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湘军汉语拼音:Xiangjun;英语:Xiang Army),晚曾国藩创建的一支军队。咸丰二年十一月(1852年12月),太平军从湖南北出,攻克汉阳。曾国藩以礼部右侍郎丁忧在籍(湖南湘乡)守制,咸丰帝命他帮同湖南省巡抚办理团练。他复奏咸丰帝称,团练无济于事,正规军绿营已不堪作战,主张另建新军。于是,他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编练成一支军队,称为“湘勇”,又称“湘军”。

  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湘军的士兵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治军重在思想纪律而不在技术性的教练。他为湘军写的军歌唱道:“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他制定“辨等明威”的军礼,以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尊卑上下的等级制度与同乡共里的乡土观念维系官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力地维护封建统治的军队。

  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营制主要采用明代著名军事家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的“束伍”成法。陆军每营500人(营官1员、哨官4员在外),10人为队,队有什长;8队为哨,哨有哨长,统以哨官;4哨为营,辖以营官;余为亲兵,直辖于营官。各队以抬枪、刀矛、小枪等长短兵器配合作战。水师每营500人(营官1员、哨官30员在外),有长龙8艘,每艘24人;舢板22只,各14人。每船为一哨,设哨官;哨官之上,辖以营官。船只各有火炮,但仍配小枪刀矛,以备近战。湘军营以上设统领,统领辖数营至数十营不等。其后又在统领下增设分统,以便于指挥。在武器装备上,湘军不仅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还自设船厂,仿造新式武器。

  湘军于1854年初在衡州(今衡阳市)编练建成时,计有陆军13营6,500人,水师10营5,000人,另有夫役、工匠等,共17,000余人。初战在靖港败于太平军,继在湘潭、岳州(今岳阳)获胜。是年夏,出省作战。以后几年间与太平军在湖北、江西的沿江地区争夺。1858年5月,攻占九江,其精锐李续宾部深入皖中,气势很盛。至11月间,李续宾及所部6,000余人在庐州(今安徽合肥)三河之役被太平军歼灭,锐气顿减。

  1860年,曾国藩任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后,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号令统一,筹饷较易,湘军势力大为扩充,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1861年9月,攻陷安庆。次年(同治元年)春,曾国藩再以曾国荃率湘军主力沿江进逼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以左宗棠部及李鸿章新募淮军进攻江浙其他地区。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支系仍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镇压捻军。湘军水师则守湘军旧制,取绿营规模,改建为长江水师。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湘军的兴起,使清代兵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湘军建立前,清朝常备军为绿营。绿营兵为土著世业,将由铨选调补,军饷由户部拨给,兵权握于兵部,归于中央。湘军既兴,兵必自招,将必亲选,饷由帅筹,其制正与绿营相反,故兵随将转,兵为将有。曾国藩对湘军拥有极大的指挥调度权力,自成派系。当湘军在实际上取代绿营时,将帅自招的募兵制度便代替了国家经制的世兵制度,近代北洋军阀的起源实始自湘军的“兵为将有”。

  始于湘军的“兵为将有”对晚清政局也产生重大影响。湘军重要将领江忠源胡林翼左宗棠杨载福(岳斌)、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曾国荃刘蓉刘坤一蒋益澧刘嶽昭刘锦棠以及后来成为淮军首领的李鸿章等,皆官至总督、巡抚等大员。根据清代定制,总督、巡抚委以行省大权,其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一省的民政、财政和按劾、司法。但两司听命于六部,例可专折奏事,事权独立,唯部臣始有管辖的权力,督、抚对两司只是居于监督地位。故六部可以控制督、抚,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但清代这种格局到湘军将帅担任督、抚后,就发生了改变。手中有兵有将的督抚把两司降为属官,不听部臣指令,朝廷也不得不迁就,因而在晚清出现督、抚事权过重的局面。

  湘军士兵本是湘乡一带朴实的农民,当初受曾国藩欺骗性宣传加入营伍。湘军发展后,将领升官发财,多数士兵仍处境恶劣悲惨,于是有人加入反清的“哥老会”。攻陷天京后,这些士兵被解散回乡,就在湘乡起义反清。此后常在湖南起义,并从湖南迅速向长江流域发展。辛亥革命中,曾给同盟会以大力支持。

名臣和幕僚

  湘军在平灭晚清的各地农民暴动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当时他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

  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被史学界称为“中兴三名臣”。

  历史学家郭廷以言:“湘人‘苟能军,无不将帅者,苟能事,无不轩冕者’。是后四十年间,两江总督几乎是非湘系将领或与湘军有关的人物莫属。”

主要湘军人物(包括由湘军发展到淮军的人物):

  • 曾国藩,湘军统领。建立湘军,消灭太平天国,主导洋务运动。
  • 曾国华,国藩六弟,咸丰八年十月阵亡于三河。
  • 曾国荃,国藩九弟,湖北巡抚,1864年7月领军攻克天京(今南京)。
  • 曾国葆,国藩末弟。
  • 李鸿章,晚清重臣。由曾国藩一手提拔,并创立淮军。
  • 江忠源,安徽巡抚,湘军前身楚勇领袖,咸丰三年十二月,于庐州战败投水自尽,四十一岁。
  • 江忠济
  • 胡林翼
  • 左宗棠,晚清重臣,民族英雄,曾收复新疆。
  • 彭玉麟,湘军水师统领,官至兵部尚书,以钦差大臣身份指挥抗法战争并获取胜利。
  • 杨岳斌,陕甘总督
  • 刘长佑,广西巡抚,旋升两广总督。
  • 刘岳昭,云南巡抚,后升云贵总督。
  • 李续宜,弟,罗泽南弟子,安徽巡抚,功在阻挡陈玉成,李于同治二年病逝,四十一岁。
  • 李续宾,兄,罗泽南弟子,咸丰八年十月阵亡于三河。
  • 刘蓉,陕西巡抚
  • 刘坤一,江西巡抚
  • 程学启,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投降湘军,1861年底编入淮军。
  • 丁汝昌,本为太平军将领,1861年投降湘军,1861年底编入淮军,曾指挥黄海海战。
  • 郭嵩焘,前任广东巡抚
  • 蒋益澧,后任广东巡抚,1869年就职。
  • 刘檡昭
  • 刘松山
  • 刘锦棠,随左宗棠征新疆,是第一任新疆巡抚。
  • 罗泽南
  • 王錱
  • 孙开华,在台湾抗击法国侵略者。

影响

  湘军攻克南京之后,曾国藩经再三考虑,将大部湘军裁撤,仅左宗棠小部、李鸿章淮军部、和湘军水师留下。

  由湘军的曾国藩始,湖南开始了人才的喷涌:从晚清镇压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的成立;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抗日战争。 湘军从起初保卫家园的目的上升为平天下为己任,维护社会安定。

  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过程中诞生了大批文韬武略,治国平天下的文臣武将,晚清四大名臣就出于这批行列中,这些人成为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称得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湘军志士由起初的草莽,贫民,匹夫,成长为治国枭雄,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

  湘军的军魂是军民团结如一家。曾国藩在诗中写道:如今百姓更穷困,愿我军士听教训。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我的军士跟我早,多年在外声名好。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不淫贼匪淫,官兵不抢贼匪抢。若是官兵也淫抢,便同贼匪一条心。曾国藩强调行军以不扰民为先: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

  曾国藩在编创湘军时,创作了《爱民歌》,要求湘军时常诵读,对湘军的言行举止有严格要求。因为曾国藩看到了上述太平军的劣行,对社会的危害,贼匪的罪行是人目共睹,人人深恶痛绝的。

  湘军也是一支素质涵养极高的军队。曾国藩涵养之高,城府之深不言而喻。他要求他的军士用《爱民歌》武装头脑,例如“行路要端详”“人不躲路我让他”。

评价

  对于湘军的历史定位,历来都有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湘军是帮助了满清政府,消灭了农民起义军,维护了专制皇权的统治。湘军所发展的淮军人物李鸿章作为众多不平等条约签订者,更是被部分人看做民族罪人。洋务运动也没有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湘军与准军在清末开始变质,后来成为割据一方的北洋军阀

  湘军长期缺乏稳定的饷源,九江破城前,胡林翼称“水师、鲍营、义渠各营尚欠十二三万两”,只得纵容官兵掠夺财物,以维系军心,在攻破九江之后,“尸涌长江水不流”。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曾国荃部攻陷天京,施展杀戒,“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自湘军平贼以来,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抢掠与放纵却严重的削弱了湘军的战斗力,更坚定了太平军决战到底的决心,湘军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例如李续宾部在九江屠城后,在三河被太平军全歼,又如李臣典“戮绝妖男,虏尽良女”,日夜宣淫,一夜“连御十女”而暴亡。曾国藩深知湘军已是强弩之末,以“湘军作战年久,暮气已深”为由,主动向朝廷请旨裁减湘军。

  肯定湘军的学者以为消灭太平天国是正确的。太平天国自身也并非能够改变传统社会模式,其宣布的“天朝田亩制”一套根本无法实行;太平天国的将领贪图享乐,争夺权力,实际与满清统治者无异。湘军的出现也客观上让满清政府的军事和政治权力落入汉族,中央政府的权威极大地弱化,和民国初的军阀也有渊源关系。洋务运动虽然没有改变中国沦落的状况,但至少让中国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使政府和人民懂得要学习国外先进科技和思想。洋务运动也带来了许多改变,如选派留洋学生,建立北洋舰队等。后来左宗棠收复新疆,也是湘军人物的一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