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澜沧江

  沧江汉语拼音:lán cāng jiāng;藏文:རྫ་ཆུ;英语:Lancang River),横断山脉河流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和水电重点开发河流。流域位于青海东南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部。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入海。

  澜沧江源于青藏高原,上源有二:东源扎曲,西源昂曲,都出自唐古拉山在青海省境内的岗果日山。二曲至昌都汇流后称澜沧江。以扎曲为正源。从源头至昌都,干流长564千米。出青海省后河槽深切,河道平均比降3.3‰。以昌都至功果桥,河长821千米,是典型的“V”形河谷。功果桥至景云桥河长213千米,虽然仍为“V”形河谷,但平均比降已降为1.5‰。景云桥至南阿河口495千米,河谷已宽达800~1,200米,以下为中缅界河。至南腊河口随即流出中国国境。

  澜沧江总长2,345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河床落差较大,约4,600米,平均比降2.2‰。按多年平均流量估算,澜沧江蕴蓄水力3,656万千瓦,已建水电站有漫滩电站(150万千瓦)、大朝山电站(135万千瓦)、小湾电站(420万千瓦)。

  澜沧江是以雨水补给为主,并有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上游段高山冰雪融水虽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地下水补给一般可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中游段雨水补给逐渐增大,地下水和融水补给相应减少;下游段雨水补给已占年径流量的60%以上。澜沧江流域上游年径流深200毫米;中游400~700毫米;河谷内减至200~400毫米。澜沧江河川径流量主要来自下游地区。据上游昌都站记录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51.9亿立方米。中游戛旧站平均年径流量399.2亿立方米。下游大支流汇入较多,到允景洪站增加到平均年径流量566.1亿立方米。澜沧江干流的年径流变差系数值为0.15~0.23。澜沧江上中游高原和高山地带河川径流,冬季一般不到全年径流量的10%,春季可占10%以上,夏季可占50%左右,秋季径流量仍可占全年的30%左右。最大流量一般出现在7、8月,最小流量多发生在1、2月。上游地区流量过程线呈单峰型。下游7~10月都有可能出现最大流量,其中以8月为最多,洪峰呈锯齿状;最小流量多出现在4、5月,尤以5月最多。干流各站最大流量与多年平均流量之比仅4~11倍。一般年份无洪水灾害。在特大洪水年份,下游允景洪、橄榄坝方受洪水威胁。

  澜沧江河道原先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一段有定期客货轮通航外,几无航行之利。现经过整治,通往湄公河试航已获成功。下游有坝子湖泊分布,利于农业发展,尤其西双版纳地区,不仅水稻一年三熟,且为中国动植物资源最丰富地区,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达1,000种,特有动物长臂猿亚洲象印度虎孔雀等多种,是中国动植物物种资源极为宝贵的遗传基因库。

  澜沧江流域是中国少数民族种族最多地区,有傣、彝、白、纳西、回、藏、傈僳、拉祜、哈尼等20余个民族。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六国。国际社会对流域的开发治理极为关注,已成立许多国际合作组织。