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游月陂

添加4,872字节2021年6月19日 (六) 13:04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游月陂'''</span><br><br><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0%; color:red;">'''游月陂'''</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10%;">宋·[[程颢]]</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10%;">[[程颢]]</span><br><br><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span style="font-size: 140%; color:green;">  《游月陂》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首联写游月陂堤,中间二联从秋色和秋声方面表现主观上的闲静与自然界的幽静合二而一,尾联写诗人的感触。这首诗写写“静观自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声韵和谐,对仗工整。  《游月陂》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千家诗]]》收录此诗。月陂(bēi),水塘名,因形如月,故名月陂,遗址在今[[洛阳]]洛水之南。    这首诗是程颢居于洛阳期间,与友人同赏月陂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月陂堤的位置大致在今西苑桥与牡丹桥之间的洛河南岸。另据《新唐书》记载,唐玄宗时期,为防谷水、洛水泛滥而开掘三道堤防,命名为上阳、积翠和月陂,月陂同样因其形如月亮而得名。唐宋时期,月陂是行吟赏景之所,王建、司马光、程颢、张先等人都曾在这里吟诗作词。(据洛阳晚报记者余子愚《程颢游月陂(诗画河洛)》一文)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我)在月陂岸堤上四顾徘徊,(看见)北边有一座耸入半空中的百尺高台。</span><br>  堤(dī):沿河、沿湖或沿海的防水构筑物,多用土石等筑成。这里指月陂岸堤。<br>  四徘徊:四顾徘徊,来回走动。<br>  中天:半空中。<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万物已随秋天节气而而发生变化(显出萧条的迹象),暂且趁着水边傍晚的凉意,畅饮一杯。</span><br>  万物: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br>  秋气:秋日萧条、肃杀之气。<br>  樽(zūn):一种盛酒的器具,酒杯。<br>  聊:暂且。<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那池塘水里的云和影两相悠闲的映照着,林下泉水声从寂静中传来。</span><br>  水心:水中。<br>  林下:树林之下。<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世事繁杂没有头绪,何必去计较;只要遇到好的时节,便和朋友相约,再来游玩一番。</span><br>  无端:谓人世间的事很繁杂,没有头绪。<br>  何足计:哪里值得计较;不值得计较。<br>  但:只要。<br>  约:邀请。<br>  重陪:再来相配,再次伴随。<br>  [[文件:27游月陂6.jpg|center|thumb|400px|《游月陂》题图]]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纪游诗,也是一首理趣诗,首联写游月陂堤,中间二联从秋色和秋声方面表现主观上的闲静与自然界的幽静合二而一,尾联抒发感想。此诗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声韵和谐,对仗工整。    作者在月陂堤上徘徊,抬头望见北面有一座百尺高台。这时,万物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变得萧瑟,在这凉凉的夜里,他认为还不如饮一樽酒呢。水中的云影和天上的云朵互相映照,树林下传来的泉水声打破寂静。世事变化无常,说不上有什么来由,何必去计较呢?碰到好的时节,就约上几个朋友,一起再来游玩一番吧。“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境界,“世事无端何足计”,是自劝之语,更是劝人之言。  '''名家点评:'''   清·王相《千家诗新校》:言登堤四望,有中天之台,在北而最高也。但见万物逢秋而萧然,一樽向晚而可酌。观水面闲云之影,听林下泉流之声,秋色犹可观也。末言世事多端,何足计较?但逢佳节,不厌登临,重陪玩饮,可也。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文件:千家诗047-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文件:千家诗048-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1.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2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融情于景、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3分)诗人用淙淙的泉声突显月夜的宁静,在“水心云影闲相照”的景象描绘中融入自己内心平静安闲的情绪。(2分)  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4分)<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参考答案:诗人通过对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这些意象的描写,(2分)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2分)全诗通过景物描写和“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的直接抒情,表现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得失的淡泊情怀。(2分)  [[程颢]](1032—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8,96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