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淮上,淮水边。梁州,唐梁州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州,一本作“川”。

  韦应物早年当过唐玄宗的侍卫,后来他发愤读书,在江淮一带做过县令和刺史。这首诗是他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时所作的。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韦集中尚有《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淮上遇洛阳李主簿》,后一首有云:“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说明他在淮上还住过一段时间。


逐句释义: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我俩)曾一同客居在江汉,每次相逢定要酣醉而还。
  江汉:汉江,源出陕西南部,流经梁州。与诗题梁州相应。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自从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去十年。 人生聚散无常而时光逝如流水。
  浮云:喻聚散无常。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
  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今日相见)我们欢笑如故,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
  萧疏:稀疏。
  斑:头发花白。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你问我)为何不返回家乡,只因贪恋淮上秀美的秋山。
  淮上对秋山: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有,一作“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题图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陈十田《唐人诗意山水百开册》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遇见了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作者在江苏淮阴一带客居,遇到了从梁州(今陕西南郑县东)来的老朋友,这种异地相逢令人有旧情重温的欣慰,但十年阔别,鬓发萧疏,也使人增加了许多老大苍凉之感。这首诗反映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颔联统包了分别十年繁复的世事人情;颈联和末联写重逢情景。写相聚、痛饮和欢笑,写环境、形貌和心思,是诗的主体。全诗结构细密,情意曲折,韵致悠远。


  首联“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写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作者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


  颈联“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出句又回到本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象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


  尾联“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作者的另一首《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名家点评:

  《四溟诗话》:此篇多用虚字,辞达有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人如浮云易散,一别十年,又若流水去无还期,二语道尽别离情绪。他如“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归”,其悲慨之思可想。

  《瀛奎律髓汇评》:查慎行:五六浅语,却气格高。纪昀:清圆可诵。无名氏(甲):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若一直平淡,竟如槁木死灰,曾何足取?此苏州三首,极有深情,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难”也。

  《唐诗近体》:情景婉至(“浮云”二句下)。结意佳。

  《唐诗三百首》:一气旋折,八句如一句。

  《唐宋诗举要》:似王、孟。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73


试题精选: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中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1分)喜的是久别重逢,悲的是漂泊不定,岁月流逝。(2分)


  2.诗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举一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①诗中运用了比喻(1分),颔联用“浮云”喻别后漂泊的“我”与故人(1分),用“流水”则喻十年时间的流逝(1分),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易老的无限感慨,对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的的无尽悲愁(1分)。(答设问也可以,尾联点明不肯归去的原因,酌情给分。若答对偶,不得分,因为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原本就必须对偶。)


  3.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比喻。用“浮云”比喻漂泊不定,用“流水”比喻时光流逝,生动形象(或:对比用“别”的短暂与十年的漫长相对,突出了人世的沧桑,言简义丰。


  4.尾联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


  5.本诗中“浮云”、 “流水”的内在含义是什么?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析。 (5分)

  参考答案:“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化无常; (1分)。流水一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 (1分)表达了诗人一种悲喜交集的情感。 (1分)喜的是阔别重逢,旧情仍在;而且此地秀色宜人,可修身养性。(1分)悲的是漂泊流转,岁月蹉跎。(1分)


  6.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一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请谈一谈你对本诗疏密特点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疏的地方: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1分)颁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1分)疏朗的笔墨,起到了铺蛰、陪衬的作用。(1分)

  密的地方:颈联和尾联抓住久剐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1分)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突出了故交情笃。(1分)也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能给人留下真切的印象。(1分)


  7.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

  参考答案:昔日相逢醉饮的追忆,别后多年漂泊的感慨,今朝又得相会的欣喜,刚见面又别离的悲哀,岁月流逝人易老的喟叹。


  8.试赏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6分)

  参考答案:(1)首联每每出游宴饮必定扶醉而归的欢乐与相别后的黯淡对比,心中不觉黯然,让人生发出岁月不饶人的无限感慨;(2)颔联“一别”与“十年”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一别十年的伤感。让人产生世事沧桑,人生无定,岁月蹉跎之感;(3)颈联相逢时畅饮的喜悦与两鬓苍苍、青春不再的衰老之态相对照,一喜一悲,一正一反,对比强烈。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诗人回忆了与老朋友曾经共饮的美好时光,以及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B. 颔联,诗人借助“浮云”、“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抒发了阔别十年的感慨。

  C. 颈联,点题,写相逢时的欢笑,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

  D. 尾联,笔锋一转,秋色中红树满山,令人留恋。表达与友人携手同游的愿望。

  参考答案:C(解析:“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准确,情感不只有欢笑,还有老去无为的悲伤。)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少年时以三卫郎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故称韦江州或韦苏州。其诗以写田园风物著名,语言简淡。有《韦苏州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1首。(《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