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涧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陕西省 > 榆林市 > 清涧县

  清涧县汉语拼音:Qīnɡ Jiàn Xiàn;英文:Qingjian County),中国陕西省榆林市辖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境东南角。地理坐标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西与子长县子洲县毗邻,南连延川县,北接绥德县,东濒黄河山西省石楼县隔河相望。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总面积184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2.03万人,常住人口12.63万人(2012年末)。辖9个镇。

  地处无定河下游。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拨559.6-1282米(董家沟堂),境内大部分为黄土峁状丘陵沟壑区,黄河沿岸为峡谷丘陵。属暖湿带亚干旱气候,年均气温9.6℃,年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160天左右。清涧石板主要产于乐堂堡、下二十里铺,师家园则一带。盛产红枣。西神铁路、210国道渭清公路、205省道穿境西而过。景点有清涧起义旧址等。

  • 邮编:718300 代码:610830 区号:0912

行政区划

  全县辖9个镇: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镇。县政府驻宽洲镇,距榆林城223.45千米。

历史

  县因县城所在地两山夹水,涧水清澈见底而得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今县境设朔方县,后多次更名移址。西魏大统初于今县西北折家坪附近设绥德郡,大统十二年(546年)置绥德县为郡治。隋开皇三年(583年)郡废,隋末县废。唐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贞观年间筑宽州城。五代时县废。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于秀延水东岸宽州旧城筑城(即今址),因秀延水宋时一名清涧水,赐名清涧城。据《寰宇通志》:“宋置为清涧城,取清涧川为名。”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于城设清涧县,属绥德州。明、清先后隶属绥德州、延安府。

  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省。1935年1月成立清涧县工农苏维埃政府。1940年2月成立清涧县人民政府,属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

  1950年属绥德专区。1956年9月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撤销清涧县,辖地并入绥德县,清涧改称中心乡。1961年10月复设清涧县。1969年属榆林地区。1999年属榆林市。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清涧县常住总人口176644人,其中:秀延镇16590人、石嘴驿镇12000人、折家坪镇14832人、玉家河镇7913人、高杰村镇10950人、李家塔镇7528人、店则沟镇9591人、解家沟镇7147人、郝家墕乡6868人、乐堂堡乡8339人、师家园则乡22970人、下廿里铺乡10268人、双庙河乡9938人、老舍窠乡10267人、东拉河乡6095人、二郎山乡5135人、寨沟乡3571人、石盘乡6642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清涧县常住总人口128938人,其中:宽州镇44963人,石咀驿镇7341人,折家坪镇9563人,玉家河镇5232人,高杰村镇7611人,李家塔镇7615人,店则沟镇5704人,解家沟镇7024人,郝家墕乡3842人,乐堂堡乡5556人,下廿里铺乡5547人,双庙河乡5139人,老舍窠乡5446人,二郎山乡3314人,石盘乡5041人。

  2011年,撤销二郎山乡并入解家沟镇,撤销郝家墕乡并入石嘴驿镇,撤销乐堂堡乡并入宽州镇。调整后,清涧县辖8个镇、4个乡: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老舍窠乡、石盘乡。

  2012年末,清涧县面积184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20298人,常住人口12.63万人。

  2013年末,清涧县辖8个镇、4个乡,共有4个社区、640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宽州镇。

  2015年,撤销下廿里铺乡、双庙河乡,合并设立下廿里铺镇;撤销老舍窠乡,并入玉家河镇;撤销石盘乡,并入解家沟镇。调整后,清涧县辖9个镇:宽洲镇、石嘴驿镇、折家坪镇、玉家河镇、高杰村镇、李家塔镇、店则沟镇、解家沟镇、下廿里铺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