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重庆市 > 涪陵区
重庆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重庆涪陵区: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
重庆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
重庆涪陵区:大木花谷景区
重庆涪陵区:沙溪温泉
重庆涪陵区:雨台山风景区
重庆涪陵区:御泉河景区
小溪天生桥,位于四川涪陵小溪风景区内,外临乌江。高45米,跨径约80米,宽约20余米

涪陵区汉语拼音:Fúlíng Qū;英文:Fuling District),中国重庆市辖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地理坐标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区南川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全境最东点为焦石镇白鸡堡,最西点为增福乡大茶园,最南点为同乐乡金家店,最北点为百胜镇红墙院。 面积2941.46平方千米。 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 2021年涪陵区常住人口111.92万人。

涪陵是世界榨菜之乡。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王陵多在此而得名。春秋战国时间曾为巴国国都。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置枳县,为境内置县之始。历来为州、郡、专区、地区、地级市治所。1998年,四川省涪陵市(地级)、万县市、黔江地区并入重庆成立直辖市,原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合并为重庆市涪陵区。

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北部地势较低,多为河谷丘陵、低山,东南部较高,多为丘陵山地。一般海拔为200-800米,最低处龙驹乡三块石海拔138米,最高处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033米。乌江、长江过境,与30多条溪河形成境内长江水系。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1072毫米。 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 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榨菜、水果、蚕桑生产基地, 特产主要有涪陵榨菜、涪陵红心萝卜、涪陵油醪糟等。 名胜景点主要有白鹤梁、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木花谷、816地下核工程、美心红酒小镇等。 渝怀铁路、319国道高速公路过境,城区距江北国际机场80千米。名胜古迹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古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小田溪巴人墓葬、点易园,黑龙洞、小溪天生桥、望州公园、森林公园、雨台山、大木避暑度假村等。

2022年,涪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4.37亿元,可比增长2.6%。

  • 邮编:408000 代码:500102 区号:023

行政区划

辖11个街道、14个镇、2个乡。

  • 街道(11个):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马鞍街道、蔺市街道、义和街道
  • 镇(14个):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南沱镇、石沱镇、新妙镇、焦石镇、马武镇、青羊镇、龙潭镇、罗云镇、同乐镇、大顺镇、增福镇
  • 乡(2个):大木乡、武陵山乡

历史

  涪陵因乌江古名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置枳县,为今涪陵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 隋置涪陵县(593年)、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隶重庆府。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隶属东川道(东川道)。民国17年直属四川省。后隶属于四川省第八区。

  1950年1月置川东行署区涪陵专区,辖涪陵、南川、丰都、石柱、武隆、彭水、长寿7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及所辖黔江、酉阳、秀山3县并入涪陵专区。1953年垫江县划入涪陵专区。1958年长寿县划归重庆市。1968年涪陵专区改为涪陵地区。1983年撤销涪陵县设立涪陵市(县级)。1988年分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5县,设立黔江地区。

  1995年11月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6号)撤销涪陵地区和县级涪陵市,设立地级涪陵市;1996年1月,正式撤销原县级涪陵市,设立枳城区、李渡区;地级涪陵市辖枳城、李渡2区和垫江、武隆、丰都3县,代管南川市。枳城区面积1431平方千米,人口57.2万人,辖5街道6镇8乡,区政府驻敦仁街道;李渡区面积1400.8平方千米,人口49.5万人,辖12镇6乡,区政府驻李渡镇。

  1996年9月15日,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1997年,涪陵市划归重庆直辖市管辖。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的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代管的南川市,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1998年6月?正式实施)。

  1998年3月23日,重庆市政府(渝府〔1998]37号)批复同意涪陵市枳城区江北街道办事处驻地从黄旗口迁移到点易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涪陵区常住总人口1134080人,其中:敦仁街道49280人、崇义街道44645人、荔枝街道97239人、江北街道44406人、江东街道39677人、百胜镇40464人、珍溪镇26460人、清溪镇22567人、南沱镇35450人、焦石镇22996人、白涛镇32433人、马武镇18995人、青羊镇26966人、龙潭镇32436人、堡子镇26905人、龙桥镇26934人、蔺市镇25011人、新妙镇31269人、石沱镇22925人、镇安镇26982人、义和镇36692人、李渡镇53413人、致韩镇24013人、丛林乡14021人、中峰乡22538人、仁义乡24227人、土地坡乡10695人、罗云乡17271人、卷洞乡6827人、大木乡3818人、山窝乡15659人、龙塘乡6930人、天台乡12296人、梓里乡11693人、酒店乡14951人、太和乡5992人、同乐乡16365人、聚宝乡8284人、新村乡13429人、明家乡24348人、增福乡21359人、惠民乡16428人、两汇乡15862人、石和乡11154人、石龙乡12805人、桥南开发区18970人。

  2002年4月30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2〕50号)批复同意将龙塘乡更名为武陵山乡。2002年末,涪陵区户籍总人口111.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61万人。辖5个街道(敦仁、崇义、江东、江北、荔枝)、18个镇(珍溪、百胜、清溪、南沱、白涛、焦石、李渡、镇安、义和、致韩、马武、龙潭、青羊、新妙、石沱、蔺市、堡子、龙桥)、22个乡(仁义、中峰、丛林、山窝、武陵山、卷洞、罗云、酒店、石龙、惠民、明家、同乐、两汇、增福、石和、新村、聚宝、太和、梓里、天台、大木、土地坡),63个居委会、356个村委会。

  2003年10月21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03〕233号)批复同意将丛林乡杉树湾村5组划归珍溪镇管辖。调整后,丛林乡面积75.813平方千米,总人口13928人;珍溪镇面积52.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6551人。

  2004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37.23万户11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10万人,非农业人口30.47万人;辖5个街道、17个镇、22个乡、两个管委会,63个社区、354个村(《涪陵年鉴2005》数据)。

  2007年末,全区面积2941.46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113.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82万人;农业人口80.83万人,非农业人口32.62万人;辖5个街道、17个镇、22个乡、1个管委会、1个示范区,共有63个社区、354个行政村。

  2008年5月15日,市政府(渝府〔2008]68号)批复同意涪陵区撤销李渡镇、龙桥镇、白涛镇、镇安镇、堡子镇、致韩镇、石龙乡、中峰乡、仁义乡、丛林乡、土地坡乡、天台乡、卷洞乡、山窝乡、梓里乡、酒店乡、惠民乡、太和乡、聚宝乡、新村乡、石和乡、两汇乡;设立涪陵区李渡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将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调整崇义街道、敦仁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义和镇、百胜镇、焦石镇、珍溪镇、清溪镇、马武镇、龙潭镇、新妙镇、石沱镇、蔺市镇、同乐乡的行政区域;保留南沱镇、青羊镇、增福乡、罗云乡、大木乡、武陵山乡的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涪陵区常住总人口1066714人,其中:敦仁街道105296人,崇义街道75746人,荔枝街道156753人,江北街道36538人,江东街道51078人,李渡街道88124人,龙桥街道34541人,白涛街道46160人,南沱镇26447人,青羊镇16197人,百胜镇41114人,珍溪镇50017人,清溪镇29285人,焦石镇23454人,马武镇32360人,龙潭镇36511人,蔺市镇41730人,新妙镇34299人,石沱镇26144人,义和镇37390人,罗云乡14940人,大木乡3200人,武陵山乡6360人,大顺乡18844人,增福乡15527人,同乐乡18659人。

  2014年,珍溪镇、蔺市镇、新妙镇共3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2016年6月3日,市政府(渝府〔2016〕30号)批复同意涪陵区调整义和镇管辖范围、李渡街道管辖范围和办事处驻地,增设马鞍街道。调整后,义和镇辖机房、松柏、高峰、鸭子、朱砂、华东、临江、石岭、庄子、黄草、红春、石堡、镇安、大柏、宏义、建新16个村(社区),镇政府驻兴义南路88号(原址);李渡街道辖石院、水磨滩、垭口、百花、云星、梨园、岚马、堰桥、龙塘、两龙、山仑、韩龙、新龙、明家湾、致远、桂花园、龙桥、断桥、石龙19个村(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致远路36号(原致韩镇政府驻地);马鞍街道辖原李渡街道高岩口、双河口、太乙门、石马、两桂、玉屏、红星、马鞍、大石庙、和平、均安、大鹅、双溪、盘龙、金银、人和、倪峰、新阳、杨二坪19个社区和原义和镇鹤凤社区,街道办事处驻鹤凤大道6号(原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办公楼)。调整后,涪陵区辖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地理

涪陵区行政区划

  涪陵区地处重庆市中东部,地理坐标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区,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东西宽74.5公里,南北长70.8公里,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山地过渡地带,地势以丘陵为主,横跨长江南北、纵贯乌江东西。地势大致为:东南高而西北低,西北-东南断面呈向中部长江河谷倾斜的对称马鞍状。涪陵区海拔最高1977米,最低138米,多在200~800米之间。

气候

  涪陵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涪陵区土地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045公顷,园地面积5332公顷,林地面积126133公顷。

矿产资源

  涪陵区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原煤储量3071万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铁矿储量2249万吨,铝土矿储量54万砘。

  2014年,涪陵区页岩气产能达10.8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73.3%。

生物资源

  动物 涪陵区有无脊椎动物30余种,主要有水蚂蝗、水螺蛳、蜗牛、卷叶螟、稻飞虱、瓢虫等;鱼类有7目12科52种,主要有青鲤、鲫鱼、草鱼等;两栖动物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等6种;爬行动物有乌龟、鳖、乌梢蛇等11种;鸟类有苍鹰、白鹭、赤麻鸭、红腹锦鸡、鹰鹃等30余种;哺乳动物有蝙蝠、黄鼠狼、鼬獾等30余种。其中,保护动物主要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箭鱼、长江鲟、苏门羚、胭脂鱼、豪猪、太阳鸟等。

  植物 涪陵区境内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共有330余科1500余属4000余种。 其中,蕨类植物有40余科100余属500余种;裸子植物有7科18属26种;被子植物有180余科1100余属3000余种。木本类有杉、柏、桉树、千丈、泡桐等;草本类有红苕、玉米、小米、花生、芝麻、豆类、瓜类等;菌类主要有蘑菇、黑木耳等栽培食用菌。

特产

  • 涪陵榨菜,原料是在特殊的土壤和水质环境、气候中孕育出来的,主要产于丰都县高家镇至巴南区木洞镇附近200公里长江沿岸地带,其中涪陵系中心主产区。涪陵榨菜为“世界三大腌菜”之一,涪陵被誉为中国榨菜之乡。
  • 涪陵白茶,于2013年晋级为重庆市十大名茶,也是涪陵独获此殊荣的地方创新名茶。
  • 涪陵红心萝卜,也称为胭脂萝卜。主产涪陵,周边区县有栽培,四川、贵州也有生产。
  • 涪陵油醪糟,用猪油炒制,色泽乌黑,入选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旅游

重庆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清嘉庆十八年涪州州牧张师范所镌高浮雕石鱼
重庆涪陵区:816地下核工程景区

风景名胜

  •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存题刻165段,是世界唯一的一处以刻石鱼为“水标”,并观测记录水文的古代水文站。1988年8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蔺市美心红酒小镇,位于涪陵蔺市镇,以红酒文化为主旋律的西欧风情小镇,建有香溪廊桥、红酒中心、特色民居等景点,并配套建有生态观光园和工业展示园。
  • 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涪陵区国有大木林场,主要景区面积25000亩。
  • 周易园,原名点易洞,位于长江北岸,与涪陵城隔江相望。中心景点为一长400米、高20米的摩崖石刻,上有黄庭坚、朱熹、陆游、王士祯等历代名人书法手迹80余幅。
  • 大木花谷,位于涪陵区大木乡境内,属高山花卉主题公园,占地10000余亩。景区内包含海棠花园、葵花园、百花园、人工湖、香草园、龙洞幽境等景点。
  • 武陵山大裂谷,位于涪陵区武陵山乡境内,面积约30平方公里,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涪陵白鹤森林公园,也称为南湖公园,位于涪陵江南片区。公园分为北部片区和南湖片区两大核心景观片区。
  • 816核军工洞,全名为“三线建设进洞的原子能反应堆及化学后处理工程”,坐落在白涛镇的深山里,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

人物

  • 道隆(1213-1278),南宋僧人,字兰溪。俗姓冉,13岁出家,赴浙江学禅法。1246年东渡日本传法,住持日本国相模州常乐禅寺,后为日本临济宗建长寺派开创人。著有《大觉禅师语录》3卷。
  • 桓渊(?-1258),名亚夫,号莲荡先生,南宋著名理学家。负笈福建,就学朱熹门下,返乡任钩深堂山长授学,为程朱理学传人,也是理学涪陵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孟子注》,入涪陵“四贤祠”陪祀。
  • 谯定(1023-?),字天授,自号涪陵居士,北宋理学大师,为涪陵理学派开山人。著有《易传》,后人称《谯子易传》。
  • 周煌(1714-1784),字景垣,号绪楚,别号海山。乾隆二年(1737年)进士,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二月初九,周煌曾率队出使琉球国,曾任《四库全书》总阅,官至工部尚书、兵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以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恭”。著有《琉球国志略》、《登舟图》。
  • 周兴岱(1744-1809),字长五,一字冠三,号东屏,周煌的次子,清代大诗人张问陶的岳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左都御史。
  • 徐邦道(1837-1894),名金锡,字剑农,清末名将。曾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甲午战争,《清史稿》、《清史列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