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海南省
海南:三亚海滨风光
海南:天涯海角风光
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
海南:大田坡鹿保护区,位于东方市大田乡
海南:澄迈县金山寺
海南: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明清民居建筑群
海南:黎族织锦

海南省,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省会海口。位于中国最南端。北隔琼州海峡广东雷州半岛相望,西临北部湾越南相对,东濒南海台湾相望,在南海九段线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及其附属岛屿和南海诸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组成,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含管辖海域的面积)。地理坐标3°30′~20°17′N,108°15′~120°15′E。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曾母暗沙附近的立地暗沙是海南省、也是中国疆域的最南端。


海南省辖4个地级市,8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合计2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截至2021年,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万人。


海南全省都位于南海海域。这里纬度较低,热带面积大,光热充足,降水丰沛,是中国发展热带作物的重要基地。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海南省全图(政区版),2021年

全省辖4个地级市,8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合计2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

人口

截至2021年,海南省常住人口1020.46万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海南省常住人口1008.12万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9年,海南省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常住人口944.72万人。

2012年末常住人口886.55万人,比上年增加9.17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14.66‰,死亡率5.81‰,自然增长率8.85‰。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海南省全省总人口为8671518人。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间共增加了804000人,增长10.22%。平均每年增加8040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

民族

海南省的汉族黎族苗族("金门"苗人)、回族(回辉人)是世居民族,其余民族是解放后迁入的干部、职工和移民,分散于全省各地。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居民。世居的黎、苗、回族,大多数聚居在中部、南部的琼中、保亭、白沙、陵水、昌江等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汉族人口主要聚集在东北部、北部和沿海地区。

宗教

在内地文化还未深入海南岛之前,海南岛的黎族、苗族地区盛行原始崇拜,尤以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为主,崇拜对象繁多,生产生活中处处伴随着原始崇拜,影响很深,处于原始宗教信仰阶段。

748年,汉传佛教传入海南,道教紧随其后传入海南。鉴真第五次东渡失败而来到海南,他的努力促成了海南唐宋时期佛教的兴旺。而道教现在已经被本土化,民间化。宋元时期,妈祖信仰随着更多内地移民的到来而登陆,在各地都留下了遗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海南盛产香料,来自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商人首先把伊斯兰教传入了海南,中亚、西亚与印度、东南亚的穆斯林也推动了传播伊斯兰教。现在,在三亚回新村,回辉村约有6500名穆斯林,他们属于逊尼派的伊葛尔瓦尼派。

1630年,葡萄牙耶稣会派遣神甫比尼来琼传教,天主教传入海南。自传入起,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四国共派遣超过20名神甫传教,到了清朝,全岛天主教徒已发展到5000余人。清末民初时期,天主教会在海南多地购置房产,设置堂口。1950年后,外籍神甫相继以各种理由被驱逐,逐渐由华裔神甫代替,信众仅剩4100人。基督教则于1881年传入海南,美籍丹麦牧师冶基善设立中华基督教琼海区会,由美国基督教长老会领导。冶基善将海南第一个福音堂设立在了儋州。随着基督教的逐渐发展,现在信众已有35000人。

历史

  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没有任何建制。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设儋耳,珠崖两个郡。到元帝初元三年(三元前46年)撤郡仅设一个县叫“朱卢县”。南北朝梁武帝时,设制为州,称“崖州”。隋朝时设临振、珠崖两郡,唐代设崖州、琼州、振州、儋州、万州五个州。到宋代,设一州和三个军,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3县,万安军领2县,吉阳军领3镇。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无大变更。明代海南设琼州府,领儋、万、崖三州10个县。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

  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先秦时代

  海南岛的原始居民在距今3000年前(相当于历史上的商周时期),因自然条件的变化,陆续迁移到平原、台地、河岸和海湾地带生活,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狩猎、捕鱼和采集活动,开创了海南岛的文明。秦末汉初原始社会开始瓦解,先从岛的北部开始,逐渐向东部、南部沿海及内地山区推移,延续时间很长。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在清末民初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残余。

秦汉时代

  秦朝,海南为象郡属地。

  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路博德攻下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海南琼山)、儋耳郡。西汉末年,罢弃珠崖、儋耳二郡,对海南实行遥领统治。

  中国人在汉代便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中均有记载。越南方面一直指异物志等书曾记载美人鱼的光怪陆离之事,其可靠性成疑。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年~251年)设珠崖郡(治今广东徐闻)。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珠崖郡,并入合浦郡。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立珠崖郡,治徐闻,不久又废。

  南朝梁武帝大同(535年~546年)中,在废儋耳郡的地方设置崖州,统于广州。

  南越族首领冼夫人引海南岛各族部落归附梁朝。

  侯景之乱时,冼夫人率兵击破高州刺史李迁仕,并与都督陈霸先联合,平定广东叛乱。冼夫人保境安民,被岭南人尊为“圣母”。陈朝建立后,冼夫人即率众归附陈朝。

隋唐五代时期

  隋初,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抚岭南,杨广亦命陈叔宝致书冼夫人,劝其归隋。冼夫人以其孙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包括海南岛)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永嘉之乱以来28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

  唐贞观五年(631年)增设琼州,海南简称“琼”即源于此。

  西沙群岛上有一处唐时期遗址石碑,表明中国人自唐以来就开始在西沙群岛生活

  唐末诸藩崛起,南汉国在岭南立国。而今海南省直辖于南汉朝廷。宋太祖开宝四年平南汉废其建制。

宋元时期

  宋朝,海南岛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一起属于广南西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被贬官至此。

  元朝,岭南地区和海南岛没有单独设置一级行政区划,而是将原宋朝广南东路辖区归江西行省管辖;原广南西路划归湖广行省管辖,今海南省和广东省雷州半岛,都归湖广行省管辖。

  宋以来,中沙群岛被称为千里长沙。1279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进行“四海测验”时在南海的测量点就是今海南省南海中的黄岩岛。

  《元史》地理志和《元代疆域图叙》记载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元史》还记载了元朝海军巡辖了南沙群岛。

明清时期

  明朝初期,两广与江西、湖南分开。由于广西壮、黎、瑶三个民族反明起义猛烈,明朝皇帝朱元璋采用分而治之的办法,把黎族聚居的海南及广西门户钦、廉州划归广东。

  从明朝开始,琼州府隶属于广东省,治所在琼山县(治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管辖全岛。西沙、南沙群岛正式划归琼州府管辖。

  清朝基本沿袭明制,至清末,海南岛上有1府2州11县。府即琼州府,领儋州和琼山、澄迈、定安、文昌、会同(今琼海)、乐会(今琼海)、临高7县。崖州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为直隶州,领感恩(今东方)、昌化(今昌江)、陵水、万县(今万宁)4县。

  明代《海南卫指挥佥事柴公墓志铬》中的记载表明南沙群岛属于明代版图,明代海南卫巡辖了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在清代,中国政府将南沙群岛标绘在权威性地图上,对南沙群岛行使行政管辖。1724年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许多地图均将南沙群岛列入中国版图。

民国时期

  1916年10月,龙济光被滇桂护国军和广东民军击败,退守海南岛,管治直至1918年。

  桂系军阀沈鸿英(1919-1920年)和滇系部将李根源(1920年)先后统治海南岛。

  1921年1月,邓本殷率部队打败旧桂系的琼崖驻军团长何福昌,进占海南岛,直至1926年1月被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和陈济棠部联合打败,撤出海南岛,结束对海南岛近5年的管治。

  海南在明清时期一直归广东省管辖,至国民党执政的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方获升格为省之机会。先是胡汉民、孙科提议设立琼崖特别区,并于民国20年(1931年)12月7日,国民政府国务会议决议:划广东省环崖全属为特别行政区,直隶国民政府,设行政长官,并任命伍朝枢为行政长官。伍朝枢于民国21年(1932年)3月1日就任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4月16日,在海口设立琼崖特别区长官公署临时办事处,以琼崖原有13县及西沙群岛为管辖范围,5月27日,西南政务委员会修正公布的《修正琼崖特别区政府组织条例》,惟后因陈济棠暗中阻挠,改建事宜未能实施。

  抗战胜利后,民国36年(1947年)8月,行政院院务会议通过以琼崖改为海南特别行政区,隶属行政院,民国37年(1948年)行政院命令公布,民国38年(1949年)4月正式成立行政长官公署,派陈济棠为行政长官。5月20日,《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制定10条;5月24日,《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组织条例》制定11条。同年6月6日公布这两份法律,并准在海口成立建省筹备委员会,以筹谋进行改省事宜。(中华民国61年)1972年3月7日,立法院通过停止适用这两份法律,同年3月18日公布。民国92年(2003年)5月13日废止这两份法律,同年5月28日公布。

现当代

  1950年3月至5月间发生了海南岛战役。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海口。随后,解放军的后续部队陆续渡海与先遣部队会合,向国民党军余部猛攻,相继占领了榆林、三亚等主要地区。5月1日,解放军攻占海南岛,海南遂恢复并入广东省,地位下降。其后在长达38年的时间里,将海南作为国防前线要地不列入计划发展地区,至此导致了海南长达30多年的时间得不到发展,经济基础薄弱。

  1959年3月24日,中国中央政府设立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简称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西沙办事处或西沙办),负责行使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的主权与管辖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委员会公布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议案,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1984年10月1日,撤销海南行政区公署,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批准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实行更加灵活开放的经济政策。1988年4月26日,中国共产党海南省委员会、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定海口为省会。海南建省后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撤销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在西沙办的基础上设立地级市三沙市,市政府驻地在西沙的永兴岛。

海南民族历史

  根据最新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至西汉时期,海南岛上分布着古百越人的一支“骆越”。根据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学科的分析证明,骆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和儋耳2郡及潭都、苟中、九龙、至来等16县后,汉族移民逐渐增多。部分黎族先民开始与南迁的汉族接触,掌握了先进的铁制工具和农耕技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始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公元1世纪中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抚定珠崖,在海南建立城廓市井,封建统治渐趋巩固,后世遂有“伏波将军开琼”之说。  

  6世纪末,南方俚僚首领冼夫人以所统辖的地方(包括海南岛)归附隋朝,后来隋朝在岛上设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下辖感恩等10县。汉族移民不断增加,海南与中原地区关系更为密切,促进了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因素的迅速增长。唐朝东南亚南亚西亚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位于海上交通要冲的海南岛得到进一步开发。唐在海南岛设置琼、崖、儋、振、万安等5州,辖22县,奠定了海南岛州县建置的基础。公元748年,唐鉴真高僧东渡日本,遇风漂流到振州(今三亚市),看到当地已经是“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两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当时黎族地区出产的高良姜、五色藤、盘斑布、金、糖、香料、益智子等土特产不少作为“贡品”或商品输入中原地区。唐朝末年史籍出现黎族专有族称—“黎”。

  五代以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汉人南迁,岛上汉族数量进一步增加,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黎族地区经济开发也出现了新局面。杂居或邻近汉族的地区已懂得耕耨灌溉,种植水稻、苎麻用来与汉族互市。黎族地区出产的红白藤、香料、棉花(吉贝)、珍木和黎锦、黎单、黎幕等精美的手工 艺品行销内地,深受人们的喜爱。

  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逃居崖州,曾在崖州留居多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今上海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

  宋元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番民”从越南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入。据万历《琼州府志》卷3记载,宋元年间因战乱,越南占城人驾船迁来海南岛,散居在海岸一带,这些村落称为番村、番浦。居民多蒲、方三姓,不吃猪肉,不供祖先,共设教堂,念经礼拜。《古今图书集成》和《崖州志》等也有类似的记载。

  时期,封建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据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与当地汉族相近,在毗邻的汉族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墟场,如调南市、兰洋市、南丰市和岭门市等。山区黎族的土特产通过集市和入山收购的汉商流往名地,黎族换回的铁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也日益增多。黎汉两族人民经济上相互联系、文化上相互交流和通婚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崖州一些开发较迟的地区,当地黎族已常“往来城市之间,有无相易,言语相通,间有读书识字者。”至于文昌、澄迈、会同(今琼海市)等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到了清代中叶黎族已基本融入汉族,一些地方出现了“无黎”之说(如“文昌无黎”)。也有一部分汉族,“因近黎土,谙晓黎俗”,“利其山水田地,创为村峒,落土耕田”,逐渐同化于黎族之中。

建置沿革

  据明代《正德琼台志》记载,海南岛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缴:边界),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这说明海南岛在当时为祖国辖区荒远的边界。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路博德和楼船将军杨仆平定了南越。次年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以其地设置了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等九郡。其中珠崖、儋耳两郡,就在海南岛上。珠崖郡治在琼山县东谭都,儋耳郡治在儋县义伦。珠崖、儋耳两郡属交州刺史管辖。据《汉书》贾捐之传记载,珠崖、儋耳两郡共有16县。据考证,珠崖郡设置5个县:潭都县、玳瑁县(两县约合为今之琼山市),苟中县(今之澄迈县)、紫贝县(今之文昌市)、临振县(今之三亚市)。儋耳郡设置8个县:九龙县(今之东方县、玉来县(今之昌江县)、儋耳县(今之儋县)。两郡共计8县,其余8县无可考。据《汉书》云:“郡在大海岸之边,出珍珠,故曰珠崖,”又云:“儋耳者,大耳种也。”珠崖郡、儋耳郡,这是海南岛归入祖国版图最早的两个行政地名,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海南岛直接统治的开始。汉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撤消儋耳县,并入珠崖郡。汉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撤消珠崖郡,改为朱卢县(又称朱崖县),隶属合浦郡。以后建制有变化。《据正德琼白志》记载,东汉(建武十九年即公元一年)置珠崖县属合浦郡,仍督于交州。”又记:“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儋耳降附。”由此可见,东汉复置的珠崖、儋耳两县属合浦郡,为交州管辖。

  三国时期,东吴黄龙三年(公元231年),吴大帝孙权派兵平定交州;赤乌五年(公元242年)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兵3万远征珠崖、儋耳,复置珠崖郡,属交州。晋代,在平吴之后撤消珠崖郡,并入合浦郡,属交州。南北朝时,宋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复立珠崖郡;齐朝沿袭;梁朝在汉废儋耳郡地设置崖州,由广州统领;陈朝沿袭不变。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复置珠崖郡,辖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10县。珠崖郡治设在义伦县。后从珠崖郡中分出延德、宁远两县、设置临振郡。珠崖、临振两郡,由扬州司隶刺史管辖。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在海南岛上设崖、儋、振三州。崖州领颜城、澄迈、临机、平昌4县,州治在颜城(今琼山)、儋州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4县,州治在义伦(今儋县)振州领宁远、延德、临川、陵水4县,州治在宁远(今三亚市)。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827年),崖、儋、振8州隶属岭南道,并析置州县及更名:把崖州颜城县更名为舍城县,平昌县更名为文昌县,以儋州昌化县一部分设吉安县。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以振州延德县一部分设吉阳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从崖州中分出琼州,领琼山、临机、万安、富云、博辽5县,州治在今琼山市。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从琼山县分出曾口、额罗、容琼3县,属琼州,而将琼州的万安、富云、博辽划归崖州。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新设乐会县,归琼州。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分崖州和振州一部分新设万安州,领万安、富云、博辽(原属崖州)、陵水(原属振州)4县,州治在万安(今万宁县)。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郡:琼州为琼山郡,,儋州为昌化郡,振州为延德郡(又称宁远郡)。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万安州为万全郡,万安县亦改为万全县。4郡均属至德元年所设的岭南节度使管辖。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复立琼州、领颜罗、曾口、容琼、乐会、临高5县,设都督府以加强统治海南。唐懿宗咸通五年(公元864年),于琼山郡南境置忠州,不久遂废。五代时,海南属南汉,改琼山、昌化、万安3郡为州,撤消宁远郡。

  宋太祖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平南汉。第二年,变动行政区划:把和琼州毗邻的崖州并入琼州,领琼山、临高、乐会、舍城、澄迈、文昌6县;把崖州之名移到唐代宁远郡地(今三亚市),领宁远、吉阳2县;儋州领义伦、昌化,感恩3县,万安州领万安、陵水2县。宋神宗熙宁初,以琼州为琼管安抚司,自始总领海南地区。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崖州为珠崖军。熙宁七年,改万安州为万安军。宋初,划全国行政区为十五路,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琼州划属广南西路。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于珠崖军西部的黄流、白沙、侧浪之间复置延德县。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改延德县为延德军。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废延德军为感恩县。宣和年间,改琼管安抚司为安抚都监。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废昌化、万安、珠崖三军为县:昌化为宜伦县,万安为万宁县,珠崖为宁远县。七、八年后,恢复昌化、万安、珠崖三军,以原属县还隶。后改昌化军为南宁军,珠崖军为吉阳军。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在海南岛设置琼州路安抚司,所领军、县与南宋时相同,隶属湖广行中书省。至元十七年,隶属海北海南道宣慰司。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改为琼州路军民安抚司。增设定安、会同2县。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又改为乾宁军民安抚司。不久,升定安县为南建州。元惠宗至正末年,海南改隶广西行中书省。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改乾宁军民安抚司为琼州,吉阳军为崖州,南宁军为儋州,万安军为万州。四州各领属县隶广西如元代。洪武三年,升琼州为府,总领崖、儋、万3州13县,隶属广东行中书省。洪武七年,设立广东布政司之后,琼州府隶属广东布政司。明英宗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撤消宜伦、万宁、宁远3县,琼州府领3州10县。

  清代沿袭明末旧制,仍设琼州府领崖、儋、万3州10县,归广东领辖。

  公元1912年民国成立,设琼崖道于琼山府城,置道尹治理全岛。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设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于海口。1935年,广东省分设9个行政督察区,海南为第九区,专署设海口。1946年,广东省府设省府琼崖办事处和第九区公署于海口。1949年,国民党南京政府改海南为特别行政区,公署仍在海口。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之后,设立海南行政区公署,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派出机关。1984年6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成立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的议案。同年10月1日,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成立,属广东省。1987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设立海南省议案,提请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88年4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设立海南省议案。同年4月26日,海南省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

地理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越南相对,东濒南海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的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南岛陆地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岛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37′—111°03′,北纬18°10′—20°10′之间,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的大雪梨,长轴作东北至西南向,长约290公里;西北至东南宽约180公里; 西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5°46′—17°08′,东经111°11′—112°54′之间; 南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之间; 中沙群岛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

气候

海南是中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台风活动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550小时,年平均气温在23-26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全岛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东多西少,中部和东部相对湿润,西南部沿海相对干燥。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雨少,夏秋雨多。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51.87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人均土地约0.44公顷。由于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以种植,不少作物年收获2~3次。

按适宜性划分,土地资源可分为7种类型:宜农地、宜胶地、宜热作地、宜林地、宜牧地、水面地和其他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约331.36万公顷,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20.51万公顷。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作物资源

粮食作物是海南种植业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产值最高的作物,主要有水稻、旱稻、山兰坡稻,其次是番薯、木薯、芋头、玉米、粟、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麻类、花生、芝麻、茶等。水果种类繁多,主要有菠萝、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芒果、西瓜、杨桃、菠萝蜜、红毛丹、火龙果等。蔬菜有120多种。

热带作物资源丰富,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槟榔、咖啡、胡椒、油棕、剑麻、香茅、腰果、可可等。

植物资源

海南的植被生长快,植物繁多,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600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其中49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复杂,垂直分带明显,且具有混交、多层、异龄、常绿、干高、冠宽等特点。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其中五指山属未开发的原始森林。热带森林以生产珍贵的热带木材而闻名,属于特类木材的有花梨、坡垒、子京、荔枝、母生5种,一类材34种,二类材48种,三类材119种。

动物资源

海南陆生脊椎动物有660种,其中两栖类43种,爬行类113种,鸟类426种,哺乳类78种。在陆生脊椎动物中,23种为海南特有。世界上罕见的珍贵动物有黑冠长臂猿和坡鹿、水鹿、猕猴、黑熊、云豹等亦珍贵。1998年5月公布的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调查结果,共记录了4个纲、32个目、77个科、320种动物。320种动物中,有7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2种属省级保护动物。发现历史上没记录过的鸟类14种。

南药资源

海南动植物药材资源丰富,有“天然药库”之称,可入药的植物约2000种,药典收载的有500种,南药30多种,最著名的四大南药包括槟榔、益智、砂仁、巴戟。动物药材和海产药材资源有鹿茸、牛黄、穿山甲、海龙、海马、海蛇、琥珀、珍珠、海参、珊瑚、蛤壳、牡蛎、石决明、海龟板等近50种。

水产资源

海南的海洋水产资源具有海洋渔场广、品种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等特点,是国内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海南岛近海已有记录的鱼类800多种,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已有记录的鱼类1000多种,南海诸岛海域已有记录的鱼类500多种。

海盐资源

海南岛是理想的天然盐场,在三亚至东方沿海数百里的弧形地带上,许多港湾滩涂都可以晒盐。已建有莺歌海、东方、榆亚等大型盐场,其中莺歌海盐场最著名。

矿产资源

海南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省共发现矿产88种,经评价有工业储量的矿种70种,其中已探明列入矿产资源储量统计的59种,产地487处。海南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矿、地下水、热矿水和饮用天然矿泉水等种类。探明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三水型)、饰面用花岗岩、饮用天然矿泉水、热矿水等。

海南岛周边海域已探明的天然气田主要有崖13-1、东方1-1、乐东15-1等。玻璃用砂已探明大型矿床4处,主要分布于儋州、东方、文昌等地。钛铁砂矿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海岸,已探明矿床24 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1处。锆英石砂矿已探明大型矿床3处、中型6处、小型19处,主要分布于文昌、琼海、万宁、陵水等市县。已探明宝石大型矿床1处,位于文昌境内。富铁矿分布于昌江石碌镇一带,保有储量2.31亿吨,是国内少有的富铁矿之一。已探明铝土矿大型矿床1处,位于海南岛北部的蓬莱地区。饰面用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屯昌、琼中、三亚、乐东、白沙等市县,花色品种主要有崖县红、翠玉红、翠白玉、四彩花、玫瑰红、芝麻白等。饮用天然矿泉水各市县均有发现。

水利资源

海南岛大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00多万千瓦,可开发约90万千瓦。地下水资源储量约75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0.0%左右,其中理论可开发利用25.30亿立方米。

旅游资源

海南旅游资源丰富,极富特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海岸带景观

在海南岛长达1944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1000多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特殊的热带海涂森林景观--红树林,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已在海口东寨港、文昌清澜港等地建立红树林保护区。

海岛

环海南岛有100余个岛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沙群岛有岛屿22座,陆地面积8平方千米,其中永兴岛最大。这些岛屿地处热带,日照长,光能充足,四周海水清澈,水生资源丰富,非常具有旅游价值。已开展旅游项目的岛屿有蜈支洲岛、西岛、分界洲岛、西沙群岛等。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

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的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有乐东尖峰岭、昌江霸王岭、陵水吊罗山和琼中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乐东尖峰岭最为典型。

珍禽异兽

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多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包括昌江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养鹿场等。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

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万泉河风光闻名全国。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密布,瀑布众多,其中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琼中百花岭瀑布等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火山、溶洞、温泉

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有不少千姿百态的喀斯特溶洞,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兴隆温泉、官塘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古迹名胜

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 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轼而修建的苏公祠,清代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明代名臣丘浚墓,明代大清官海瑞墓,相传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将军马援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孔庙等。

革命纪念地

海南的革命纪念地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还有宋庆龄祖居及陈列馆、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

民族风情

海南岛的世居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

海南岛上生长着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经济

土特产品

  • 海南黎族山兰酒
  • 海南岛服
  • 鹧鸪茶
  • 玉兰花茶
  • 海南鱼茶
  • 水满茶
  • 白沙绿茶
  • 海南苦丁茶
  • 海南胡椒
  • 海南牛肉干
  • 特色茶
  • 鹿制品
  • 热带果脯及鲜果
  • 海南腰果
  • 海南咖啡
  • 椰子食品

手工艺品

  • 南汉草席
  • 贝雕工艺品
  • 参古竹器
  • 藤器
  • 金饰品和珠宝
  • 木画、木雕、根雕系列产品
  • 金刚珠、琼珠、条纹珠系列产品
  • 民族工艺品
  • 贝壳系列产品
  • 蝶翅画和其它动植物标本系列产品
  • 海水珍珠系列产品
  • 天然水晶制品
  • 海南红豆
  • 椰雕系列产品

交通

海运

海南全省68个天然港湾,已开辟港口24个,其中以海口港、八所港、洋浦港、三亚港四个港口为最大。其他主要港口还有:清澜港、铺前港、新村港、潭门港、白马井港、博鳌港、新盈港。 已形成“四方五港”格局。港口均为国家一类口岸。截至2020年底,全省港口共有生产性泊位14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8个。

航空

海南省有4座民航机场启用,其中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于1994年7月1日正式通航,1999年5月25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通航。另有琼海博鳌机场与三沙永兴机场2座支线机场。2020年5月12日,位于东方市八所镇那等村的东方大田机场正式运营。

文化

  海南开发很早。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便在海南设郡,从此中原文化便开始在海南岛扎根,与海南本地民族文化互相滋润融汇,这是海南文化的主流。所以,海南的特色文化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南这块热土,曾经活跃过一大批历史名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海南人杰地灵的"丘浚"的六岁诗作《五指山诗》“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此咏物明志之杰作,至今读来仍然撼人心魄。

  海南的流放文化对游客有很强的魅力。被流放的名相文士留下的诗作历代传颂。如唐相"李德裕"被贬海南时的诗作《望阙亭》:“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江山只恐人归去,百匝千回绕郡城。”感人地表现了思国怀乡的情怀。较集中体现海南流放文化的是三亚崖城镇水南村,从汉朝到明朝,被贬到海南的贤相、名臣、学士有15人之多,其中有10人居住在水南村,至今村中仍有多位被贬名相、大臣、学士的后人居住。因他们的先人来自不同地方,所以不同姓氏的民居建筑风格各异。

  海南的黎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世界绝无仅有,其文化魅力无与伦比。但它又深藏于五指山腹地,世人知之甚少。它披着神秘的面纱,若隐若现,偶露峥嵘,世人为之惊叹叫绝。50年代初,一些文化艺术工作者不怕艰苦,深入黎族村寨,创作反映黎族生活的文艺作品。1957年7月,黎族舞蹈《三月三》被国家选送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很高的赞誉,成为黎族舞蹈第一个走向世界的扛鼎之作。

  1994年,在百年一遇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中,海南反映黎族生活的《草笠舞》获“经典金像”奖,《五朵红云》、《摸螺》获“经典提名”奖。这次最高水准、最具权威的舞蹈评审,大大提高了黎族文化艺术在国内外的文化品位。1999年海南省民族歌舞团创作的取材黎族神话传统的新编海南人偶剧《鹿回头》晋京参加建国五十周年献礼演出,荣获第九届文华大奖及文华剧作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奖,2000年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1年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

  2001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上,我省创作的黎族歌舞诗《达达瑟》让北京的观众和评委们惊叹不已。评比结果荣获创作金奖、表演金奖、舞美设计金奖和九个单项奖。

  在中国历史上,黎族的手工艺文化很早就发出夺目的光辉。早在汉代,黎族妇女编的黎锦已是宫廷岁贡的珍品。在唐代,黎族地区的珍珠、玳瑁、盘斑布就作为“贡品”和商品输入中原地区。五代以后,黎族地区出产的藤器、黎锦、黎单、黎幕、龙被等精美的手工艺品行销内地,深受人们喜爱。1992年,海南省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研制的黎锦壁挂《黎族吉祥物》(人龙锦),获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纺织工业部联合颁发的“92”中国旅游购物节“天马杯”优秀奖。1998年,海南省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研制的6幅黎族大型织锦壁挂组合——丰收图、婚礼图、祭典图、福魂图、兵马图、祖崇图和黎锦壁挂《鹿回头》双获“98”中国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所以,黎族文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之一。

  海南苗族文化也有其鲜明特色,底蕴深厚。苗族妇女也善于纺织、挑花、染绣、制陶、雕刻、编织。苗族织锦花纹如青山纹、松树纹、欢乐纹等图案工艺精巧,庄重美观。其工艺珍品有婚礼装、首饰、腰带、头巾、花边等。苗族民歌内容丰富多彩,艺术价值很高。

  有关专家建议,应尽快建立“海南民族历史文化与海南旅游发展”的研究机构,把海南丰厚的人文资源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地结合起来,为高水平发展海南的旅游业服务。要组织对海瑞丘浚等海南历史文化代表人物及著作,对海南黎族、苗族文化,对历史上流放海南的贤相、名臣及著名文人学士在海南活动和专著以及对古人类文化遗址如落笔洞等文化遗址的研讨活动。从而认识海南地域和民族旅游文化的文化个性,探讨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审美价值。

  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我省名人故居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我省的宋氏祖居、张云逸故居和冯白驹故居以及一大批名人故居是很好的品牌,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使之成为海南重要的旅游资源,提高海南旅游的文化品位。

语言

  海南岛是中国公认的汉语方言复杂地区,有闽语-闽南语的海南话(琼语),粤语的儋州话、迈话和疍家话,有客家话官话方言军话;还有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临高话、哥隆话(村话)、黎语,另有苗瑶语族勉语金门方言以及与南岛语系的回辉话(占语),他们与汉语共同语差异很大。海南岛汉语方言与壮侗语族语言长期融合,使得海南岛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我国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海南方言是在海南岛这个特殊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海南方言属于地域文化现象之一,研究海南方言在语言学方面有重要意义,也可以得到有关海南历史、文化、民俗方面的重要资料。方言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对海南研究来说,历史文献资料或有缺乏,家族谱牒也可能部分造假,语言却不能。每一种语言和方言都是一个古今成分并存的异质体,研究海南方言,通过共时比较与历史比较厘清历史层次,将大大有助于研究海南人的迁移历史、他们与国内及东南亚其它地区族群的关系等。对于没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来说,语言跟遗传基因一样,是研究其历史的直接材料。

  海南居民语言种类多,主要使用的方言有12种:

1.#海南话琼语) 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语闽南方言。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全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琼山、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地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2.#黎语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有本地、美孚、加茂、杞、哈等5个方言。全省的黎族人民使用,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陵水、白沙、东方、乐东、昌江等自治县和三亚市、五指山市。


3.#临高话(翁贝话)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主要分布在临高县境内和海口市郊西部的长流、荣山、新海、秀英等地区。


4.#儋州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40多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儋州、昌江、东方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


5.#军话 属汉藏语系汉语官话方言西南官话系统,是古代从大陆充军来海南岛的士兵和仕宦留下的语言。10万多人使用,主要分布在昌江县、东方市、儋州市和三亚市的部分地区。


6.#勉语金门方言 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主要在中部、南部地区各市县以及少数在其他县的约5万自称"金门"苗族居民中通用。


7.#村话(哥隆语) 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与黎语接近,但有大量汉语词汇和其他壮侗语词汇。约6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东方市、昌江县昌化江下游两岸。


8.#回辉话 目前学术界认为属南岛语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语言。据《琼州府志》记载,回辉话是大约在宋、元朝期间从越南占城地区迁来的占族居民后裔使用的语言,当时汉人称之为“番语”。世居的回族居民约6000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市回辉、回新2个村,白沙县、万宁市少数居民使用。


9.#迈话 属汉语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目前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10.#疍家话 属汉语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

11.#客家话 属汉语客家方言。客家话分布区主要在儋州市的那大镇、南丰镇、兰洋镇、和庆镇,琼中县的松涛村,临高县的龙潭村,以及儋州市西联农场、西流农场,澄迈县的海南省国营和岭农场、万宁市的兴隆华侨农场等。

12..#付马话 属汉语赣语-客家话方言系统,分布于东方市四更镇付马村。

  此外,还有三亚市、陵水县等沿海渔民使用船上话(粤语的一种),港口、铁路、矿山、国有农场职工使用粤语、客家话、潮州话、浙江话、云南话、福建话等汉语方言。

海南历史上的举人进士

  科举制度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但是由于海南古为蛮荒之地,教育落后,在隋、唐两代326年的历史中,海南没有出过一个举人或进士。从宋代开始,由于儒学开始在海南设立,各种官办、私办学校逐步普及,并开始接收普通人家子弟入学,教育得到了发展。同时,自晚唐以来许多朝廷谪中原文化,使海南从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各朝,在科举中人才辈出,不断涌现出举人或进士。据《海南岛古代简史》载,从宋代到清代,海南共有举人767人,进士96人。其中:宋代有举人13人,进士12人;元代有举人2人,没进士;明代有举人595人,进士62人;清代有举人157人,进士22人。按县份分,琼山县均居首位,在全岛767名举人中,琼山县有358人,占46.68%;在全岛96名进士中,琼山县有51人,占53.13%。      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中举人和登进士的人士都曾是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学生,可见苏东坡对海南古代文化的影响之大。第一个中举人的是宋代琼山县的姜唐佐,于此宋崇宁二年(1102年)中举。相传,苏东坡贬居海南儋州时,姜唐佐曾到儋州拜苏为师,师生关系融洽,书简往来甚多,姜是苏的得意门生之一。当姜唐佐要上广州应考时,苏东坡在他的扇子上题上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题完上两句诗后,苏东坡对姜唐佐说,待你中举后再将后两句诗写完,并称赞唐佐有中州士人之风,告之此行必登科第。后来,姜唐佐果真成为海南中举的第一人,破了天荒。那时,苏东坡已赦北归。后姜唐佐北上应会试。在汝洲(今河南省临池县)访苏东坡之弟苏辙,方知东坡已去世,苏辙便在姜的扇子上挥笔直书,续完东坡的诗句。后两句钦云:“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唐佐为之流涕追念不已。

  第一个登进士的人是宋代儋州昌化人符确,以大观三年(1109年)登进士。符确后官至韶州、化州知州。

  在上述中举的琼籍人士中,无论从学术思想,政绩及对后世的影响程度,都以明代的人士较为突出。明代中举的人士在京城朝廷任要职的大有人在。如丘浚,琼山人,33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进入统治最高层,政绩显著。在文学、史学、经济学等方面也有较高的建树。被誉为“中国十五世纪经济思想卓越代表人物“;海瑞,琼山人,41岁中举人,官至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等。一生不畏权贵,刚正不阿,严惩贪官污吏,是有名的清官,是古代中国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有“南包公“、“海青天“之称;钟芳,今三亚市人,31岁中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等。一生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宽政爱民,被当时公认为“岭南巨儒“。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丘浚。值得称道的是其子钟允谦,也考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知府。父子先后考中进士,为朝廷命官,在海南古代文化史上也是少有的,因此,被世代传为佳话;王弘海,定安人,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王佐,临高人,年仅20岁就中举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和丘浚、海瑞、张岳崧号称海南四大才子;唐胄,琼山人,31岁中进士,官部至察院右副都御史、户部右侍郎等,正史《明史》对其评价很高、称其为“岭南人士之冠“;薛远,琼山人,28岁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廖纪,陵水人,35岁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工部尚书等。

  上述中举的琼籍人士中,有不少出自文化村镇和书香世家。如著名的琼山府城出了丘峻、海瑞、郑廷鹄;琼山车厢出了唐舟、唐亮、唐娟、唐胄、唐穆;定安南村出了莫魁文、莫陶、莫绍德;儋州徐浦村出了黄河汪清、黄海清、黄河照等。

  海南登进士的人士中,有6对父子,他们是:唐舟、唐亮、唐胄、唐穆;钟芳、钟允谦;黄显、黄宏宇;张岳崧、张钟秀;王映斗、王器成。

四大名菜

  • 文昌鸡 
  • 加积鸭 
  • 东山羊 
  • 和乐蟹 

教育

普通高校

参见 →  中国普通高校

  1. 海南大学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学)  
  2.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三亚市  本科  
  3.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本科  
  4. 海南医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本科  
  5.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本科  民办
  6. 琼台师范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本科  
  7. 三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三亚市  本科  民办
  8.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9.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三亚市  专科  民办
  10.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琼海市  专科  
  11.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12.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文昌市  专科  
  13.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14.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民办
  15.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三亚市  专科  民办
  16.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民办
  17. 三亚理工职业学院   海南省教育厅主管  所在地:三亚市  专科  民办
  18. 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海南省主管  所在地:海口市  专科

旅游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参见 →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5A级旅游景区

参见 →  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 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2007)
  2. 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2007)
  3.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2012)
  4. 分界洲岛旅游区(2013)
  5.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2015)
  6.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旅游区(2016)
注:  括号内的数字为评定的年份

其他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热带滨海度假胜地。这里四季无冬,阳光充沛,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堪称人间天堂、南海明珠。海南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海岸带景观 在海南岛长达1823公里的海岸线上,沙岸约占50%~60%,沙滩宽数百米至数千米不等,向海面坡度一般为5度,缓缓延伸;多数地方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絮,清洁柔软;岸边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海水温度一般为18℃~30℃,阳光充足明媚,一年中多数时间可进行海浴、日光浴、沙浴和风浴。当今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环岛沿岸均兼而有之。自海口至三亚东岸线就有60多处可辟为海滨浴场。环岛沿海有不同类型滨海风光特色的景点,在东海岸线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热带海岸森林景观——红树林和一种热带特有的海岸地貌景观——珊瑚礁,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海南已在海口东寨港、文昌清澜港等地建立了4个红树林保护区。
  • 山岳、热带原始森林 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颇负盛名的有山顶部成锯齿状、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哥岭,奇石叠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尖峰岭、吊罗山、霸王岭等,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的胜地。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密布热带原始森林,最著名的有乐东尖峰岭、昌江霸王岭、陵水吊罗山和琼中五指山等4个热带原始森林区,其中以乐东尖峰岭最为典型。
  • 珍禽异兽 为了保护物种,利于观赏,海南已建立若干个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和驯养场,其中有昌江霸王岭黑冠长臂猿保护区、东方大田坡鹿保护区、万宁大洲岛金丝燕保护区、陵水南湾半岛猕猴保护区、屯昌养鹿场等。
  • 大河、瀑布、水库风光 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河流,滩潭相间,蜿蜒有致,河水清澈,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尤以万泉河风光闻名全国。大山深处的小河或山间小溪密布,瀑布众多,尤其是五指山太平山瀑布和琼中百花岭瀑布久负盛名。海南岛上还有不少水库,特别是松涛、南扶、长茅、石碌等水库具湖光山色之美,不是湖泊胜似湖泊。
  • 火山、溶洞、温泉 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口。最为典型的是位于海口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双岭,岭上有2个火山口,中间连着一下凹的山脊,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岭。石山附近的雷虎岭火山口、罗京盘火山口也保存得十分完整。海南有不少喀斯特溶洞,形态各异,其中著名的有三亚的落笔洞、保亭的千龙洞、昌江的皇帝洞等。岛上温泉分布广泛,多数温泉矿化度低、温度高、水量大、水质佳,大多属于治疗性温泉,且温泉所在区域景色宜人。有兴隆温泉、官塘温泉、南平温泉、蓝洋温泉等,适于发展融观光、疗养、科研等为一体的旅游。
  • 古迹名胜 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迹主要有:为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来海南岛的李德裕等5 位历史名臣而修建的五公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居琼遗址——东坡书院以及为纪念苏东坡而修建的苏公祠,为广东分巡雷琼兵备道焦映汉所修建的琼台书院,丘浚(明代名臣)之墓,海瑞(明代大清官)之墓,相传受汉武帝派遣率兵入海南的将军马援(别名马伏波)为拯救兵马而下令开凿的汉马伏波井,以及崖州古城、韦氏祠堂、文昌孔庙等。革命纪念地有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琼崖纵队司令部旧址、红色娘子军纪念塑像、金牛岭烈士陵园、白沙起义纪念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还有宋氏祖居及宋庆龄陈列馆、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
  • 民族风情 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使海南的社会风貌显得独特而多彩。海南是全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有独特的旅游观光价值。
  • 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 海南岛上生长着大量的热带作物,极大地丰富了自然景观。游人上岛既可欣赏热带田园风光,增长见识,又可品尝热带水果,一饱口福。

  海南为游客提供各种旅游线路,有滨海旅游、热带雨林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旅游、红色旅游、温泉SPA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潜水旅游、高尔夫旅游、乡村旅游、自助旅游等。2013年年初,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国首个5A级海岛型旅游景区,这也是继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和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之后海南第4家5A级旅游景区。

海南: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马鞍岭火山口,是其中最高的火山锥,也是琼北地区最高点,海拔222.8米,内口直径130米,深90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休眠火山口之一
  • 海口
    • 假日海滩旅游区(AAAA级)
    • 中国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AAAA级)
    •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AAAA级)
    • 海口市五公祠(AAA级)
    • 海口市海瑞墓(AA级)
    • 海南省博物馆
    • 海南凤生香草园
    • 海口白沙门公园
    • 琼台书院
    • 万绿园
  • 三亚
    • 三亚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AAAAA级)
    • 南山文化旅游区(AAAAA级)
    • 三亚西岛旅游度假区(AAAA级)
    • 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AAAA级)
    • 三亚大东海旅游景区(AAAA级)
    • 三亚蜈支洲岛度假中心(AAAA级)
    • 天涯海角风景区(AAAA级)
    • 鹿回头公园(AAA级)
    • 三亚美天涯热带海洋世界(AA级)
    • 海南京润珍珠博物馆(AA级)
    • 三亚珠江南田温泉度假区
    • 三亚南天大观园
    • 三亚槟榔河文化旅游区
    • 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 三亚京润珍珠文化馆
  • 五指山
    • 五指山水满河热带雨林风景区(AAA级)
    •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 五指山蝴蝶生态牧场
    •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 五指山大峡谷漂流
  • 琼海
    • 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AAAA级)
    • 红色娘子军纪念园(AAA级)
    • 博鳌海洋馆(AA级)
    • 万泉湖旅游区(AA级)
    • 万泉河峡谷风景区
    • 博鳌东方文化苑
    • 白石岭旅游区
    • 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会址
  • 儋州
    • 东坡书院(AAA级)
    • 松涛天湖风景区(AAA级)
    • 海南儋州石花水洞地质公园(AAA级)
    • 蓝洋温泉
    • 洋浦经济开发区
    • 中和古镇
    • 儋州云月湖
    • 龙门激浪
    • 莲花寺
    • 儋州革命英雄纪念碑
    • 百年胶园
    • 白马井古迹
    • 光村银滩
    • 洋浦千年古盐田
    • 鹭鸶天堂
    • 儋州鹿母湾瀑布
    • 海南热带植物园
  • 文昌
    • 椰子大观园(AAA级)
  • 万宁
    • 兴隆热带植物园(AAAA级)
    • 东山岭风景名胜区(AAA级)
    • 兴隆热带药用植物园(AAA级)
    • 日月湾海门公园(AAA级)
    • 海南天涯雨林博物馆(AAA级)
    • 兴隆亚洲风情园(AAA级)
    • 万宁兴隆热带农业观光园
    • 兴隆热带花园
  • 定安
    • 海南文笔峰盘古文化旅游区(AAAA级)
    • 万嘉果农庄(AAA级)
    • 海南热带飞禽世界(AA级)
    • 母瑞山革命根据地
    • 丽湖水庄
    • 王弘诲故居
  • 陵水
    • 海南分界洲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AAAA级)
    • 南湾猴岛生态景区(AAAA级)
    • 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
  • 保亭
    • 海南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AAAAA级)
    • 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游览区(AAAA级)
    • 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