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漳州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福建省 > 漳州市
福建漳州:威镇阁
福建漳州:南靖田螺坑
福建漳州:九峰镇

漳州汉语拼音:Zhāng Zhōu;英语:Zhangzhou City),别名芗城中国福建省辖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理坐标为北纬23°33′-25°12′,东经116°54′-118°15′。 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漳州市常住人口506.8万人。 辖4个市辖区、7个县。

漳州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古闽越人就休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时为七闽地,间属闽越国初隶辖于岭南道,唐垂拱二年(686年)武后准陈元光将军请建漳州,郡邑设于今云霄的西林村,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迁至现在的漳州城区。元代改为漳州路,两代称为漳州府,民国初年并为汀漳龙道,1943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名胜古迹有云洞岩天成寨水寨大山风动石南山寺白礁慈济宫七贤庵铜山古城三平寺仙字潭。纪念地有芝山红楼仰文楼丹霞半月楼平和暴动遗址。地方剧种有芗剧(又称歌仔戏)、潮剧,还有布袋木偶戏。漳州的八玉印泥明清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彩扎亦很著名。

漳州地形为西北多山,东南临海,处漳州平原中心地带。九龙江分北溪、西溪两条干流横贯全境。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20.8℃,1月均温13.4℃,7月均温28.3℃,年降水量1872.9毫米。博平岭横亘于西北,戴云山余脉深入北部境内。平和县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为全市第一高峰。九龙江全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在漳州境内流域面积758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鹿溪漳江东溪等主要河流。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平原。海域面积略大于陆域面积。大陆岸线519公里,岛屿岸线112公里,正面宽约128公里,呈北东走向。零米高程以上滩涂面积285.5平方公里,可利用水产养殖面积117.2平方公里。鹰厦铁路,漳州支线铁路,324、319国道、厦漳高速公路过境。九龙江北溪、西溪可通航,有宫口港、东山港、石码港等沿海港口。

  • 邮编:363000 代码:350600 区号:0596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2月,漳州辖4个市辖区、7个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和华安县;另外,管辖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古雷港经济开发区、省级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其中东山县与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两个牌子一套领导。市政府驻芗城区。

历史

  漳州境域,约1万年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生息劳作。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中央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始元二年(前85年),改“封邦建国”为郡县制后,北属会稽郡冶县,南属南海郡揭阳县。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兰水县,南属义安郡绥安县。至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并兰水、绥安入龙溪,今漳州境域才结束分属两郡状况。唐垂拱二年(686年)建州(今云霄县西林村),辖怀恩、漳浦2县,因州治傍漳江而名漳州。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至李澳川(今漳浦县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划长泰县来属。时为漳州辖地最广时期,其境域包括今漳州、厦门海沧以及龙岩县、漳平县和原宁洋县地。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龙岩县升为直隶州后,析漳平、宁洋2县属之,时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

  民国2年(1913年)废府设汀漳道。民国23年设督察区后,今漳属各县基本上稳定为同一区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地为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9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原第五行政督察区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设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行政督察区辖龙溪、漳浦、云霄、诏安、东山、海澄、长泰、南靖、平和、华安10县。1950年3月,改第六行政督察区为漳州行政督察区(简称漳州专区),成立漳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9月14日,又改为龙溪区,成立龙溪区专员公署。漳州专区、龙溪区均辖10县。

  1951年6月,析龙溪县城关区(共两个区)设漳州市(县级)。此时,龙溪区辖十县一市。1955年3月,改龙溪区为龙溪专区,成立龙溪专员公署。

  1960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龙溪县、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县城设在石码镇。此时,龙溪专区辖龙海、漳浦、云霄、诏安、东山、平和、南靖、长泰、华安9县及漳州市。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1967年4月,由驻漳支左部队成立龙溪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实行军事管制。1968年5月15日,成立龙溪专区革命委员会。龙溪专区成为一级政权的行政区域。1970年9月,专区改称龙溪地区,专区革委会改称龙溪地区革命委员会。龙溪地区(专区)仍辖九县一市。

  1978年3月29日,成立龙溪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仍为九县一市。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建制,漳州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漳州市改为芗城区,时辖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南靖、平和、长泰、华安9县和芗城区。1993年5月,撤销龙海县,设市辖龙海市。1996年5月,设市辖龙文区。至2007年,漳州市辖有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华安县二区一市八县。

  2000年,漳州市辖2区1市8县,共有7街道89镇22乡3民族乡。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漳州市总人口4581675人。其中: 芗城区 433194人、龙文区 134690人、云霄县 403617人、漳浦县 795347人、诏安县 568156人、长泰县 190288人、东山县 206152人、南靖县 342165人、平和县 532649人、华安县 159099人、龙海市 816318人。

  2002年,漳州市辖2区1市8县,共有7街道89镇21乡3民族乡。

  2003年末,漳州市户籍人口453.9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5.89万人。辖2区1市8县,共有8街道88镇21乡3民族乡。

  2011年1月14日,福建省政府发布闽政文[2011]22号文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漳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芗城区胜利路迁至龙文区步文镇。

地理

  漳州市陆域南北长187公里,东西宽127公里, 面积12607平方公里。博平岭横亘于西北,戴云山余脉深入北部境内。平和县的大芹山主峰海拔1544.5米,为全市第一高峰。九龙江全长1923公里,为福建第二大河。流域面积14741平方公里, 在漳州境内流域面积7586平方公里。此外还有鹿溪、漳江、东溪等主要河流。九龙江中下游平原面积720平方公里,是省内最大平原。 海域面积略大于陆域面积。大陆岸线519公里,岛屿岸线112公里,正面宽约128公里,呈北东走向。零米高程以上滩涂面积285.5平方公里, 可利用水产养殖面积117.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漳州平原是全省第一大平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农业产品颇多,水果有47种、蔬菜有35种、花卉有1200多个品种、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各种鱼、虾、贝、藻等400多种;水资源比较丰富,总量178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4000m3;地下矿产不少,全市已发现矿产41种(含11亚种),经过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36种(含11亚种),其中,优势、特色矿产有:天然石英砂、花岗岩、华安玉、银、金、铜及铅锌等金属矿、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

  漳州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盛产“五大名花”,水仙花、茶花、兰花、红梅、腊梅;“十大名果”,芦柑、荔枝、香蕉、龙眼、柚子、菠萝、枇杷、杨梅、桃、番石榴;主要海珍品,对虾、石斑鱼、鲍鱼、龙虾、红蟳、扇贝、牡蛎、泥蚶、鱿鱼等;木偶雕刻、珍贝漆画、九龙璧玉雕等旅游工艺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植物种类众多,除盛产大米、青梅、甘蔗、花生、烟叶、黄麻、茶叶外,还有水果、蔬菜、花卉、药材和其他特产。

  • 水果 有47种,330多个品种。春有枇杷、杨梅、越冬柑桔和香蕉;夏有桃、李、荔枝、龙眼、西瓜、芒果、番石榴、凤梨;秋有天宝香蕉、平和蜜柚、华安橄榄、梨、余甘、黄皮弹、柿子;冬有芦柑、红桔、橄榄、果蔗,不一而足。
  • 蔬菜 有35种,108个品种,冬春有葱、蒜、韭菜、菠菜、芹菜、芥菜、包菜、花菜、大白菜、萝卜、西红柿、荸荠等;夏秋有冬瓜、丝瓜、南瓜、葫芦、八角瓜、青刀豆、豆角、空心茶、油菜、茄子、洋葱、莲藕等。
  • 花卉 有1200多个品种,如水仙、红梅、腊梅、山茶、建兰、海棠、玫瑰、月季、菊花、芍药、含笑、玉兰、瑞香、杜鹃、桂花、马蹄香、七里香、大丽菊、树兰、三角梅、扶桑、芙蓉等,不胜枚举。
  • 盆景盆栽 有罗汉松、石柳、古榕、文竹等。
  • 药材 有200多种,如茯苓、生地、淮山、郁金、砂仁、肉桂、巴戟、一见喜、金线莲、金银花、天门冬、勾藤、山栀子、黄莲、沉香、仙鹤等。
  • 其他草本、木本、藤本植物有1000多种。

  南靖县和溪乡六斗山的亚热带雨林,面积20公顷,其中热带亚热带植物达1050多种,诸如桃金娘科、番荔枝科、野牡丹科、豆科、芸香科、无患子科、紫金牛科、夹竹桃科、山毛榉科等。其中最具有特色和富有经济价值的是红栲、黄杞以及橡胶植物花皮胶藤。南靖县南坑乡大岭一带,也保留着大片比较完整的亚热带雨林植被,面积2666多公顷,素有“树海”之称,是福建省仅有的面积最大的一片。十多种稀珍植物如桫椤、建柏、宿轴木兰,包括“人面竹”、“四方竹”、“银练竹”、“金丝竹”等稀有珍贵竹子品种,已列作国家和省保护对象。

  水产种类颇丰,闽南渔场广阔,沿海水产资源有各种鱼、虾、贝、藻等400多种。鱼蟹虾类有长毛对虾、斑节对虾、鹰爪虾、龙虾、梭子蟹、青蟹、锯缘青蟹、祭鱼、青鳞、鲻鱼、银鱼、丁香鱼、凤尾鱼、黄鲷、黑鲷、勒鱼、石斑鱼、蛇鲻、鲂鱼、玫瑰鱼、圆鱼、小公鱼、海鲳、海鳗、鳞鱼、罗非鱼、马鲛、真鲷、二长棘鲷、蓝圆鱼、沙丁鱼、乌贼、章鱼、鱿鱼等;贝类有牡蛎、泥蚶、虫益蛏、扇贝、鲍鱼、江瑶贝、翡翠贻贝、蛤、螺等;藻类则有海带、紫菜、江离、海萝、羊西茶、铁西菜、浒苔、马尾藻等。

闽南文化

宗教信仰

  • 霞寮太子庙 位于南靖县船场镇西坑,与台湾省台北进龙宫、广武宫、新店后仪神宫、彰化代天宫、高雄万安堂、桃园山林太子宫、嘉义太极圣德殿、南投明圣宫、苗栗水兴宫、新竹拱阳堂、仁德乡水明殿等宫庙源远流长。清康熙年间,霞寮太子庙的香火传入台湾。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台北进龙宫等宫庙纷纷组成进香团到霞寮太子庙添割香火,参拜哪吒太子。不少台湾宫庙还祈去新雕刻的太子神像,开光后在台湾安奉。
福建漳州:漳州府文庙大成殿
  • 漳州府文庙 漳州和台湾台北孔庙都是我国著名文庙之一。漳籍台胞记忆犹新的景仰之地。庙内尚存元延祐、明洪武和正德、清康熙以及1924年和1936年立的重修碑碣。其中1924年的《重修漳州学宫碑》为康有为晚年所撰并书,笔力雄健。
  • 龙海白礁慈济祖宫 是闽台一带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移居台湾的漳州人仿白礁慈济宫式样,先后在台湾建成2 00多座慈济宫,白礁宫遂成为祖宫,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诞辰日前后,即三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台湾漳籍人都要遥拜大陆祖宫,或渡海到祖宫举行“上白礁”谒祖祭典,仪式隆重,场面壮观。后来,他们在最初登陆的台南学甲镇兴建慈济宫。从此,每逢农历三月十一日,学甲慈济宫前都要举行盛大祭典,数以万计的人士遥拜大陆,称“上白礁谒祖祭典”。300多年来这种祭典从未间断。今台湾还有相继建造的慈济宫133座,均以白礁慈济宫为祖宫。
  • 漳浦乌石妈祖城 妈祖信仰自明清时期由福建移民传入台湾,如今已深深扎根在台湾民众生活当中,更成为维系两岸亲情的纽带。漳浦乌石妈祖城作为台湾四大妈祖庙之一,彰化南瑶宫下属共有十个分会,称为“十妈会”。信众遍布台湾中部的彰化、台中、南投和云林等四个县市。自2003年彰化南瑶宫妈祖信众首次组团到泉州天后宫进香以来,已多次组团来大陆进香,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庞大,通过进香交流,两岸妈祖信众已建立了稳固的联系。2008年以来,漳浦县每年9月13日举办漳州乌石妈祖(会香)文化节,寄托民间信仰妈祖的理念,博爱济世的精神,让两岸同胞的情感更加深厚,成为两岸宗教文化交流的基地。
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
  • 东山关帝庙 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也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祥地,香火遍布台湾各地。近年来,东山县以关帝庙为载体,已连续举办了19届的关帝文化旅游节,是大陆举办届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活动,备受海峡两岸和全球华人的关注。台湾宜兰、高雄、花莲、新竹、台北、台中、台东、桃园、基隆、彭湖等地关帝庙信徒,也纷纷组团前来东山关帝庙朝圣谒祖,进行关帝文化交流活动。
  • 华安县南山宫 为古朴庄重的道观,始建于南宋德祐乙亥年(公元1275年),距今已有734年的历史,现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华丰镇良村麒麟山麓的南山腰,距县城13公里,坐西向东,面对笔架山,海拔334米,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整座道观为宫殿式木构建筑,无砖石墙砌,甚为珍贵。

民俗风情

  • 东山歌册 福建东山岛,可在街头巷口、居家茶间看到三五成群的休闲“歌册阵”。歌册是东山岛盛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几乎都以媪妇、姑娘为演唱对象,她们唱腔流畅,押韵协调,词汇丰富,或独自哼唱,或围聚坐唱,或沿街走唱,或登台演唱,不用道具,乡土气息十分浓郁。歌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清唱,不像评弹、说书等说唱艺术需要二胡、三弦和鼓乐伴奏。史载,明洪武年间,东山岛开辟通商口岸,南来北往的商贸活动也带进文化交流。其时粤东潮州歌册随之传播进岛并和兴化、泉州的“秦腔”、“南词”配合,产生了一种多成份音韵的“东山歌册”。歌册不但成为妇女们爱不释手的奇特“女书”,而且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东山歌册”是闽南地方曲艺的一朵奇葩。
  • 彩楼 是闽南民间中流传下来的一项独树一帜最具特色的一种综合性和多样性的大型文化艺术娱乐活动。它活动的时间持续10个昼夜之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化艺术习俗,据先辈们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平和县当年的旧县城(九峰镇)、霞寨乡和小溪镇先后分别于1926年和1946年举办过结彩楼活动,至今已有70多年了。
  • 长福彩楼 结彩楼,是龙文区步文镇长福村独特的民间习俗活动,每次活动时间持续10个昼夜之久。它自明代开始时兴,经代代相传,逐步形成以高结彩楼为独特风格的民间传统民俗节,在海内外有较大的影响。
  • 制彩扎 闽南时兴的乡风,巧夺天工的文化艺术自宋代发明造纸术以来被广泛应用,至今已有千年传承史。龙海彩扎最为突出的是“棚仔艺”和“结彩楼”,是民间流传下来具有特色的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棚仔艺(又名蜈蚣棚),它集民间工艺制作、民俗文艺表演于一体。相传棚仔艺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早期,由角美镇锦宅村人进士及第黄民光首创,是宫廷内庆典时的一种表演形式,后传回家乡锦宅村,成为村人挂香请神时用的一种民俗活动。结彩楼是一种集建筑、彩塑、花灯、游艺、戏曲、书画、纸扎、雕刻和剪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样性、群众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从明代开始时兴,清代以来,尤其是从清康熙年间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已进入闽南各县的兴盛时期。龙海的浮宫、海澄两个镇都曾经结过彩楼,并且延续至今。
  • 竹马戏 历史悠久,相传系由唐朝“跑竹马”演化而来,盛行于漳州、潮州民间。早期演的剧目均为“弄仔戏”,只有旦、丑两个角色,表演粗犷,且几乎全部是以男女情爱为题材,充满风趣的打诨和通俗流畅的韵语以及调情、戏弄的动作,在南宋中叶时,被官方视为“淫戏”加以禁演。南宋灭亡后,竹马戏又在南靖山区传播;清朝时进入鼎盛时期。竹马戏又叫马艺、马灯、竹马灯,以竹制马为道具。唱腔为闽南方言歌仔调,对白用方言俗语顺口溜。演出形式有浓重的民俗文化风味。南靖县金山镇新村是入闽先祖陈元光玄孙陈君用屯兵的地方,因此,竹马戏还保存着中原的古风遗俗。每年的正月十三日,该村都要举行竹马戏表演活动。
  • 四平锣鼓乐 四平锣鼓是闽南山区民间音乐文化的遗存,俗称粗锣鼓,起源于古代的四平戏,是早期的南戏弋阳诸腔之一。元末明初,四平戏从山西传入福建,并演变成新的地方剧种,清朝时期,四平戏和四平锣鼓在南靖已十分盛行。南靖民间有“万盛锣,诱船婆;万盛鼓,诱查某”等俗谚,南靖有“四平吹,热煞囝仔胚”的说法。四平锣鼓队参加会庆、节庆、赛事等活动都按四平戏曲调创作大型吹打乐曲,节奏感强,气氛热闹,深受农民喜爱四平锣鼓的主要特点是将许多曲牌(华牌)连串一起,用锣鼓配合唢呐吹奏,表现一个故事情节。四平锣鼓乐节奏感强,优美动听,锣鼓声喧,气氛热烈,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四平锣鼓乐流传于南靖县金山、龙山一带,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 中军乐 原为清代县衙官员宴会或其他庆典的伴奏音乐。民国时期,民间也在迎神、祭祖时演奏。乐器有战鼓(中鼓)、平锣、钦仔、小钹、叫锣、大小唢呐、横笛及一对哨角(俗称伏地虎)。演奏的唢呐曲牌、横笛套曲有《闹江州》、《新水令》、《登楼》、《将军令》、《得胜令》、《小桃红》、《小凉州》等。新中国成立后,仅存东关班中军乐,后散班。
  • 土楼闽南山歌 随着闽南人到南靖长教这片土地上扎根,土楼山歌也就流传了下来,至今已约有600年的历史。土楼山歌是闽南人的生活经验、生命情怀和爱情观念的一种艺术表达,是土楼人族群意识的表达形式。清朝末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土楼山歌的兴盛期。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后,随着南靖土楼旅游热的兴起,土楼山歌又重新在长教古村落及周边地区传唱开来。特别是2000年福建(南靖)土楼长教的“怀远楼”、“和贵楼”被列为申报“世遗点”后,南靖县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长教古村落及周边地区的土楼山歌进行发掘、整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 洗佛歌 为了纪念释迦牟尼脱俗成佛,每逢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俗称“洗佛”),各寺庙以香水洗佛身焚香祈拜。清康熙年间,僧人手捧佛像到各家“巡家门”唱“神灵保佑,消灾去祸”一类佛曲,之后民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也仿效寺庙浴佛仪式,正月初五众神下天后各寺庙僧人也请菩萨到各家供礼拜,僧人则在门口唱“洗佛歌”。“洗佛歌”为原佛曲发展而成。
  • 答嘴鼓 流行于福建省闽南地区和台湾省及东南亚闽南籍华裔聚居地的一种以闽南语表演的曲艺谐谑形式。答嘴鼓是一种喜剧性的说唱艺术。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
  • 桌子艺 崎岭乡的“桌子艺”又叫“铁技艺”,以其民间文艺形式和科技手段的完美结合,地方色彩独特,观赏性强而受世人瞩目,其精彩之处也让广大群众一饱眼福。铁技艺的“艺”是一种以钢筋为主要构造材料,装有活动机关,由人表演的游艺车。相传由康熙年间崎岭乡一林氏铁匠首创,至咸丰九年(1859年)已设计表演形式8套,现在发展到12套。铁技艺表演比一般龙艺复杂,除了必备的木头架子、钢筋铁丝、各色饰品,还要有训练有素的4―6岁的儿童演员。铁技艺工匠运用杠杆、滑轮、齿轮等机械原理,使表演者座位能够升降、旋转、翻动,在古代被称为“奇器”。
  • 穿灯脚 民俗文化。每年正月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少喜庆元宵时,在漳浦县沿海的佛昙、赤湖、前亭、杜浔、湖西等地,流传着一种古朴的民间习俗——元宵穿灯脚(民间俗称穿灯花)。一年一度每逢这一热闹的节日,都吸引着村中的老老少少,赶个“灯会”瞧着“新娘”,祠堂内外人群往来,好一派热闹景象。在各地众多的“穿灯脚”习俗活动中,湖西畲族乡诒安城内的“穿灯脚”就最具代表性。“穿灯脚”民俗活动不但流传至今且源远流长。《漳浦县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元夕自初十日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彩为花,备极工巧……张灯如雨盖,名曰闹伞,闾左好事者,为鱼龙百戏……”,应与此俗有关。元宵之夜闹花灯各地均有不同的习俗。漳浦的“穿灯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县志上所载的“鳌山”,见于全国各地,而灯棚之大,灯尪之巧为漳浦独具,尤其是灯棚上的各种人物、故事彩扎,一如县志所载“运傀儡”、“为鱼龙百戏”,同属传统的鳌山形式。

民间艺术

  • 海柳雕技艺 东山岛的海柳雕,以其造型奇特,清雅别致,色泽油亮而为闽南工艺之上品,闻名国内外。东山从事海柳雕工艺始于民国18年(1929年),由广东省潮州艺人传入。
  • 海船钉造技术 东山造船俗称“钉船”,指福建东山岛一种建造木质海船的传统手工技艺。它在悠久的造船发展史中,总结积累了船型、龙骨与船长、船长与船宽、船长与桅高等一整套独有的营造法则,并世代相传。船匠依靠这一套营造法,可在没有任何设计图纸的情况下,建造各种木质海船。
  • 铁枝术偶戏 流行于闽南诏安、东山、云霄、平和等地。东山铁枝木偶戏身高、舞台背景等有所改革创新,在央视、省市电视台均有专题报导和节目制作。保留的传统剧目有:《仙女配阿义》、《狄青会姑》、《莲花庵》、《乾坤镜》等。
  • 东山潮剧 是东山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俗称白字戏,也称泉潮雅调、潮音戏。潮剧系宋元南戏弋阳诸腔(东山民间俗称正字戏)衍变而来,明代正音自浙东,赣南接东山而至,与当地民间白字声腔艺术交汇融合,产生易腔、易调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以闽南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至此有了“正字母生白字仔”之说。
  • 东山南音 南音,也称南乐、南管、南曲等,源于汉唐,传于宋,盛于明清,原本是御制曲乐,因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南音于五代时期即公元10世纪中叶传入闽南。
  • 诏安古筝 演奏技艺独具特色。清初,东关蒲水缸精筝曲百首,技法数十种,并有指法秘诀10种,曾在北京、洛阳等地传艺,诏安弟子林红光、高仔力、龟板禹等技艺高超。清末民国初,城内李家、张家、陈家、许家,北关谢家都代有传人。新中国成立后,张永固、张确、张学海、张立仍承家学。中央音乐学院李萌编写、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福建筝曲》收入诏安古筝演奏谱43首。
  • 诏安古乐 为唐宋时南下移民所带的音乐演变而成。演奏乐器有古筝、竹弦、扬琴、冇弦(椰胡)、琵琶、三弦、横笛、二胡、秦琴、月琴、洞箫等。其中古筝、竹弦、扬琴为主奏乐器。演奏时以竹弦(或筝、扬琴、横笛)奏引子或首句,接着全部乐器合奏至曲终。
  • 剪瓷雕工艺 是福建东山岛寺庙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按需要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再用它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宫观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具有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的特点。 剪瓷雕在闽台地区乃至东南亚有着较大的影响,在那些极具闽南地方特色的仿古建筑或园林建筑中,都少不了剪瓷雕的装饰。自唐代陈元光主政漳州时期,中原文化便源源不断传入东山,并从东山再向台湾乃至海外传播。
  • 黄金漆画 俗称“溜金画”,是东山寺庙或祠堂建筑中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它在被装饰的木板或竹器上多次上漆,(漆料为“大漆”或称“福建漆”、“建漆”)再上“退光漆”,反复磨光之后,再用“退光漆”在其表面描绘出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各种图画,最后用金薄施行贴金。黄金漆画的历史渊源,一般认为最早源于中原地区的油彩画,唐代随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南下将士传入闽南地区。后经当地艺人不断改造和创新,逐渐形成一门具闽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
  • 大车鼓 漳浦大车鼓也称“车鼓弄”、“跳车鼓”。据传是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平乱时从中原带入闽南的。至今流传于漳浦、龙海、芗城一带。舞蹈表现的是“昭君出塞”的场面,由“王昭君”及6 个“汉宫女”和“老阿公”、“老阿婆”、“车夫”、“车鼓公”及2个小丑共13人表演。当车鼓公擂动大鼓,便有各种乐器和鸣。老阿公敲锣,老阿婆拍鼓,6个“汉宫女”各持一迭小瓷杯拨弄,两个小丑敲竹板。昭君在车夫的推动下,怀抱琵琶、心情忧郁,依依不舍地徐徐而行。车鼓公和小丑等匈奴迎亲使者,一路上耍尽各种滑稽动作,想要逗笑昭君,但别乡离土,凄凄之情使昭君愈加郁闷。大车鼓舞蹈伴奏和演唱多采用歌仔戏曲谱,每到演出紧要时,四周群众往往一起附和伴唱,呈现热闹气氛。
  •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 原主要分布于漳州市城区。这里的木版年画艺术源远流长,有史料称“宋刻书之盛,首推闽中”。漳州木版年画随福建雕版的发展而发展,据考,它始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至今500余年。
  • 杵舞 又称杵歌、杵乐或杵音,是古代人们用杵臼舂米时留下的劳动娱乐形式,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艺术表演形式。伴随杵舞的是一种劳动歌曲,妇女舂米时,三四人一组,共持木杵,环臼而立,随着舂米的节奏而低声唱和,委婉动听,很有特点。跳杵舞时,妇女们头戴鲜花,身穿艳丽的民族服饰,手持木杵,且歌且舞。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舞姿优美活泼,歌声、杵声铿锵悦耳,舞蹈步法也很富有变化,是台湾高山族中较有特色的表演性舞蹈形式。

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漳州:南阳楼
福建漳州:二宜楼
福建漳州:庄上土楼
福建漳州:绳武楼
福建漳州:德远堂
福建漳州:怀远楼
福建漳州:和贵楼
福建漳州:赵家堡主楼
福建漳州:林氏义庄
福建漳州:江东桥

漳州特产

  • 浮宫杨梅 浮宫镇杨梅种植已有800多年历史。“浮宫牌”杨梅经省政府批准,被认定为福建省名牌产品。
  • 程溪菠萝 程溪菠萝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种植沙捞越种无刺菠萝,由于品质较差,又于1960年从广东引进台湾有刺菠萝。
  • 乌石荔枝 种植历史渊源悠久。据漳浦县志记载:明嘉靖12年(1532)年,漳浦乌石人当朝进士林功懋在任广东东莞知县时,开始引进荔枝良种在故乡乌石试种,结果该品种的品质比原产地更佳。
  • 坂仔香蕉 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可食果肉含热量116卡,碳水化合物20克,蛋白质1.0克,维生C20毫克,还含有磷、钙、铁、维生素B等多种元素,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均高于柑桔、芒果、菠萝和番木瓜。
  • 南靖芦柑 南靖县是漳州芦柑的主要产区。明代凌登名在《榕城随笔》中记载:“漳南产柑桔,其种不一,而颗皆大,芦柑为最。”
  • 白背毛木耳 芗城区栽培的白背毛木耳,属毛木耳中的优良品系,耳质为脆骨状,是一般食品少有的。
  • 九龙江香鱼 生长于九龙江入海交界处,成鱼体长200毫米左右,体被细小,圆鳞,肉细味美,有特殊香味,是上等食用鱼,人工养殖少,是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食用鱼。
  • “玉琦峰”八仙乌龙茶  具有香气高锐,滋味浓厚,回味甘爽、耐冲泡等优点。常饮能起到软化血管、减脂降压等保健效应。
  • 仙都槟榔芋 芗城区特有的珍稀芋头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煮熟后松软芳香的特点。由于对土壤和小气候环境要求高,故仅种植在天宝大山下的仙都村、埔里村。
  • 清水笋、油焖笋、脆笋片 南靖永丰国有林场的麻竹基地,麻竹种植面积达一万亩,可提供允足的优质麻笋。
  • 漳州斗鸡 是以观赏或角逐为目的的观赏型品种,具有躯体高大的特点,成熟斗鸡体重在1150-1650g之间,在九龙江沿岸饲养较多,除当地观赏外,一部分销往厦门和香港。
  • 浦南吉洋生姜 芗城区独特的品种,产于浦南镇吉洋。

旅游

风景区

参考条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