日成立海北藏族自治区,辖门源、海晏、祁连、刚察4县。1955年5月20日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至今。

  1996年,海北州面积4.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4.9万人,以汉族为多,有回、藏、蒙古、土等少数民族,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26%,藏族占21%。辖海晏、祁连、刚察、门源4县。州府驻海晏县西海镇。

  1999年末,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积34706平方千米,人口259395人(根据青海省志),其中农业人口19.82万人。辖4县(门源、祁连、刚察、海晏县),3场(托勒牧场、青海湖农场、同宝牧场),34个乡镇(其中,牧业乡19个,镇政府3个)。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海北州总人口258922人。其中:门源县141426人、祁连县45394人、海晏县32879人、刚察县39223人。

  2006年8月,海北州乡镇总数由32个(11镇21乡)调整为30个(11镇19乡)。海晏县撤销甘子河乡、托勒蒙古族乡,合并设立达玉蒙古族乡(乡政府驻原甘子河乡驻地)。祁连县撤销柯柯里乡,并入野牛沟乡。刚察县热水镇更名为哈尔盖镇。

地理

  海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介于北纬36°44′00″~39°05′18″、东经98°5′00″~102°41′03″之间。东南与大通、互助、湟中、湟源县接壤;西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毗连;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隔青海湖相望;北与甘肃省的天祝、山丹、民乐、肃南县为邻。全州东西长413.45公里,南北宽261.41公里。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1%。

地形地貌

  祁连山系地处中国地势第三台阶,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高原西缘。海北州地处祁连山中部地带,最高海拔5287米,最低海拔2180米,海拔超过3000米的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85%以上。从地貌成因看,有构造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和冰川地貌;从地貌形态看,有川谷、盆地、丘陵、低山、中山和高山。根据海北地势特点全州分为三个地貌区:1.祁连山高原地貌区,包括祁连县全部和刚察、海晏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北广大地区,面积16965.8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49.8%。该地貌区呈“四山夹四盆”的形势,走廊南山与托勒山之间,形成黑河、八宝河断陷盆地,黑河、八宝河流贯其中;托勒山和托勒南山、大通山之间形成托勒断陷盆地和默勒凹陷盆地,托勒河、默勒河 (即大通河)流贯其中。2.青海湖北部滨湖地貌区,是我国著名青海湖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包括海晏、刚察县大通山分水岭以南、青海湖以北及湟水上游谷地,面积9937.26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9.17%,该区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区,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南部为湖滨平原及湟水谷地,区内布哈河、吉尔孟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是青海湖湖水的重要补给来源。3.浩门河河谷地貌区,包括门源县全部,面积7165.32平方公里,占海北州土地总面积的21.03%。西北部为景阳岭,北部为冷龙岭,南部为达板山,两条山脉之间,为第四纪分布广泛而沉积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西北低山五陵广布,东部为深山峡谷区,浩门河水由西北向东南流贯其中。州内地貌特点是地势高,骨架明显,类型多样,整个高原浩翰无垠,气势雄伟磅礴。

山脉

  海北州地处祁连山区腹地,祁连山系的走廊南山(往东南向延伸称冷龙岭)、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往东南向延伸称达坂山)等由西北走向东南,峰峦起伏,巍峨绵延,构成海北高原的主要骨架,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山峰海拔都在40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托勒南山五个山东沟脑主峰,海拔5287米,最低点位于祁连黑河下游大子龙沟口南,海拔2180米,相对高差3100米。1.走廊南山,境内海拔在4000~4767米,山体由奥陶系中统中基性火山岩、千枚岩、绿色硬砂岩、结晶砂岩、紫红色砂砾岩和夹煤岩等构成。2.冷龙岭,脊峰一般在海拔4500米左右,主峰岗什卡,海拔5254.5米,山体由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大理岩构成。3.托勒山,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5159米,山体由火山岩、千枚岩、绿色硬砂岩、砂砾岩构成,海拔4800米以上的山峰,发育现代冰川。4.托勒南山,一般海拔高度4000米,最高点五个山东沟西岔山峰,海拔5287米,属中祁连隆起带,山体由结晶灰岩、板岩、砂岩夹石英岩构成,海拔4500米以上多系裸岩,常年积雪,现代冰川广泛发育。5.大通山,最高点桑斯扎峰,海拔4755米 ,山体由古老震旦亚界海相砂质,碎屑岩和碳酸岩构成。6.达坂山,古称大寒山,又名青石岭,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山体由古老的震旦亚界海相砂质碎屑岩和碳酸岩构成,气候较湿润,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沟谷纵横,地面切割严重,植被覆盖率约80%。

河流

  海北州境内4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冰川广布,终年积雪,现代流水作用较强烈,地表径流资源丰富,流量大于0.5秒立方米的河流有61条,其中外流水系河流24条,祁连山内陆水系河流有25条,青海湖内陆水系河流12条。全州总集水面积冰川面积29764.56平方公里,约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87%。

  主要河流有:1.大通河,是海北州最大的外流河,在祁连、刚察县边界称默勒河,在门源县境内称浩门河,系黄河水系——湟水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天峻县托勒山的木里山泉(山泉约108处),以大气降水和冰川消融为主要补给来源,流经祁连、刚察、海晏、门源、互助、天祝、永登等县,至民和享堂注入湟水,总长560公里,流域面积15130平方公里,集水面积11801.29平方公里。2.湟水,属黄河水系一级支流,发源于海晏县境内肯特达坂山南麓,河长78.2公里,集水面积1662.5平方公里。河源高山区称忽图河,麻区寺滩称麻秀河,水文站下游支流称哈勒景河,汇入后称巴燕河,多年平均流量4.4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35立方米。下游东大滩水库1座,库容2200万立方米,该河是海晏盆地和湟水谷地重要水源。3.黑河,在祁连县境内分为两大支流,即托勒河和黑河。分别流入甘肃省酒泉、张掖北部后汇合,统称黑河(甘肃又称甘州河),入沙漠变潜流形成沙漠中湖泊——居延海。(1)托勒河,甘肃省称北大河。系黑河一级支流,发源于托勒山与托勒南山的横断山脉西侧的纳尕尔当。该河在托勒牧场境内110.8公里,集水面积2728.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8.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68亿立方米。(2)黑河西岔:发源于野牛沟洪水坝的八一冰川,流经祁连县的野牛沟乡、扎麻什乡到狼舌头与八宝河汇合,全长192公里,集水面积5089.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2.4立方米/秒,年流量7.089亿立方米。(3)八宝河,系黑河东岔。发源于金羊岭南侧山间沟谷,自东而西流,经峨堡、阿柔、八宝三个乡到狼舌头与黑河汇合,全长108.5公里,集水面积2508平方公里。4.布哈河,发源于天峻县沙果林那穆吉水岭东南麓,全长300公里,为天峻、共和、刚察三县界河,流域面积14442平方公里(刚察境内70.5平方公里)。年均流量25.26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966亿立方米,该河是常年源源不竭的不对称河流,是青海湖最大入湖水源,约占入湖总量的60%。5.吉尔孟河,属布哈河北侧支流,发源于沙欧后公卡西麓,全长94里,流域面积93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797平方公里),平均流量1.6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5123亿立方米。6.乌哈阿兰河,位于刚察县泉吉乡东侧约0.7公里,发源于尔德贡,流入青海湖,全长52公里,流域面积592平方公里,年均流量0.74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0.2361亿立方米。7.沙柳河,又称伊克乌兰河,位于刚察县城北侧0.2公里处。发源于大通山西段桑斯扎山南坡,源头为冰冻沼泽区,由瓦彦河、尔爱河汇流而成,流入青海湖,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1366平方公里,平均流量7.5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2.374亿立方米。8.哈尔盖河,位于刚察县哈尔盖乡以东5公里,发源于台布稀山南麓与海晏县境内的察那河汇流后折转向南,最后流入青海湖。南段是刚察、海晏2县的界河,全长129公里,年均流量39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2551亿立方米。

湖泊

  青海湖位于海北州境西南部,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2008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在草地治理、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枯水期湖面海拔3196米,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62公里,最大湖深31.4米,面积4337.48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1米,比上年增加了46.69平方公里。容积739亿立方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5%。布哈河、沙柳河、乌哈阿兰河、哈尔盖河4条大河为湖水重要补给来源,其次是湖底的泉水。

冰川

  海北州境内冰川面积达371.71平方公里,冰川储量130.44亿立方米。冰川是河水和农牧业生产用水主要补给来源。祁连山冰川是青海省主要冰川,在托勒山、走廊南山、托勒南山、冷龙岭等主要山体上都有分布。据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资料,祁连山系共有冰川面积1334.7平方公里,冰川储量615.49亿立方米,州境内冰川面积占整个祁连山系冰川面积27%,冰川储量占21.20%。由于冰川影响,对高山水分的调节,河流的补给及气候、气温、地温、冻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气候

  海北州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其特点:寒冷期长,温凉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多夜雨和大风。年平均气温 -2.4℃~1.4℃,最高气温33.3℃,最低气温-36.3℃。年平均降水量426.8毫米,最高降水量479.4毫米,最低降水量341.1毫米。年日照时数2517.6~2995.3小时。年均辐射量每平方米5210.2MJ~6568.3MJ。无绝对无霜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北州土地总面积34068.44平方公里,农、林、牧各业用地面积为48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94.24%。由于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度大,日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油菜、青稞、马铃薯、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农业以粮油为主,201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91万亩,比1990年的61.11万亩增长29.13%。其中:水浇地14.39万亩,浅山地25.57万亩,脑山地38.7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8.45万亩,总产量41532吨;油菜播种面积42.46万亩,总产量39480吨;青饲料播种面积17.28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0.72万亩。粮油草经种植比例为23.4:53.8:21.9:0.9。耕地主要集中在门源县地区,其次是祁连县黑河河谷地区。

水力资源

  海北州蕴藏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水年流量58.2亿立方米,人均流量20600立方米。海拔最大高差3000米,水流湍急,自然落差大。外流水系和内陆水系水电理论蕴藏约148.38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水电装机容量近73万千瓦,占理论蕴藏量的49.20%。

草场资源

  海北州有辽阔的天然牧场,畜牧业较发达。共有天然草场面积39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7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492万亩,占草场面积的87.92%,冬春草场1740万亩、夏季草场1752万亩。草场计五大类(高寒干草原草场、山地干草原草场、草原荒漠草场、高寒草甸草场、附带草场),高寒草甸草场类是全州草场的精华,面积3026.5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76.2%。平均每亩产鲜草143.05公斤。

森林资源

  海北州森林面积765.2万亩,森林覆盖率15.20%。其中,有林地面积82.24万亩,占森林面积的10.74%;疏林地2.6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0.34%;灌木林地680.33万亩,占森林面积的88.91%;全州木材蓄积量432.21万立方米。林地主要分布在祁连县黑河和门源县大通河中下游峡谷地区。生长云杉、杨树、圆柏、桦树、油松等树木。八宝、扎麻什、黄藏寺林区为云杉原始森林;珠固、仙米、芒扎林区为云杉次生林,全林区地属国有水源涵养林。

生物资源

  海北州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深山峡谷和林海栖息的珍禽异兽有:鹿、麝、豹、熊、猞猁、野牛、野驴、旱獭、黄羊、盘羊、岩羊、蓝马鸡、雪鸡、天鹅、鱼鸥、棕头鸥、斑头雁、鸬鹚等30余种。驰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每年春末有数万只候鸟上岛繁衍生息、传宗接代,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中药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已被采集利用的有:鹿茸、大黄、冬青、秦艽、红景天、白芍、枸杞子、冬虫夏草、雪莲、手掌参、柴胡、黄芪、党参、羌活、麻黄、沙棘等300余种。祁连县的“黄蘑菇”,门源县的“人参果”等誉满全国。

矿产资源

  自治州地域辽阔,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品种多、储量较大。已探明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黄金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可燃性矿产品种达30种。主要矿产品种有: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铅、锌,贵重金属金、银、铂,非金属矿产主要是煤。煤炭、石棉、沙金是自治州矿产资源开发的优势品种,具有产地多、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的特点。已探明煤炭储量为26亿吨,石棉2000万吨,沙金4830.80公斤。

风能资源

  祁连山区风能分布与风速大小相对应,在海拔高、风速大的地方风能比较大。全州各地年有效风能密度在100~150瓦/平方米之间。其中刚察、海晏县环湖滩地,祁连县托勒滩、沙龙滩等地形开阔地方以及各地山间峡谷出口处,一般为150瓦/平方米以上。海晏县城附近和野牛沟乡一带为110~130瓦/平方米。祁连东部和门源县最小,一般配为100瓦/平方米。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以上地区,就有开发利用价值。广大山区盛行山谷风,环湖地区盛行海风。海北州风能资源丰富,全州大于或等于3米/秒风速持续时间在3000~5500小时,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全州风能资源南部大于北部,西部大于东部。刚察、海晏县环湖地区,祁连县西部托勒、野牛沟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祁连、刚察、海晏县大通河上游木里盆地、祁连县八宝盆地、门源盆地和东部大通河峡谷地区,风能资源较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