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安徽省 > 淮南市

淮南市汉语拼音:Huái Nán Shì;英文:Huainan City),中国安徽省辖地级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地跨淮河两岸。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截至2022年11月,全市辖5个区、2个县。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302.7万人。

地处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地带。淮河流经市境中部,南岸多低山丘陵,白鹗山海拔241.3米,为全市最高点。八公山、舜耕山均在南部。北岸为冲积平原,海拔20米左右。西淝河、架河、泥河、东淝河、窑河从两岸注入淮河。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矿藏以煤为主,还有磷灰石、石灰岩、白云石、石英砂、紫砂、粘土等。淮南铁路、阜淮铁路、大张支线铁路高速公路、206国道在境内交会。淮南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和凤台县公路大桥连接淮河两岸。淮河干流终年通航。

淮南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华东地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生产基地、安徽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是中国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首批试点智慧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中国成语典故之城,素有“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之称。是沿淮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历史代表文化为淮河文化。境内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八公山等景点。

  • 邮编:232001 代码:340400 区号:0554

行政区划

全市辖5个市辖区、2个县,以及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市政府驻田家庵区三和乡和风大街88号,距省会合肥市区95千米。

历史

  因在淮河南岸,故名。1949年7月设淮南矿区,由皖北行署直辖。1950年9月(一说1951年)改设淮南市,为皖北行署辖市。1952年4月淮南市由安徽省直辖。1977年原属阜阳地区的凤台县交由淮南市领导。

  1996年,淮南市面积2121平方千米,人口约188.4万人,市府驻田家庵区洞山。辖田家庵、大通、八公山、谢家集、潘集5区和凤台县。

  1999年11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2000年6月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淮南市政府领导,正县级建制,辖凤台县的毛集镇、夏集乡、焦岗乡和焦岗湖渔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淮南市常住总人口2040649人,其中:大通区129039人,田家庵区404713人,谢家集区256873人,八公山区166452人,潘集区400151人,凤台县683421人。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国函[2004]39号)批准同意将合肥市长丰县的孔店乡划归淮南市大通区管辖,长丰县的史院乡、三和乡、曹庵镇划归淮南市田家庵区管辖,长丰县的孙庙乡、孤堆回族乡、杨公镇划归淮南市谢家集区管辖。2004年末,全市共有19个街道、24个镇、23个乡。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淮南市常住总人口2333896人,其中:大通区180917人,田家庵区593981人,谢家集区320251人,八公山区175993人,潘集区395684人,凤台县667070人。

  2013年8月,国家级开发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归大通区代管。10月1日,将凤台县的李冲回族乡整建制和城关镇淮河以南的芦塘、西魏、淮丰、胜利、拐集、灯塔、山赵、夏湾、淮滨、黑龙潭10个社区(即凤台经济开发区)正式划归八公山区管辖(2013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准同意上述调整)。11月,将田家庵区的曹庵镇、三和乡、史院乡行政区域和淮南现代产业园区划归谢家集区代管。

  2013年末,淮南市总人口24328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6134人;辖5个市辖区、1个县、1个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共有19个街道、32个镇、14个乡,237个社区、561个行政村。2014年末,淮南市共有19个街道、34个镇、12个乡。

  2015年7月1日,将八公山区的李冲回族乡、凤台经济开发区及管理的社区正式划归凤台县管辖(淮[2015]66号)。

  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函[2015]206号)批复同意将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

地理

淮南市介于北纬31°54′8″—33°00′26″和东经116°21′5″—117°12′30″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镇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蒙城县、利辛县交会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辖区东西最长距离80.23千米,南北最长距离122.68千米,总面积55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淮南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的地貌特征。

淮南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以寿县为例,北、中部为淮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为沿淮河、淠河洼地;东南部为岗地。淮河南岸由东至西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24米,对高差4—5米。

气候

淮南市境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主要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市境年日照时数2239.2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937.2毫米,全年无霜期223.7天。由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于稻、麦、油菜、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长,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提高了光、热、水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不同年份之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一年之中降水的分配也不均匀,再加上春、秋季气温不稳定,所以各种不利的气候因素也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灾害。

水文

淮南市境属淮河流域,主要水域有淮河、东淝河(瓦埠湖)、泥河、架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石涧湖、胡大涧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湖泊等。此外还有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等小型山塘水库。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上游补给,其次是自然降水提供,汛期与雨季一致,径流量高峰与降水旺月同步。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淮南市境植被属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舜耕山、八公山、上窑山等丘陵和平原上的原始植被经人为垦殖,已荡然无存。现存人工植被(次生植被)大多为建国后营造,沿山脊山坡分布着以刺槐、侧柏、黑松、麻栎等树种为主组成的混交林。平原地区主要为农村四旁植种的椿、杨、柳、楝、桑、梓、榆、枣、中槐、刺槐、泡桐等树木组成。全市有乔灌木树种75科、169属、335种。其中裸子植物类共有7科、19属、53种;被子植物类的双子叶植物纲共有63科、145属、273种,单子叶植物纲有5科、5属、9种。阔叶树种:麻栎、栓皮栎、黄连木、山槐、刺槐、枫杨、青桐、泡桐、臭椿、苦楝、榆树、柳树、桑树、梓树、悬铃木、中槐、皂角、香椿、女贞、银杏等。针叶树种:黑松、侧柏、马尾松、雪松、水杉等。果木树:桃、梨、柿、李、杏、海棠、樱桃、枣、石榴、苹果、山楂、葡萄等。灌木类:酸枣、胡枝子、枸杞、棠梨、荆条、柘树、紫穗槐等。草本植物:白茅、荩草、野古草、索索草、扒根草、蓟、碱蓬、碱蒿、灰灰菜、棱草、牛毛毯、野萍等。

动物资源

淮南市境内动物有以下几种:野生哺乳类:狼、野猪、野兔、狐狸、刺猬、獾、黄鼬、田鼠、家鼠、黑线鼠、狸猫、貂、蝙蝠。野生鸟类:喜鹊、灰喜鹊、斑鸠、猫头鹰、伯劳、鹰、绿头鸭、鸳鸯、天鹅、雁、鹌鹑、雉、獐鸡、家燕、金腰燕、百灵、云雀、画眉、山雀、麻雀、黄鹂、翠鸟、白鹭、鹳、鹤等。野生鱼类:鲤、鲢、鳊、青鱼、乌鱼、草鱼、鲶、鲫、汪鱼、黄尖、马浪、柳条鱼、鳜鱼、黄鳝、河鳗、泥鳅、刀鳅、银鱼等40余种。爬行类:龟、鳖、水蛇、土斑蛇、花斑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青蛙、蟾蜍、蝾螈等。无脊椎动物:节肢类有:草虾、螃蟹、小龙虾、蜘蛛、蜈蚣、蚰、蝎等,其中昆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蝴蝶、蜻蜓、螳螂、蝉、蜜峰、黄蜂、蝗虫、蟋蟀、萤火虫、蚂蚁、蝼蛄、蟑螂、蚱蜢、金龟子、地鳖虫等。软体类有:河蚌、田螺、蜗牛。其它常见的还有蚯蚓、水蛭等。

矿产资源

淮南市境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石灰岩为次,主要是非金属矿产。由于煤炭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故有淮南煤田之称。淮南煤田位于淮河中游两岸,东西长达18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面积达3600平方千米,其中含煤面积2800平方千米。淮南煤田分为淮南矿区和潘谢矿区。淮南矿区东起九龙岗,西至凤台县,南以舜耕山、八公山为界,北界为谢桥—古沟(或高皇)向斜轴,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老开发区。潘谢矿区东起高皇寺,西到正午集,北临界沟集、阚疃集,南以谢桥-古沟向斜轴为界,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为24千米,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新开发区。淮南地区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得天独厚,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磷块岩、紫砂、矿泉水等,开采价值很高。

文化

淮南市文化底蕴厚重。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五张牌”,激活“文化强市”。积极推动《淮南子》“古为今用”,大力宣传《淮南子》,扩大影响。一批花鼓灯专业表演团体,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国演出,展示花鼓灯艺术的品牌优势。从1992年开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