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湖 上

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湖上》是南宋诗人徐元杰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湖,即杭州西湖。


逐句释义: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红花盛开树林里一群黄莺儿在不停的鸣叫,青草丰茂的平湖上白鹭翻飞。
  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
  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
  长(zhǎng):生长。
  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西湖十景中有“平湖秋月”。
  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风和日丽,天气晴暖,人人心情舒畅,夕阳里那些吹箫打鼓的画船兴尽而归。
  人意好:人的心情畅快。
  箫鼓:以大鼓和管乐为主的吹打乐。用于水上宴游,后来诗人多借用为帝王水上宴乐的典故。
  几船归:有多少船只归去。


《湖上》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游溪湖的即景诗(纪游诗)。写出了作者泛舟湖上,为两岸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的愉快心情。


  前两句“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着重写景。写湖上的风光,红树莺啼,草长鹭飞,相映成趣,生意盎然。首句从气氛上烘托出西湖春天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花开”而使树显得红得耀眼,点出游湖的节令是春意正浓之时,同时又从视觉角度照应诗题,说明观景之人正在“湖上”。“乱莺啼”从听觉效果上更进一步渲染春天热烈的气氛。“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那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下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这一动一静给春景又平添了几分魅力。


  后两句“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侧重抒情。“风日晴和人意好”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了游湖赏春之人的偷快心境。这一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诗人那红树、黄莺、青草、白鹭,那一湖绿水,无处不荡漾着春意,更有那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自然使“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一句紧承上句作一转折,把读者的思绪引回到湖上,夕阳西下,画船歌吹而归来。这一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中的韵味和意境都藏于其中。“夕阳”点明游人赏春已延长到了傍晚。


  这首游春诗打破了宋人重理趣、轻兴致的特点,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在艺术上运用气氛烘托,色彩点染,画面对比等手法,从视、听等角度,由岸上景色写到水中景色,从游人的心境写到景色明丽的意境,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很多古典诗歌所具有的共同特色,此诗也不例外。“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李贽《诗画》,《焚书》卷五)此诗一二句写湖上之景,形神俱备,意在言外;三四句由景及人,人在画中,构成一幅绝妙的西湖春游图。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广信区煌固镇黄塘村)人,学者称天庸先生。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状元),调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嘉熙二年(1238年),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淳祐元年(1241年),知南剑州(今属福建)。丁母忧去官,服除,授侍左郎官,迁将作监。三年,丞相史嵩之服父丧未满,有诏起复,元杰适轮对,力沮成命,迁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淳祐五年六月徐元杰指爪忽裂,暴疾而亡。三学诸生,伏阙请愿,指系奸人毒害,御旨交大理寺审理,事竟不白。赠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年)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梅野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