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0行: 第20行: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长774公里,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1位。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在幅员辽阔的三湘大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回等56个民族6900.2万湖湘儿女。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长774公里,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1位。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在幅员辽阔的三湘大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回等56个民族6900.2万湖湘儿女。
 +
 +
 +
  湖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全省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21米至2099米不等。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45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4大水系,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
 +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8.2℃;日照时数1521.0小时;降水量1215.4毫米。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多。
 +
 +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实有耕地总资源378.9万公顷,至2007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1.92亿亩,有林地面积1.57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6.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生猪出栏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粮食居第6位。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
 +
 +
  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曾国藩、左宗棠等风云一时,魏源、谭嗣同率先打开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窗口;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先驱,高擎反对帝制、反对封建专制的大旗;毛泽东、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胡耀邦、朱镕基等为我国的改革发展贡献突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彪炳青史、光照寰宇的历史伟人。
 +
 +
 +
 +
 +
历史沿革
 +
 +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
 +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
 +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 6郡。
 +
 +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
 +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
 +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连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
 +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
 +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
 +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
 +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
 +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 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
 +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 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湖南有散州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 内,共有77个单位。
 +
 +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相同,共75县。
 +
 +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3道,仍有75县。
 +
 +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
 +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 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 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
 +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 县长。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 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 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 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 第八区辖郴县、桂东、汝城、永兴、资兴、宜章、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10县,专 员驻郴县;第九区辖零陵、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东安、永明等8县,专员驻 零陵。民国29年(1940)4月,又将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曾一度增置阳明县( 后改为阳明特别区),但不久即撤销。先后还增设2省辖市(长沙、衡阳)、2县(怀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 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
 +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 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 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 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 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
 +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 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 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 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 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 政权的先声。
 +
 +
 +
 +
 +
  
  

2013年4月29日 (一) 22:41的版本








  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炎帝和舜帝的古老传说,有玉蟾岩和城头山等远古遗迹,有西周青铜器四羊方尊、里耶秦简、西汉马王堆古汉墓和三国吴简等珍贵文物。有岳麓书院和岳阳楼等著名人文景观,有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还有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这样蜚声中外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湖南古老的文明和今天的成就交相辉映,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世人关注。

  湖南幅员辽阔,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连贵州、重庆,北交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是我国东南腹地。因全省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因自古广植木芙蓉和水芙蓉而有“芙蓉国”之称。唐代诗人谭用之有诗“秋风万里芙蓉国”咏之,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表达他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长774公里,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1位。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在幅员辽阔的三湘大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回等56个民族6900.2万湖湘儿女。


  湖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全省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21米至2099米不等。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45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4大水系,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8.2℃;日照时数1521.0小时;降水量1215.4毫米。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多。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实有耕地总资源378.9万公顷,至2007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1.92亿亩,有林地面积1.57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6.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生猪出栏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粮食居第6位。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

  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曾国藩、左宗棠等风云一时,魏源、谭嗣同率先打开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窗口;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先驱,高擎反对帝制、反对封建专制的大旗;毛泽东、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胡耀邦、朱镕基等为我国的改革发展贡献突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彪炳青史、光照寰宇的历史伟人。



历史沿革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 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连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 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 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湖南有散州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 内,共有77个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相同,共75县。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3道,仍有75县。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 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 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 县长。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 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 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 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 第八区辖郴县、桂东、汝城、永兴、资兴、宜章、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10县,专 员驻郴县;第九区辖零陵、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东安、永明等8县,专员驻 零陵。民国29年(1940)4月,又将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曾一度增置阳明县( 后改为阳明特别区),但不久即撤销。先后还增设2省辖市(长沙、衡阳)、2县(怀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 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 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 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 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 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 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 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 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 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 政权的先声。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湖南旅游• •湖南人物• •湖南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